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4 21:01: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不是撑死的,是生病。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扩展资料
诗歌特点
(1)“沉郁”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沉挚。杜诗中爱国忧民的诗作如《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咏怀抒情的诗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写景咏物的诗作如《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思乡怀友的诗作如《月夜》、《月夜忆舍弟》等;咏史怀古的诗作如《咏怀古迹》五首等;题画论诗的诗作如《戏为六绝句》等。
在这些题材广泛的诗歌中,“沉郁”表现为复杂的心理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相结合。
(2)“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如《兵车行》开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形象描写,表现出被征召上战场的兵士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给人以撕心裂肺之感。之后诗人才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写出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使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境地,揭示出开篇所发生军旅出征的深层原因。这种逆笔倒挽的手法,显得极有气势又富于变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年轻的杜甫生活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当时的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
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的狂放、何等的胸襟,令多少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平天下的狂想,可是杜甫在长安总是处处碰壁,但是依旧不放弃,继续碰运气,给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书中,自称才华绝不输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
可即使如此,他依旧没有收入,也无立身之处,加上遇上天灾,物价上涨,在长安无法谋生,才不得不迁居。“奈何迫物累,一年四行役”,一年之中换了四个地方,生活当真艰难。
直到他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得到当地节度使严武的照应才得以生活,但杜甫依旧不时惹出杀身之祸,还差点因为醉酒发疯得罪严武而被杀。
命运的捉弄背后往往其实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杜甫年少生活在官宦家庭,妥妥的官二代,少不了自信和狂妄,这又带来了自己的固执和倔强的性格;杜甫到长安后因为父亲的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上政治上屡屡碰壁。
好不容易求得一官职,做个谏臣,却因为自己的倔强和固执总是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还总是抓住某个问题不放,总是进谏皇帝,可他想做魏征,皇帝也不是唐太宗啊。之后在严武那里更是问题百出。
仕途上的不得意,带来的就是经济上的压力,自然也就有了生活的困难。所以杜甫后面的生活都是在和饥饿作斗争,他不像李白,孑然一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是杜甫携家带口的,自然不像李白那样潇洒。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所以,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到湖南,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饿了整整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好生招待了他,难得大饱一顿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文:甜豆粥
图片来自网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