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21 12: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目录
1.海子《九月》2.顾城《门前》3.北岛《回答》4.张枣《镜中》5.韩东《重新做人》6.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7.张执浩《与父亲同眠》8.王单单《堆父亲》9.余秀华《我爱你》10.西娃《冬吟:爱上科恩(节选)》11.[智利]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12.[阿根廷]里尔克《秋日》13.[阿根廷]博尔赫斯《我的一生》14.[英]伊丽莎白·勃朗宁《如果你一心要爱我》15.[波兰]辛波斯卡《种种可能》16.[美]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之路》17.[德]保罗·策兰《死亡赋格》18.[美]艾米莉·迪金森《为美而死》19.海子《给母亲》 20.[英国] 菲利普·拉金 舒丹丹译 《在那青涩的日子里你昂着头》 21.[智利] 聂鲁达《今夜,我可以写》 22.[英国] 拜伦 《我从未爱过这世界》 23.[美国] 克里斯·安德森 唐小栗译《我的灵魂,是大海》 24.[葡] 佩索阿 《有些疾病》
1.海子《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小评:海子的经典。充满了悲壮色彩,理想美丽而遥远,诗人只是义无反顾。周云蓬唱出了这首歌,很好听。以前在我们大学的诗社,大家会趁着夜色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读诗,喝醉了酒仰着脖子就齐唱这首《九月》。那多像一个诗性的梦。
2.顾城《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小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几句柔软的诗曾打动过多少人呢。这是我们想往的世界,我们永恒的土地。
3.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小评:北岛在诗中发出铿锵有力的呐喊:“我--不--相--信!”有着冲决一切重建秩序的魄力。而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鲜活的生命和独立的思想呢?
4.张枣《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小评:一首很美很动人的诗。这首诗融入了传统诗歌的意象,描摹出非常古典美丽的意境。而诗中反复出现的“后悔”更是人类永恒而普遍的心理。
5.韩东《重新做人》
无数次经过一个地方
那地方就变小了
街边的墙变成了家里的墙
树木像巨大的盆景
第一次是一个例外
曾目睹生活的洪流
在回忆中它变轻变薄
如一张飘飞的纸片
所以你要走遍世界
在景物变得陈旧以前
所以你要及时离开
学习重新做人
小评: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变幻,带来时间与空间的错乱感,诗歌的张力由此而生。诗中所写也直达人心:我们总要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
6.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小评:第一次读它是在大一,这是一首一眼就让人过目不忘的诗。“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令人感动,他对这世界是多么深情。
7.张执浩《与父亲同眠》
夜晚如此漆黑。我们守在这口铁锅中
像还没有来得及被母亲洗干净的两支筷子
再也夹不起任何食物
一个人走了,究竟能带走多少?
我细算着黏附在胃壁里的粉末
大的叫痛苦,小的依旧是
中午时分,我们埋葬了世上最大的那颗土豆
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来唠叨了
她说过的话已变成了叶芽,她用过的锄头
已经生锈,还有她生过的火
灭了,当我哆嗦着再次点燃,火
已经从灶膛里转移到了香案上
再也不会有人挨着你这么近睡觉
在漆黑而广阔的乡村夜色中,再也不会
睡得那么沉。我们坚持到了凌晨
我说父亲,让我再陪你一觉吧
话音刚落,就倒在了母亲腾给我的
空白中
我小心地触摸着你瘦骨嶙峋的大脚
从你的脚趾上移,依次触摸你的脚踝和膝盖
最后又返回到自己的胸口
那里,一颗心越跳越快,我听见
狗在窗外狂叫,接着好象认出了来人
悻悻地,哀鸣着,嗅着她
无力拔出人世的脚窝
我又一次颤抖着将手伸向你,却发现
你已经披衣坐在床头。多少漆黑的斑块
从蒙着塑料薄膜的窗口一晃而过
再也没有你熟悉的,再也没有我陌生的
刮锅底的声音
小评:这首诗与上一首太难以取舍,便两首都保留了。《与父亲同眠》是我大学“文学文本解读”课的期末考试鉴赏题。我写了一千多字,试卷都被泪水打湿。那是我第一次在考场上哭。几年后我还记得那与母亲的告别,与父亲的相依。
8.王单单《堆父亲》
流水的骨骼,雨的肉身
整个冬天,我都在
照着父亲生前的样子
堆一个雪人
堆他的心,堆他的肝
堆他融化之前苦不堪言的一生
如果,我能堆出他的
卑贱、胆怯,以及命中的劫数
我的父亲,他就能复活
并会伸出残损的手
归还我淌过的泪水
但是,我已经没有力气
再痛一回。我怕看见
大风吹散他时
天空中飘着红色的雪
小评:我曾听过王单单朗读这首诗,他的语气质朴、苍凉。诗人对父亲的复杂感情让人心碎。他妄想使父亲复活,又不害怕面对父亲苦不堪言的一生,害怕“再痛一回”。
9.余秀华《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小评:诗人的爱情就是“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是每天琐碎而美好的事物,是皎洁的光阴。而爱情也像突然飞过的麻雀儿,如此缥缈虚无。
10.西娃《冬吟:爱上科恩(节选)》
——献给Leonard Cohen,也献给所有还可能爱的人们
我行走在你的嗓音里,一如上帝行在水上
没有负面和正面,只有比宁静更宁静的对爱的冥想——
你告诉我,我可以颓废,可以放荡,可以沉浮,可以永远在路上
但是,不能停止爱
在爱面前,可以放弃一切姿态,甚至匍匐着身子
爱是一种自发的能力,甚至没有指向
而只有爱
是整个世界的秘密。它有奇怪的能力,超越光速
进入任何物体,第一时间让物体感到
事物一旦失去爱的能力,就失去存在的凭据
我在你的声音里突然衰老,无数苍老的灵魂
都用了你的声音,他们反复说着相同的话语
我能感到,却无法证实
我也爱过,一次次地
我开着玫瑰而去,怀揣残荷而回
*
你带着我,企图以失败者的心境
渡过生与死,记忆与遗忘,情欲与召唤的交集
你带着我,企图以失败者的姿态
跨越政治,强权,贪欲,宗教的边界
我们跌进更多的迷局。你把自己置身于死地
回来的那天,你看到,天上全是黑色的飞禽
你一度成为黑色代名词,黑衣,黑礼帽,黑表情
嘴旁挂着刀刻般的隐忍纹。但你从不抱怨
你嗑药。迷酒。醉情:成为别人情人中的一个
也让别人成为你的情人之一。这不证明你没认真地活着
面对苦难,人性布置给世界的阴暗与病变
你也像面对一千个深吻那么认真
小评:最初喜欢这首诗,因诗中对爱的理想化叙述。“你告诉我,我可以颓废,可以放荡,可以沉浮,可以永远在路上/但是,不能停止爱”“而只有爱/是整个世界的秘密。它有奇怪的能力,超越光速/进入任何物体,第一时间让物体感到/事物一旦失去爱的能力,就失去存在的凭据”
后来我喜欢上科恩的歌,无意间再读这首诗,发现哇这竟然是一首献给科恩的诗!科恩是一位游吟诗人、一位歌手,他的嗓音是让人沉溺的声音,使灵魂颤动的声音。西娃的诗充满了对科恩的致敬。
11.[智利]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触及你:
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而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12.[阿根廷]里尔克《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13.[阿根廷]博尔赫斯《我的一生》
这里又一次 饱含记忆的嘴唇 独特而又与你们的相似。
我就是这迟缓的强度 一个灵魂。
我总是靠近欢乐也珍惜痛苦的爱抚。
我已渡过了海洋。
我已经认识了许多土地;我见过一个女人和两三个男人。
我爱过一个高傲的白人姑娘 她拥有西班牙的宁静。
我见过一望无际的郊野 西方永无止境的不朽在那里完成。
我品尝过众多的词语。
我深信这就是一切。而我,也再见不到再做不出新的事情。
我相信我日日夜夜的贫穷与富足 与上帝和所有人的相等。
14.[英]伊丽莎白·勃朗宁《如果你一心要爱我》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爱才爱我。别这么讲:
“我爱她,为了她的一笑,她的模样,
她柔语的声气,为了她这感触
正好合我的心意,那天里,的确
给我带来满怀的喜悦和舒畅。
亲爱的,这些好处都不能持长,
会因你而变,而这样唱出的爱曲
也将这样哑寂。也别爱我因为你
又怜又惜地给我揩干了泪腮,
一个人会忘了哭泣,当她久受你
温柔的慰安,却因此失了你的爱
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念,
那你就能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15.[波兰]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我偏爱电影。
我偏爱猫。
我偏爱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
我偏爱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爱我对人群的喜欢。
胜过我对人类的爱。
我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
我偏爱绿色。
我偏爱不抱持把一切
都归咎于理性的想法。
我偏爱例外。
我偏爱及早离去。
我偏爱和医生聊些别的话题。
我偏爱线条细致的老式插画。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
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我偏爱,就爱情而言,可以天天庆祝的
不特定纪念日。
我偏爱不向我做任何
承诺的道德家。
我偏爱狡猾的仁慈胜过过度可信的那种。
我偏爱穿便服的地球。
我偏爱被征服的国家胜过征服者,
我偏爱有些保留。
我偏爱混乱的地狱胜过秩序井然的地狱。
我偏爱格林童话胜过报纸头版。
我偏爱不开花的叶子胜过不长叶子的花。
我偏爱尾巴没被截短的狗。
我偏爱淡色的眼睛,因为我是黑眼珠。
我偏爱书桌的抽屉。
我偏爱许多此处未提及的事物
胜过许多我也没有说到的事物。
我偏爱自由无拘的零
胜过排列在阿拉伯数字后面的零。
我偏爱昆虫的时间胜过星星的时间。
我偏爱敲击木头。
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或什么时候。
我偏爱牢记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16.[德]保罗·策兰《死亡赋格》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傍晚喝
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夜里喝
我们喝呀喝
我们在空中掘墓躺着挺宽敞
那房子里的人他玩蛇他写信
他写信当暮色降临德国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他写信走出屋星光闪烁他吹口哨召回猎犬
他吹口哨召来他的犹太人掘墓
他命令我们奏舞曲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夜里喝
我们早上中午喝我们傍晚喝
我们喝呀喝
那屋子里的人他玩蛇他写信
他写信当暮色降临德国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你灰发的舒拉密兹我们在空中掘墓躺着挺宽敞
他高叫把地挖深些你们这伙你们那帮演唱
他抓住腰中手枪他挥舞他眼睛是蓝的
挖得深些你们这伙用锹你们那帮继续奏舞曲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夜里喝
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傍晚喝
我们喝呀喝
那房子里的人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你灰发的舒拉密兹他玩蛇
他高叫你们把死亡奏得美妙些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他高叫你们把琴拉得更暗些你们就像烟升向天空
你们在云中有个坟墓躺着挺宽敞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夜里喝
我们中午喝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我们傍晚早上喝我们喝呀喝
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他眼睛是蓝的
他用铅弹射你他瞄得很准
那房子里的人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他放出猎犬扑向我们许给我们空中的坟墓
他玩蛇做梦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你灰发的舒拉密兹
17.[美]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之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8.[美]艾米莉·迪金森《为美而死》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几乎还不适应
一个殉真理的烈士
成了我的近邻——
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 “为了美”——
他说: “我为真理,真与美——
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于是,如同亲人相见在一个夜晚
我们隔墙交谈
直到青苔爬到我们唇上,
且将我们的名字淹没。
19.海子《给母亲》
一、风
风很美,果实也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你家中破旧的门
遮住的贫穷很美
风 吹遍草原
马的骨头 绿了
二、泉水
泉水 泉水
生物的嘴唇
蓝色的母亲
用肉体
用野花的琴
盖住岩石
盖住骨头和酒杯
三、云
母亲
老了,垂下白发
母亲你去休息吧
山坡上伏着安静的儿子
就像山腰安静的水
流着天空
我歌唱云朵
雨水的姐妹
美丽的求婚
我知道自己颂扬情侣的诗歌没有了用场
我歌唱云朵
我知道自己终究会幸福
和一切圣洁的人
相聚在天堂
四、雪
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
那一只凳子仿佛是我积雪的屋顶
妈妈的屋顶
明天早上
霞光万丈
我要看到你
妈妈,妈妈
你面朝谷仓
脚踩黄昏
我知道你日见衰老
五、语言和井
语言的本身
像母亲
总有话说,在河畔
在经验之河的两岸
在现象之河的两岸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倾听的耳朵和诗歌
长满一地
倾听受难的水
水落在远方
20.[英国] 菲利普·拉金 舒丹丹译 《在那青涩的日子里你昂着头》
在那青涩的日子里你昂着头,
摘下日子,品尝到苦涩,
仿佛树叶间依旧寒冷。相反,
变得更甜蜜的是你割裂的形象,
浮现着,翅膀绷紧,在阳光中聚焦,
伴着模糊不清的事物和在我入睡前停息的
羞愧的大风。现在我不敢想象
你曾经存在:只是一个
偶尔鸣响的名字,像一种信仰
久已嵌入停滞的过去。
夏天渐渐耗尽。现在我们平安无事。
失去信心的日子,如今在屋里
就能面对。这是你最后的、小心翼翼的时刻,
割断,粘合:一个乡野冬天的消遣。
21.[智利] 聂鲁达《今夜,我可以写》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伤的诗句
写,譬如“夜镶满群星,而星星遥远地发出蓝光并且颤抖”
夜风在天空中回旋并歌唱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伤的诗句
我爱她,而且有时她也爱我
如同今晚的夜,我曾拥握她在怀中
在无尽的天空下一遍又一遍的吻她
她爱我,有时我也爱她
怎么会不爱上她那一双沉静的眼睛呢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伤的诗句
去想我并不拥有她,感觉我已失去她
去聆听广阔的夜,因没有她而更加广阔
而诗句?在灵魂上,如同露水坠在牧草上
我的爱若不能拥有她又有什么关系
夜镶满群星而她没有与我在一起
这就是一切了
远处有人唱着歌
远处,我的灵魂因失去了她而失落
我的视线试着要发现她
好像要把她拉近一样
我的心灵找她,而她并没有与我在一起
相同的夜让相同的树林泛白
彼时,我们也不再相似如初
我不再爱她,这是确定的,但我曾多爱她!
我的声音试着找寻风来碰触她的听觉
别人的,如同她曾接受我的亲吻一样,它将会是别人的了
她的声音,她的洁白的身体,她的无止境的双眼
我不再爱她,这是确定的,但也许我爱她
爱情如此短暂,而遗忘太长
借着如同今晚的夜
我曾拥她入怀
我的灵魂因失去了她而失落
这是她最后一次让我承受的伤痛
而这些,便是我为她而写的最后的诗句
22.[英国] 拜伦 《我从未爱过这世界》
我从未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气息,也不曾
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
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
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纷纭的世人
不能把我看作他们一伙;我站在人群中
却不属于他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
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的思想的尸衣中,
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至温顺。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但是,尽管彼此敌视,让我们方方便便
分手吧;虽然我自己不曾看到,在这世上
我相信或许会有不骗人的希望,真实的语言,
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
并不给失败的人安排陷阱;我还这样想:
当人们伤心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在伤心,
有那么一两个,几乎就是所表现的那样——
我还认为:善不只是空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23.[美国] 克里斯·安德森 唐小栗译《我的灵魂,是大海》
我正在和一个朋友谈论上帝,谈论人生,
我刚说完,就像推开一扇开着的门
某种东西交出自身,这时一个女人推开咖啡店
沉重的玻璃门,清晨的阳光穿过
她的发丝,有那么一瞬间我爱上了她,
爱上她柔软的脸庞,撅起的双唇。
我总在坠入爱河。每一天我都要
坠入爱河一百次。世上有那么多漂亮女人啊!
她们纤手如鸽。思绪常常
不知所踪。她们戴着长长的淡紫色围巾,
我假装没注意到,但我当然注意到了。我正站在门口,
耶稣说,敲门,他敲了。我对我的面具
很有信心。我的面具都很棒,像糖一样坚硬,
也一样易碎,在面具下面,是实实在在的
现实。也许是一个深渊。也许是一个巨大的洞穴。也许是一片天空
布满星辰。我正在推开一扇开着的门
我就是门。我的自我是一艘船。我的灵魂,是大海。
24.[葡] 佩索阿 《有些疾病》
还有一些疾病,比疾病更坏,
那没有痛在灵魂深处的疼痛
比别的疼痛更加疼痛。
有些梦幻的苦闷比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闷
更加真实,有些感受
只在想像中才能触及,
比我们的生活更加属于我们。
有一种事物如此频繁地不存在,
又存在,迟疑地存在
迟疑地 属于我们,成为我们……
在大河混浊的碧绿上边
是鸥鸟们白色的长长的音调……
而在灵魂上方是无用的振翼——
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时又真的是万事万物。
多拿些酒来,因为生命只是乌有。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上课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课记读后感1看这本书时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何兆武的《上学记》,呵呵,不过这两本书完全是两回事。
《上课记》是诗人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任教时,记录下的课堂感悟的合集。
以老师的视角看当时讲台下的学生,该有什么新发现呢?
哦!原来,大学就是河流入海的地方,这里的回旋奔涌,一点都不输天空的风云激荡。万条河流,在入海之前,还都能辨认,一旦入海,就如铁块进了大熔炉,还怎么分辨?
王小妮真有心,通过写作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折射出了几茬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张力在于,选择大学生为主人公,正是选择了理想与现实这一矛盾,选择了人性与环境这个命题。毕业三年的我,也好奇而仔细地阅读,寻找着共鸣,反思着成长。
一百位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记》,王小妮的《上课记》吸引力在哪里?她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曲折婉转的故事,更不是艰涩难懂的论文。《上课记》的吸引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思索与担忧。充满思想力的文章,不必是长文大赋。感性一点,灵动一点,真实一点,照样可以达到深一点的效果。
农民的话很朴实,诗人的话很感性,中医的话很真实(合格的中医),但照样充满智慧。
我想,王小妮所关注的这些学生,踏上社会若干年会怎样呢?我想,毕业三年的我和我的同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者们,遭遇现实之后,现在怎么样了呢?
上课记读后感2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上课记读后感3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xx到20xx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上课记读后感4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读后感5《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上课记读后感6终于看完王小妮的《上课记》,这是一本对我来说比较沉重的书。中间有两个星期左右停下都不是很想再看。
这本书是王小妮从06到10年上过的课,以及所带学生的一个真实记录。她记录的这段时间恰巧跟我上大学的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比较熟悉,也存在比较。
海南大学,如果不是这本书提起,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个学校,并且也想不到这样一所学校里还有影视专业。作者记录的是相对来说活在社会底层农民们的儿女在上大学的故事。贫困补贴,打工,端盘子,挣钱。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我来说,我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些事情,认知上,他们存在电视里,也活在身边,活得很不容易。
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他带过一个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家里的父母似乎常年生病,他来上学已经极为不容易,而在上课之余还要照顾父母,还要想办法挣钱交学费生活费,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他为此曾经几度选择放弃休学。但是休学也解决不了这些歌个问题。后来经过跟学校协商,他把父母带来学校的后山住着,同时,自己在上课之余开始捡垃圾卖垃圾为生。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做这些事情,跨出这一步是多么艰难,心理有多大的障碍。但是最后我想,这就是生存的本能了吧?面子自尊都沦落在生存之后了。如果连活着都不能好好活着,那何来的尊严呢?
面对这群人艰难的生活现状,人们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批判社会,换成以前的我肯定第一件事必然是投向整个社会。但是最近我却在想,社会社会,社会也是因为有人活着才能构成社会,它今日扭曲成这等模样,不也是人本身造成的么?有何可怪责?就算怪责岂不是也是怪责人自身罢了。
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总是可贵的,等他们迈入社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人之后,会有人叹息,会有人批判,这是社会造成的。这会这个大染缸,让这些小白鱼无力抵抗被漂染成了这样那样的颜色。但是现在社会里的这些人他们当初难道就不是像如今的大学生单纯么?那为何今日都成了这种龌龊的田地呢?我想不是社会病了,是人们都病了。
上课记读后感7假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上课记》,这部书是王小妮的“教后感”结集,记录了 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 使此时同样作为 90后的我感触颇多。
90后我们常常被动的贴上许多标签:好动,冲动,狂妄,幼稚等等,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只会一味的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毫无贡献,啃老族,月光族,诸如此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极强的浮躁社会,这个时代所谓90后的年轻人们在大压力下,承载着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但也许还会有一丝丝尚存的希望温暖与抗争。因为我们是受关注的一代,所以教师王小妮耐心而友善的对待90后的大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光芒,一种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个读者,亦或是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书的人。
书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作文选集,一字一字记录了90后学生们心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与想法,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其中有一篇写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记录着这样的文字;“高中在学校最好的班级上学,顶着全校父母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是考试,分分秒秒都在学习,5点多出宿舍,晚上11点回宿舍,上课打瞌睡,只能喝苦咖啡,导致现在一见到苦咖啡就想吐。”
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不禁思考着我此时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这就是现实,你不努力,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谁说90后不努力,谁又敢说90后不成材,时代不同了,我想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同,所以任何的谴责都无法改变什么,或是任何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好好啃书好好努力。
即便这样,我想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好好努力之际,内心当然更希望能够能到父母老师的体谅与关心,我想这也会成为不竭的动力吧,所以90后的我们正在成长,90后的我们正在成熟,90后的我们知道责任,90后的我们懂得感恩,90后的我们正在慢慢蜕变。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在努力着,在蜕变着……
上课记读后感8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
上课记读后感9我的大学学堂
“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既是母校的`办学理念,更是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延展,它给我受用一生的知识与自我。
王小妮老师身上的气质,让我想到了两位大学老师。
一位是主修专业的教授——棱角分明,犀利和蔼,幽默可爱的“老头”,看到他,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鲁迅先生。他对称呼无所谓,直呼其名可以,葛老师可以,葛老头也可以,他觉得“葛老头”更亲切。后来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喜欢称呼他“葛爷爷”;上课时,恣意洒脱地坐在桌子上,教我们做课题的方法,细致入微,教我们生活的点滴,甚至包括了恋爱、吃饭等等,包罗万象,这是学堂里的踏实。
一位是辅修专业的副教授——气质美女,才华横溢;在复旦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做了老师之后,更是过关斩将,野蛮成长,是中文系最年轻的美女副教授。课堂上,直接带我们去博物馆,独立担当讲解员,优雅从容;后来举行了一个浪漫的教堂婚礼,连结婚请帖都是自己手写设计的,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辅修专业的学生讲解和发放,我感觉甚是美好,这是学堂里的浪漫。
哦,我有点想念我的大学生活了呢!在大学,我所受到的熏陶就是这样的踏实和浪漫,我想传承下去;同时,我感受到的一个个独特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次次灵动的思维,点燃我一次次的成长。
我的教学生活
从课堂走出来,再到课堂中去,我发现很多有趣又无奈的现实,所以有时候请在脸上保持好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假装波澜不惊。
曾经的我就像是那个只会考试的人,也是那个读书芜杂苍白的人,可如今,我竟然成为一名老师,在教育一群又一群年轻的孩子们怎样成为曾经的我,多么可怕!
学校生活就像是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社会,一样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我时常坚持Y理论,相信心向美好,激励启发,每一个孩子都能变成Z理论中鲜活向上的生命。所以在教学中,我很少批判孩子们的无知、孩子们的丧,接受每一个我遇到的孩子,给每个孩子接触新知、又不促狭于新知的眼界,要做一些“无用功”,相信“无用功”带来的美好,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等待邂逅。
最近在讲必修二的文言单元,内容庞杂,我给学生补充了魏晋风骨、玄老思想、刘伶、陈迈、《逍遥游》、《定风波》、《月出》、“矛盾哲学”、王安石变法、《晁错论》等等内容,是的,在考试中,这些内容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当我转身离开教室的时候,学生可能就已经忘记,我觉得悲凉是有的,可是我不觉得后悔。有一天当孩子们再长大一些,他们会有机会触发到这些鲜活的文字。毕竟这些都是生活,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实际用途,所以干脆就闭口不谈。
“在今天,做一个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束手待毙。多数人都会认为我的理由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王小妮老师写的这些话,似乎让我更坚信这是应然,不怕徒然。
心里藏着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这是《上课记》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今天没有课,过得好充实。”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王小妮老师就是那个贴地行走的读书人,用自己的一颗心感知生活,享受生活点滴,用苦香的烟火气,燃起浓郁悲悯情,保护每个学生的纯净,给学生博大的胸怀,跳脱自我的狭隘。
做班主任的时候,我跟学生说过:我和你一样,坐在一间教室,所以我以身作则,不违反纪律;以此感受学生的心态与情绪。后来,我让学生给我分享他们周末的生活,结果都无话可说,因为很多学生逛街、打游戏、通宵上网(在网吧)、吃饭、打篮球、打架、谈恋爱等,最常见的生活就是打游戏、逛街(闲逛),作业常常是周末来学现补,理所应当地敷衍了事。我会反问,有意思吗?学生竟然都告诉我:没意思啊!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反人类”规律的一种现象呢?我想不通,所以我说这一群孩子们没有生活,可是谁又教过他们怎么生活吗?于是,我反客为主,给他们讲述我的周末生活,或许只是一盆花、几句拌嘴的小事、做了新菜、某个店、零食、书、点点(一只萨摩耶的名字,学生见过她小时候巴掌大的样子,现在已经长大)等生活琐碎,可这不就是生活吗——一堆零七八碎的东西堆砌起来的悲喜,且乐此不疲,不轰轰烈烈,但真挚温情。
接着,我发现,感受永远是不对等的——我觉得你的生活悲凉,你轻描淡写说还好;我觉得我的生活很有趣,你心不在焉说“哦”。我也在告诉每个孩子这个社会最近的改变,消亡或前进,可是没有一个孩子能诚心接受我的讯息,孩子们是为什么在拒绝生活呢?象牙塔可以保护你一时的麻木与任性,可是它也会瞬间无情坍塌,把你推进社会洪流。
师者也好,学生也罢,我们都一样,都是宇宙万物的那一个,如星辰、似大海,长大了,迷茫了,经历了,顿悟了,才活着,更鲜活!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