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如何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作《谁曾见过风 》

时间: 2023-03-05 18: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如何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作《谁曾见过风 》

谁曾见过风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中外儿童诗精选》中的署名为“马丽”的翻译:

谁也没有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叶沙沙作响,

那是风在吹拂 。

谁也没有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向你频频点头,

那是风在吹过。

网络版(一)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木叶舞枝头,

便晓风穿过。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万木垂梢首,

便晓风吹过。 ”

网络版(二)

谁曾见过风

你未曾,我,亦未曾

但见枝叶摇曳

那是风在穿梭

谁曾见过风

我未曾,你,亦未曾

但当枝头垂落

那是风,擦肩而过

这里要说到的是现代作家叶圣陶的一首诗《风》,全诗如下:

谁也没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这两首诗为何如此相像?如果说是叶圣陶和罗塞蒂两人思路刚好巧合撞车,恐怕难以令人信服。那么是叶老抄袭加模仿?

叶圣陶曾说自己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为重要的英语诗人,要学习英国文学就避不了她。

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这首诗是叶圣陶为了编写《开明国语课本》的需要而进行的改写。叶圣陶本人也说的很清楚,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文章“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凭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这就是说,叶圣陶本人肯定不认可他的这首《风》是“抄来的”,最多就属于他所说的“有所依凭的再创作”。

这样的“再创作”,在今天肯定也是说不过去的。不过在三十年代初期流行拿来主义的中国,估计人们还少有著作权的概念,同时他们可能也会以为英文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还太遥远,改写一下也无妨。这几乎成了我今天体谅叶圣陶的唯一理由。

我们知道八十年代的中国,就有大批率先学习了外文或出国留学的作家或者学人,因为抄袭和模仿国外的创意或著作而快速成名。但当后来英语逐渐普及,人们很快就心知肚明了,只是互不点破而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现代诗人和翻译家的穆旦,在1944年写下的《赠别》一诗中,就有这么一段:

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

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的,

他曾经爱过你的变化无尽,

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

当你读了穆旦的这段诗,会不会也让你想起某个诗人的某首诗呢?

徐志摩的: 我的坟上无需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佛树,记得我否则忘了我。 刘墉的演讲里曾经有的

是在哪一首诗上的?请帮忙解答,顺带着加上几首徐志摩的最美的散文好伐~~谢谢拉~
  这首诗的名字是《歌》~
  是徐志摩翻译的~
  原作是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赛蒂(Christina Rossitti)~

  原文: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by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徐志摩的译文:

  歌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
  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就忘了我。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诉悲啼 。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也许,我还记得你,
  也许,我把你忘记。

  徐志摩的诗有很多都不错~
  我顺手贴两个吧~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楼主可以搜他的诗集来看~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争议

多年来,罗塞蒂的传记作者们受制于她的哥哥威廉姆提供给《1904年诗集》无心的贬损记述。“在作为一位女性诗人的声望上”,他评论道,“她从不放肆,也不会自愿提及她的任何成就:在满屋子的平庸者中她的应答似乎最平庸,就像所有人中那最不突出的。”这幅通过她的少言寡语而将注意力吸引于自身的女性肖像,其力量深深铭刻在其后的许多作家心中,包括弗吉尼娅·沃尔芙的随笔,“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932年)。其后寻察她外表上平淡无奇的一生,有时候会被她克制和虔诚的生活方式弄混。事实是孩子时期的罗塞蒂有着无法管束的脾气,而这即是表明难于确凿地理解在少女时代为什么她表现出了如此缄默的态度。这常常使人联想到她曾经受到过两次不成功的恋爱的深深影响,首先是与画家詹姆斯·科林森(James Collinson),1850年他对天主教的皈依使他成为不再合适于她的伴侣。相似的困难也发生在与诗人、翻译家查尔斯·巴格特·卡莱(Charles Bagot Cayley)之间,他所表现的、已证明为无法接受的原由是他的缺乏信仰。然而,卡莱在他以后的一生中继续保持了和罗塞蒂的接触,在他的遗嘱中把他“最好的书桌”遗赠给她。至今两者最可靠的传记中对于有关罗塞蒂的行为提出了些未必真实的假说。尽管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劳娜·莫斯克·帕克尔(Lona Mosk Packer)在1963年坚持认为罗塞蒂的诗记录了一场发生她在与画家、诗人威廉姆·贝尔·斯科特(William Bell Scott)之间的被放弃的爱情。简·玛尔什(Jan Marsh)推测,诗人父亲的性虐待可能引起罗塞蒂在性情上决定性的变化。显然,伦敦基督学院牛津运动者威廉姆·道德斯华兹(William Dodsworth)的布道形成了罗塞蒂的国教悔罪意识,并深深地影响了她。有好几年,她在海格特反省院感化堕落的女性。她也广泛地游历,1864年和她的母亲及威廉姆到过意大利。但自从1871年患上了格雷夫斯症,疾病不幸改变了她的外貌,她就差不多完全退出任何社交活动了。
无论如何,罗塞蒂并非完全孤立于她的同时代。据说她是艺术家代表作选辑会(the Portfolio Society)的通信成员,它的成员们互相之间传阅着诗稿。在这个群体里她的知交中有两个卓越人物,吉恩·英格娄(Jean Ingelow)和阿德莱德·安妮·普鲁克特(Adelaide Anne Procter)。她的通信还包括她写给诗人奥古斯塔·韦伯斯特(Augusta Webester)的信件。通过她的哥哥加百列,她开始结识——要只是略为了解就好了——诗人和画家伊莉莎白·茜德(Elizabeth Siddal),罗塞蒂似乎并不欣赏她。在晚年时期,罗塞蒂定期接受丽萨·维尔森(Lisa Wilson)的来访,后者自己的诗取自罗塞蒂的风格。
克里斯蒂娜优雅圣洁的歌声,使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为之倾倒不已。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在读到她的诗时,惊呼“再没有比这更辉煌的诗作了”,赞叹她的诗里回响着“天堂的明澈而嘹亮的潮声”;弗吉尼亚·伍尔芙称赞“她的歌唱得好像知更鸟,有时又像夜莺”,并且毫不犹豫地把她列在英国女诗人的首位;福特"麦多克斯对她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她“是十九世纪贡献给我们的最伟大的语言大师──至少是英语语言的大师”。

谁曾见过风的意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她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双重的自相矛盾的感情,一方面它们表达感官上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又含有神秘圣洁的宗教信仰。

思想感情:有些东西很难很难界定,但是当具体事情发生时便能证明其存在。一种很美的模糊不定。

全诗原文:

谁曾见过风

作者: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木叶舞枝头,

便晓风穿过。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万木垂梢首,

便晓风吹过

扩展资料:

诗人介绍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Christina Rossetti, 1830-1894) 文学地位崇高的英国女诗人。

其诗作题材广泛,包括宗教诗、爱情诗和儿童诗歌。她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文学艺术世家:父亲是流亡英国的意籍意大利语教授和诗人;自幼喜欢诗歌的她在17岁时发表了第一卷诗作;她的姐姐和两个哥哥在文学、艺术方面都各自颇有造诣。

罗塞蒂的诗作语言清丽,朗朗上口,文字优美流畅,并且富有音律之美,因此很多诗作被后人谱曲演唱,在英语国家广为人知;这首儿童诗(nursery rhyme)共有两个诗节,八个句子,用孩子天真的语气和极为有限且口语化的词汇写成,韵脚整齐,句式简单且反复出现,易于朗读和背诵。

儿童诗的美妙在于它本身可以单纯只是一首韵文,不附带深刻含义,不必文以载道。当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感到清风拂面 (抑或狂风大作时),你都可以喃喃自语地朗诵这首小诗,咏叹风的无处不在,风的来去自由。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 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谁曾见过风》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英)
who has seen the wind ?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木叶舞枝头,
便晓风穿过。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万木垂梢首,
便晓风吹过。
能够慢慢去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觉得我很珍惜我的恋情,而且我享受这样的状态,我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但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因为感情是我自己的。要说起来我的感情生活挺可怜的,五六十天见不到面,所以我不想被别的因素打扰,我在保护我的感情。
楼主 你好
能够慢慢去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觉得我很珍惜我的恋情,而且我享受这样的状态,我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但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因为感情是我自己的。要说起来我的感情生活挺可怜的,五六十天见不到面,所以我不想被别的因素打扰,我在保护我的感情。
文章标题: 如何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作《谁曾见过风 》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5233.html

[如何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作《谁曾见过风 》]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