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顾城的诗歌在20世纪的中国地位究竟有多高

时间: 2022-07-04 10:01: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顾城的诗歌在20世纪的中国地位究竟有多高

20世纪90年代,诗歌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诗歌暂时睡去,但不是死去,它正在寻找一种更合适的生存方式。正如前面所讨论到的,诗歌在语言风格方面趋向了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色,或大气磅礴,或柳絮轻风,或在玄奥和晦涩中探讨人生的真谛,或在近乎口语式的语言显示生活的状态。因此,诗歌正是在寻找更加合适的方式,更加健康的审美取向,以期得到另一次高峰。

顾城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主要成就: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诗词特色: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顾城的作品集(4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西方文学中也经常有这样的艺术形象。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中国文艺界有一个如日中天的明星,名叫顾城,他的地位超过当今所有的天王、天后 真的吗?

  额·· 不是啦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主要著作
  《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   《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   《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
十几年前,楼主所说是对的。现在的话,去掉“如日中天”再加限制条件“在一些人眼里”,那也对。

谈谈顾城的诗歌特点及其贡献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早期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2)“诗只能暗示,如直呼其名,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之三”。是的,诗的魅力不体现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也不是在证明什么,它总是在暗示什么,象征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言此意它”的比兴手法极其相近,从根本上说,象征也是一种比兴,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是求诗的形象化,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它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诸如他在《生命幻想曲》中这样写: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 前一节里用“瀑布”来隐喻“阳光”,随之又用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正如一位意象研究者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形成我们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并且合起来提示了一个与二者都不同的意象。”的确更妙地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光明世界锻炼得更强壮这么一种健康的情调。后一节里,用“纤夫”来隐喻“太阳”,又用“绳索”来隐喻“强光”,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 顾城诗歌意象的第二种表现手法当属抽象变形手法了。 随着现代生活的进展,人们的鉴赏口味不断地转移,鉴赏周期也不断地缩短,艺术变形越来越多得受到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变形就没有艺术”。西方现代派的艺术纲领宣称“准确描绘不一定是真实的”,这和司空图所说的“离形得似”真是不谋而合,而新诗潮关于意象的创造常常脱出古典主义的夸饰而致力于“变形”,直觉、幻觉、错觉,瞬间感觉印象很容易产生变形,而变形的关键则在于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真实的对立怎样巧妙地变成“无理之中的有理”。 例如诗人眼中脱落的叶子能够露出干燥的内脏,诗人眼中的美丽的口花竟然是一片血腥。诗人也照样可以把感觉外化出来,改变对事物原有状态的摹写,比如:阳光象木浆样倾斜,/浸在清凉的梦中。 诗人意象的变形其实是诗人心态的体现,情绪的流露,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红海洋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洁的人生和爱情,可现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纯银”的声音和色彩去构制的一个“天国”,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诗人的心灵被扭曲,流露出的诗人的视线也被扭曲,因此视觉中的一切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在他的世界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法则所规定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界线消失了,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不是哈哈镜似的--人和世界在其中被简单、粗暴的歪曲。诗人的主观意识犹如各种凸形凹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接近照相式的效果,它的效果是一种表现歪曲了的内在真实,从而带着极强的刺激性和无尽的魅力。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
我很喜欢古城的《一代人》
我以前写的诗不知道是什么 后来认识了顾城我恍然大悟 原来是朦胧诗
1.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2.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一、顾城一个在爱情这件事上,终生毕不了业的人。

1、他们人格缺陷,内心摇摆,无法长大,不断置身于伤害与被伤害的漩涡里,畏惧他人的眼光,没有自己的生活,在精神上极大地依附于非自我的灵魂。

2、比这一切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往往不可被唤醒,无法抚摸自己明晃晃的心,草率地开始,轻易地收场,不易正视和解决自身的问题,也特别容易被现实打败。

3、这类人的代表,是顾城;这种爱情的极端,是顾城之爱。

二、诗歌上的成就,很容易让人忽视顾城在人生观和爱情观上的扭曲

1、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想涂去一切不幸,“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2、顾城怀揣着一种浓度极高的个人主义,这表现于狂妄的大男子心态,空想的自由主义和幼稚的非理性幻想。因此,生活中的他有时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像个疯狂的暴君。而这一切,他本人都全然不自知。

三、人格丧失

1、这种状况稍低一级的病态,叫做个人主义下的人格丧失,这类人以面具示人,被现世规则和个体责任绑架,却又想在另一个自我创设的世界里活出真我。

2、于是,两个世界不断挤压,撕扯,压力越来越大,人格越来越分裂,他们表面上不得不全然为他人而活,以一种弥补的姿态不断地彰显责任和良心,以为能将伤害减至最小。

3、比如海子也是,因为极度的理想主义,才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句子来用现实的逻辑来评判海子或者顾城,他们都算失败者。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重玄,欢迎关注。了解更多高效工作技巧及职场实用干货。

顾城的诗我看不懂!诗是文字具象化的情感,只有两种人是不能读诗的,一种是文盲一种是死人。只要不是文盲,就能读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任何人都可以读诗,只是读不读的懂,能不能体会诗中感情罢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诗都有自己的体会。 诗人是写诗的却未必是读诗的。就像歌手是唱歌的但未必是听歌的。难道歌曲只有歌手音乐家才能听吗?根本不合逻辑。白居易的诗不就是浅显易懂的吗? 另外,现在的诗坛乌烟瘴气,什么阿猫阿狗都自称个诗人,随随便便写一点就是诗,他能写能读但是他懂诗么?只怕未必。 所以说,诗人是个诗歌创作群体,而不是受众,说到底,无论文学艺术还是别的什么受众都不是创作者群体本身,而是大众。
人无完人,我喜欢的是诗本身而不是诗人本身,所以我不太在乎写诗人的私生活,我看网球、或影视也是如此,我认为辛吉斯网球打的还不错,我认为章子怡演戏也很好,她们今晚上跟谁恋爱明晚又跟谁上床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丝毫不影响她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及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顾城是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我难下定论。此人的诗亦不怎么,一个有诗情的人,应当首先是一个爱人的人。
是一个有病的人。活在夸大的自以为是的诗情之中,不知为外人所不耻。
文章标题: 顾城的诗歌在20世纪的中国地位究竟有多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43017.html

[顾城的诗歌在20世纪的中国地位究竟有多高]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