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和赏析

时间: 2022-12-13 12:00: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和赏析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及注释赏析

《暮江吟》这首诗的意思是:一道夕阳的残影铺陈在水面之上,在残阳余晖的照耀之下,一半的江水仍旧碧绿无比,但另一半却红的似火。我最喜欢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在弯弓般的明月照耀下,露水如珍珠般晶盈剔透。

《暮江吟》全文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暮江吟》赏析

《暮江吟》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残阳西沉,新月初升时异常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的就是日暮时分,残阳西沉的画面,江面因夕阳余晖的倒映,半边碧绿,半边火红,艳丽且迷人。

后两句写的是新月东升的画面,在精巧地如同弯弓一般的月亮之下,露水就是想珍珠般晶莹。从诗中描写黄昏到月下这两个时间的跨度之下,侧面表现出诗人对于美景流连忘返,流露出诗人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关于月下荷塘这首诗的解析和注释

1、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2、推荐说明: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朱自清和许许多多知识分子一样,面对血污的现实和迷茫的前途,陷入苦闷彷徨之中。朱自清有着光明磊落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没有颓唐消沉,而是时时泄愤懑于诗文。虽然絮絮低吟不同于震撼人心的呐喊,可同样是战斗,同样是历史的一个回声。

《荷塘月色》,从一个侧面曲折地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可诅咒的时代,留下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中一个清晰的足印。

扩展资料

1、赏析:

《荷塘月色》如诗如画般的美妙令几代读者喜欢和吟颂。只要提到朱自清,没有不知道《荷塘月色》的。文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和委婉细腻的叙事风采深深影响着中国散文的创作和发展。

《荷塘月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静夜的荷月图,蕴涵着作家无尽的感想和无以排遣的情愫。作家由景生情,又借景抒情。

文章一开始便写到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由心绪不宁静到求静到想荷以至于看荷,渴望寻求一个宁静而自由的世界,“静”正是作者渴望得到的心境。作者一再强调心里的“不宁静”,在这个沉重抑郁的氛围中去求静,正蕴含着作者痛苦的思想历程。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不久,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徬徨,自然“心里颇不宁静”。文中写小路之静、独行之静、荷塘之静、月色之静,又以蝉蛙的喧闹、江南采莲风俗及《采莲赋》中刻画的采莲的热闹等等令人想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

这样,一层层不断地反衬心里的“不宁静”,之后画龙点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而深切地点出“不宁静”的原因, 而这江南生活的追求与失败所带来的苦闷与烦恼却是任何“静”所无法医治的,“静”只能是“偷来的片刻逍遥了”,而这逍遥于幽香清冷的荷塘月色之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对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于物外的渴望,作者虽求静,心里却难静,于是更加求静,荷塘月色就成了他正直、恬淡、达观的心性的寄托以至表白。

自然的本质是丰富的,人的感受也是多样的,若人能体物,物能达人,那么人与自然的契合本身便有一种情韵。《荷塘月色》中似乎作者并未变荷,却总令人感觉到作者高洁、正直的品性在那荷塘月色无垠的“静”中传散开来,笼罩在田田的叶子、脉脉的流水当中。

2、作品主题: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朱自清先生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统治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3、文章的时代背景

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使千千万万优秀党员,遭到了反动派的屠杀。

就是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10几天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始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还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4、生字:

蓊(wěng)、踱(duó)、袅娜(niǎo,nuó)、

脉脉(mòmò)、媛(yuàn)、鷁(yì)、櫂(zhào棹的异体字)、敛裾(lanjv)

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

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

  《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以下是我收集的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鉴赏

  天上悲情 人间写照——《迢迢牵牛星》赏析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跂(q 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W 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其次,抒情和写景的结合。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谐调一致,浑然一体。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炼工切而又富于蕴味。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蕴味无穷,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诗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

;

雪梅古诗的意思注释及赏析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雪梅》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原诗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雪梅》赏析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新柳》这首诗的注释及赏析

作品原文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新 柳 (司空曙)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作品译文
1,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
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未必柳条能蘸到水。 
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2,好像是欺侮百花开放得晚,嫉恨傲雪绽放的腊梅。张狂杂乱地萌发枝条,他这才得益于和煦春风的润育几天啊?!
作品鉴赏
1,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2,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文章标题: 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和赏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58998.html

[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和赏析]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