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如何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散文、随笔、小说、文学作品等这些文体

时间: 2023-01-18 20:02: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如何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散文、随笔、小说、文学作品等这些文体

如何解释散文

如何解释散文
散文(prose;essa)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拼音:sǎn wén
基本解释
1. [prose;essay]
2.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3.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详细解释
1. 文采焕发。
晋 木华 《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 文体名。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呢,题材广泛,内容不限,“天地人”是它的表现对象,“音诗画”是它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是“真善美”。
假如说,诗歌是跋涉,小说是探险,那么,散文便是散步了。
散文是散淡人,专为素心人写就得最有静气的文字,不是一种全民可读的文字。真正的散文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来感受的,
散文呢,兼具文学性和应用性。
好散文,分四种:(1)能够触发读者久久感到的,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2) 可以唤醒读者回忆人生际遇和自然风光的,如;席慕容的《生命的滋味》
(3)能引发读者深深思索的,如:林清玄的《买馒头》,
(4)可以在语言的文采和艺术技巧方面满足读者需要的,如《姜丰的语言特色》,《葡萄的滋味》。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神不散”主要指散文的立意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根据内容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一般都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全文。
广义的散文指与韵文相对的骈文,文章不讲求押韵与对偶,现代狭义的散文只限于一些抒情,写景,或者其他不限于唯一中心思想的文体,讲求形散神不散,天马星空,随性而作!

什么是诗歌!小说!散文!最好各种文体的介绍都写出来!

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各种文体!
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一般以体裁分类。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是组
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
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
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
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
法”分类。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
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
象。 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
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
生活、塑造艺术形象。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
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
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
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
用的分类法。

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欧洲,早在公元
前9世纪时,古希腊就有了大诗人荷马,他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史诗。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三百零五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
起点,对后世文学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究音韵的和谐,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是诗歌的最基本特
征。情感是诗的直接表现对象,也是诗的灵魂。想象是诗的翅膀,没有想
象,诗的感情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诗歌不像小说、戏剧那样要对生活作全面的、细致的、具体的描写,
而只通过某个最富有特征意义的生活片断作集中、概括。如白居易的《长
恨歌》,反映的是唐玄宗重色倾国的历史事实。它从杨贵妃在宫廷生活中
的纵情声色,写到战火纷飞的动乱年月;从君王的无比宠爱,写到她的死
无葬身之地;从皇上的崇高权威,写到唐玄宗救不了杨贵妃,这些复杂的
内容,《长恨歌》只用了很少的篇幅就把它高度概括出来。
诗歌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精炼,甚至每一个字都必须反复推敲,才能
最贴切、最充分地把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表现出来。有人讲,诗必须从几
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足以表达内容的词句,也就是这个道理。诗歌
要表现强烈的感情,还要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诗歌分类如果是根据押韵,一般有有韵诗与无韵诗之分;根据语言格
式,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别;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抒情与叙
事两大类。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作散文诗。

读者最多的文学体裁——小说
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
么书传诵得最多,销得最广呢?”他认为是小说。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
它竭力写出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是时代的
画卷,能从各个方面反映社会面貌,成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因而拥有
最多的读者。
小说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人物;二是故事情节;三是环境
描写。人们通常把这些称为“小说三要素”。
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小说也要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但它
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音节格律,也不像散文那样偏于抒写内心的感受,更
不像戏剧那样受到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它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外
貌和心理活动,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可以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揭示
心灵的奥秘;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有时还可以发挥想象、运用虚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或表现人物之间
错综复杂的关系,多角度、多方面地来描写人物、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性格和典型形象。小说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是任何文学体裁无法比拟
的。
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所以能赢得最多的读者,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
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人们常说小说的使命就是叙述人的故事。没
有恰当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就难以得到充分而生动的显现。惊心动魄
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往往会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和广泛、深刻的社
会影响。小说人物为追求美好的理想而进行艰苦的斗争,在人生道路上的
兴衰际遇、悲欢离合,不仅令读者深感兴趣,而且能激起他们的同情和共
鸣,有的还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人离不开环境,小说在环境描写上与其他文学
体裁相比,它更为自由、更为灵活。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描写
的范围之内;社会的历史风貌,自然的奇丽景色等等都可以得到最充分、
最具体的反映,都可以用来烘托人物性格,使环境描写真正为刻划人物形
象服务。
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为长、中、短三类。如果按
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和现代小说;按语言分类,有白话小说、文言小
说。但最常见的是以篇幅长短来分类。

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它与小说、戏剧相比,
更能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在写法上,有的如行云流水,舒卷自
如;有的可以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在篇幅上,它可长可短。长的数千字
以上,读来不厌其长;短的百来个字,读后也不觉其短。用它写景状物、
表情达意,都很相宜。
散文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把文学作品中除韵文以外的全部文章都称
为散文。五四运动以后,比较明确地把文学作品中除小说、诗歌、戏剧以
外的全部文体,都称作散文。如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传记文
学、游记等。
散文这一文体有三大特点。首先是题材广泛,取材自由。它可以写真
人真事,也可以虚构加工;可以选取工作和斗争生活的全过程,也可以选
取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片断、一个镜头来加以生发和开掘;可以从一粒
沙中见世界,也可以在半瓣花上说人情;可以写宇宙之大,也可以写昆虫
之微。不论是新鲜的人、事、物、景,也不论是思想中的火花,或感情上
的一次波澜,都可作为散文的题材。散文的领域海阔天空,自由广泛;古
今中外,无所不包。
其次,散文的行文自由,不受任何格式和框框的限制。它不必像诗歌
那样凝炼、押韵和遵守格律,也不必像小说那样细致地刻划完整的人物形
象,更不必像戏剧那样写出矛盾冲突发展的全过程,它可以无拘无束地运
用各种形式和表现方法。而在结构布局上,它还可以不拘一格,散得开,
收得拢,分合自如。只要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将所写的各部分内容贯穿,就
能自成篇章。在表现方法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可有所侧重,也
可综合运用。 再次,在语言上,散文注重文采。散文不像小说那样以
引人入胜的故事招引读者,也不像戏剧那样以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来赢得
观众;它的艺术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语言的凝炼优美,质朴清新,或
者绚丽斑斓、热情华丽。即使是议论性的文字,也都十分讲究形象化,决
不拉长面孔说教,而是使无形的具体可感,无声的音绕于耳,给人以艺术
的美感。

供舞台演出的戏剧文学
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供戏剧舞台演出的底本,
也称为“脚本”。它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舞台性是戏剧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剧本的写作完全受到舞台艺术规律
的制约。由于舞台只有几十平方米,演出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三小时,因
此要求剧本中的人物、场面、时间必须高度集中。像老舍的《茶馆》,尽
管它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8年戊戌变法写到1948年,但全剧只
有三幕一景,一个地点。全部演出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很好地体现了戏
剧舞台性的要求。
戏剧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冲突,就没
有戏剧”。所谓戏剧性,指的就是矛盾冲突。它要求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
时间内,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所
以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就是由于全剧交织着周朴园、鲁贵两家七个人物之
间的紧张、激烈、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才取得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
为了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戏剧文学不能有作者直接叙述的语言,而
只能有剧中人物的语言,例如独白、对话、唱词等。剧本的情节、人物性
格,也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交代和表现,所以戏剧语言的特点,就
比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更具口语化、性格化和动作化。
戏剧文学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所表现的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
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话剧、诗剧、歌剧三种。

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
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这些由劳动人民创造,口耳相传的
作品统称为民间文学。它的结构常常较简单,语言通俗,形式生动活泼。
由于辗转相传,反复加工,逐步完善,它具有群众性、集体性的特点。
民间文学是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的集中
反映,也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表现。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许多作
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在经过不断地加工、完善后,成了民间文
学的佳作,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希腊的神话与荷马的史诗,也
都如此,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且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各国的民间文学对本国的文学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最
重要的文学形式,如四言诗、楚辞、五言诗以及词、曲甚至小说,几乎无
一不是脱胎于民间文学。像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鲁迅等
等,几乎都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外国作家像但丁、薄迦丘等,也都与民
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悠久的神话
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的口头创作,也是原始文化的结晶。
在原始时代,人类的智力水平比较低下,他们还不能解释太阳的东升
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夏天怎么会有雷鸣闪电,而冬天又怎么会冰雪漫
天,也不理解人是怎么来的,万物是怎样生长的。以为这一切都是由一个
统治万物的“神”在起作用,于是就想象出“神”的形象、“神”的本领
和“神”的故事。那时没有文字,都是口耳相传形成最早的“神话传说”
或“神话故事”。直到封建社会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典籍中,才记载了有
关的神话传说,但都是简单的片断。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要算古希腊
的神话了。它们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渴望征服自然的意志和理想,是人类
最早的文学创作。我国古代的《山海经》也保存着许多神话。
在神话中,我们的祖先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幻想出许许多多有着超
人的征服自然力量的英雄。如射落天上九个太阳,使人民免受旱灾的羿;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使人类得以安居的女娲。外国的神话故事也是这样,
如把天火盗给人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在神话中,自然物常常被拟人化、人格化。原始时代的人类认为万物
都是神灵,而神灵都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形象。因此这些神灵都取有人的
名字。如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是驾驭日车的伏羲;月宫中女神的名字叫
嫦娥。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叫作阿波罗;月亮神被称为阿特米斯;
海神被叫作波塞冬;智慧女神被叫作雅典娜。
在神话中,每一项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重大发明,都被列在一个神的名
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五谷和医药的神是神农氏;发明房屋的神是
有巢氏;发明火的是燧人氏。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是如此,万能之神是赫
拉克勒斯;能工巧匠是赫菲斯托斯,等等。
神话是我们认识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史料,是人类文学的源头,具有
高度的美学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屈原、陶渊明、李白、吴承恩等伟大
诗人和作家,无不受到神话的影响。有的直接从神话中取材,有的吸收了
神话中夸张、虚构、幻想等表现方法。在西方文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就更
多了。但丁的《神曲》就是以希腊神话故事为题材的。

含意深刻的小故事——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它们大都是篇幅
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寓言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
显简单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说明用什么
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讲出一个普遍而又抽象
的道理:如果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一味期待着这种偶然性的
再次出现,结果必定一无所得。有些讽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
寓意,但是经过思索就会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而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
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
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寓言也都运用
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寓言创作,我国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像
《自相矛盾》、《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公好龙》
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唐朝柳宗元、明朝刘基等,也创作了许多有
名的作品,如《黔之驴》、《卖柑者言》等。
在外国,《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就广泛流传了。
现在我们读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
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
训。

融新闻、文学于一体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借助形象来迅速反映真人真事的文学体裁。它是文艺性的
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新闻性,二是文学性,
三是政论性。它必须把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
或史实,迅速、准确、真实地报告给广大读者。这是它的新闻性。但它又
必须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它必
须注重人物形象描绘,重视情节结构的艺术组织与安排,语言必须具有文
学色彩。报告文学的内容完全属于真人真事,是作家采访、调查、观察所
得的材料,但是由于对这些采访材料作了加工取舍和组织安排,注意了人
物形象刻划,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报告文学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审
美感情、审美观点倾注于作品之中,作者有权对他所见的事实发表评论。
这就形成了报告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政论性。在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
工》中,作者夏衍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她们在旧社会悲惨
的日常生活和恶劣的劳动条件,中间又很有条理地穿插了对包身工制度形
成原因的分析和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抨击。正是由于这些议论和分析,更使
得读者对野蛮的包身工制度产生无比的仇恨,并且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
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它尽管与新闻报道一样,
必须做到事实准确,反映迅速,但它可以对客观事实进行提炼和概括,而
新闻报道则不需要;尽管报告文学同小说一样,强调描写人物和事件,但
它可以从事件和人物出发进行直接议论,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而小说则
是强调作者的见解只能通过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作者一般不直接发表议
论。

岁月的录像——回忆录
回忆录是一种叙事性的散文。它是“当事人”(作者)用来回忆自己
亲身经历的往事,或其他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由于它忠
于历史,记述真实,所以人们称它为“岁月的录像”。
回忆录具有文献性质,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它要求所记的人物和
事件,必须实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虚构,不能篡改和歪曲。
回忆录按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写人为主和记事为主两种类型。
以写人为主的回忆录,可以写人物在较长时期内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物的
某一阶段的活动。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如鲁迅先生的《关于太炎先生
二三事》,就真实地记录了“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使
读者对章太炎先生的人品、学问以及缺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这篇回
忆录具有文献价值。有的以人物为主的回忆录,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典
型环境的渲染,文学色彩较浓,那就接近于传记文学,具有文学价值。
以记事为主的回忆录,主要是围绕某一个历史事件,回忆当时的具体
情形。它可以写一个时期的史实,也可以写事件的始末,或事件的一个侧
面、一个片断。如《五四运动回忆录》、《长征回忆录》等等。这种回忆
录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你吧
诗:抒情为主叙事为辅,或不叙事
散文:通过叙事来抒情
小说:叙事为主抒情为辅,或不抒情
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一般以体裁分类。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是组
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
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
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
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
法”分类。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
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
象。 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
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
生活、塑造艺术形象。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
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
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
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
用的分类法。

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欧洲,早在公元
前9世纪时,古希腊就有了大诗人荷马,他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史诗。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三百零五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
起点,对后世文学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究音韵的和谐,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是诗歌的最基本特
征。情感是诗的直接表现对象,也是诗的灵魂。想象是诗的翅膀,没有想
象,诗的感情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诗歌不像小说、戏剧那样要对生活作全面的、细致的、具体的描写,
而只通过某个最富有特征意义的生活片断作集中、概括。如白居易的《长
恨歌》,反映的是唐玄宗重色倾国的历史事实。它从杨贵妃在宫廷生活中
的纵情声色,写到战火纷飞的动乱年月;从君王的无比宠爱,写到她的死
无葬身之地;从皇上的崇高权威,写到唐玄宗救不了杨贵妃,这些复杂的
内容,《长恨歌》只用了很少的篇幅就把它高度概括出来。
诗歌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精炼,甚至每一个字都必须反复推敲,才能
最贴切、最充分地把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表现出来。有人讲,诗必须从几
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足以表达内容的词句,也就是这个道理。诗歌
要表现强烈的感情,还要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诗歌分类如果是根据押韵,一般有有韵诗与无韵诗之分;根据语言格
式,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别;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抒情与叙
事两大类。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作散文诗。

读者最多的文学体裁——小说
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
么书传诵得最多,销得最广呢?”他认为是小说。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
它竭力写出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是时代的
画卷,能从各个方面反映社会面貌,成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因而拥有
最多的读者。
小说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人物;二是故事情节;三是环境
描写。人们通常把这些称为“小说三要素”。
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小说也要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但它
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音节格律,也不像散文那样偏于抒写内心的感受,更
不像戏剧那样受到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它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外
貌和心理活动,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可以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揭示
心灵的奥秘;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有时还可以发挥想象、运用虚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或表现人物之间
错综复杂的关系,多角度、多方面地来描写人物、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性格和典型形象。小说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是任何文学体裁无法比拟
的。
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所以能赢得最多的读者,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
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人们常说小说的使命就是叙述人的故事。没
有恰当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就难以得到充分而生动的显现。惊心动魄
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往往会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和广泛、深刻的社
会影响。小说人物为追求美好的理想而进行艰苦的斗争,在人生道路上的
兴衰际遇、悲欢离合,不仅令读者深感兴趣,而且能激起他们的同情和共
鸣,有的还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人离不开环境,小说在环境描写上与其他文学
体裁相比,它更为自由、更为灵活。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描写
的范围之内;社会的历史风貌,自然的奇丽景色等等都可以得到最充分、
最具体的反映,都可以用来烘托人物性格,使环境描写真正为刻划人物形
象服务。
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为长、中、短三类。如果按
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和现代小说;按语言分类,有白话小说、文言小
说。但最常见的是以篇幅长短来分类。

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它与小说、戏剧相比,
更能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在写法上,有的如行云流水,舒卷自
如;有的可以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在篇幅上,它可长可短。长的数千字
以上,读来不厌其长;短的百来个字,读后也不觉其短。用它写景状物、
表情达意,都很相宜。
散文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把文学作品中除韵文以外的全部文章都称
为散文。五四运动以后,比较明确地把文学作品中除小说、诗歌、戏剧以
外的全部文体,都称作散文。如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传记文
学、游记等。
散文这一文体有三大特点。首先是题材广泛,取材自由。它可以写真
人真事,也可以虚构加工;可以选取工作和斗争生活的全过程,也可以选
取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片断、一个镜头来加以生发和开掘;可以从一粒
沙中见世界,也可以在半瓣花上说人情;可以写宇宙之大,也可以写昆虫
之微。不论是新鲜的人、事、物、景,也不论是思想中的火花,或感情上
的一次波澜,都可作为散文的题材。散文的领域海阔天空,自由广泛;古
今中外,无所不包。
其次,散文的行文自由,不受任何格式和框框的限制。它不必像诗歌
那样凝炼、押韵和遵守格律,也不必像小说那样细致地刻划完整的人物形
象,更不必像戏剧那样写出矛盾冲突发展的全过程,它可以无拘无束地运
用各种形式和表现方法。而在结构布局上,它还可以不拘一格,散得开,
收得拢,分合自如。只要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将所写的各部分内容贯穿,就
能自成篇章。在表现方法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可有所侧重,也
可综合运用。 再次,在语言上,散文注重文采。散文不像小说那样以
引人入胜的故事招引读者,也不像戏剧那样以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来赢得
观众;它的艺术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语言的凝炼优美,质朴清新,或
者绚丽斑斓、热情华丽。即使是议论性的文字,也都十分讲究形象化,决
不拉长面孔说教,而是使无形的具体可感,无声的音绕于耳,给人以艺术
的美感。

供舞台演出的戏剧文学
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供戏剧舞台演出的底本,
也称为“脚本”。它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舞台性是戏剧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剧本的写作完全受到舞台艺术规律
的制约。由于舞台只有几十平方米,演出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三小时,因
此要求剧本中的人物、场面、时间必须高度集中。像老舍的《茶馆》,尽
管它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8年戊戌变法写到1948年,但全剧只
有三幕一景,一个地点。全部演出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很好地体现了戏
剧舞台性的要求。
戏剧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冲突,就没
有戏剧”。所谓戏剧性,指的就是矛盾冲突。它要求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
时间内,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所
以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就是由于全剧交织着周朴园、鲁贵两家七个人物之
间的紧张、激烈、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才取得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
为了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戏剧文学不能有作者直接叙述的语言,而
只能有剧中人物的语言,例如独白、对话、唱词等。剧本的情节、人物性
格,也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交代和表现,所以戏剧语言的特点,就
比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更具口语化、性格化和动作化。
戏剧文学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所表现的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
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话剧、诗剧、歌剧三种。

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
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这些由劳动人民创造,口耳相传的
作品统称为民间文学。它的结构常常较简单,语言通俗,形式生动活泼。
由于辗转相传,反复加工,逐步完善,它具有群众性、集体性的特点。
民间文学是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的集中
反映,也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表现。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许多作
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在经过不断地加工、完善后,成了民间文
学的佳作,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希腊的神话与荷马的史诗,也
都如此,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且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各国的民间文学对本国的文学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最
重要的文学形式,如四言诗、楚辞、五言诗以及词、曲甚至小说,几乎无
一不是脱胎于民间文学。像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鲁迅等
等,几乎都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外国作家像但丁、薄迦丘等,也都与民
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悠久的神话
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的口头创作,也是原始文化的结晶。
在原始时代,人类的智力水平比较低下,他们还不能解释太阳的东升
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夏天怎么会有雷鸣闪电,而冬天又怎么会冰雪漫
天,也不理解人是怎么来的,万物是怎样生长的。以为这一切都是由一个
统治万物的“神”在起作用,于是就想象出“神”的形象、“神”的本领
和“神”的故事。那时没有文字,都是口耳相传形成最早的“神话传说”
或“神话故事”。直到封建社会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典籍中,才记载了有
关的神话传说,但都是简单的片断。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要算古希腊
的神话了。它们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渴望征服自然的意志和理想,是人类
最早的文学创作。我国古代的《山海经》也保存着许多神话。
在神话中,我们的祖先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幻想出许许多多有着超
人的征服自然力量的英雄。如射落天上九个太阳,使人民免受旱灾的羿;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使人类得以安居的女娲。外国的神话故事也是这样,
如把天火盗给人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在神话中,自然物常常被拟人化、人格化。原始时代的人类认为万物
都是神灵,而神灵都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形象。因此这些神灵都取有人的
名字。如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是驾驭日车的伏羲;月宫中女神的名字叫
嫦娥。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叫作阿波罗;月亮神被称为阿特米斯;
海神被叫作波塞冬;智慧女神被叫作雅典娜。
在神话中,每一项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重大发明,都被列在一个神的名
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五谷和医药的神是神农氏;发明房屋的神是
有巢氏;发明火的是燧人氏。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是如此,万能之神是赫
拉克勒斯;能工巧匠是赫菲斯托斯,等等。
神话是我们认识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史料,是人类文学的源头,具有
高度的美学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屈原、陶渊明、李白、吴承恩等伟大
诗人和作家,无不受到神话的影响。有的直接从神话中取材,有的吸收了
神话中夸张、虚构、幻想等表现方法。在西方文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就更
多了。但丁的《神曲》就是以希腊神话故事为题材的。

含意深刻的小故事——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它们大都是篇幅
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寓言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
显简单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说明用什么
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讲出一个普遍而又抽象
的道理:如果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一味期待着这种偶然性的
再次出现,结果必定一无所得。有些讽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
寓意,但是经过思索就会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而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
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
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寓言也都运用
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寓言创作,我国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像
《自相矛盾》、《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公好龙》
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唐朝柳宗元、明朝刘基等,也创作了许多有
名的作品,如《黔之驴》、《卖柑者言》等。
在外国,《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就广泛流传了。
现在我们读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
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
训。

融新闻、文学于一体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借助形象来迅速反映真人真事的文学体裁。它是文艺性的
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新闻性,二是文学性,
三是政论性。它必须把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
或史实,迅速、准确、真实地报告给广大读者。这是它的新闻性。但它又
必须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它必
须注重人物形象描绘,重视情节结构的艺术组织与安排,语言必须具有文
学色彩。报告文学的内容完全属于真人真事,是作家采访、调查、观察所
得的材料,但是由于对这些采访材料作了加工取舍和组织安排,注意了人
物形象刻划,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报告文学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审
美感情、审美观点倾注于作品之中,作者有权对他所见的事实发表评论。
这就形成了报告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政论性。在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
工》中,作者夏衍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她们在旧社会悲惨
的日常生活和恶劣的劳动条件,中间又很有条理地穿插了对包身工制度形
成原因的分析和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抨击。正是由于这些议论和分析,更使
得读者对野蛮的包身工制度产生无比的仇恨,并且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
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它尽管与新闻报道一样,
必须做到事实准确,反映迅速,但它可以对客观事实进行提炼和概括,而
新闻报道则不需要;尽管报告文学同小说一样,强调描写人物和事件,但
它可以从事件和人物出发进行直接议论,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而小说则
是强调作者的见解只能通过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作者一般不直接发表议
论。

岁月的录像——回忆录
回忆录是一种叙事性的散文。它是“当事人”(作者)用来回忆自己
亲身经历的往事,或其他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由于它忠
于历史,记述真实,所以人们称它为“岁月的录像”。
回忆录具有文献性质,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它要求所记的人物和
事件,必须实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虚构,不能篡改和歪曲。
回忆录按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写人为主和记事为主两种类型。
以写人为主的回忆录,可以写人物在较长时期内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物的
某一阶段的活动。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如鲁迅先生的《关于太炎先生
二三事》,就真实地记录了“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使
读者对章太炎先生的人品、学问以及缺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这篇回
忆录具有文献价值。有的以人物为主的回忆录,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典
型环境的渲染,文学色彩较浓,那就接近于传记文学,具有文学价值。
以记事为主的回忆录,主要是围绕某一个历史事件,回忆当时的具体
情形。它可以写一个时期的史实,也可以写事件的始末,或事件的一个侧
面、一个片断。如《五四运动回忆录》、《长征回忆录》等等。这种回忆
录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说是在虚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并将其诉诸散文化语言文字的叙述艺术。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形散神不散
随笔,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最粗朴的理解(可能抓不住本质):小说,以文字而非口头讲述故事,可以不讲技巧,但凡优秀的小说,都是技艺高超的故事虚构;散文,情感的宣泄与凝聚,讲求情感与事件的双重真实;杂文,游刃有余的批判,不见痕迹却能鞭辟入里;随笔,短小的个人感想,视阈非常广.
小说是以人物和故事情节为主线的。

散文是表达作者主观感情的,不一定有什么情节。形散神不散。

杂文一般是反映一些社会问题啊,讲些自己对某些东西的看法之类的小品

随笔属于比较随便写的一些,类似小品文那样的。
简单说来小说侧重情节叙事
散文侧重抒情描写
杂文以议论见长
随笔形式较为自由可书感想,评所读,写回忆
我们老师让我们写随笔小说,应该怎么写?
文章标题: 如何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散文、随笔、小说、文学作品等这些文体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1964.html

[如何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散文、随笔、小说、文学作品等这些文体]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