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感觉语文的散文阅读基本都是讲的红色文学

时间: 2023-01-04 20:00: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为什么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感觉语文的散文阅读基本都是讲的红色文学

高中语文都学什么内容

主要跟着高考指挥棒走。
高一高二学课本课文,在课文中积累知识,高三开始做专题训练,就是按高考题的顺序,第一个板块是基础:语音、字形、成语、病句、选词填空、排序、标点等;第二是科技说明文;第三是文言文;第四是诗歌鉴赏;第五是默写;第六是现代文阅读;第七是语言运用:仿写、漫画题、下定义、写衔接语、写颁奖词等等;最后一个板块是作文。
高中语文主要是学文字运用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随着阅历阅读的增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背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敢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高中语文涉及面比较广,可以成为“杂家”。主要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篇目为依托,教学生在品味鉴赏的同时积累相关的汉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备相应的文学素养。并配套有成系统的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联系。当然,教学的一大重点是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基。
无非就是教你怎么去阅读一篇文章,增加阅读能力。最好是多读点长篇的文章。
建议你去网上找找当地高考的语文考纲,你就知道学什么了,因为中国是应试教育,当然是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教什么你就学什么了。加油吧。

高中怎么学好语文

高中怎么学好语文……或者说,怎么可以考好语文这个科目!求具体仔细的方法,古文,阅读和作文!基础的我自己会积累,但是有点技巧的就头大。rn具体的方法,方案!开玩笑的,随便说两句的就别来了,谢谢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1.作文,保持一定量的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散文》,《杂文选刊》之类的杂志,最小说,花火之类的就算了吧,对思想成熟不大好。名著多读,语言优美的就选朱自清,思想深刻的就选鲁迅,林语堂的也不错。另外,安意如论诗词的,比如《思无邪》,《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等都不错,对古诗词赏析也有帮助,语言很美,就是有点感伤。看完书后要思考,感悟,理解。写得好的句段多看两眼,记一下。平时没事也写点东西,就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点点滴滴,很珍贵的。不一定是写一整篇的,几个句段也行。至于技巧,以后高三资料书上会说的,现在重点是练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慢慢来。
2.古文注意上课听老师讲,要在书上注释,勤动手,注意理解。整理高考常考的十八个虚词,资料书上或是网上都有,要记背,还有常考实词,200或100个,也要背。另外语文的句子结构,就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些要学会在句子里划分,因为文言文里常出现句子倒装,翻译时很重要的。
3.阅读么,就多读多做呗,找手感,技巧如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术语使用注意事项: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文章的结构: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
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四)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
一般通用参考答案:
点:答题要点(写法、内容、结构)
面:与要点有关的文章内容
书:书写
序:答题有条理
做文言我有个技巧:一般第一道都是选词解不对的,不用看题直接选意思与平常的一样的准对。其他就是积累了。白话看一两遍后,尽量用原话往文中所讲的中心回答,如果实在不会就答上主旨大意,会酌情给分的!
解题技巧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二、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2.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4.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5.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6.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7.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8.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9.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0.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1.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2.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14.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解题模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议论文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其实,这些等到了高三复习时资料书上都有的。
我现在就是高三了,上网看资料偶然见到你的问题,我是语文狂热爱好者,忍不住回了答复。不过我读的是理科,因为想学经济学,权衡之下选了理科。我想考南京大学,去看美丽的江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人大学即将毕业,08年高考语文120分,本科为非985的211重点大学。热爱文学和阅读,在这里把我的高中学习经验和教训(120分的语文成绩只能算中上)说一说,接近3000字,希望你认真读完,毕竟我写的时间远超过你读的时间,无论你采纳与否,这都是对我劳动的一种尊重。而且认真读完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语文水平的提升,你说是吗?
正文:

关于语文的学习,抛开考试这些牢笼,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寒的例子你应该清楚(可以搜搜他读过多少书,再看看他的文章条理是否清晰)。其实高考也不例外,认真读完(喜欢的要多读几遍)上下五千年(版本随意),四大名著(可以舍弃其中一本你不喜欢的),以及批判性的读完10本左右20万字的市面流行的各类小说(写的不好,就思考问什么写的不好)。这样的同学,即便题出的再难,分数也不会太难看。而完成这些阅读量,其实占用不了你多少时间(假期,课余,双休日)。可以说,阅读量是你的语文的基石,相当于武侠中的内功。
然后我们说说考试。多数地区的高考卷子都是选择,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这四大基本板块构成。
选择题,会出很多细节的文字题,这非常考验你平时学习认不认真。课堂上老师强调过的生僻字,易混字,古文中常出现的句型,习惯表达,词性转换等等一定要认真记下,不时地翻看!这很重要,选择题分值很重,而且没有回旋余地。由于4年过去了,我印象有些模糊,忘记了选择题会不会出些文学常识题,例如鲁迅是什么家什么家什么家。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积少成多,不断重复,克制厌烦心理。
古文阅读,这同样要看你的课堂质量,认真听课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课本上的古文,都是极具教育意义,有代表性的文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类似的句子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课本上的文章一定要认真研读。挑自己喜欢的背一背。(大纲会有很多必须要背的文章,但是我建议你先挑喜欢的背,有的文章不喜欢,也不要太逼自己,避免自己出现逆反心理)。如果你认真听课,做好课后题,1年的时间就可以对古文小有感觉,2年之后应该可以勉强应付高考真题,高三强化后应该不成问题。我当时仗着自己读的文章多,初中底子好,嫌老师讲课繁琐,过细致,没认真听,吃了大亏!听课对你的选择题和古文阅读有着致命的影响! 另外,相信你的老师也会告诉你,买本好的语文工具书,古文词典一类的。如果你觉得这样不够,那就多读读资治通鉴三国志一类的古文版吧。对你的语文素养帮助还是很大的。
现代文阅读,个人觉得多看小说,逛论坛,非常管用。去论坛跟别人辩论,可以增加你的表达能力,同样也增强了你阅读,提取对方文章信息的能力。不过中学生可能没这么自由,那就不说别的了,多读书吧!课余时间好好利用,远离电脑游戏,多运动,多读书。这不仅是对语文的帮助,阅读对你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高中的前两年就这么度过就可以了,跟着考试,跟着做做题,对错也不用过度在意,自己能理解人家写的是什么就行。高三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应试,把你的能耐转化成分数。一,体会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为什么把问题设置在了这里。二,我要怎么回答才能与标准答案更贴合。在我不会的时候,我该怎么回答能尽可能的捞一些主观分。三,怎么把握时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时间安排。(例如有些人喜欢先看问题再答,有些人喜欢认真读完直接答,有些人喜欢泛读,问题,精读,再回答)四,为什么我这篇文章没读懂,原因是什么?类似体裁的文章没见过还是作者笔法太晦涩?怎么解决?(解决方法很简单,再做几篇类似的题,做题是短期提升的最捷径)
作文,关于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我不再重复。这里说应试。首先你应该知道这么一条潜规则,那就是老师会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你这篇作文然后给分,有人说7秒有人说15秒,到底多快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该清楚,老师批卷是大量重复的工作,你该怎么应对才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给你高分?第一,字迹,字迹是你给老师的第一印象,贯穿其批卷始终。不要求你多好看多潇洒,但是要求工整清晰,不要有连笔到认不清的字。第二,立意,这点至关重要,笔迹是衣服,立意是灵魂。这个东西通过阅读不太好提高,因为真正考试时,老师不会问你,语文怎么能学好啊,教教我。他会出个材料,让你发散的写。这就非常考验人的应试水平,你不能写的太偏,太偏,边缘化,老师会犹豫对你的评价。太直接,太表面,又会显得过于大众化。这个度,要在你高中三年的多次考试中自己摸索。随笔,日记,小说,这些东西,只会让你的文笔流畅,排比漂亮,结构清晰。但是他们对于读过材料后,怎样写出批卷老师喜欢的主题,帮助略小。这很看命运,又很看个人的能力。建议平时考试多尝试,同时读读高考的高分作文,不要直接读人家的文字,先审题,然后考虑自己会怎么写,最后看满分作文怎么写。第三,就是文字本身。有煽动性有说服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平淡如水的文章老师会在批卷时看上万份。大段的排比,丰富的用词,流畅的句式,清晰的结构,才能让老师快速读完,品出你的水平。要是艰涩难懂,词汇匮乏(比如表达“非常”这个意思,有极其,十分,之极,特别,无比等等词汇,如果你一篇文章里“非常”这个意象全用“十分”这个词表达,老师会想吐),老师是懒得认真看的。第四,是人文积累,前面告诉过你了,多读读历史书,才能举好例子,没例子光有逻辑的文章会显得空洞。这个要求很宽泛,历史书是最见效的,其实课外书都可以,关键看你能不能吸收成自己的东西。

最后,总结起来,就是,多阅读,多积累,重视课堂(因为语文课堂效果是各科最不显著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点尤其要注意,我就是在这吃亏的!),重视重复。不要在意某次考试的成绩,但是要认真总结所有的考试。

今晚有点兴奋,本来对于一个百度知道是不需要打了这么多的文字的。其实这些方法虽然说得是高中语文,但是对你将来大学的各科,尤其是英语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各科的学习是相通的,我想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如果说只有一门科目是不需要费尽脑力就可以学好的,那就是语文。若是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发现学习语文(甚至英语,想想英国的傻子都会说英语,你说它难么。。)是非常快乐轻松的事情,你可以随时随地提高你的语文水平。我刚才查了山西高考,同吉林高考用卷相同。那么语文120分足够送你进入211重点大学,若你的志向是985重点大学则需要130分左右,这两种追求看看我这篇经验就够了。假如你的志向是清华北大,那么请另请高明,我的这篇文章是不够用的。
高中毕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在古文方面,一定要关注课内部分出现的文章,很多人认为考试出的都是课外的文章于是忽视课内文章的分析,但是考卷上出现的考点都在书上,包括实词,虚词和语法,另外,把这几年高考考过的真题做一遍,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出题规律,最后,古文也需要平常的积累,如果还是高一高二可以看看古文观止,我们那届古文很好的同学是看了很多文言的课外书的。阅读其实很好得分,如果是新课标地区,二选一的阅读,一般同学都会选实用类也就是议论文阅读,这种阅读只要仔细读原文,看清问题,把答案分点,各个方面都注意到就会得分,关于开放性的题目,一定要从不同方面回答,不能只就一个方面展开叙述,要做到全、完整。作文方面,高中都是议论文,甚至有点八股文的感觉,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也很好准备,多读一些杂志什么的,背几个写的不错的开头和结尾,对作文功底不是很好的同学很有帮助,当然如果文学素养很高,这种文章也可以写的很出彩。作文其实只要不跑题,把字写工整,字数到位,如果你不追求很高的成绩在高考的时候是不会为难你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阅读、文言文嘛,总体就是多读,多记,多看,多想,多练,做多了,方法自然就归纳出来了,阅读答题都有一定的模式,文言文当然就是要多记,什么通假字,多意字...古文的难字懂了,句子自然就能翻译,文章意思一懂,做题当然就容易多了。
作文嘛,建议你多看些读者,意林,格言,古诗啊什么的,每段开头用个好的句子(歌词、名言、倒叙...),有新意,能吸引阅卷人的眼睛,如果你都不想看,别人就更不想看了;末尾来句升华主题的。
方法说的再多,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施行,所以建议你还是要下苦功夫,多练、多记、多总结,克服厌学古文、阅读和作文的情绪!!!

高中语文散文如何教学?

  有关论文举例如下:
  散文如何教之一散文教学要选好突破口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是个人独特感受的独特表达。它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被人称为具有强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由于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因此,散文显得丰富多样。正如散文作家秦牧所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因其独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教材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怎样充分发挥散文在教学中的价值,怎样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散文应该怎样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个重要原则。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我们教学文学作品的总纲。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因此,在领会这一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已有知识确定具体教学方式。
  
  下面结合第一届“语参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颁奖典礼暨2021年全国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课例,就散文如何教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散文教学之一——要选好突破口。
  
  散文教学点很多,从哪里入手?怎样入手才有效?这是教学散文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关键是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选好突破口。怎样教学《散步》,不同的老师选择的突破口是不一样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教学《散步》,采用关键词语教学方式切入,聚焦“我们”“田野”“散步”三个词语,展开对文本的学习,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辐射了全文内容。用“聊一聊‘我们’”、“聊一聊‘田野’”、“聊一聊‘散步’”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抓牵动全文的句子或词语来切入。比如,我们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段的“我妻子背上的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中“整个世界”一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来带动全文的学习。由“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从三个板块进行学习和探究,即“整个世界”中的人、“整个世界”中的事、“整个世界”中的情。这样教学,思路清晰,既能由此牵动全文学习,又抓住了核心内容。在同课异构中,汪洋老师教学《端午的鸭蛋》,从自己初读文本时的三个疑惑切入:(1)小小鸭蛋值得写这么长的文章吗?(2)文章不够感人,没有深情。(3)语言平淡无味。由此疑惑切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并通过多次诵读,深入其中,改变了初读的印象,重新认识了文章,品出了味道。这样的切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有助于带动文本的阅读。
  
  
  散文如何教之二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情感体验中
  
  文章总是要表达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栖息地,倾泻的场所。孙绍振教授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学,从某种角度说,情感始终是核心、是灵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散文,应教会学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语言的把玩中,让文中感情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咀嚼细节,细细体会文中蕴含的滋味,触摸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学散文《端午的鸭蛋》,可以带领学生到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高邮家乡的那份浓浓的乡情,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那份深深地眷念之情。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山东莱芜市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不是停留于一般的整体感知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让学生进入文中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针对具体的句段和词语,挖掘了文中的情感,品出了鸭蛋的味道。廖俊艳在教学《老王》时,注意从“演读孤苦”“品读痛苦”“洞察善良”“研读善良”“疑读善良”等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体会情感。
  
  教散文,真正将作品情、作者情和读者情三情结合,将获得美的感受。
  
  
  散文如何教之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教学不是盲目的设定教学要求,也不是老师只根据教参的要求和教材上的课前提示进行教学。目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中解决的只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心存的疑惑怎么办?在这方面老师往往考虑不多。作为散文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独自阅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问题,师生共同来解决。这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课上,廖俊艳老师在教学《老王》时,开头采用质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廖老师一开始就针对文中结尾的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向学生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有提问的价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这个句子引出了自己的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对老王愧怍?”“作者做错了什么事要让自己愧怍?”然后师生一起来质疑“愧怍”。这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借助学生的问题带动全文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如果以此展开对文本的探究,其教学价值很大。但遗憾的是教师随后放弃了学生生成的问题,而是出示多媒体自己课前预设的与学生相近的问题,接下来按照预设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思路向前推进,消减了课堂生成所带来的教学价值。如果后面的教学,能够围绕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去展开,走进文本,在推进中不断地生成新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能真正激活,教学的针对性就更强,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大。
  
  
  散文如何教之四让学生原汁原味去阅读散文
  
  散文作为一种美文,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出独自的味道。可以让学生不带着一种框架,倾向性的要求去阅读,而是带着原有的认知,阅读的积淀,生活的经验,自己在读中去发现。教学散文可以不只停留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变换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体验作品。读出他们自己未曾读出的内容;感受他们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内容;思考蕴含其中的独有思想。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发现散文的语言美,发现散文的表达美,发现散文的情感美,发现散文标题价值。
  
  比如,学习散文《老王》,引导学生在自读中去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去同情老王?为什么要“愧怍”?作者若干年后写这篇文章,除了“愧怍”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文中为什么要写旁人说老王“年轻时不老实”来揣测老王?作者又写邻居对老王不闻不问有没有深意?有没有唤醒人们关心底层的人?有没有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心灵吐露?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共生问题,互动解决,其效果大大强于学生被动的思考。
  
  原汁原味的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其内在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散文中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收获。如果我们能够放开课堂,引导学生在散文的阅读旅程中,去发现散文的潜在价值,这也是老师教学的一种成功。
  
  
  散文如何教之五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散文培养语感
  
  古人说:“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教学散文,要让学生诵读体会,潜心涵泳。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明代王守仁在《教约》说:“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演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理浃洽,聪明日开矣。”这里强调了诵读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收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散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诵读,如自读、默读、精读、细读、背读,要读出层次,读出感受,读出语气,读出变化,读出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老王》一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对全文的用心诵读外,多处引导学生深度的诵读。尤其是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推白骨。”一段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并强调要慢、用沉重的语调进行朗读,体会特定的氛围,读出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这样的诵读教学,学生对文中内在东西的把握就有深度了。
  
  散文教学,在我们引导下,如果学生诵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体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美文佳句的韵味,知晓作者的写作用意,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语感能力就会增强。
  
  
  散文如何教之六咬文嚼字,细心体会
  
  散文往往意蕴内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醉其中,让他们深入语言的腹地,真正触摸文字的肌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忽略处,值得玩味处引导玩味。
  
  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教散文,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词语深入文句之中,反复地体会,细细地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比如,教学《散步》一文,其中的词语品读很重要。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一句中“熬”字,细细咀嚼,这里作者不用“过”或“度过”等词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对母亲的一种担忧,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作者担忧母亲今年能“熬”过冬天,明年能行吗?母亲能熬过多少个冬天呢?正是这种内心的叩问,才更加感受到陪伴母亲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才有萌生带母亲携妻儿出去散步的想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时间,多陪陪母亲,让母亲在有限之年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不细细地品味“熬”字的选用效果,就很难获得上面的深度解读,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老王》里面,抓住“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进行咀嚼,极有价值。“镶嵌”一词,写出了老王完全失去了活力和生气,没有了生命力。然而,从这一词语中,我们读出了以下信息:临终前的老王,凭着知恩图报的内心驱动力,依赖着残存的一点生命,奇迹般地走完了答谢作者杨绛一家的生命之旅。又进一步体现了老王的真诚善良。这一形象可能恰恰是作者多年来心怀愧怍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了作者用词的匠心所在。
  
  在“语参杯”的同课异构中,深圳白传开老师和山东莱芜的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都抓住“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玩味“扎”“吱”这一特有的吃鸭蛋的风味,并借助手势和语言的模拟,让学生对作者家乡高邮吃鸭蛋的特有感觉体味了出来,对作者对家乡独有的浓烈的情愫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通过这一扎进语言细处的品读,又能品尝到汪曾祺先生口语化的叙述,品尝到平淡自然中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要真正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去嚼出味道,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散文如何教之七用比较式阅读教学散文
  
  在散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式阅读,会加强学生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体会。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是写法的比较,可以是语序的比较,可以是内容的比较。
  
  比如,学习《老王》,可以将课文中结尾的句子与选入教材之前的句子进行比较。原文是“那是一个多吃多拿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选入课文后改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后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比较,对作者的深意就会有新的认识。教学《端午的鸭蛋》,可以进行局部的语序变化的比较。比如,“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是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回忆家乡时的一种表达方式,以短句为主。有的老师在处理这几个句子是,不是简单地处理与忽略,而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一段用平常说话方式来表达——“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与前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这种比较,看到这两种表达,虽是字数相同,但是断句不同,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原文长句化为短句,给人感觉语气舒缓很多,显得亲切,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说到家乡的那种特别珍惜、特别怀念之情,而改后的句子显得平淡,通过这种比较,让学生切实去感受作者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
  
  比较,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比较的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多层面地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体会散文写作的技巧,感受散文的魅力。
  
  
  散文如何教之八唤起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其想象
  
  中学阶段,尤其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年龄段,而散文,由于其独有的文体特点,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应根据文本的可想处和可联处,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相应的场景。
  
  比如,教学《老王》,调动学生对生活处于底层市民的关注,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回忆,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同时唤醒良心,升华责任感。教学《端午的鸭蛋》,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回味,拾起对家乡某物某事的回忆,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为什么对家乡及家乡鸭蛋的深深怀念之情。让学生在“美景再现甚至再造”的体验中享受阅读之乐,从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散文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阅读的思考宽度;运用想象,更能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唤醒学生相关的所积累的生活元素,在作者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充分利用散文这一文体特点和文本的特有价值,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跟初中语文有什么区别

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区别。
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文简短,主题明确具体。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首先从长度与深度上有所加强,其次在文章的主题理解方面,需要学生从人生、哲学等角度进行思考。
初中文言文篇幅较小,且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构比较常见与简单。其选择的文言文大多是浅显的、有哲思、情节清楚的故事或寓言。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的区别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均有,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一个时期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欣赏诗歌时,都能借助相关知识读懂内容并进行艺术鉴赏.写作也是如此,更讲究写作基础阶段的规范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使零散的、不具条理的内容得到整合.
具备了较扎实的历史、哲学、经济、地理乃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逻辑、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抓住要害.仅仅懂得一个方面,或仅擅长、爱好某一学科的知识,都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我们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这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也有高考与中考不可同日而语有关.
都差不多吧,高中文言文多一点
小学文化水平。。。。。表示初中都没读过
文章标题: 为什么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感觉语文的散文阅读基本都是讲的红色文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0624.html

[为什么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感觉语文的散文阅读基本都是讲的红色文学]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