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05 20:55:05 | 作者:纸条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没有公司的炒作,没有华丽的噱头,仅凭着短视频中憨厚朴实的外表以及实惠的拉面价格,一位山东拉面摊主被网友冠以“拉面哥”并迅速走红。
“拉面哥”名叫程运付,是山东费县马蹄河村的普通村民。2005年,他和妻子开始在周围几个乡镇间赶集摆摊卖拉面,售价3块钱1碗。而这个价格,走过了15个春秋,一直持续到今日。随着原材料越来越贵,他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如今,每卖出一碗面,程运付只能获得5毛钱收益。
实际上,生活中的程运付经济状况并不好。他住着简陋的瓦房,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衣服很多都是穿别人不穿的……即便日子过的如此拧巴,他也总是想着农村人赚钱不容易,“怕涨价了老百姓喝不起”。
然而,流量带来的过多关注却让这位大哥深受困扰,很多人专门跑到当地,抡起“长枪短炮”疯狂对其进行拍摄、直播。如今,“拉面哥”摊位前早已被堵塞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成天在他的家门口蹲守拍摄,聚集围堵的人群让村子濒临“瘫痪”状态。
发掘生活细微之处的“人性的光辉”固然值得提倡,但许多自媒体无底线的“关注”,多是假借“传播正能量”之名谋取流量时代的利益。当歌颂善良演变成扰乱生活,一句句“不要围堵”的呼吁,或许正是“拉面哥”这种突然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普通人最真挚的恳求。
淳朴的“拉面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善良。善良应当如水般清澈,默默滋润着每个信善之人的心房,为那些兀自赶路而忘却抬头的人们带来一阵清凉;善良也当如风般和煦,吹散因狭隘而笼罩在人们眼前的阴霾,让他们看清交叉路口的方向。当现代加速社会的疏离感愈发强烈,当漠然与自利逐渐成为人们的“处世逻辑”,善良就显得愈发可贵。
亚当·斯密斯在《通德情操论》里指出,真正称得上美善的是“多同情他人而少只顾些自己的感受,抑制吾人的自私欲望,尽情发挥我们仁善的爱心”。 拉面哥的善良在于理解他人之苦、体恤他人之心,3块钱1碗的拉面赚得不多,只因思量农人赚钱的不易,他便坚持15年不涨价。对于前来“围观”的人,拉面哥也坦言理解他们,认为他们都是为了生活。
生活中,像“拉面哥”这样的平凡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也许并不像成功学里的大人物一般励志,但却愿将心比心地为他人所考虑,身体力行地传递着每一份力所能及的关怀。
荣获“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称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正是这样的人物。18年来,他们不计回报地为病人提供炉火,用火红的灶氤氲出爱的味道,默默鼓励着一个又一个癌症病患者。在人生的教科书中,这些“小人物”以他们的初心与坚守,为时代树立起善的丰碑。
素材用法解析:
适用于善良、坚守、平凡与不凡等主题。如2021年全国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示例: 突如起来的疫情疏离了人们之间的现实距离,却未能阻隔人心的温暖相连。城乡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站岗值守、医学专家实时在线指导、快递员顶风冒雨不断奔波、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暖。这些普通人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力所能及地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点点善良的坚守汇聚在一起,成就了整个2021的众志成城。 这些默默无闻的一线抗疫工作者,正如同近日火起来的“拉面哥”一般,虽然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在努力践行着自己善的信仰,心系他人与社会。平凡的生命中,也能迸发出不凡的力量。拉面哥事件中,需要反思的是那些故意“蹭流量”的自媒体博主。他们打着弘扬善的旗号,行的却是毫无底线之举。为了在这来势汹涌的流量大海中自取一瓢,他们将“侵犯”置之道德与法律之外,无怪乎引来众多主流媒体的齐声批判。
与拉面哥相似的,还有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突如其来的爆红让他一度失去隐私。尤其是2021年后,直播和短视频平台迅速兴起,“大衣哥”每一天的生活日常都会在上百个视频账号中被展示出来,为这些拍摄者带来流量和收益。而他的家庭,也会每天被这些“不速之客”轮番打扰。
身处流量时代,想要博得关注并不可耻,但若将一己私利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便是走向了行恶的方向。针对新媒体发展的良莠不齐,中国新媒体大会曾发布《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倡议》。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新媒体平台正在“软硬兼施”的宏观力量把控中逐步走向规范。正因如此,我们既需要谴责那些举措不当的新媒体人,也需要以“建设性”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新媒体成长。
基于尊重的适当“围观”,应当成为每位信息传播者的必修课程。鉴于此,人们应当跳出流量至圣的窠臼,明晰精打细磨的优质内容要远比一昧“蹭热度”的作为更“吸粉”。此外,每个自媒体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用理性的价值引导去弘扬真正的社会正能量。
素材用法解析:
适用于社会责任、规则与标准、尊重等主题。如2021年上海高考卷作文主题《沙漠与自由》。
示例: 用不同的方式穿越沙漠,就像你可以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去渡过你的人生,没人要求你如何选择,但必须穿过这片沙漠,又代表你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自由是有限度的,任何事物都向来如此。 就像因“拉面哥”爆红后前去蹲守拍摄的自媒体人,如何赢得关注度、传播社会正能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将侵犯他人的本质当成流量时代的理所当然则是应当摒弃的行为。自媒体行业也当有行业的“规则”,不难让“自由”过了边界。对于“拉面哥”事件,有人说“拉面哥”太过于善良,也有人认为这些自媒体的做法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但是那善良的底线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保护隐私呢?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