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请问为什么古代写鄱阳湖的诗比写洞庭湖的诗少呢

时间: 2021-09-18 01:57: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请问为什么古代写鄱阳湖的诗比写洞庭湖的诗少呢

去过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请进(满意会追加分的)

经常会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对这两个地方的描写,所以很向往.请问去过这两个地方的朋友说说这两个湖及周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哪个更美更值得一看?(不欢迎网络上搜索的大篇幅复制粘贴答案,我更想听听大家的亲身体会,谢谢)
楼上的同学再无知也不能说岳阳楼是鄱阳湖的呀,岳阳楼在岳阳,明明是洞庭湖边的,学习学习岳阳楼记去。还有您那黄鹤楼什么的是怎么回事儿啊,武汉跟洞庭湖挨得上吗。
要说这两个湖都有可玩的,洞庭湖周围可以看看岳阳楼,君山,西边李张家界也很近,南边沿湘江往南不远就是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马王堆什么的。
鄱阳湖周围就是庐山,九江,还可以要想一下当年曾国藩和石达开的那场大战,往南沿赣江可以看看南昌滕王阁。
本人更喜欢洞庭湖,主要可能是因为奶奶是岳阳人,由感情因素吧,不过洞庭湖确实很不错,也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的痕迹,鄱阳湖相对就少多了,著名的就是滕王阁序和庐山了。
洞庭湖周边是岳阳楼,洞庭湖上有个岛叫君山,上面生产一种茶叶叫银针,之所以叫银针是因为它泡在水里,竖立着像一根针一样,君山上有佛殿,上面很大,而且很干净,这个岛既可以坐船去,也可以坐车,本人建议坐车去坐船回,因为坐车去可以路过洞庭湖大桥,坐船去可以领略一下整体洞庭湖的景色,我个人认为君山上还是值得去看得,上面一片绿色,到处都是茶树,

本人文字水平有限,只能说成这样,还有就是黄鹤楼没去过所以不能评了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枪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鄱阳湖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将一个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的鄱阳湖呈现在世人眼中。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千百年来,鄱阳湖哺育着江西人民,也以她瑰丽的姿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长江像一条长藤,在其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挂系着一只南宽北狭的巨大宝葫芦,纵卧在长江的南岸、江西的北部,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承纳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等五河之水,北注长江,汇入大海。一条条晶莹绵长的河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塘堰,构成了一个向心状的水网-鄱阳湖水系。

鄱阳湖湖面范围北起湖口,南达三阳,长达110千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宽约70千米。南宽北狭,形似葫芦。葫芦的长颈是一条狭长的通往长江的港道。

鄱阳湖湖面水位的涨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湖面的伸缩范围在1000千米左右。湖水最大量在3-7月份,这是由于江西境内春夏两季降水最多的缘故。秋冬两季,湖面可缩小1/7至1/6,仅剩几条航道,湖滩出露,绿草繁茂,形成坦荡的湖滨区,是冬候鸟的理想的越冬地。因而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就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鞋山拾趣

湖上风光在西鄱湖“葫芦颈”一带最佳。那里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在“颈”的深处,北离湖口不远,碧波中突起一座小石岛,名为大孤山(亦称大姑山),与长江又一石岛——小孤山遥遥相对。这引起历代许多诗客的旅思,其中尤以唐人顾况的“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小孤山》)最为深沉隽永。

大孤山一头高一头低,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称“鞋山”。它高出湖面约70米,周长百余米,一峰耸峙,峻峭秀丽,古时有“蓬莱仙岛”之称。山上劲松挺拔,绿树葱郁,林中点缀着一座美丽的古代建筑——天花宫,殿宇雄伟,塑像辉煌,平日晨钟幕鼓,梵乐声声,令人飘飘欲仙。登山四顾,茫茫鄱湖云水和西面庐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陈云德有诗赞道:“谁削青芙蓉,独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远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烟霞互流徒。大力障狂澜,与天相终始。”

关于湖岛鞋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渔时,与天界瑶池玉女大姑相遇,后来相爱成亲。此事被渔霸盛泰得知,即要抢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将把大姑带走,盛泰乘机抓去胡青。大姑从天上丢下一只绣花鞋把盛泰一伙压住,这只绣花鞋便变做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来大概也出于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块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约16米,墩粗11--12米,好像一只嘴向鄱阳、背依庐山、鼓噪蹲立于湖滩上的大青蛙。它与鞋山一样,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硅”。其向湖一面受波浪拍击,下部渐渐向内凹退,上部显得突出悬空在湖面上。远远望去,活像一只顶波送浪、跃跃欲试的青蛙,迎扑着湖中遥遥相对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石钟神韵

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即湖口的东南岸,巍然耸立着石钟山。它虽然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登两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气势雄伟磅礴。

双钟山中,著名的是下钟山,突兀峥荣,傲然屹立于长江鄱湖之滨,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门”前,故有“江湖锁钥”之称。每到多事之秋,便成为兵家之争之地。承平之世,则游人不绝,成为游览胜境。山上亭阁玲珑,回廊曲折。这些建筑结构优美,布局变化如画。“江天一览亭”面临长江,“大雄宝殿”雄踞山巅,“锁江亭”、“浣香别墅”、“怀苏亭”、“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等皆因势构筑,上下错综,左右散布,曲径沟通,回廊相接,庭院穿插,花墙点缀,显得处处通幽,美不胜收。

下钟山不仅人工园林优美,天然美景更引人入胜。山前长江的茫茫迷雾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轮廓钩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从石钟山脚下驶过,但见红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入天际,没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涛拍打得玲珑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缝迎水而入,仿佛通向深深的远处。如登至山顶极目眺望,只见长江浩荡而来,一泻千里,鄱阳湖水万川归一,蜂拥而出。江、湖水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

石钟山以其雄奇秀丽的景色,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许多诗文题记。尤其是大文豪苏轼夜乘小船,泊于绝壁之下,探访石钟,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成为后来脍炙人口的佳篇名记。

南山秀迹

靠近都昌县的鄱阳湖中,有一挺拔秀丽的南山,像器宇轩昂的中流砥柱,,耸立在万顷碧波中。苏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了《过都昌》的著名诗篇: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南山与都昌县城隔水相望,如今,在县城与南山之间,已筑起一道横贯鄱阳湖水面的石砌长堤。一虹长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叹“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南山的胜迹主要以野老岩和野老泉而载誉。据《都昌县志》记载:“野老岩、泉,在邑治南山上。相传汉时有老人处岩下,武帝南巡,欲举之,老人辞不出,后人因名其岩曰‘野老岩’。岩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洁清洌,虽大旱不枯。宋学士苏轼尝游此,悦其泉,乃于岩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与岩并知名于远近矣。”

在野老泉的近侧,有一状如圆椅的巨石,这就是“翻经台”。相传南北朝时著名文人谢灵运曾在这巨石上读过经书,因此得名。翻经台上侧有南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隐寺”。宋代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改名为“清隐禅寺”。宋代著名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曾慕名来游南山,写下了《清隐禅院寺》。现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又经清代重修。

珍禽王国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九个湖泊,总面积224平方公里。

鄱阳湖属吞吐性湖泊。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涨,最大面积达4,600平方公里。这时鄱阳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鱼、虾、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至立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积减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水退之后,水草、螺、蚌等便成为候鸟丰盛的食物。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俄国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双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立年暮(3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2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以及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总数达4000只以上,1989年发现白鹤竟达2,600余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白鹤是珍禽中的珍禽,属于世界性稀少鸟类。她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达135厘米,通身羽毛洁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称“黑袖鹤”。它有棕黄色长刀状的嘴,粉红色的长腿,是“一夫一妻”,长寿七十多岁,故被中国人神化为“仙鹤”,成了幸福吉祥的象征。

白鹤以三只为一家族,这是因为一对成年白鹤每年产卵两枚。由于出生后的两只幼雏互相间不断地斗殴,直至强者消灭弱者方休,传说这是白鹤自身的一种淘汰方式,习惯过“独身子女”生活。这样,白鹤的父母便带着一只幼鹤飞越五千余公里,来到鄱阳湖越冬。每当晴空日丽,数以百计的白鹤从湖面腾空而起,一对对啼鸣追逐着起舞,有时,她们排成一字长蛇阵,长达1.2百米,其状如白衣仙女般优美动人。

这里的其它珍禽还有白鹳、黑鹳、大鸨、小天鹅、白琵鹭、鸳鸯、鹈鹕、白额雁等珍稀鸟。

由于保护区内鸟类密集,时常可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美景。因此,这里成了中外游客冬季观鸟旅游的最佳天地。

描写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有什么诗词

【洞庭湖】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关于鄱阳湖的古诗

舟次西径 宋 杨万里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送表侄达师归鄱阳 宋 徐铉 故乡禾黍世亲稀,中表相寻只有师。
惆怅离怀向何许,鄱阳湖上叶飞时。
过都昌 宋 苏轼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诗二首 宋 崔鶠 记得诗狂欲发时,鄱阳湖里月明知。
无人为觅桓伊笛,自卷秋芦片叶吹。
移饶州别周使君 唐 徐铉 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南冠脱楚囚。睆伯台前收别宴,
乔公亭下舣行舟。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征兵主尚忧。
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
鄱阳湖 宋 周弼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於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搘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余亚飞
一•鄱阳湖赞
浩渺鄱湖水接天 ,波翻浪涌竞争先;
连江系海胸怀广, 滋养生灵岁复年。
二•鱼米之乡
美丽鄱湖鱼米乡,一年四季有风光;
蟹爬鲤跃群虾跳,麦翠禾青油菜黄。
三•鄱湖渔家
渔家撒网放钩忙, 迎接朝霞送夕阳;
付出辛劳流汗水, 换来鱼蟹满船舱。
四•渔舟唱晚
彭蠡暮山衔夕阳, 归舟返棹沐霞光;
渔歌阵阵相呼应, 声响调高传远方。
五•鄱湖风俗
古代湖称彭蠡泽,楚荆风俗远流长;
赛舟傩戏龙灯舞,祈福驱邪盼吉祥。
六•鄱阳湖人
彭蠡湖民来四方,和谐相处乐安康;
捕鱼水运还耕作, 坚韧耐劳心善良。
七•水鸟乐园
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
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
八•鄱阳湖水
透明清澈鄱湖水,浪赶涛追不计年;
汇入长江东到海,广宽世界又争先。
九•旅游开发
鄱湖秀水翠山冈,还有朱陈古战场;
今日又添新景致,旅游开发富鱼乡。
十•生态鄱湖
鄱区建设号声扬,低碳防污不可忘;
护好湖乡天与水,宜居乐业万年长。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2.浪动灌婴井,浔阳 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影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3.孤独少行旅,解鞍增别愁。 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宿彭蠡馆》

4.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 纷纷雨外灵均过,瑟瑟云中帝子归。 迸鲤似棱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泛鄱阳湖》

5.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 吴山兼乌没,楚色入衣寒。过此愁人虑,始知行路难。 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江陵三梦》

如下,望采纳:
鄱阳湖
【作者:周弼】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於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搘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过鄱阳湖天晴风顺
【作者:杨万里】
湖外庐山已见招,春风好送木兰桡。
青天挟日波中浴,白昼繁星地上跳。
万顷琉璃吹一叶,半簪霜雪快今朝。
庐陵归路从西去,却峭东帆趁落潮。

过鄱阳湖
【作者:徐照】
港中分十字,蜀广亦通连。
四望空无地,孤舟若在天。
龙尊收巨浪,鸥少没苍烟。
未流皆惊畏,吾今已帖淆。

过鄱阳湖
【作者:华岳】
北风翻雪鼓雷霆,舟子停兰亦断魂。
看我金鳞三十六,为君一跃上龙门。

过鄱阳湖次游子明韵
【作者:范成大】
春工酿雪无端密,大块囊风不肯收。
休问巉岩与欹侧,我今弟靡共波流。
野鹰兀兀平沙上,折苇萧萧古渡头。
满眼荒寒底处所,令人肠断五湖舟。

过鄱阳湖适遇便风湖面如镜喜而有作
【作者:蔡戡】
多谢江神不世情,为怜逐客送归程。
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
要是吾生仗忠信,自然此意格神明。
反思宦路风波恶,屡触危机梦亦惊。

春过鄱阳湖
【作者:贯休】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

泛鄱阳湖
【作者:韦庄】
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纷纷雨外灵均过,
瑟瑟云中帝子归。迸鲤似棱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希。

大批汉人南迁为何会给洞庭湖、太湖、鄱阳湖带来变化?出这一因素外,还能列举其他因素吗?

填添策
饰槐每

描写西湖,洞庭湖,鄱阳湖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鼻子大庄浓抹总相宜洞庭湖月崖谷非常好听
文章标题: 请问为什么古代写鄱阳湖的诗比写洞庭湖的诗少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22879.html
文章标签:鄱阳湖  洞庭湖  的诗  代写  请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