时间: 2021-06-29 08:26:47 | 作者:文海拾贝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关键词:法治社会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印发
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真正管用而有效的法律,不只写在纸上,更要写在人们心里
精心打造基层普法的坚实阵地,法治文化才有沉淀和传播的抓手,才能真正接地气、润人心
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硬约束”不断完善,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一“软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此举将进一步培厚法治中国的文化土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法治根基。
此次印发的《意见》,既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的有效途径。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夯实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氛围、提升法治素养,让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法治文化重在建设、贵在落地。用法治文化浸润心田、滋养社会,引导人们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 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
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辩证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对于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
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忽视安全的发展是存在隐患、不可持续的;忽视发展的安全是基础薄弱、不能长久的。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以安全促发展,又要以发展保安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得益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和安全相统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实践表明,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的宝贵经验。
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一方面,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以高水平国家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