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05 18:00: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绵绵的雨丝,微微的细风,鸟语和花香,春天依旧美丽。河边垂柳披青衫,草儿花儿从噩梦中惊醒,溪水潺潺化开冰封,鸭子知道了,脖子有的忙活了。还有蛙的演唱会,虫蚁的低吟浅唱,春天的大派对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眼下春耕也在跟进,种子在等着浸泡萌发,黄牛也蓄势待发了,还有生锈的铁犁以及铁钯在水田的泥泞中磨砺出寒光闪闪。这些事项是在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前夕的准备。目下清明即将来临,在家乡此刻要上坟做祭祀的事宜,也是古人寒食节的传统。
每年的这个时期奶奶会带着我们穿过春风的氤氲到先人的墓上祭拜,随行队伍也是强大的,她的儿媳,叔嫂,当然还有我们孙辈的,路上还有同时祭拜的邻居邻村的人。一路上哭笑皆有。整个村有上百户人家,就属我们家的坟墓最多,也是一件费时的事情,但是我从奶奶的眉眼中看得出她很乐意,不觉繁琐,且虔诚。小的时候我问过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跟我讲了一个幼稚的传说。
“故事这样的,什么朝代奶奶不清楚,我也没有细问,就称很久以前在湖南有一位员外,姓什么我就忘记了,他有一位夫人怀了几年的孕,这天终于要生产了,员外喜出望外,谁知乐极生悲,他夫人生产的方式有些特别,是从夫人的腋下产子。(以致我童年以为我们都是从母亲的腋下生产出来的,后来还闹出不少笑话哩。)而且生产的不是婴儿,而是蛇,接连生了八条,俱被员外用刀砍死,到第九条的时候,手起刀落,正要砍到的时候,听见蛇在求饶,员外不再涂炭生灵。有点龙生九子的情节。蛇长大了,员外夫妇也过世了,听说蛇后来可以幻化为人型。一直在赣江流域出没,偶然间他结识一位叫许仙的人,之后成为知己,蛇把它的身世告诉了许仙,还说将来自己会成龙,那时要把江西变为茫茫大海,许仙知道后,很着急,他想收服蛇,于是求仙问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找到了一位高人,高人没有教他什么本领,只是让他把铁杵磨成绣花针,许仙没有怨言,天天磨啊磨,一晃三年过去了,铁杵终于磨成绣花针了,高人也出现了,告诉他怎么对付那条蛇。这天许仙约了蛇出来吃东西,许仙点了两碗面,蛇出现了,蛇吃东西只是咽,一下就把面咽了,突然发现肚子疼痛厉害,一阵呕吐,发现吐出来的不是面条而是一条铁锁链。原来许仙把自己磨的绣花针放在蛇吃的面条里了,后来知道绣花针是高人的法器。蛇被打回原形,许仙就把它的尾巴剁了,于是就把它关押在某个井里,蛇恳请到希望能每年能到湖南拜祭父母,有人在井边种了一棵铁树,撒下颗炒了豆子,说要铁树开花,炒豆发芽,才能回去。过了三年铁树开花了,炒豆发芽了,正逢寒食节,于是放它出去,规定十二天返还。每次出来都是翻江倒海,听说还要带走一个寒食节不祭拜的没有孝心的人。知道奶奶是为这个去祭拜的。许仙后来也成了菩萨。这就是奶奶为我叙述无尾龙的传说。”
言归正传,我家祖坟分为两块,一块是老的,几年前我是一位先人也没有交集过,甚至有清代的,另一块则是新的,几年前也只有唯一我见过的我爷爷的继母,也我的曾祖母。老祖坟落在村东不足一百米的菜园子里,爷爷继母的坟则落在村后一公里的小山上。寒食祭拜的程序是由近至远,小时候特欢喜跟着奶奶去祭拜,因为有水果,饼干。
这年寒食,我还是泼皮小子,奶奶领上我们去祭拜,到了坟前,奶奶派了任务给我,就是在二十多座坟前每一座焚烧钱纸,点香,压钱纸,点爆竹。奶奶的工作就是用供奉的东西作揖,还有浇茶,浇酒。还有在几座坟前进行跪拜,还吩咐我们跟着跪拜,还介绍这是某某,那是某某。有时候奶奶还要念念有词说一些迷信的话,偶尔眼里含了水帘,泪珠欲下不下,我当时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兄弟姊妹还是挺兴奋的。老祖坟也呆了两个小时了,要上小山了,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意味马上就有东西可以吃了,小山只有一座坟,用不了十分钟。通往小山是一条较宽阔泥泞的马路,马路的两旁是茫茫的油菜,此时已经没有油菜花了,而是丰硕累累的油菜子。且行且谈,已经是两行参天的松树挡住了两旁的油菜了,说明我们就要到目的地了,没根烟的功夫我们半山腰曾祖母的坟就在我们的目下。又是重复了刚刚的工作,差不多一根烟的功夫完成了,眼下的任务就是吃了,这个任务是我们最乐意效劳的。可是大人们呢,事毕后,总是会在这里呆上一会功夫,有的对着坟里的说说他们能明白的话,有的会流泪。一路同行的邻居他们有的笑嘻嘻,有的会哭得很大声,想必他是过度伤心。有的会在他们家坟前坐一天,时哭时笑,时自言自语,可谓肝肠寸断恨别离。
小山上的曾祖母和我生活了五年,童年的记忆她有一部分,她的一些习性似乎也潜移默化到我的身上了。我是曾祖母从出生抱到五岁的曾孙之一,还有我二叔的一对儿女,我们一起生活在一厅六室的祖居。曾祖父有四个儿女,两儿两女,老大和老三是儿子,老大就是我爷爷,听说老三过继给了一位曾祖父辈的,所以曾祖母一直是爷爷赡养。祖居的左边是老大一家,右边是老三一家,老大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四个孙子女,共十二口挤在半厅三室里面。曾祖母住在左边第一间,第二间是我二叔一家四口,后面一间是我们一家四口,后来又丢了一口。这样看来爷爷奶奶和小叔就没有地住了,不过还好祖居的三室上面有一个狭隘的柴楼,他们就这样住在了我们的上面,除了上下不方便外,且不能点蜡烛,还有老鼠会和他们同睡在楼板上。我们下面的条件比上面好不到哪里去,经常会被爷爷奶奶的尿膻醒。现在的祖居就剩下四堵墙了,也削去我不少记忆。
曾祖母是邻村改嫁给曾祖父的,先夫病故,有两个女儿,大的是和先夫所生,小的是和曾祖父所生,她有没有亲生儿子就不得而知了。曾祖父在爷爷12岁时病故了,所以我奶奶是没有见过曾祖父的。可惜的是我没有记住曾祖母和我说过任何一句话,不过她的轮廓却在我脑海无法消磨。脸上皱纹满布,眉门紧蹙,像是及其痛苦,小眼睛被挤压得越发小了,尖尖的鼻子,头发盘得十分齐整,下颚有点长,是因为没有牙齿。穿的一件陈旧的青紫长衫,一条布满五颜六色补丁的长裤,身上没有任何首饰,大概是给孙子了。
一个夏日,我们小时候有睡午觉的习惯,我和二叔的女儿李晶,以及他的儿子李运在一个用竹篾编织成的席子上玩耍,那时我五岁,李晶四岁,李运两岁,我们都是穿开裆裤的。曾祖母带着我三个一起不知不觉就睡了,我是第二个醒来的,突然一阵怪味省入鼻中,用朦胧的睡眼瞅瞅他们两姐弟,看到李运的臀边皆是大便,李晶的小辫子上沾上一点,可是他们睡得死沉,曾祖母消失不见了,我一下没有了主意,情急之下叫了李晶,她不是那么好叫醒的,后来是我推醒的,她揉了揉眼睛,她没有发现头发上有东西,她说什么味道这么臭,我指在一边沉睡的李运,李晶看到了笑靥明显,我说晶晶你看一下你的鞭子吧,李晶说哥是不是我辫子上有什么,她挑起两根马尾辫看见发梢上有有她弟弟的大便。顿时泪珠滚落,嚎啕大哭起来,我看到她如此,我也是惊慌失措,跟着哭了起来。我们哭了一会,突然我想到了曾祖母,我说晶晶我们去找老奶奶,于是一边走一边叫曾祖母,还拖着很长抽泣声。原来曾祖母在厨房切猪草,曾祖母看到我们这般伤心,问是不是有人欺负我了,我们摇摇头,我告诉了她事情的原委,她小心翼翼的安慰了我们,说等下要教训李运,我们才止住抽泣,她把李晶辫子解开了,用井水帮李晶冲洗,完后她又去唤醒李运,他不自然醒也是会哭的,弄得我们以为是曾祖母打了李运,我们也是有的幸灾乐祸。她又要为李运洗澡了,洗毕,又要清洗我们睡的席子,这样我们又要耽搁她切猪草。但是她从来没有责怪我们。
曾祖母一天都是很忙碌的,因为没有牙齿吃饭的时间可能我们的两三倍,常常因为吃饭的问题老挨爷爷的骂,每天天还没有大亮就要起来切猪草,做饭,吃完饭也快到上午了,又要挑着担子到外面觅猪草,然后用镰刀割好放在篮子里挑回来,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然后吃午饭,是和晚饭一起吃的,吃完然后洗漱就睡觉去啦,我当时不知道曾祖母为什么睡这么早,后来知道她有病痛缠身。曾祖母还有两个粉丝,一个是我二奶奶,一个是我妹妹李晶,经常爱模仿曾祖母吃饭和切猪草的样子,因为没有没有牙齿,吃饭的时候脸部好像在跳舞,还有在切猪草的的时候嘴里老是在嘀咕什么,样子特别可爱,都被我而奶奶和妹妹模仿得惟妙惟肖。曾祖母就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她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藏吃的,自己偷偷地吃,不过她会分给我们姊妹。
曾祖母有一个嗜好就是酗酒,不过这一点已经是默化到全家了,爷爷是不让曾祖母喝酒的,因为她有高血糖。可是曾祖母像个孩子般任性,总爱等大人们出去,自己却偷偷摸摸地喝,当然有几次被我发现了,我说要告诉爷爷,她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求饶道。我威胁曾祖母,我也要喝酒,她想想爷爷严肃的表情,也只好乖乖就范。她特别机灵,喝酒不用碗,用碗容易被人发现。那时没有吸管,她用空心的稻草代替,在封闭好的酒坛用手指戳一个极小的孔,刚好稻草可以插入,这就是偷喝的妙招。一回我和李运用曾祖母的妙招试过,哪知道喝酒会醉啊,喝醉了两兄弟就睡在耕牛吃的稻草上,我们还和牛一起晒太阳,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在床上,知道是曾祖母抱我到床上的,听说我们差点被牛踩到,幸亏曾祖母来的及时。
这天早上曾祖母没有起床,猪草没有切好,奶奶有点责备她。奶奶把饭做好了,吩咐我去叫曾祖母吃饭,我就跑到曾祖母的房前大声叫,老奶奶吃饭了,老奶奶吃饭了,发现没有反应,我用手锤了门,也是没有反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去告诉奶奶曾祖母不在房里,奶奶说我撒谎,然后她自己去叫。妈吃饭了,妈吃饭了,您老人家别吓我。这样反反复复好几个来回,还是没有答复,门是里面拴住了,所以曾祖母一定在里面。这时小叔来了,他也叫了也是刚刚结果一致,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走到窗户下面,踮起脚往里面一看发现曾祖母脖子挂在绳子上。后来我知道那是悬梁自尽。小叔把里面的情况告诉在场的人,大家把门撬开,奶奶哭了,我是第一次看见她哭,爷爷眼泪也下来了,好像大家都忘记吃饭了,我当时肚子很饿,但是没有吃饭,听大人说她死了好几个时辰,因为手脚冰凉。我发现大家都不饿,到中午也没有一个要吃饭的,叔叔们把曾祖母放在一张椅子上,用绳子把曾祖母的身子与椅背缠住,然后他们把曾祖母的遗体抬厨房前面的帐篷,帐篷里有一副棺木,把她放到棺木里,这时曾祖母的两个女儿哭得撕心裂肺。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曾祖母。以上就是我们记忆。
我不知道曾祖母为什么会轻生,蝼蚁且偷生,也想知道,或许是病痛难忍,还是爷爷的谩骂。现在我大概明白她的死因。她并不开朗,没有什么朋友,和家人也没有太多话,她溺爱她的长孙,可是到头来还要被这不孝子孙打骂,也许是委屈,而这委屈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还有一个是孤独,孤独纵然可怕,可比孤独更可怕是曾祖母的自以为是,她知道她老迈多病,害怕拖累她的子孙,于是选择生。
可见她的自以为是是错误的,我们家没有了她的拖累,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是亲情的疏远。这大概是她所想不到的吧?她肯定不希望看到。
过了几年大家都离开了祖居,又过了几年我一个比我小十多岁的堂弟泌水身亡,此时心痛,细节不忍提及,两年后又是一位 堂弟泌水夭折,实堪家门不幸。
现在清明前夕是整个家族悲愤的日子。寒食扫墓归,一步三回头,泪洒黄土陇,哀嚎飞满天。只道别离痛,未知风光好,拘泥身后事,旖旎眼前景。
【清明节感怀心情散文2】清明节是伤感的,清明节的雨是天空的泪水,是人们的泪水,是悲伤的泪水……在这一天,不要忘记了死去的人们,去看看他们,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安慰!
——题记
又是一个清明节的到来,像往年一样,人们都会去祭拜已死去的人。姣一个人呆呆地望着窗外,她对着天空说:“外婆,今天是清明节,过一会儿,我就去看您,您高兴吗?”她笑了笑——她仿佛看到外婆在蓝天上对她微笑。说完,她便叫上妈妈一起去买鲜花,买了几束康乃馨,便去了外婆的墓地。
一路上的幽静,似乎在演奏着那低沉的曲调,给清明增添了几分苦涩。微微的风竟能使树上的叶子飘落。姣伸手抓住了一片叶子,那叶子显得是那么地无助,那么地孤独。几丝绵绵的雨打在伞上,顺着伞缓缓滑落下来,原本顽皮的雨儿,在这儿也显得懂事了很多:它没有打乱那低沉的曲调,而是和那低沉的'曲调应和着,似乎多了几分苦涩。多么美妙的音乐啊!没有杂乱的噪音,也不觉得单调,这曲调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外婆一定会非常喜欢的。到了墓碑前,妈妈总会对着那墓碑哭泣,而姣却在一旁束手无策。姣,她是多么想哭啊!可她知道,如果她也哭了,妈妈一定会更伤心的,她只能苦笑着。姣把鲜花放在墓前,对外婆说:“外婆,我们来看您了,您很高兴吧?!”她对着墓碑苦笑了一阵子,此刻,她觉得哭也是一种幸福!
许多人都会在清明节这天放鞭炮,姣并不想放什么鞭炮,清明节本来就应该清静些。于是,她便把那张荣誉证书拿了出来,用打火机把它烧掉了。她想:外婆收到这些礼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望着礼物的烟缓缓上升时,她的记忆也像那烟一样浮现了出来……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外婆还和她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说笑……可是转眼间……
第二天,姣偎依在外婆身边,听外婆说最后几句话了,仅仅是最后几句了!她还清楚地记得外婆临终前说的话:“姣啊!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爸爸妈妈也会为你骄傲,我在天上也会看着你,为你骄傲!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没知识!好了,不要哭,要坚强,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千万不要……不要……”外婆还有好多话要说,为什么不让她说完再走呢?为什么连临死前的嘱咐都不让她嘱咐完?这小小的要求,为什么都不可以满足她?为什么死神如此残忍,让他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却又要把他们带走,既然是不平的,又为何要走呢?留下的只是悲痛和遗憾。
想到这,姣有点忍不住哭了,但她没使眼泪落下。准备走了,外婆又得一个人了,只留下那几束康乃馨陪伴她。
回去的路上,还能够听到那低沉的曲调。那幽静的曲谱编织着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编织着一次又一次的幻想,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心愿,沉淀着复杂的情感。
风儿还在吹,雨儿还在飘,叶儿还在落,曲儿还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静之中。
【清明节感怀心情散文3】清明,清清明明铭记,明明白白镌刻,使人耳目一清,春天轻裹被、薄衫,看清世间万物的美丽。清明,神智日日清明,提点我们记住逝去的,已故的亲人,或是那些镌刻着的记忆。
(一)清明,晕开的绚烂。
清明!我是爱的,清明节令一到,老天爷就像那么听话似的,雨水多了起来,路边的柳枝绿的更醒目了,更喜人的是气温暖和了,不管你的家是在彩云之南的山岚怀抱里还是水墨江南的烟雨里,或是冬雪未融化的北方,沉寂着很久很久的故都,你都感觉到春的温柔,不寒碜而是真真实实的春。所以,我是爱的,就像老人钟爱阳光一样的感情,或许喜欢温暖的你也会如我一样的感情丰沛。
清明,我是爱的,是那种含在口中一样的疼爱。风景怡人处,是诗人眼瞳看见梦的季节,或许因为它是缱绻在四月里,嵌入诗人那带着娇羞和调皮的字句里,湖面的水暖了,嬉水的素手也不至于逃避似的触碰,或许是像极了你青春一样的光景,是明亮的情愫,冲动的有时候尽然会掉泪,懵动的青春总是幻想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记忆里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样让你痴痴的等待在楼下,然后牵着春天的手,在原野肆意的洒脱,仰望着天与地,绚烂在天与地的边缘,你的笔者本里烙下的湿痕静静的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雷声在天边闪了一下,忽然的雨潜行又敲响,不打搅的躲闪,又不经意间的提醒,这就是清明时节的雨啊!下雨的日子多了起来,天也暖和了些,不是很热,比起夏天的炎热,四月里的天是最可爱的。
窗外的雨水一阵子声音很响,一会儿又是慢慢的渗入、侵湿着屋外的树木、田野,还有那装饰着的油菜花。清明一到,天空热闹了起来,最不安分的要数蒙蒙烟雨了,戴着神秘的面纱朦胧着城市的街道,冲淡着人们疲惫的心情,我想这个时候心情是愉快的。
蜗居在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发现春天的到来,虽然家乡的梨花早早的开了,院子里的梅花也是开过很灿烂的花朵,在早晨的露水里晶莹剔透得像是梦幻般的神奇,可是城市里的人发现春天方式似乎最直接的是春雨绵绵潜入夜,天暖的刚刚好,一件外套足以过日子。清明一到,矫情的人也不再挑剔了,承认了春天原来是暖暖的。
清明时节,柳枝纷纷扬扬的垂着绿枝,松枝翠绿的颜色渐渐明了、亮了,花是一丛丛的,不似花蕾的娇小、若隐若现,不似开败了的花瓣洒落、意气杂然,而是正好的花枝在最美的山岚,原野,园圃,还有你的花盆里,入你视野入你心房,闭上眼睛的凝神,那颜色刚刚好,不似初春的淡,不易发现;不似夏的浓,来得太沉。看着喜人,不至让人因太过浓烈而逃避或是窒息的感觉。雷声荒郊,东风微微,将雨丝吹皱着,斜成了四月天里温暖的亮响,原来春的响声也是那么的美丽、幽雅,像叩响信笺思念的文字一样的缱绻。
秋贵重阳冬最美是腊月,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窗外枝头惹人爱。趁着春风还飘得不是很远,童子五六人,师者四五人,行至山光斑斓处,席地而坐,吻吻天地的清朗之气,谈天说地,将爱将被爱,寻春,踏青,洗涤掉晦涩,还一个清明。
(二)清明,是忧愁的怀念。
清明雨上,折菊寄相思,抚琴吟唱。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送故人与灞上,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不肯抹灭或是减持的。绿叶兴岚处,拳拳相思意,墓志铭哀哀声色尽是愁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柳绿花红,春光明媚,这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烟雨纷纷的雨丛里,人影浮动的尽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离愁,这天与地的分隔,或是天涯久远的远隔,即使是美丽的风景也总是有点孤芳自赏的孤独与寂寥,风景依旧,只是看着风儿微微频点头的空落,此时是最难言说的滋味吧!
或许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盏盏里的三俩淡酒,暖风熏得人憔悴,迷离的眼神像是恍然错失了半个世纪的陡然相遇的茫然失措,温一壶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更甚解解心上的愁绪,远在他乡的游子,春意浓浓心易闹!
四月的天呢!你是美人的眼眉的那颗朱砂,你是温暖着凡尘的锦袍。这美!美得那么让人窒息,烦忧着了魔,扰得人儿魂都掉到九霄云外去了。清明!我是不敢触碰的,易碎的心扉,总是在这个季节里演绎着,凄凄婉婉,往事淡了,回忆却浓了,挥之不去的人影总是在西窗烛光闪亮着,孱弱的抵御凉风的时候慢慢的升腾,沁入心间,一地的花瓣是那凋落的心呐!荒冢,青柳,蒿莱炽幕,朦胧着的氤氲,无语的沉思,缅怀,泪如雨下,点香引言,敬茶酌酒,长跪泣涕,悲恸声颤,眉间已了无春色。
天街小雨盈盈绕,扰人相思故人情。好栽柳,栽在坟墓畔,环着庭院绕,无心栽在水中央。一重重、一簇簇,芽抽成一季的春色,水倒影落,道是离人西去,泪垂三尺倚栏看破天。
逝去的不仅是相依相伴的低低私语,而是举案齐眉的丝丝温存,是那用一天天日子熬成的特殊味道,“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厅堂还在,红尘中的微笑依然过往,梦断罢!魂飞魄散。
喜也好,悲愁也罢!清清明明的记住那些过往,真真实实的过着日子熬成的魂汤,感谢这清风之朗,心地安好,明朗!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来日,并不方长
文/张岚
理解一个道理并不难,懂得却需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人生。比如“来日并不方长”这个道理,早在23年前,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走了的时候,我便在一夜之间明白了,岁月静好的表象之下是来日并不方长,之后十余年,公婆、父母相继离世,我更懂得了生活除了来日并不方长外,还有世事无常。
活着是件很复杂的事,每个人的苦楚千头万绪、复杂难言,但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生离死别。爱人、公婆、父母,哪一个不是血肉相连,哪一个不是摘肝掏心,哪一次的生死不是痛不欲生、肝肠寸断?
然而,2021年10月7日晚,当几经努力都没能挽回您的生命时,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被生生挖成了一个洞,自此后,深洞里便不时传出或急或缓却十分尖利地回声“疼啊”“疼啊”。那一声声地“疼”,叮叮咚咚滚落在肺腑之间,碰撞中溅出的,仍然是“疼啊”“疼啊”。甚至,我日夜之间每一次呼吸,随之滚滚而出的,还是那一个有着金属质地的字“疼”!
疼,生疼,深深地疼。
自此后,在整整5个月的日夜里,我都在想一件事:在长长的怀念名单里,怎么会有您的名字?
自此后,在整整5个月的晨昏里,我还是在想一件事:在长长的怀念名单里,怎么可能有您的名字?
您是幽默风趣的,即便在您走的几个小时前,您仍用最惯常的玩笑说着日常的开心。生活中,您总是这样,与您交往过的人都会被您有趣的谈吐笑得前仰后合;你有才呀,绘画——简笔画、粉笔画画啥像啥,厂里的黑板报、单位的手绘报您是常年的主笔;毛笔字、珠算、唱歌样样精通,这样那样的证书林林总总都在证明着您的多才多艺;您手巧呀,家里修修补补,说笑间就会完成,规整漂亮如新;您还拥有高级厨师资质,即使忽然来访十位八位客人,三下五除二,您瞬间就会做出一桌美味——“无米也可以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宴席来”,您总是骄傲地自夸着;您那么爱亲人,妻子、兄妹、侄男侄女,每一个您都会照顾到,无一遗漏,事无巨细——您虽然普通平凡,但却如同大火炉般,是咱们大家庭必不可少的人;您那么热爱生活,家里角角落落挂满了您的书法,窗台上更是四季常青,让简陋的生活温馨和美;儿媳养了几年的小猫没用2个月便与您形影不离;最重要的,您还那么年轻,您去世时,离55岁生日还有23天……
可您还是走了。走得悄无声息,走得果断决绝。
整整5个月时间里,我甚至不能提起您的名字,每一次提起,都是一场泪崩;我甚至不能回家,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您的印痕;我甚至不敢抬头仰望天空,那明亮的阳光怎么能再也照不到您的身上呢?即使此刻,泪水仍如奔涌的海水,汹涌而至,使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用毛巾阻挡那挡也挡不住的思念与哀痛。但再多的泪和思念哀伤,都无法阻挡您决绝远去的脚步。您走了,如春天的一阵风,如秋天的一声叹息,走得无影无踪。
一
您是我最小的哥哥,是我血肉不可分离的亲人。
您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是父母最不经意的一个儿子,却是为父母送终的孝子。
已有2个儿子的父母,最盼望的是女儿,何况张家自上几辈开始女儿就是稀少之物,有了两个儿子的父母,盼女儿的心情自是能让人理解。然而,当您降生时,父亲远在十几里之外值班,劳动了一天半夜生产之后又累又痛的母亲用手指点着您的额头表达着一个母亲的失望。六十年代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随着我之后的降生,全家的关注点便都转到我的头上,父母自是欣喜万分,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掌上明珠般的妹妹,您的生存空间可想而知。见过您小时候的照片,最突出的是长长的脖子,让您显得更黑更瘦。
记忆中的您总是不声不响、小心翼翼、文质彬彬。记得有一年冬天,父母在外劳作,大哥二哥领着我们点火取暖,您“咔”地一声划着火柴,竟被它发出的声音吓得哇哇大哭,几十年来,我们都用这件事当成笑资说笑取乐,您从不生气却每次都用幽默表达着成为兄妹的幸福和喜乐。兄妹中,关于您的笑话最多,兄妹相聚,说起最多的是您被小姨看中,四位长辈当您面商定把您过继给小姨当儿子。您听到后不声不响,拉一只板凳坐在门口,伸出一条腿,让出门的小姨夫差点摔倒——挡儿子!小小的您竟然也会恶作剧,其实,父母亲又怎会舍得您?“十个手指个个疼”,母亲总是这样说。每当这样说的时候,母亲就会想起您小时候让她心疼的一件事。那时,山区电影稀少,看电影是一件大事,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会拖儿带女去,放学后的孩子们更是连家也不回,直接跑到操场上“占位”。从放学到日落再到收工的村民收拾好家里跑来看电影,每场放完也都要等到晚上十几点钟。有一次电影还没放,您竟突然当众晕倒,吓得父母立刻跑到百米外的奶奶家,找了碗米汤下肚,才让您回过神来。“那次,差点把你哥饿死了”,母亲总是这样愧疚地说。
但无论生活怎样对您,您总是千般笑着面对生活。2000年,父母从蒙山深处来到了您工作的县城生活,每天接送完孩子,再晚您都会跑到父母家送饭送菜,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后来,因为您所在单位不景气,您便来到我工作的单位成了我的同事。那时,正是父亲生病日重的时候,大哥二哥给予了经济上的无限支持,在我不大的家里,除了上班之后,您便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父亲上,白天咱们都去上班,夜里轮流照看父亲。您体胖易睡,但即使再狭窄简陋之处,您都会随遇而安。醒了您会歉疚地说“又睡了,呼噜声影响着您了吧”。脑溢血后的父亲口语表达模糊,却总是笑着连比划带讲地说“俺三打呼也好听。一下子像是打雷下雨了,一下子又没事了,唉,累着俺儿了。”您就会笑着拍拍老父亲的背,说“您看这旱情严重,我不得做点贡献?雨大了担心洪水,雨小了担心旱情不减,我即使在睡梦里也一刻不得省心呢。”哄得父亲破涕而笑。那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岁月在改变,您却仍然是那个温顺有爱的少年。
生活中,您用温和的语气,与父母有商有量地说着话,从没有过高声,让我这急性子、高嗓门的人学会了慢下来、急不得;后来,您有了自己的房子,嫂子和侄子也来到身边,您更承担起了父母、我及我女儿的一日三餐。一年365天,您从没有过一次脸色难看,每次去到你家吃饭,一天即使三次,您与嫂子都跟过年般开心快乐——能去您家吃饭,能见到我们,于您是天下第一开心的事。过去我总自信满满,我才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但相处日久我才发现,咱们兄妹四人,父母最信任的人是您:存款、提工资,甚至存私房钱,跑腿的那个人一定是您。有时候父亲与您小声地说着什么,看到我来,便立即停下来,似乎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为了逗他,我总是不停地追问“有什么背着我的,还不从实说来?”父亲就急赤白脸地看着您,那神情如同可爱的孩童般让我又爱又笑。您总是配合着我,更配合着父亲。现在想来,您真是生活的智者、人间的至孝。
前后相隔六年,父母相继过世。而两位老人都是在您的怀里安详地离去的。这需要怎样的修行,才能修来临终时的相伴相守?您和两个哥都做到了人间至孝。
生活中,您有着后勤部长的美誉。兄妹四个成家立业,虽各居不同城市,但却亲密无间,时常相聚相守,每次见面都有聊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人生。您总是开玩笑“咱们是不是上一世拯救了银河系,才修成今生的兄妹?”“开黑会,举黑拳头。”是您每次笑称咱们兄妹团结一心的用词。十里八村,我们家从兄弟姑嫂到妯娌婆媳,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大哥二哥在蒙阴居多,我与您在临沂,每当去蒙阴,自然而然全家老少齐聚二哥家;来临沂,说也不用说,都去您家用“膳”。全村人到了临沂,无论是上学打工的还是看病问事的,甚至是偶然路过的,“家有老三,万事不慌”,只要一个电话,我该上班上班,该外出外出,到了吃饭的时候,丰盛的饭菜自然是摆到桌上,全然不用我操半毛钱的心。我家里的煤气水电、米面粮油,都由您负责。有时出门急,不确定是不是关了煤气或开着电灯,一个电话给您,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这都不是事。您总是这样宽慰我。对于故去的亲人您也如此,清明、七月十五、冬至……所有需要祭拜的日子,您总会提前买来水果点心、烛香供品,父母双亲一份、我的公婆一份、我的老公一份,细细碎碎、不厌其烦,然后再与两个哥哥一起陪着我山山水水,先拜我们共同的父母,再转到另一个山上去祭拜我婆家的亲人,整整14年,从不曾间断过。现在想来,您与嫂子收入不高,各种人情交往、生活用度、高额房贷……但您从没有因为清贫而慢待过亲人、朋友和生活,而是体面大度,周全周到,如今想来,我真为您生活的智慧称赞,也为您那些不为人知的艰难而心酸。
在您,似乎从来没有难事,总是乐呵呵地面对着世间的一切。无论在哪个岗位,大家都喜欢与您聊天、开玩笑。刚到单位时,大家都认为您只是个干粗活的人,后来看您的书法先后在市里、单位获奖,各类比赛合唱时您字正腔圆,大家从原来的“张师傅,到后来的张老师”,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肯定和称赞。
您突然去世时,虽正值国庆假期,能赶来的同事领导都来了。隆重、庄严的追悼会上,单位党委副书记、副站长宣读了生平,许多同志都含着眼泪说,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张老师来单位14年,年年是先进,样样都领先,不图名不图利,这样的好党员走了,太让人心痛了。
二
您还是最好的兄长。
世间兄妹有很多种,但咱们与别家不同。也许是从小娇养的原因,在咱们全家,我一直是说一不二,您和两位哥嫂、侄子侄女全都是欣然支持。尤其您——我们不但是同事,我还是您的分管领导,因此,您除了工作上支持,更多的是信任、是依赖。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人情交往,您总是跟我商量,我也从不客气地替您做主、当家。整整14年,我从来没感觉这样有什么不妥,但今天,我却很是自责,怎么就不征求您的意见,问问您真实的想法?也许您有自己的见解呢?但您对我的信任是无条件的,每天晚饭后,咱们一聊就到深夜十一二点,嫂子都是拉着您走:“累一天了,让咱妹妹早休息吧。”每次您总是恋恋不舍。记得您去世那天下午,您与妻子、刚结婚的儿子儿媳回老家上喜坟。算着应该回来了,却没见信息,心急的我便电话拔过去,电话里您哈哈大笑“俺妹妹有千里眼呀,竟然看到我回来了——刚进单位大门。一会俺全家就去看您。”“累一天了早点休息吧,千万别跑了。”我心疼地说。“您这么重要的领导,不去看您那还成,我还要给您惊喜呢?”您一贯地开着玩笑。然而,您给我的不是惊喜,是惊吓、是震惊、是难以置信——这么谈笑风生的一个人,仅仅三个小时之后就走了,谁能相信、谁又能接受呢?
生活中,您不仅是全家的后勤部长,更是我和女儿最高级别的炊事员、管理员、通讯录、记事本、万能证件和百度。需要用的电话我从来不记,需要时只一个电话或者短信,您便立即提供给我,快捷便利;需要保存的证件、合同、钱物,我全交您保管,需要时一定准确及时。您走了之后我竟然那么不适应:朋友的电话我小心地存起来,用到的合同再到处翻找……
整整14年,您给了我最大的安全感,给了我最坚实的依靠。我从没想过,一个兄长的位置是如此重要,重要到超越了我的生命。
14年前,当我独自带着女儿的时候,我是胆怯的,连走路都小心谨慎,唯恐踩到了大地上的一只蚂蚁,其中的委屈难过自不言说。您来了后,也是处处谦和忍隐,但我却发现了您盛怒的一面。有一次,当您听说有位同事对我不恭时,对方话还没说完,您拿起电话便嚷着要与对方拼命。那时,才知道您儒雅背后始终有一颗护老妹周全的心。
您还是我最忠实的读者。5个月了,我不时翻看您的微信,您的微信是自2021年12月22日开始,至2021年的7月30日止,所有的微信,几乎都是转发的我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我发布之后的秒转。而每一篇下面,都有您的点评,您的每一篇点评都是一篇精短的文章。
《在沂蒙,与崮对坐》中您这样点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然,每当我读到著名作家岚妹的作品,都会给人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之感;不论描写花草树木,还是刻画人物肖像,都是栩栩如生、恰当好处,给人以活灵活现、身临其境之感;古典名句信手拈来,用词、造句、修辞手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条理清楚,布局合理,层次清晰……从而折射出其文学底蕴的深不可测;同时最难能可贵的是每篇佳作里面都蕴含着较强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读后能够激发人们发愤图强、积极向上的热情。岚妹之所以成功,我认为:首先与她几十年来临笔不辍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与她对文学的热爱和她本人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良好文学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还在于她个人热爱生活、深入基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在此,祝愿美女作家在今后的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百竿千尺,更进一步”!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为“大、美、新”临沂的建设和发展,再谱写新的更加绚丽的篇章!
在《走进桃棵子村》中,您这样点评: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确,读罢著名作家岚妹的这篇《走进桃棵子村》就可见一斑。古老的石磨、石碾,依山傍水石屋,还有那清澈见底的小溪……好一派田园风光,仿佛把读者带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以细腻的笔法,把沂蒙红嫂祖秀莲那纯朴善良、勤劳勇敢刻画得惟妙惟肖,为了八路军伤员的安全,她冒死转移伤员三次之多;为了使他早日康复,她到处借米借粮,为了加强营养,她甚至把仅有的正在产蛋的老母鸡炖了给八路军伤员吃。这是什么精神呢?这是伟大的红嫂精神!她是千千万万沂蒙红嫂的代表和缩影。这篇力作的发表,对当下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整顿活动教育及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具有深远的 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读后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更会使人感动,催人奋进,使人向上……
在《此去经年》中,您这样点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读罢著名作家岚妹这篇她自己亲身经历的纪实文学——《此去经年》使我感慨万千,悲痛欲绝:1998年8月8日这天疼她爱她的丈夫因公殉职,永远地离开了她,犹如晴天霹雳,一个被幸福笼罩的家庭从天堂瞬间跌入人间地狱;8岁的女儿永远失去父爱,一个幸福的妻子永远失去了疼爱她的唯一的依靠——她最心爱的夫君。上有年迈的父母照顾,下有无知的孩子需要抚养;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无助,孤立无援……所有这一切酸楚和无奈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工作她拼命三郎,带着未愈合的刀口去完成!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人,她风雨兼程,夜以继日……22年来她牺牲自己的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人生还有多少个22年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然而,不管生活压力多大,岚妹总是把阳光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不论事业还是家庭以及孝敬父母、培养子女、为人处世都做的有声有色,一提到她,人人都被她的修养、才能、学识所折服,甚至达到崇拜的地步,她那顽强的性格,远见的才识,可谓称得上“巾帼英雄”,可以谓用“女强人”“女神”来形容!其中的酸楚和不易只有她自己深深地埋在心底!祝岚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坚强、更加阳光!祝福她幸福、快乐每一天!
在《暖男父亲》里,您这样点评:
在伟大的父亲去世十周年之际,读罢著名作家岚妹这篇力作——《暖男父亲》,使我更加缅怀亲爱的父亲。本文用“暖男”一词恰到好处,从父亲的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都做的完美到位,既有温度,又有高度,还有深度。父亲,是您给了我们真诚的教诲,让我们茁壮成长;是您给了我们有力的鞭策,助我们克服艰难险阻走向成功;是您给了我们温暖的呵护,伴我们勇往直前;是您给了我们坚定的守候,为我们撑起爱的晴空。父亲——我们做您的子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愿您在天堂里幸福安康!永远保佑着我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在《父亲的担当》中,您这样评价: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血”。拜读著名作家张岚这篇《父亲的担当》,使我联想到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当打开父亲的书柜,县、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口普查统计员、优秀通讯员、信访先进个人、优秀水文测绘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学习《毛泽东选集》积极分子,县、乡人大代表等等的证书不胜枚举。半个世纪的工作历程中,父亲的每一个证书都诉说着他的辛勤的付出,每一个荣誉都是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所有这些,无不说明,生活在农村一辈子的父亲,不但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更是一个敬业而有担当的人。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当组织需要时,他选择绝对服从;当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当关乎个人前程命运时,他选择了放弃。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黄牛精神,这种无私奉献、高风亮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称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父亲一生诠释和写照!父亲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勇于担当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只小小的春蚕,是一根从不张扬的蜡烛,更是一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而又默默无闻的孺子牛!
在《最好的老师》中,您这样点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 健康 成长,而且更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读罢著名作家岚妹的《最好的老师》这篇佳作,不仅被她的文笔所折服,而且更重要的是又把我的思绪带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我很感谢上苍对我的厚爱,使我不仅拥有一个温馨、快乐、幸福的大家庭,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拥有一位慈祥、善良、勤劳、孝道而又疼爱我们的伟大母亲;她不仅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而且节俭持家、德高望重。就是这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伟大母亲,从小教育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可做,什么不能做,谆谆教诲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小就培养我们要“自立、自信、自强”永不言败的精神;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耳闻目染,从而使我们兄妹从小都养成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使我们受益终身。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母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你对我们的爱,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母爱如海,母爱如山!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它是人类最纯母爱之情,惊天动地,感泣鬼神。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魂牵梦绕,它使我幸福一生。它——最平凡的母爱。
在《故乡里的烟火气,谱写家的温暖》中,您这样点评:
沂蒙山区风光好,山青水秀云雾绕;
崮乡地貌美名扬,物产富饶人勤劳。
春天山花开满山,夏季鸟语花香伴;
秋天果实压枝弯,冬天围炉把酒端!
一年四季皆分明,野味特产层不穷;
松菇蚂蚱和金蝉,野兔鱼虾吃不完。
美好生活似田园,童欢叟乐赛神仙!
你说崮乡美不美,芝麻开花比蜜甜。
在《隔了三年的时光》中,您这样点评:
一年一度清明至,缅怀亲人欲断魂;
读罢才女此文章,往事如烟浮眼前!
父爱如山情似海,母恩浩荡比天厚。
有幸今世遇双亲,宽厚仁慈德高重!
培养吾等皆成材,尊老爱幼好家风。
牢记二老的遗训,誓为张家添光彩!
在《清明的思念》中,您这样点评:
清明追思泪沾襟,严父慈母梦中寻。
时光穿越到从前,天伦之乐乐无边!
父母毕生为儿女,鞠躬尽瘁泪始干。
吾恨岁月太无情,阴阳间隔斩情断!
我劝天公重抖擞,永留真情在人间。
……
无论是长评还是短诗,都包含着您的热爱、阳光、感恩和向上的力量,更展露着您文学的功底。我常想,假如您有我这样成长、工作环境的话,您一定会成为比我更加优秀的作家,而且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素质。2021年在全市大气污染中,市委宣传部请市作协组织部分作家用诗文宣传助力,您自告奋勇,一口气写了六七首诗,看到发表在《临沂日报》上的豆腐块,您笑得如同一个快乐的孩子。
三
今年,是您离去之后第一个清明节。
清明应该是春和景明的日子。然而,清明前两天,我们共同的小城便一直细雨如丝,空气也较之前清冷了许多,一如每一位亲人思念您的心情。
前几天兄妹相聚,早没有了您在时的欢声笑语。二嫂说,三弟不在,怎么感觉家里空了这么多?大嫂说,说好了咱们一个都不能少,做梦都不会想到三弟会走……两位嫂子没说完,大家便都泪如雨下。您走了,全家的伤痛是持续的、巨大的:六十多岁的大哥痛哭到全身抽搐;二哥更是一次次独自跑到河边嚎啕大哭。那么坚强的一个人,有电话给我:十几年了,每天晚上我都会和老三通电话。他走5个多月了,我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每次拔完号才想起,再也听不到他的笑声了,实在是受不了啊。那份悲痛,隔了百余里的路程,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是的,安葬完您回来,身体一向强健的我,竟然病了近一个月,直到今天都还走路发飘,哭哑的嗓音竟一直不能复原,甚至有可能不会再复原;抖音里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我竟破天荒主动加了好友,只因他(她)的名字叫“三哥”。
5个多月来,我整夜整夜都无法入睡,即便全身酸痛难忍,每个细胞都在哀求:快睡吧,快睡吧,但脑子却高速旋转、眼睛出奇明亮,一千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好不容易睡着了,却置身于山涧、车站、闹市或者是回家的路上,一刻不停地寻找。寻衣物、找父母、找孩子、找课本、找您,找说不出名字的物件,最后总是流着泪从梦中惊醒。醒了,便一遍遍地追问空寂的夜空:哥,扔下这些爱你的亲人,您怎么忍心?
【作者简介】张岚(女),临沂作协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 健康 管理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市级多家报刊专栏作家;作品见于《北京文学》《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入选《中国精短 美文 精选》《散文海外版精品集》《川鲁现代散文精选》《好散文1978-2021》《山东作品年展》等,著有《水做的城市》《流年里的花开》《岁月凝香》《岁月静好》等散文集。
壹点号真言贞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雨》
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
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
我不能看见
黑色的睡眠,黄昏,都住在这里
一批雨被分割成泪眼睛
上酒、祭拜,明灭的香火
肃穆。
让祖先走进来。
扔掉缺水的雷电
不躲闪,不自拔,心存念想
《清明节》
每年的今日
都有一茬思念
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
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
自由放飞的风筝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都会被一根长长地细线
牵回故乡的祭坛
跪拜一丘黄土跟前
将寄托很久的哀思点燃
再呼叫天堂的专线
让喜忧演绎成泪水浸润的叨念
阴阳相隔的祖先
仍旧释放着温暖
伸出干枯的双手
把晚辈的心紧攥
五年前,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曾经写过《清明祭思》的文章。发表在《今日德清》报上,后来收录到自己的博客里。接下去我又陆续写过《父亲的遗愿》、《没有父亲的父亲节》、《绵绵的追思》等等博文,追忆天堂里的父亲。
失去父亲是我心底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当又一个清明节来临,当今天早晨我将一大盆“元宝”焚烧给逝去的先人,默默地看着缕缕青烟渐渐飘散开去,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眸。悲天悯人,似乎有着满腹的话语需要倾诉,父亲,您知道吗?
无法忘记陪伴着您与病魔抗争的那些煎熬时日;无法忘记您临终前对母亲未来割舍不下的那份无奈神情;无法忘记您离去那一刻悲伤欲绝却回天乏术的锥心之痛;无法忘记清理您的遗物时仿佛“打碎了一个家”的肝肠寸断……可是我偏偏就忘记了,那一段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日子,自己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
不过,人在绝望之中只能慢慢学会坚强,现在的我们都过得很好。您那时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如今六年过去了,母亲在奉贤区的兰公馆养老院(那里距离弟弟单位很近,方便照顾)住着一个单间。母亲心态很好,我觉得她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身体也一直不错。养老院的硬件、软件设施都属上乘,尤其是那里的护理员都是本地人,母亲与她们相处和谐快乐。早知如此,我想当年真的应该将你们二老一同送入养老院,或许您还可以在那里享受一段比较舒适的人生。至少,不用在炎夏酷暑和寒冬腊月为一日三餐而忧心了。当然,人生难觅后悔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或者说这就是“命运”吧。
您和母亲相约,选择身后将骨灰海葬。除了与生俱来的智慧铸就了真知灼见和超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因为您曾经多次说过,不希望我和弟弟将来为此而操劳。如今每到清明前后,目睹熙熙攘攘的人群为了“上坟”而奔波劳碌,我的心里便好似五味杂陈:理解、思念、感动、愧疚、无奈……国人习惯于“入土为安”,虽然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密切关注生态、环保、土地资源……并且对此发出了强烈呼吁,可惜付出的这些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殡葬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让民众所接受。
我向来崇尚“厚养薄葬”,也从不喜欢拘泥于形式,我觉得对于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心灵深处的“记奠”。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一年的清明、冬至和您的忌日,我都会送上自己折叠的“元宝”。弟弟他们也会在您忌日那一天进行祭奠仪式,源源不断。所以您在那里完全可以“奢侈”一点、“潇洒”一点,再也不要像生前那么节俭了。
至今家人都没有去过位于滨海古园的海葬纪念碑,主要还是不想违背您的遗愿。非常感谢我的密友小瑛大姐,她已经几次在碑前代我给您鞠躬尽孝,并且用手机拍回来刻有您名字的19号纪念碑照片。好巧的是她父母亲的安葬处与您近在咫尺,就在望海楼的边上。今年她去父母那里扫墓,还特意帮我带去了折给您的“元宝”。大姐甚至每次都会记得带上胶带纸,在您的名字旁粘贴一朵鲜花,替我了却萦萦于怀的心愿。能够结交这样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
听说海葬纪念碑里面还有不少名人志士的名字,比如巴金夫妇、赵朴初居士。刚刚我的学友“清逸乐之”告诉我,她的婆婆是21号碑,明天她去扫墓会记得给您献上一朵花,也帮她婆婆在那里认个朋友。还有我们的学友王美雯就在20号碑,相差都没有几步路。这是不是缘分?按照您热情真诚的天性,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寂寞了吧。
母亲说我“大有父风”,继承了您的性格。平日里多愁善感、循规蹈矩、举轻若重,干什么都太过认真。即使知道力不从心,依然愿意事必躬亲,我当然明白这些并不是优点。无奈本性难移,往往会因为陷入烦恼困惑无法自拔而纠结不已,甚至让自己的心灵“伤痕累累”。幸好如今周围有着一大群兄弟姐妹般的博友(其中好多是市东的学友),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打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平台。
您让我带回德清的那些回忆录手稿,我已经整理成册,并且分别送给了姑妈和弟弟。有的章节还会陆续发到博客里,也算是女儿对您的告慰吧。可惜您生前忙忙碌碌,来不及写完后面的大部分,终究成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您的老同学翁季贤、老朋友郎玉麟都已经仙逝,希望你们可以重续前缘、畅叙友情。人生,原本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轮回。父亲,您生前感慨命运不公,倘若在天有灵,请佑护好人一生平安!那个世界没有疾病也没有痛苦,但愿您生活得扬眉吐气、称心如意。千万、千万,不要再操碎了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深切缅怀天堂里的先人,女儿叩拜父亲在天之灵!
【2021关于清明节的抒情散文2】杏树变成了花娘,春风也就变得长一阵短一阵的。
到了夜晚,空气里游动着一股湿湿的气流,伸手抓一把,都黏稠稠的。娘从粮囤里拿出收藏的上好的豆粒,倒进脚边的大号三盆里,等她坐上马扎,她的手里已经立起一个半新的盖垫。等娘的两手划船般把豆粒顶上盖垫,那些滚圆的豆粒自上而下翻滚、跌落、自动筛选到一个小号的三盆里。我家的黑狗很好奇,睁圆眼睛看那些滚落的豆粒。花猫却躲在娘的腿底下,看都不看一眼。
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屋顶上的电灯晃了几下,黑狗以为发生了什么,跑了出去。花猫换了个地方,跳上锅台,蜷了身子,眯着眼。二姐刚写完作业,帮娘淘洗那些精挑细选的豆粒,她瘦小的脸儿像半块月亮,问:“娘,要生豆叶菜吗?”
娘一边回答二姐,一边嘱咐二姐淘洗的遍数,还特别叮嘱二姐不要碰触了盛油的器具,否则豆叶菜就生不好了。
淘洗后的豆粒,身上带着水光,被娘放进中号的泥三盆,置于热炕头上,覆湿透了的棉白布。娘说,用泥盆生出的豆叶菜叶势旺相,清鲜爽口,其它的器具是生不出的。
父亲没闲着,他从屋笆上拿出去年吊悠千的“拘”,用破布一遍遍地擦拭。拘,是蜡杆子用火烤软后,圈成的两个环。擦拭完毕,父亲就打磨那块悠千板子,板子狗屎槐木,硬实,颜色蜡黄。二哥跑到父亲跟前,问:“大大,要吊悠千吧?”
“你娘都生豆叶菜,我也该给你们吊悠千了。”
听到吊悠千,我们几个的眼睛像屋顶的电灯泡一样亮。
秋千,老家叫“悠千”。
不用说,清明要到了。
做好早饭,娘就开始淘洗第一遍豆叶菜。用没沾过油的水瓢,一遍遍浇洗。净水后,盖湿布,再放于炕头之上。如此这样,一天要进行三次。娘还会用手摸摸盆底,试试炕的温度,热了就挪动一下地方,说太热会把豆叶菜生死了。凉了就把盆挪到最里的炕头,说太凉不仅生得迟缓,还会生得缩头缩脑的。
二哥变得勤快起来,在天井的甬路西边挖悠千坑。黑狗也想帮帮二哥,两爪并用,把坑外的土又捯饬进坑里了,二哥没发脾气,摸着黑狗的头说:“到清明给你做个柳帽子。”
吊悠千的立柱阴干在影壁墙后,父亲扛出来,还在地上撞了几下,说:“结实着呢。”
父亲把立柱埋进深坑,在上边加了碎石块,还一边隼进一个木橛子。他抱住立柱晃晃,说,没事。立柱中间架了带木杈的托梁,两只“拘”套进梁柱中间。等托梁固定在木柱子上,二哥早把悠千板子穿在父亲准备好的粗麻绳上。二姐心细,她把穿过板子眼的麻绳部分缠了布条,还给板子做了布套。无非是保护我们的裤子不要磨坏而已。
当麻绳和“拘”相接,悠千吊好了。娘在柱梁交接之处挂了红布,烧了纸钱,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说的什么,但我知道她是祈求神灵保佑孩子们,不要跌了伤了。父亲在托梁贴了“上梁大吉”。一阵小风走过,杏花飞起,有几片落到妹妹的身上,花瓣散开,妹妹的小褂成了一棵要开满花的杏树。
娘说,我先试一下悠千。她双腿跪上悠千板子,二姐轻轻推送。娘上身直起、挺身、扩胸,执绳荡起,腾空而上,平了托梁。在我们惊呼之际,娘徐徐飘落,说,小时候,打转悠千,比这惊险多了。
二哥抢占了悠千,独立、独坐、学娘单人跪驱,等他疯玩一段时间,我们才抢回了悠千。先是我和妹妹打“双坐”。我和妹妹对坐,双腿交叉,玩“打胖孩儿”。双坐,就苦了二姐,她得用力推送我们,才不至于使双拘并在一起。之后,我和妹妹又玩一驱一“串花心”,一会妹妹坐着,我站着;一会妹妹站着,我坐着。我和妹妹的力气不相上下,玩一驱一就没力度,不一会,双拘合并,我们不欢而下。
等我们玩得差不多了,才轮到二姐。二姐喜欢玩站驱“逛花园”,她抓住两条绳子,刷地把两只拘撇开,不用别人推送,她用力躬身、屈腿、下蹲、直立、飞起、拜礼,一系列动作飞花般完成,看得人眼花缭乱。几个回合之后,二姐徐缓轻盈的身子就荡上托梁,杏瓣随风飘上二姐的发髻,宛如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黑狗看呆了,狗眼珠子一动不动。花猫在地上逗玩杏花瓣,猫爪抓上哪里,哪里就出现一道花沟沟。
二哥看二姐打得漂亮,喊着和二姐“驱双站”。“双站”,为二人面立,握绳之手上下错开,双方借势用力,使之前后摆动。若是二人用力均匀,悠千自会摆动平衡,持续时间也会久长。但是二哥根本不会打悠千,一会大劲,一会小劲,把二姐累得满头大汗不说,拘也并了。打悠千的规则是,一旦并拘,不管是何种状况,打悠千的人就得自动让出。
二哥下来后,我和妹妹轮流让二姐带驱。二姐“带驱”,坐着的人只需顺着二姐的劲用力,就会很享受的在悠千上悠来悠去。二姐有时会慢下来,慢到你以为悠千会停下来,因为两只拘眼看就要合并了,就在你兴犹未尽的时候,二姐的两只手把拘向外一撇,拘立马分开,二姐双膝一弓,两手撑绳而动,悠千活了。
二姐优美的动作把周围的人看呆了,妹妹会拍手高唱:“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翻过来”。妹妹的话音没落,就有杏花从杏树上飘落下来,把二姐的脸染得粉红。
第二天去学校,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显摆我家吊悠千了。那些父亲懒惰的,就会和我预约去我家打悠千的时间,我也会趁机向她们提提条件,比如帮我值日什么的。春兰的父亲从没有正儿八经的给孩子吊过悠千,顶多在清明的时候,在门口的大杨树中间,栓一根麻绳,穿一个悠千板子了事。麻绳固定在树上,没有”活拘“,只能来回游动一下,想悠起来是不可能的。志花的父亲不好动,她家也没有吊过悠千,像春兰家这种简便的悠千也没有吊过,她俩放学后先不回家,去我家打一会悠千才回去。
悠着悠着,就到了”小寒食“。小寒食离清明只有三天。清明分为小寒食和大寒食。小寒食是冬至后的105天,俗称“一百五,上坟添土”。在我们老家,在小寒食只去添土,到了大寒食(清明)这天再去上坟。添土上午和上午均可,但最好在上午九点至十点之间,下午三点半以前。父亲这天起得很早,他表情凝重地把铁锨擦了一遍又一遍,等太阳升到树梢,他就带着二哥去”新村“了。新村是我村的林地。
林地里安静极了,父亲是第一个来的。除了少许的坟包边种植的松树,林地里很少见到绿的东西,坟包上都长满了杂草,那些枝条硕大的苍耳占据了整个坟包,稍不小心,苍耳就扎满了全身。父亲先把坟包周围所有的杂草清除,再把新土培在坟上。培坟很小心,把一些大的土块培碎、培细,最后,把坟圆起来。圆好后,在坟顶安放一块形似官帽的方土。方土最好是一整块大土,不破开为好,方正为好。添好坟顶,父亲带领二哥跪下磕头,二哥说:“爷爷嬷嬷,您的屋子,我们给您修好了。”父亲只是说:“大,屋给您修整好了。”父亲没有说第二句话,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我们从来没有听父亲喊过一声娘,即使上坟,父亲也不喊娘。
父亲告诉二哥,这个官帽坟顶很有讲究,只有先人去世三年后,才可以放置。在老家还有一个习俗,一年中去世的人,不管埋葬时坟包有多大,过后都不能自己去添土,只有到了小寒食这天才可以动土,否则对后人不好。
立碑、起谷迁坟、结姻亲也是在小寒食。立碑在老家也有讲究,一个父母去世不能立碑,双方父母去世三年后才可以立碑。立碑相当于给先人挂个门牌,便于亲人上坟祭拜。我村有兄弟四人,老四做事粗心拖拉,每年添土他都不和其他兄弟一起,并且是最后一个去的。一年,他去了后看到父母的`坟还没有添土,就很积极,心想,我终于第一个给父母添土了。他把坟修整一新,说,爹娘,给你们修屋了,你们好好地在新屋里生活吧。他刚说完最后一句,屁股上就挨了一脚。他回头一看,是他的三哥。他感到莫名其妙。没等他发问,他三哥说,你看看你给谁修的屋,咱娘的坟是这个,你修的是我村老光棍的屋,你要给他做儿子吗?老四回头一看,他爷娘的坟在老光棍的旁边,早就焕然一新,他大哥二哥早就来添土了。只不过今年他比他三哥早来了一步。
活着的人抱怨蜗居,先人也是蜗居了。坟包密密麻麻,不立碑确实很难分辨了。去年我们给爹娘立的碑。大姐远在东北,我们兄妹五个一起去立的。二哥去选碑、找人刻碑,并提前用红布裹碑运到坟地的附近。据说把刻好的石碑放于路边,被行人踩踏,会更吉利。小寒食那天,我们五个人挖坑、抬碑、立碑、添土、烧纸、祭拜。碑面向东南的巴山,太阳刚升起来,就有饱满的阳光撒上石碑。
盆里的豆叶菜长了两个黄黄的嘴巴,那些不甘寂寞的,还长了嫩绿的小叶子。我在心里说,明天就是清明了,你们要被炒了。
学校里每年都会在清明的前一天,请村里的老革命来学校讲革命故事,校长还会讲讲介之推的故事。校会结束后,学生就去新村给斋爷扫墓。父亲和斋爷一起参加革命,那时父亲只有13岁,个头还没有步枪高。一次区队在二队的场院屋子开会,被王金明的部队突袭,斋爷掩护父亲和宋汝方大爷他们从南沟撤退。当父亲他们带领部队返回,斋爷早就把土匪打死,滚动的血场有场院大。斋爷没有子女,斋奶后招赘别村男人。就因为招赘了男人,斋奶的烈属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父亲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民政,才给斋奶争取了一部分补助。后来斋奶年龄大了,父亲又和大队商量,专门派人照顾,直到她去世。
斋爷的故事,每个清明,父亲都会心情沉重地给我们讲述一次。
这一天是娘最忙的日子。饭后,娘先在缸盆里泡了两瓢秫秫米,把生好的豆叶菜搬到天井的石磨上,娘说,再生就不好吃了。干完这些,娘就和面擀饼。娘擀了好大一摞饼,足够吃一天的。白色的烟雾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饼,香透了整个村子。
二哥也忙,忙着做八卦风筝。我从小就笨,央求他给我做一个,他说,明天用鸡蛋换,我就给你做。
黑狗也忙坏了,一会跑去娘的饼鏊边,一会跑去二哥的风筝边,一次差点踏坏了二哥的风筝纸,二哥就差没给它一剪刀了。花猫把身子拉成一个长条,半躺在当门里,一小片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它都懒得动,闻到饼香,抽了抽鼻子。
放学后,因为第二天是清明节,学校放假,妹妹招来了很多同学,在我家打悠千。我惦记着大街上宝森家的大悠千,就没兴趣顾及我家的小悠千了。娘把泡好的秫秫倒在磨台上,双手磋磨。二哥扎风筝的画面、娘磨秫秫的画面、杏花飘落的画面、妹妹们打悠千的画面,至今萦绕在心头。
清明终于到了。
还没有亮天,二哥就带我和妹妹去东沟折柳了。老家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之说,又是缺米少柴的年代,孩子们都在大人的授意下,借清明插柳的习俗,多弄些烧柴。二哥是爬树王,很快就折了很多,我和妹妹打捆抱回家去。二哥在悠千的托梁上插了一束柳枝,还给黑狗编了柳帽,给狗带了小铃铛,那天的黑狗,风光着呢。
二哥还把发青有弹性的柳枝截取小半,用拇指甲轻刮去皮,边刮边说:“什么哨,柳皮哨,你不响,我不要,滴滴响,我才要。”刮完,清脆的柳梢也回荡在院子上空。后来,二哥教我,葱叶也可以这样做,做出的哨子,没有柳梢的轻细圆润,但浑厚粗放。
折柳刚刚结束,就有雨点滴下来。“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多数时候是阴天或下雨的。
父亲划了纸钱,带了白酒,早早地就去上坟了。去新村的路上,上坟的人流如织,神情落伤。
娘去村南取回为我们新做的裤子。若是遇上困难的年月,过年时做不全一身新的衣裳,只做了新褂子,清明的时候必定会给孩子们做一条新裤子的。家中有女孩子的,更是马虎不得,都说“女人清明男人年”,这天不管大姑娘小媳妇,都是崭新崭新的,平日女人难得出门,这天却是可以随意出走,野外踏青的。
娘把积攒了多日的红皮鸡蛋煮了半锅,说是半锅,是有数量的,按人头分配,每个人两个。娘在大锅里熬了秫秫粥,加了一小把去皮的花生米。说是喝了秫秫粥,不长红眼病。还说,这粥是要凉喝的,鸡蛋也要凉吃,不的话,就会招冰雹。秫秫粥凉后,状如琥珀,下口清凉,咽后生津,余味悠长。娘还煎了我们一直眼馋的鹅蛋,用五花肉炖了一锅豆叶菜。几口豆叶菜下去,从头鲜到了脚底。一生吃过的菜中,最鲜的莫过于娘生的豆叶菜了。
说到鸡蛋按人头分配,村子里还有一个笑话。华先家嬷嬷不识数,数东西按“对”数,她正把煮好的鸡蛋一对一对的数,她家的二儿子偷走了一个,嬷嬷一数,单数了,被人偷走了,就开始搜查谁偷的。嬷嬷回头的时候,二儿子又偷走一个,嬷嬷一数又是双数了,说:“一对,一对,又一对,对了,没人偷。”
分到的鸡蛋,是不舍得吃掉的。装到口袋里,不时的用手摸摸。伙伴们约着去南河拔“扎人”时,每个人的口袋里都鼓着两个鸡蛋,这个画面,我还记忆尤深。有的伙伴会掏出鸡蛋,玩“碰蛋”,谁的碰碎了,就归对方所有。那种张扬的女孩,还掏出鸡蛋,比谁家的鸡蛋红、谁家的鸡蛋大,因了红大,就觉得比别人高班很多呢。
去南河经过南坝,坝上到处是放风筝的男孩。都是自己做的风筝,有刘海、蝴蝶、王字、八卦。很多风筝不扛实,风来就刮碎了。二哥的八卦耀武扬威的,飞在麦田的上空,竟然好久没有落下,我知道又有他炫耀的资本了。麦苗一夜之间,油了一样,风来就变成毯子,真想躺下睡一觉。老人还说,把自己的病灾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到半空,剪断绳子,就把病灾消除了。
路边的野草好像知道过节似的,它们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都伸着头看走在路上的孩子。婆婆丁盛开了蛋黄的花朵,那些没开花的苦菜不甘心地看着它们。过日子的女孩还挎了草筐,拔了荠菜,荠菜长了高高的花苔,开小米的白花。挤在荠菜中间的是已有半臂长的野豆角,还有开紫花的野茄子。嘴馋的女孩早在草丛中拔“扎人”了。“扎人”是茅草的花,嫩的时候是一杆小柱子,下粗上尖,嫩绿的皮里包软软的絮绒,塞进嘴里,有一股甜润的感觉。眼尖的女孩,拔了好多“扎人”,塞得口袋满满的,还差点把鸡蛋掉地上。“扎人”老了,白絮飘飘,好看得很。年龄大一点的女孩,站在长甜柳果果的树下,撸下柳叶,回家焯焯,砸蒜粒,滴香醋,就是很好的菜肴。男孩子没有这么文静,有在河滩“拔骨碌”的,有在河边打水漂的,还有和河对岸小河崖的男孩隔河扔石头干架的。
我和春兰志花喜欢在大坝底拔扎人,这里的又胖又嫩,主要是多。不一会,我仨就拔满了口袋。我提议去大街看宝森家的大悠千,春兰说去棘子岭(现在的封家庄)看转悠千。
走到大街,就见宝森家的大悠千,吊在东西大街的中央,有好多的成年女人在打。老话说:悠一悠,不懒秋。就是秋天不长瘟疫的意思。因了这句话?还是女人好不容易找到个释放的机会,她们打悠千,可疯了。清明又是女人走亲戚的日子,特别是结婚了的女人,更是在这一天回家看娘。清森的表姐就是清明看姨,来宝森家打悠千,被我村的一个小伙相中嫁到我村的。说起清明回家看娘,我记起一件事。有一年,我在清明节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回家,妹妹和二姐忙着嫁接西瓜,也没有回去。娘坐在家门口的大青石上,两眼望着街角,就希望有哪一个女儿突然出现。过几天我回家听邻居婶婶说起,我对自己说,每年的清明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要回家看娘。
我还在观望宝森家的大悠千,春兰就嚷着去棘子岭看转悠千。棘子岭离我村也就二里地。只看到大路小路上,都是赶去棘子岭看转悠千的人。转悠千三年一吊。
我们赶到时,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了。很多是大老远来的,多数是全家来的,还捎了午饭。转悠千就吊在棘子岭的大街上,坎地竖以木柱,上缀横梁,四面系四个悠千板子。横梁上挂松坡枝子、小红旗、大铃铛。转悠千的板子类似牛梭头,到底是不是牛梭头,我也没有考证。着新衣的女子跪坐于板子上。柱下围一木栅,内有壮小伙推柱。打转悠千的女子每人要给小伙两个鸡蛋,若是给了两个颜色深红的打鸡蛋,小伙兴致,就会推走如飞。若是打转悠千的女子相貌佳丽,而小伙又是孤家寡人,心怀求亲的小伙就会推走谨慎均匀。若是遇到态度蛮横的姑娘,小伙就会使坏,推走不均,还筛到梁平,看者惊呼:“推平口了,吓死人了。”蛮横的姑娘自有蛮横的资本,神采飞扬,得意自若。姑娘下来时,气色平和,倒是推送的小伙红了脸膛。
也有勇健的小伙,攀杆而上,作“童子拜观音”的把戏,取得梁上的红旗,转悠千,进入疯狂的高潮。
下午,兴和还会搭戏台,唱茂腔。我仨袋揣鸡蛋,步行而去。委婉幽怨的茂腔,通俗易懂,听得我们肝肠寸断,两眼泪纷纷。
晚上,两个鸡蛋还是完好如初,我没有舍得吃掉。拿出缝衣针,刺透一个小眼子,放到咸菜缸里,等明天咸了,就着干粮吃。
两个鸡蛋。
鸡蛋的香气还没有走远,我的爹娘没了,老屋也很少回去了。写下这些,算是对爹娘的祭奠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