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8-23 06:07:18 | 作者:admin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新年正月初九日,接到前几年打工认识的好友王其友的电话,说是他今年回老家来过年,值此新春闲暇之际,叫我无论如何约上“狗儿”(诨名。是我和王前些年的工友)到他家玩两天,好好叙叙旧情。这次做客,让我真正读懂了石漠化地区,见识了他们与天争、与地斗、与恶劣环境抢生活的坚强意志,见识了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乐观精神,看到了西部大开发机遇下石漠化山区的新变化......惊心动魄,别开生面,感动不已!
胆颤心惊进岩峰
王其友电话里说,他家住在兴义市郑屯镇岩峰村,具体路线从郑屯往坡岗方向,到坡岗街上往左面小路一直走,之后有不明白的在电话里和他联系。
我和“狗儿”一人一辆摩托车,一路行来至坡岗都很顺利,因为这一段村寨密集,是大路,平缓。在坡岗问明了往岩峰村去的方向,我们就沿着那条3米左右宽的小路驱车驰行。才行了半里地左右的平缓路段,小路突然进入群峰纵横的石漠化山区;山峰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直插云端。山路呈S型扶遥直上,一些路段大概有45度的坡度,所幸这些路段都浇成了水泥路,摩托车一档尚不吃力。但是,那些S型山路的弯道急而陡,车速若快些根本转不过弯来,所以行进中提心吊胆,只好缓速而上。上至山顶,山路又一溜S型向下跌落,这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刹车紧紧控制速度,稍不留神就有跌下万丈深渊的危险!
下完陡坡,前路稍微平缓,但路面尚未硬化,坑洼较大,只是两侧镶了毛边,行进依然需要十分小心。如此行进了1小时左右,又来到了一处“天险”地带,山路是从一堵十多米长的绝壁上硬凿过去的,过了山崖又以45度的陡坡直100多米的山顶。好在这一段路也修成了硬化路,行进中有惊无险。
过了上述3段“惊心动魄”的路段,山谷中出现了岔路,分别向3个大山深处延伸。我和“狗儿”迷了路,于是给王其友打电话。由于狗儿误会了王说的左和右的意思,致使我们弄错方向走错3公里路。问山民得知不是王其友家的岩峰组,我们掉头又来到岔路口,之后又和王在电话里仔细核对辨认,才踟蹰徐徐来到他家。由于路况不熟悉的原因,短短7.5公里的山路,我们骑车竟然用了2个半小时。
鲜闻岩峰“路故事”
王其友早在门口的桌子上泡上了热腾腾的一壶布依“寄生茶”等我们。我们寒暄后落座喝茶。他听我们对这“惊心动魄”的山路感叹,就跟我们聊起了这些“路故事”。
他说,从坡岗过来的4公里,叫“解放教育路”。为什么叫“解放教育路”呢?说的是解放初期,当地的土匪头子“邱老大”,装成老百姓的模样,找到解放军剿匪部队的赵连长,谎称他知道土匪行踪,愿意给解放军带路去剿匪。赵连长不知是计,带着32个兵跟他进岩峰。进入岩峰老路4公里处,“邱老大”把赵连长的部队带进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山路。这山路两边悬崖高耸,怪石嶙峋。原来,“邱老大”早就在两边悬崖上安排了土匪等候。土匪们用绳索捆上树木固定在悬崖边,树木上堆满巨石,专等“邱老大”把解放军引进“埋伏圈”。解放军进入“埋伏圈”后,“邱老大”一声唿哨,山上土匪割断绳索,密集的巨石砸将下来,32个解放军全部遇难,无人幸免!这股土匪后来亦被强大的剿匪部队全歼。为了纪念和教育后人,这段路被命名为“解放教育路”。
王其友说,岩峰村小学至湾子组的那4公里路叫“弟兄路”。这“弟兄路”也有个故事----岩峰村坡岗一线有8个组,处在“三(三家寨)白(白毡帽)公路沿线,地势平坦,经济繁荣,大多是汉族,村民居住比较集中;往岩峰一线有15个组,基本是布依族,村民全部居住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国家大力扶持,前后拨款80余万元,坡岗至岩峰小学的7.5公里毛路基本打通,通组公路亦得到较大改善,但村小学至湾子组的通组公路迟迟拿不上村委会的议事日程。原因是这个组的上几任村民组长和村里的干部有矛盾,所以迟迟不报修这条路。去年腊月,镇里干部知情后到村里来进行调解,解开了干部之间的矛盾纠葛,这条路便纳入了整修计划。今年正月初六,村干部和该组组长团结协作,已经动员群众平整了路基,很快就要修成硬化路了。由于这条路为干部之间化解矛盾所修,群众就戏称这条路为“弟兄路”。
岩峰山穷人不“穷”
喝了几杯茶后,渴意尽消;加上“喀斯特”特殊地貌的视角吸引,顿觉神清气爽。虽然来的路上满路奇山怪景,但是由于山路陡峭,不敢掉以轻心。此时精神上来,就要求王其友带我们步行走走看看,一饱眼福。
王其友安排妻子做饭,带着我们朝“兄弟路”方向观光。
这里的山,满山都是石灰岩石。放眼望去,难寻到一块成片的泥地。我问:“你们主要种什么作物维持生计呢?”王说:“包谷嘛!”我说:“满山都是石头,包谷能长起来?”他说:“你有所不知,那些石头缝里多少还是有些土的。只要把种子种进那些土里,长势也不错的。近些年政府提倡让石漠化山区绿起来,已经大大改善了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你看,45度以上的陡坡,石缝地基本都栽了马尾松,稍平一些的石缝地还是拿来种包谷嘛。我们这里荒山面积很广阔,可以随便种。你别小看这些石缝地,我这几年出去打工,我爱人一个人在家种地,每年都要收获5000多公斤包谷呢!他每年在家盘猪养鸡,虽然辛苦些,但小日子还是过得去的;这不?我家今年就杀了两头过年猪呢,哈哈!”
“你们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些啥呢?”我问。
“大部分人家还是靠外出打工。没有出去的呢,很多也不种包谷了,他们改种棕树。这一来呢,响应了政府绿化荒山的号召,二来呢,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棕树这东西,就非常适宜石缝地种植,乱栽乱活,长势良好。一颗5年龄的棕树,可收获5公斤棕丝,能收入40来元。每亩地种300棵,能收入1200元,比种包谷划算多了。”#p#分页标题#e#
“这东西好卖吗?”
“好卖。现在交通基本疏通,每年都有客商开着三轮车进来收购,供不应求,而且行情看好。”
“嗯,果然是个好产业!”我把相机对准石缝地里那些大伞一般的棕树,按动了快门。
“除了棕树,我们这里还有一种野生灌木茶树,制成茶叶非常好喝。你们刚才喝的那个就是。我按照在浙江学会的制茶技术,把这种茶加工出来品质非常好,我给它取了个“岩峰寄生茶”的名字。我拿到街上能卖到360元一斤呢!今年打算发动村民采摘,多加工一些,如果行情看好就把它做成一种产业,给大家增加些收入。”
“嗯!好思路!”我说。难怪我们刚才喝的寄生茶那么清新爽口,那么提神,说不定他真能把那不值钱的灌木茶叶变成宝呢!
“还有一个嘛,就是药材。我们这些石缝缝里,天然药材太多了,很多村民每年能挖一两万元钱呢!只是辛苦些罢了。”
听完王其友的介绍,我非常感慨。是啊!人们在石头缝里的生存法宝还是蛮多的嘛。我的心情亦没有刚来那时纠结了!
这里的人家,大多喜欢把房子修在“山窝”里。因为那里或许有一两块不大的菜园地;找不到恰当的“山窝”,就硬打平石山筑地基,与石头融为一体。因为近些年人们多种经济的融汇,这里的山民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家家楼房瓦屋,红漆亮格,给这些已经披上绿装的石漠化山区频添了道道风景。
老支书的岩峰情结
天色暗了下来,我们回到王其友家。王其友知道我会写些东西,想把岩峰村对外宣传宣传,于是打电话给老支书李毕友,请他来陪我们喝酒。
“我们老支书当了30多年了,他对岩峰村了如指掌,比如我们岩峰村有多少个山头这些细节他都知道。请他来陪你们喝酒,你多多向他了解一下我们村,对你写作有好处。”王其友说。
说话间,李支书来了。于是大家围桌而坐,吃菜品酒。王其友相互介绍,大家就熟络起来。当王介绍我喜欢写东西的事,李支书兴奋起来,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岩峰村距郑屯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住户668户,人口2830人。与民族村间歇泉景区、安龙县龙广镇坡关村、万峰湖镇毛凼子村、郑屯镇大箐村、绒泥村毗邻。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民小组。
“我们岩峰村有学校2所:坡岗中心学校和岩峰小学。本村森林覆盖率达80%,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州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海拔1500米,平均降雨量1480毫升,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均气温16.1摄氏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种类1300种。其中有榉木、蔸兰等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动物有金雕、狝猴、蟒蛇、果子狸等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石斛、金线兰、苦参等名贵中草药......”
李支书说起岩峰村来如数家珍。当我问及岩峰村未来发展目标时,他说:“45度以上荒坡全部绿化,力争两年内全部硬化通村公路和通组公路;以石漠化地区的高、雄、险、峻为特色,沟通万峰湖、间歇泉等景区的硬化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45度以下的石缝地,重点培植棕树、花椒、榉木等经济林木;还可以人工种植名贵中草药。总之,有国家西部大开发作背景,有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作保障,有我们岩峰的的勤劳和智慧,相信把我们岩峰村打造成为一个“聚宝盆”的日子不远了!”
“是啊,李支书,有你老支书30多年的宝贵经验,我也相信你们的好日子很快就到来了!来,值此新春之际,碰一杯!祝你们岩峰村更上一层楼!”
“当”的一声,四只杯子碰在一起。
作者:方卿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