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懂古诗音韵学的,你们是如何分辨入声字的

时间: 2022-08-29 14: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懂古诗音韵学的,你们是如何分辨入声字的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诗词里面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什么意思啊

1、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

2、上声是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之一,也是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一。在汉语拼音方案里用符号“V”表示,如ǎ。

3、去声指汉语平上去入4声中的第3调,也指普通话4个声调中的第4调。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是汉语之骨。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

在普通话中,中古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

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现代汉语中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shǎng)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en)子(cix)圣(sjengh)哲(triet)”;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现代吴语中的绍兴方言和闽南语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声调,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浊音。 (1).汉语字音的声调。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   【出处】:《南史·陆厥传》:“ 汝南 周顒 善识声韵。 约 ( 沉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新唐书·权德舆传》:“ 德舆 生三岁,知变四声。”   【示例】:罗常培 《汉语音韵学导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 齐 梁 之际始。”   (2).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是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汉语音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不明白的话,字典里的附录有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什么是古诗词中的入声字?

诗除了要押韵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就是平仄。想很好的掌握诗的平仄,首先就要清楚"四声"。

可能大家觉得,四声有什么好说的。那不就是我们拼音的声调么。的确这里说的四声,就是我们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但是,我们学习格律诗。除了,要知道现代汉语的四声以外,还要学习古代的四声。



因为在1911年新韵诞生以前,所有人写诗,都是按照古韵书押韵的(或者唐以前他们用口语押韵)。也就是说1911年以前,所有的诗作都是按古韵书押韵。包括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等等。不管是韵书也好,口语也好,他们用的都是古音。

如果不学习古四声,不要说写,看都看不懂他们的作品。而且,我们现在学诗,也需要学习《平水韵》。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古四声。



那到底什么是现代四声,什么是古音四声呢?

现在四声,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二、三、四声,也就是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比如:八、拔、把、罢,就分别是ba这个拼音的四声。

古代四声,是古汉语 声调的四种分类,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



古代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而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这个声调了。

古代早期,也没有四声这个概念,他们只是用口语来押韵和分平仄。直到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周舍的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跟他的几个朋友一起研究。

说到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南北朝时,梁武帝有一次听到别人讨论四声。他很好奇,梁武帝就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呢,是个很会怕马屁的人。他就说:四声就是"天(tiān)子(zǐ)圣(shèng)哲(zhé)"

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梁武帝就问:"为什么不是天、子、圣、安"呢?

周回答说,"天"是平声,"子"是上声,"圣"是去声,而"哲"是入声。刚好是四声。"安"字是平声,不是入声字。



从这个"哲"就看出,古四声和现代四声是有区别的。天、子、圣这三个字,和我们现在一样,都是平、上、去,只有这个"哲"我们现在是第三声上声,而在古代是入声。(一张图清楚的分出古、今区别)



有一首诗流传很广,就是说四声发音的。

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

上声高呼用力强。(上声)

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

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

那四声写诗的时候,到底哪个是平哪个是仄呢?

现代四声,一声(阴平)、二声(阳平),是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是仄。

古代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是仄。(看下图会比较清楚)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平仄。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入声字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入声字,很容易就把诗的平仄搞错。而造成出律。比如"白"字。

入声字,都是仄声。但比较可气的是,入声字的归类,不光是归到我们的现代的上声和去声里面。还有很多归到了,平声里面。这就造成了,我们难以分辨,很难找出平声里面的入声字。

比如"一"字,在现代读音是平声。但是,一是个入声字。类似于"一"这样的在数字,还有"八"字,也入声字。在所有的数字里面,只有"三"和"千"是平声,其他都是仄声。



那我们到底用什么办法,从平声里面,找出这些仄声字呢?

方言,在我们现在的七大方言里。粤语和闽南语,基本上传承了古音的入声字。这两个方言区的人,只要用方言读,就能读出来入声字。赣和客家方言,也传承了大半的古音入声字。吴(江苏南京、扬州一带)和部分西北官话,也部分传承了古音入声字。这些方言区的都可以试着用方言读。



用现代汉语拼音的方式,找出入声字。在汉语拼音里面,凡是以下情况的都是入声字。

(1)b、d、g、j、zh、z六个声母阳平字是入声。注意,只有阳平字。(就是第二声的)

(2)fa、fo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

(3)d、t、n、l、z、c、s七声母拼e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只有阳平、去声)都是入声。

(4)zh、ch、sh、r 四声母拼uo,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都是古。

(5)b、p、m ,d、t、n、l 七声母拼ie韵,除了"爹"(diē)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

(6)üe 韵除了"嗟"(juē)"瘸"(qué)"靴"(xuē)之外,都是古。

(7)g、k、h、z、s五声母拼ei韵母(c不拼ei),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去声)都是古入声。

汉语拼音哪些字一定不是入声呢?

(1)带鼻音韵尾n、ng的音节,都不是入声。

(2)zi、ci、si音节都不是入声。

(3)er韵(零声母字)不是入声。

(4)uei韵不是入声。

三、用象声字的方法来辨别,比如:"木"这个字是入声字。那跟木组合在一起,还读mu的字也都是仄声字,比如:"沐"、"霂"。"答"是入声字"搭"也都是入声字。



当然,通过以上这几个方法,也不能完全找出所有的入声字。入声字是学诗的难点之一,只能通过长时间的慢慢积累。我也不建议大家去死背入声字,也没有那个必要。学习入声字,绝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在在网上,可以下载到,识别入声的小软件。建议大家都下一个,有助于慢慢积累学习。

这一讲的内容,稍显枯燥。好似也没有真正讲到诗的格律。但是,懂得四声和入声字,非常重要,是学习诗词必不可少的,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入声字分不清楚,自己写诗无法分清平仄。看别人的诗,明明别人没有出律,你看起来也是平仄不对,好似出律了。

因为,我做的是零基础的教程,所以我希望我能尽量做到,关于格律诗的各个方便,我都能讲到,别留遗漏。

如何有效的区分阴声韵、阳声韵以及入声韵

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韵尾[m]、[n]、[ŋ]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以[p]、[t]、[k]为韵尾的韵。

例如:

(1)军——辉、挥,斤——颀、旗

“军”、“斤”为阳声韵,以“军”作为声符的“辉”、“挥”,以“斤”作为声符的“颀”、“旗”都是阴声韵。

(2)旦——怛,乏——贬

“旦”为阳声韵,“怛”为入声韵;“乏”为入声韵,“贬”为阳声韵。



扩展资料

由于粤语、闽南语、客家语、部分赣语拥有-u、-i、-m、-n、-ŋ、-p̚ 、-t̚ 、-k̚这8个韵尾,导致这几种方言的韵母特别多。

如:粤语-广州话有94个韵母;闽南语-泉州话有87个韵母;客家语-梅州话有76个韵母;赣语-抚州话有73个韵母。

吴语、徽语、闽东语、莆仙语、晋语、江淮官话中有:-u、-i、-n、-ŋ、-ʔ等韵尾,它们的韵母数量也较多。吴语、徽语由于韵母多合并为单元音、鼻元化等因素,韵母数实际减少。

如:吴语-苏州话有48个韵母;徽语-绩溪话有40个韵母;闽东语-福州话有46个韵母;莆仙语-莆田话有40个韵母;晋语-晋城话有47个韵母;江淮官话-扬州话有47个韵母。

而普通话仅有-u、-i、-n、-ŋ等4个韵尾,导致仅39个韵母。

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韵尾[m]、[n]、[ŋ]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以[p]、[t]、[k]为韵尾的韵。

含义

由于粤语、闽南语、客家语、部分赣语拥有-u、-i、-m、-n、-ŋ、-p̚ 、-t̚ 、-k̚这8个韵尾,导致这几种方言的韵母特别多。

如:粤语-广州话有94个韵母;闽南语-泉州话有87个韵母;客家语-梅州话有76个韵母;赣语-抚州话有73个韵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古韵部

1、阳韵和阴韵的区别在于韵尾不同,阳韵的韵尾是m、n、ng;而阴韵的韵尾是除了阳韵韵尾m、n、ng和入声韵尾b、d、g以外的字母。

2、这是因为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阳韵、入声、阴韵。

3、阳韵和阴韵的字调各有平声﹑上声﹑去声三类。入声字一般比较短促,有的时候还带有辅音韵尾,而普通话没有入声,只有一些方言有入声。韵尾是韵母的收尾部分。

4、音韵学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5、音韵学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声韵学,除了研究声和韵之外,还研究调。而且音韵学中的“韵”和“韵母”也不是一个概念,韵来源于格律诗的需要,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就称为同韵的字。

6、押韵又叫做压韵,是指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阴声韵指的是没有韵尾或韵尾是元音的韵
阳声韵指以鼻音m n ng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指以塞音p t k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阳声收m尾,入声则为p尾;阳声收n尾,入声则为t尾;阳声收ng尾,入声则为k尾,对应非常整齐
阳声韵就是以鼻音-m, -n, -ng结尾的字
入声韵是以塞音-p, -t, -k结尾的字
其他以元音结尾的都是阴声韵的字
文章标题: 懂古诗音韵学的,你们是如何分辨入声字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8663.html

[懂古诗音韵学的,你们是如何分辨入声字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