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两首七绝,高手何在 没了

时间: 2022-10-18 20:00: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两首七绝,高手何在 没了

七绝章法系列课

主讲老师雪窗(帝乡子)

七绝章法第一讲

本节课作为开篇第一讲,我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好的谋篇布局在七绝写作中的重要性;

二.七绝写作常见的25种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举例分析方法一:由今溯昔,借物绾合。

什么是章法呢?我们查《汉语大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诗文谋篇布局的法则”。我们的诗词写作,要先确定一个表达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规划、安排其内容、结构。一首诗,开端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这是你的“谋篇布局”。但是“谋篇布局”不等同于章法,光明白各部分写什么内容,这还不够。你还要梳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前后之间的逻辑,使之显得合理、谨严。

章法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一首合格的诗词,起码要求内容布局合理,表达思路清晰,做到基本的逻辑自洽。反之,内容拼凑,逻辑矛盾,章法凌乱的作品,即便语言再华美,情感再深挚,寓意再深刻,也终究是不入门之作。

我这里所讲“谋篇布局的方法”,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布局,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关系处理,即此种内容布局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有何精妙之处。

好的谋篇布局对于创作一首优秀的七绝作品至为关键。七绝篇幅短小,需要警策,有亮点。沈祖棻说,七绝需要“严格地选择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撷取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加以表现”。实则,这种对于表达内容的选择、分布,及其表现的关系、方式,便涉及到谋篇布局及构思方面的匠心。因此,运用好的谋篇布局,有助于使七绝写出亮点,摆脱庸常、俗滥的套路。

比如杨万里的《听雨》: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无非是诗人昨晚宿于茅舍,听了一夜雨打茅檐之声,于是写下此诗。一首七绝,若这么照实写来,肯定索然无味,毫无亮点。作者在创作时,就在“谋篇布局”上花了一番心思。此诗在内容布局和关系处理上极为巧妙,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奇趣来。

你看他的开端,并不急着先写昨夜茅檐听雨之事,而是先从往年船中听雨之事写起。“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写诗人往年乘着归舟,经过严陵,夜宿严陵之事,下起了小雨,这小雨敲打着船篷,直响了一夜,诗人也听雨听到天亮。

后两句才切入到昨夜茅檐听雨之事。“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诗人昨夜宿于茅舍,听着疏雨敲打屋檐之声,在睡梦中恍恍惚惚,误以为自己还是在严陵的舟中,听着雨打船篷之声呢。

你看这首七绝,在内容布局上颇有匠心,先写往年舟中听雨打船篷之声,再写昨夜听雨打茅檐之声,前两句拉得很远,第三句再一笔切换回来,意境层次比较丰富,富于开阖变化。在关系处理上也有匠心,作者把往年舟中听雨,与昨夜茅檐听雨联系起来,自然有一个绾合点。这个绾合点就是人在睡梦中,这两种雨声听起来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的。以睡梦中似曾相识的雨声,把过去和昨夜的情境穿连起来了。

那么,我们看这首诗,前两句写往年舟中听雨,第三句写昨夜茅檐听雨,这是内容布局上的不同;第四句一出,通过梦中相似的雨声把两种情境绾合起来。这样整首诗,内容布局便不是松散割裂的,而是有一个绾合点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统一于全诗。作者运用这种巧妙的谋篇布局,加以巧妙的关系处理,将“听雨”的意境写得迷离惝恍,也写出人生境遇中那种似曾相识的微妙感受,不失为一首佳作。

有人会觉得七绝篇幅既如此短小,那么其在谋篇布局上,安排、变化的空间会很拘促,不如古风、七律那么腾挪跳转,复杂多变。当然,就单首七绝来说,因其篇幅、字数的局限,章法上的变化确实相对七律和长篇古风来说,要简单得多。但这只是单首相对而言,并不代表七绝这种体裁的创作在章法方面就缺乏开掘的空间和腾挪的余地。

事实上,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古人经典七绝会发现,七绝因其篇幅短小、体式灵活的特点,使其在谋篇布局上反而有着巨大的开拓空间和变化余地。这不是针对某一首七绝而言,而是七绝作为一种体裁其整体的变化潜力而言。写一首七绝,固然章法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写两首七绝,你就要琢磨、思考,两首的谋篇布局该如何见出变化,各首有各首不同的安排。

李白有70多首七绝,杜牧有190多首七绝,不可能总是那么几种谋篇布局翻来覆去地用。自然是诗人在创作中,不断开掘谋篇布局的方法,不断开拓章法变化的空间,才使得其七绝作品丰富多变,美不胜收。否则,老是按照几种固定的章法模式去套,那读起来多单调乏味,且显得重复可厌。

所以,在七绝创作中,你所能接触的、了解的、掌握的谋篇布局方法越多,则对于七绝在章法上的变化就越能了然于心,在运用中就越能得心应手。这跟巧妇做饭是一个道理,善主厨者,则每顿有每顿的花样,口味丰富,人也爱吃。否则顿顿一样的菜,一样的味,不消两三天,连食欲都没了。

我这里总结了25种七绝常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进一步归纳为11大类,悉述如下:

苏台览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背景】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开元十四年(746年)漫游吴越一带。游越州一带,写下《越中览古》一诗;由越州返苏州游姑苏台,写下此首《苏台览古》。

    “苏台”,即姑苏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 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与西施及宫女们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国,吴太子战败,遂焚姑苏台。“览古”即是游览古迹之意。

【句意】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旧苑荒台”,指旧时吴王的园林和荒圮的台榭。“清唱”,跟现在常说的“清唱”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是形容歌声清晰嘹亮。“不胜”是不尽之意,“不胜春”是指歌声中包含了不尽的春意。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唐人多称长江中下游为西江。

按李白曾经写过《把酒问月》一诗,有句云:“今月曾经照古人。”

【手法和构思】

《唐诗笺注》评论这首诗说:“吊古情深,语极凄婉。”

前两句“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一边是“旧苑荒台”的古迹,“旧”字、“荒”字写尽姑苏台园林、台榭的荒凉破败;一边是春日极美好之景,有杨柳新绿,有采菱人清唱,春光融融的情景。

《诗法易简录》说:“一二句但写今日苏台之风景,已含起吴宫美人不可复见意;却妙在三四句不从不得见处写,转借月之曾经照见写,而美人之不可复见,已不胜感慨矣。”

《唐诗三集合编》称这种写法是“如天花从空中幻出”,作者由眼前的“旧苑荒台”,幻化出昔日的“吴王宫里人”,从极荒凉的实境中,幻出极美好、繁华的虚境,益发见出王图霸业的短暂和虚幻,不直抒感慨,而感慨自深。

《红楼梦》第一回有甄士隐为《好了歌》作过一段注词,开端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也是从眼前极荒凉的实境(陋室空堂、衰草枯杨),幻出曾经极繁华、美好的虚境(笏满床、歌舞场),给读者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引起读者的深思。

沈园(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晚年数过沈园,绍熙三年(1192年)曾游沈园,写了一首感旧的七律;庆元五年(1199年)陆游七十五岁,再次游沈园,写下《沈园》二首。本是系1199年游沈园所作,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画角”,是古代绘有彩饰的军乐器,可用在城头报时辰,其声凄凉。“非复旧池台”,按陆游于1192年游沈园时所写一首七律,题目中有“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之语,说明四十年间沈园已三次更换主人,园内池塘、台榭都已发生较大变化。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惊鸿”,按三国曹植《洛神赋》有“翩若惊鸿”之句,形容美人体态之轻盈。后世因以“惊鸿”代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成语“惊鸿一瞥”,即是形容美人匆匆一瞥的惊艳情景。

【构思】

陆游这后两句的构思,有借鉴晏殊《清平乐》一词的痕迹。晏殊的《清平乐》下阕写道: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当然,晏殊的构思又借鉴了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句子。而陆游又从晏殊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翻出变化来,可见后人创作诗词,对于前人经典的继承和翻新。

陆游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末句刻画了唐婉曾游沈园,在水边照影而过的情景,以“曾是惊鸿照影来”之语提炼出之,极惊艳动人。然而,这极惊艳之情景,却只是一场虚幻的美好而已。

我们来分析这两首七绝的谋篇布局之法。李白的《苏台览古》,前两句“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是写今日眼前之实景;后两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是以“西江之月”作为绾合物,回溯到昔日吴宫之虚景。

陆游的《沈园》,前两句“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是写今日沈园之实景;后两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以“桥下春波”作为绾合物,回溯到昔日惊鸿照影之景。

因此,这种谋篇布局的方法,我总结为“由今溯昔,借物绾合”,属于“今昔互见法”中的一种。这种谋篇布局的特色,有两点:1.先今后昔。先写今日的实境,再回溯到昔日的虚境。2.要有绾合之物。光写今日的实境和昔日的虚境还不够,如果二者没有构筑关系,那么“今”与“昔”之间就无法勾连起来。因此,要以不变之物,绾合今昔。

李白的诗中,诗人便借助不变之月色,绾合今昔,从而突出今昔之盛衰巨变,便蕴含不尽的喟叹。

陆游的诗中,诗人便借助不变之春波,绾合今昔,将今日“画角哀”、“非复旧池台”之景,与昔日“惊鸿照影”的惊艳场景,形成鲜明对照,悲不自胜。

以上是“由今溯昔,借物绾合”这一谋篇布局方法的特色。李白之作属于怀古诗,陆游之作属于感旧怀人诗。可见,这一谋篇布局之法,适合于这两类题材的七绝写作。

当然,这两首七绝在内容布局上也有差异之处。比较来看,二人所写昔日之虚境,都是极美好的情景,可是那是短暂而虚幻的。写今日之实境,李白笔下既有荒凉之景,也有美好之景,用意在以美好之景反衬荒凉之景。陆游笔下,则只有一些比较伤感、凄然之景,“斜阳”是衰飒的,“画角”声是哀怨的,“池台”也不复原来的样子。意象之中,都含着悲愁的色彩。

【同类举例】

楚城(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这里的“楚城”是指秭归。前两句“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写今日之实境,有荒城、悲啼的猿鸟、屈原祠,整体的意境感觉是荒凉、愁苦的印象。第三句“一千五百年间事”,由今溯昔,想到屈原投江后,一千五百年的世事沧桑,江山兴亡。第四句“只有滩声似旧时”,借物绾合,只有江水拍击江滩之声,依然同屈原在世时一样。

经典七绝古诗

经典七绝古诗

  经典七绝古诗。古诗就是古时代文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自己远大抱负、怀才不遇而写下的诗句,诗句不仅很有规律,而且在有限的字数表达自己的意思,实在写得很好。下面跟大家说说经典七绝古诗。

  经典七绝古诗1

   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名扬海内外)

   3.《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美轮美奂)

   4.《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这诗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喜此诗者甚多)

   6.《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发着国人的爱我中华的豪情,此诗乃李白代表作之一。(绝对是古代最出名的诗之一)

   7.《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诗歌)

   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在盛唐时代广泛流传。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王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最著名的七绝)

   9.《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

   1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这首诗告诉我们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历代好评众多)

  经典七绝古诗2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送别诗,该作品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我国诗歌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和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而此诗正好相反,但至真之情却由性灵肺腑中流出,景真情切,遂成千古名篇。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这首节日的诗,影响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点点)

   3.《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4.《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5.《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老少皆知,尤其是第一首。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篇。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7.《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这是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8.《绝句四首(其一)》·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9.《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10.《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七言绝句古诗两首

七言绝句古诗很多,唐代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里就写两首王昌龄的七绝。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0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02.《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名扬海内外)

七绝二首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另外,还要《夏日行柯山里村》(李慈铭) 《自题小像》(鲁迅)《龙山梦痕》(刘大白)《满江红 平生肝胆》(秋瑾)《故乡》(鲁迅)《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夜航船 序》rn的诗词。(回答的好有财富送!!!!)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1961年9月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夏日行柯山里村》(李慈铭)
  溪桥才度庳篷船,村落隐隐不见天。
  两岸屏山浓绿底,家家凉阁听鸣蝉。

  《自题小像》(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龙山梦痕序》 (刘大白)

  一

  又向山阴道上行,千岩万壑正相迎;

  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

  若耶溪上迎归客,秦望山云认旧邻;

  云水光中重洗眼,似曾相识倍相来。

  遮莫四年前,从杭州回到离开已久的故乡去,在船上偶然胡诌了这两首七绝。在这两首七绝里,似乎我是一个恋念故乡,讴歌故乡者,跟平时厌恶故乡,咒诅故乡的我,不免有些矛盾。然而我所厌恶,所咒诅的,是故乡的社会,故乡的城市;至于故乡的山水,我是始终恋念着,讴歌着,以为远胜于西湖的。“不似西湖浪得名”,我自信是一个确论;——虽然也许是一个偏见,但是逛过西湖而“又向山阴道上行”的,不乏其人,大约其中也未始没有赞成这个偏见的吧。

  我对于故乡的社会,故乡的城市,以为正跟故乡的名产臭豆腐乳一样,是霉烂了的,——不但霉烂了,而且被满身粪秽的逐臭的苍蝇,遗下了无数蝇卵,孵化成无数毒蛆,把它窟穴而糟踏得龌龊不堪了的,所以不但厌恶、咒诅,甚而至于骇怕了。因为厌恶、咒诅而且骇怕,甚而至于十多年来,离开了它,不敢偶起那重向山阴道上行的一念;虽然有我所恋念、讴歌,而以为远胜西湖的山水,招魂也似地邀着我。不得已,不得已,万不得已而必须向霉烂了的,龌龊不堪了的故乡社会,故乡城市中一走,真无异受了森罗殿上阎罗天子的判决,被牛头马面推入臭秽不堪的沸屎地狱中去。那一次的“又向山阴道上行”,正是佛陀也似地下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而有这一行。

  我的老家,是在作鉴湖三十六源之一的若耶溪的上游,作龙山正南面屏障的秦望山的南麓。我在这溪流山脉之间,曾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看云听水的生活。因此,故乡的社会,故乡的城市,无论怎样使我厌恶,使我咒诅,甚至使我骇怕,而若耶溪上的水声,秦望山头的云影,总不免常常在十多年来漂泊他乡的我的梦痕中潺潺地溅着,冉冉地浮着。远客言归,佳邻访旧,自然跟这梦痕中萦绕着水侣云朋,“似曾相识倍相亲”,而且也只有这梦痕中萦绕着而超然于故乡社会,故乡城市之外的水侣云朋,能跟我“似曾相识倍相亲”了。

  二

  龙山,也是我故乡名山之一,而且跟秦望山的北面,恰恰是一个正对,从若耶溪下游泛舟而往,不过三十里而遥,故乡生活的二十多年中,我也曾登临过多少次,似乎也应该萦绕于我的梦痕中了。然而它是很不幸的。它不幸而长在我所厌恶,咒诅,而且骇怕的故乡的城市当中,不幸而沉浸在我所厌恶,咒诅,而且骇怕故乡的社会的霉烂而且龌龊不堪的空气当中,它也不免臭腐乳化了。况且,它是一座濯濯然无木——而且几乎无草——的童山;它的身上,又满缀着无数的土馒头。这些土馒头的馒头馅,又正是臭腐乳也似的社会底一部分分子的朽腐的骸骨。它身上藏垢纳污地包含着这许多朽腐的骸骨,正仿佛一方面臭乳上窟穴着无数毒蛆,所以它虽然是一座名山,而差不多已经成了我那腐败的故乡的社会,故乡城市的代表物了。这样的一个腐败社会腐败城市的代表物也只能给与我以厌恶,咒诅,以及骇怕,那里有恋念讴歌的可能?那里有若耶溪水,秦望山云也似地“似曾相识倍相亲”的可能?——即使不幸而有时现出于我的梦痕中。

  夸大狂的唐代诗人元稹,曾经说什么——

  我是玉皇香案吏,

  谪居犹得住蓬莱;

  ……

  仙都难画亦难书,

  暂合登临不同居;

  把龙山称为仙都,比作蓬莱。虽然那时候的越州社会,越州城市,也许未必现在那么霉烂,那么龌龊不堪,值得这样一夸;但是仙都咧,蓬莱咧,已经不过是一种幻觉,把龙山称为仙都,比作蓬莱,尤其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也许,因为我不是什么玉皇香案吏,没有那样的福分,所以可以称为仙都比作蓬莱的龙山,到了我的眼底,也不幸而臭腐乳化了。

  三

  在我的梦痕中臭腐乳化了的龙山,居然迁地为良,在我的朋友徐蔚南,王新甫两先生的梦境中,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痕迹,并且他俩更用美妙之笔,把这些美妙的梦痕描绘下来,成为这二十篇《龙山梦痕》的美妙的小品。虽然他俩所描绘的,不单是龙山,而兼及于那些稽山镜水;但是龙山毕竟是一个主题。龙山何幸,竟有这样美妙它的福分呢?

  自然,凡人对于客观的景物的印象,往往因为主观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异乡景物,又很能引起游客们称奇揽胜的雅兴,不比“司空见惯”者有因熟而生厌的心情。他俩梦痕中的龙山,美妙如此,不外乎这两种因缘。所以我对于他俩梦痕中的把龙山美妙化,决不能因为主观的不同和我那因熟生厌的偏见而否认它;何况更有他俩美妙之笔,给它增加美妙化呢?

  情绪是一种富于感染性的东西,用美妙文字写下来的美妙的情绪,尤其富于感染性。十多年来厌恶咒诅而且骇怕龙山的我,读了他俩美妙的《龙山梦痕》,也不免受了他俩美妙的情绪的感染,而引起我在儿童时代所感到的一丝美妙的梦痕来了,这一丝梦痕,是关于龙山顶上的望海亭的。望海亭在龙山顶上,而跟它遥遥相对的,在城外北面二十里左右,还有一座梅山顶上的适南亭。这座适南亭,不知什么时候,早经失掉了它上方的栋宇,只剩下了几条石柱子矗立着。幼年的时候,从我的老家往嫁在梅山左近的五姑母家去,一路靠着船窗,左右眺望,望见龙山顶上的望海亭以后,不久就会望见这座净剩了石柱子的适南亭。那时候我的五姑母,曾经告诉我关于这两座亭子的一段故事。据说:

  这两座亭子,本来都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的。它们都是明珠为顶,琉璃为瓦,珊瑚为椽,翡翠为梁,白玉为柱的宝亭。后来齐天大圣孙悟空管了蟠桃园,他因为偷吃蟠桃,被玉皇大帝降旨查办:他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两座亭子也偷了走吧。于是从耳孔里取出金箍棒来,喝一声变。变成了一条长扁担。把这两座亭子挑起,溜出南天门,向下界走来。走到此地,回头一看,后面许多天兵天将,已经奉了玉皇大帝的旨意,一窝蜂地赶来了。他因为要抽出金箍棒来,去抵敌那些天兵天将所以只好把挑着的两座宝亭,慌忙一放,恰恰放在龙山和梅山的顶上。那些天兵天将,一时捉贼要紧,慌着追赶大圣,也不及来检取这两件贼脏;所以这两座亭子,至今留在这两座山上。不过这两座宝亭,禁不起尘世浊气的熏蒸,经过了不多的时候,那些明珠,琉璃,珊瑚,翡翠,白玉,就渐渐变成凡间的砖瓦木石了。只有梅山顶上,因为从前有一位仙人梅福,曾经住过,留着一点仙气,把浊气克化了一点;所以下截的柱子,虽然已经变了凡间的顽石,而上截的明珠,琉璃,珊瑚,翡翠,还不曾变动。然而正因为不曾变动,却惹起南海龙王的垂涎,不久就派了他部下的龙将,驾起一阵龙风,把那些明珠,琉璃,珊瑚,翡翠统统抢了去,做他那修理水晶宫的材料去了。这就是龙山顶上的望海亭,至今完好,梅山顶上的适南亭,却只剩下几条石柱子的缘故。

  我那时候已经从父亲的书橱里偷看过《西游记》,很羡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为人。听了这一段《西游记》所不载的轶话,一面觉得很有趣,一面还埋怨那《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不把它一并记在书里;所以至今还牢记着,成了我儿童时代的一丝美妙的梦痕。不过这一丝美妙的梦痕,虽然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着,却一向只是孙悟空中心,而不是龙山中心的。如今被他俩美妙的《龙山梦痕》所感染引起我儿时旧梦中的一丝美妙的梦痕,不觉把它的孙悟空中心,移动而龙山中心化了。

  向来的龙山,在我的梦痕中,不幸而臭腐乳化,这实在由于我那厌恶故乡,咒诅故乡,而且骇怕故乡的主观的心理所作成。其实,山灵何辜,竟不幸而蒙此不洁呢?如今他俩所写的美妙的《龙山梦痕》,使我读了,竟能把它移入于我的梦痕中,为龙山解秽;不但我感他俩,我那梦痕中的龙山,也是感他俩的。

  然而,对于《龙山梦痕》的作者,固然应该感谢;而我却应该怎样为龙山解秽呢?因此,我只有把儿童时代所感到的一丝美妙的龙山梦痕,写了下来,作为我对于龙山忏悔的馨香,花果,同时也作为我对于《龙山梦痕》的作者酬献的明珠,南金。

  《满江红 平生肝胆》(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
  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
  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圝仪圝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
  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
  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
  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
  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
  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
  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
  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
  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
  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
  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
  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
  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圝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
  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
  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
  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
  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
  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
  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
  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圝告了
  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
  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
  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
  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
  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
  信圝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
  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
  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在这些时候我常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
  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够相信。但是这些悲戚的面容,这些悲
  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
  和的笑容对我们高谈阔论了。
  二十一日夜里,已经过了十一点钟,我和几个朋友准备动
  身回家。灵堂里很静。我一个人走到灵枢前面,静静地站了四
  五分钟的光景。我借着黯淡的灯光,透过了那玻璃棺盖,痴痴
  地望着我们所熟习的那张脸,眼睛紧紧地闭着,嘴也紧紧地闭
  着。一种温和的表情笼罩在这张脸上。没有死的恐怖。仿佛这
  个老人就落在深沉的睡眠里。这四周都是鲜花扎成的花圈和花
  篮,晚香玉的馥郁的香气一股一股地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想
  着:这难道不是梦?我又想:倘使这个老人一翻身坐起来呢?
  但是一个沉重的声音在我的心上叫起来:死了的不能够复
  活了。
  死者的遗体是在这天下午入殓的。我跟着许多朋友行了礼
  以后,站在人丛中,等着遗体入殓。前面一片哭声刺痛我的心。
  我忍不下去了,含圝着眼泪回过头来,无意地看见那个高身材的
  朋友红着眼睛,伸出手拚命在另一个朋友的肩头上抓。我看见
  他心里难过,自己心里也更难受了。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
  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圝念。
  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早晨七点半钟到了殡圝仪圝馆。别的
  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情。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
  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中的慈和的面颜。空气里依
  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
  吧,倘使他真的坐起来呢?
  朋友,这不是梦。我们大家所敬爱的导师,这十年来我一
  直崇拜着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旁边花圈上一条白
  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我心上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
  填补的了。
  我不能够这样地久站下去。瞻仰遗容的人开始接连地来。
  有的甚至是从远方赶来看他们所敬爱的老人最初的也就是最后
  的一面。“让我们多看几眼吧,”我伸手拉帷幔的时候,常常
  有人用眼睛这样地恳求。但地方是这样狭小,后面等着的人又
  有那么一长列,别的朋友也在催促。我怎么能够使每个人都多
  看他几眼呢?
  下午两点钟,灵柩离开了殡圝仪圝馆,送葬的行列是很有秩序
  的。许多人悲痛地唱着挽歌。此外便是严肃的沉默。
  到了墓地,举行了仪式以后,十三四个人抬起了灵柩。那
  个刚刚在纪圝念堂上读了哀词的朋友,突然从人丛中跑出来,把
  他的手掌也放在灵柩下面。我感动地想:在这一刻所有的心都
  被躺在灵柩中的老人连接在一起了。
  在往墓穴去的途中,灵柩愈来愈重了。那个押柩车来的西
  洋人跑来感动地用英语问道:“我可以帮忙吗?”我点了点头。
  他默默地把手伸到灵柩下面去。
  到了墓穴已经是傍晚了,大家把灵柩放下。一个架子上绑
  着两根带子,灵柩就放在带子上面。带子往下坠,灵柩也跟着
  缓缓地落下去。人们悲声低唱安息歌。在暮色苍茫中,我只看
  见白底黑字的旗子“民圝族魂”渐渐地往下沉,等它完全停住不
  动时,人们就把水门汀的墓盖抬起来了。一下子我们就失去了
  一切。
  “安息吧,安息吧……”这简直是一片哭声。
  仪式完毕了,上弦月在天的一角露圝出来。没有灯光。在阴
  暗中群众像退潮似地开始散去了。……
  夜晚十点钟我疲倦地回到家里,接到了一个朋友的来信,
  他说:
  “……我如果不是让功课绊住,很想到殡圝仪圝馆去吊周先生。
  人死了,一切都成为神圣的了。他的人格实在伟大。他的文章
  实在深刻……”
  事实上,写信的人今天正午还到殡圝仪圝馆来过。我那时看见
  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寄发了这样的信。
  我的书桌上摆了一本《中流》。我读了信,随手把刊物翻
  开,我见到这样的一句话,便大声念了出来:
  “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
  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朋友,我请你也记住这一句话。这是十分真圝实的。

  1936年10月22日

  《夜航船 序》

  夜航船序

  〔明〕张 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6,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7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谷、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8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求一首七绝,或者七律

每句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是:虫子四十生日快乐!
虫鸣月夜倦鸟栖,
子歌花前逢相知。
四弦四柱清音处,
十里长亭复相依。
生平多情喜春风,
日夜相思恶秋雨。
快风疾雨等闲过,
乐向花丛觅小诗。

郑重声明:不给分不能用,给了分不能商用,谢谢。
虫行万里不言苦,
子为家国历寒暑,
四方朋友满天下,
十面埋伏未能输。

生气活力胜是虎,
日日相思密不疏,
快意生活君相伴,
乐在其中为歌舞。
虫爬树干不厌高,
子鼠闹春乐逍遥.
四季发财高星照,
十年树木凤还巢.
生逢盛世精神爽,
日暮相关不途劳.
快意人生青春短,
乐在知足百事消.
虫虫爱春日
子肆繁衍多
四儿会偷桃
十孙酿酒多
生生不息过
日日欢乐多
快快摆宴席
乐乐一虫窝
文章标题: 两首七绝,高手何在 没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53298.html

[两首七绝,高手何在 没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