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时间: 2021-05-22 16:08: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为什么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卞之琳的《断章》评析

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rn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rn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rn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rn我觉得这首诗人物关系混乱,请喜欢的人参与讨论。第三句中的“你”似乎不妥,大家觉得呢?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

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拓展资料: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是西语教授,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沈从文倾囊帮其出版诗集,陈梦家选编诗集《新月诗人》,将其位列“新月十八家”,因此一举成名。他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1955年10月1日,卞之琳45岁时,与青林结婚。2000年12月2日,在卞之琳90大寿临近之时,溘然长逝。2021年12月8日,卞之琳诞辰105周年。

嗯,lz觉得改用什么比较好呢?这首小诗很出名呢,视觉和位置的变化很成功,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用“断章”这个词。
这个“看风景的人”是在“你”的家里,所以第三句是你的窗子,因为是你的家嘛;第四句中“别人”应该就是“看风景的人”一想到作者为什么用别人,里面内容顿时感觉多了起来,重点,我感觉这个“别人”一定是个美女。
个人觉得后几句的你都是上一句的人,如第三句的你指那个看风景的人,每句变角色,不知对否。
只知道他写的肯定是一美女,至于这个‘你’字用的是否妥当,还没有考虑过!

卞之琳在新月派中的地位,以及他给张充和写过的诗

卞之琳在新月派的地位,以及他给张充和写过的诗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其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特点。代表作《断章》。

据卞之琳所说,《断章》《鱼化石》均是写给张充和的诗,
1、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无题一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南村外一夜 里开齐了杏花。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
一九三七年三月
(选自《十年诗草》,1942 年 5 月,明日出版社)

无题二

  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门上一声响,你 来得正对!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衣襟 上不短少半条皱纹,
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一九三七年四月
(选自《十年诗草》,1942 年 5 月,明日出版社)

无题三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①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沾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一九三七年四月
(选自《十年诗草》,1942 年 5 月,明日出版社)

无题四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① “门荐”或称“门垫”或“门毯”,国内早有此物,迄今尚无通用名称。——作者注
一九三七年四月
(选自《十年诗草》,1942 年 5 月,明日出版社)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中的“九叶派”?

九叶派

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 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
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另有专门介绍),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诗、新生代诗歌等)

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新月派"的"重镇"除了徐志摩还有闻一多.闻有诗集《红烛》,《死水》.《死水》贯彻了"三美"的追求,以想象的奇丽,节律的和谐,格式的整饬以及色彩的鲜明称著.其中《死水》一诗以"死水"作为旧中国衰腐社会的象征,表达了对不合理现实的嘲讽与愤激.闻一多的诗讲求艺术锤炼,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20年代后期又兴起象征派诗风.受西方象征派诗风影响的还有著名诗人戴望舒.1928年写成的《雨巷》,以悠长的"雨巷"和迷离变幻的"丁香"一般的"姑娘"这两种意象互相交错回环,构成美丽,朦胧而又带有感伤味道的氛围,以暗示飘忽不定的心态.是现代诗的经典之一.
"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等.何其芳的《预言》等诗华丽,精致.卞之琳的《数行集》,《鱼目集》里的作品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为哲理性的感悟,其圆熟,冷静的表达常常出奇制胜.
30年代还有另一诗潮是"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以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谷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30年代成名的艾青和臧克家也是贴近现实,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更能代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成就.
更能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的,是"七月派" 和"九叶派"."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等.

"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另有专门介绍),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群众自发的诗歌集体创作运动.

新时期首先出现的是现实主义诗歌潮流,稍后出现了有关"朦胧诗"的讨论,说明一种新生代的诗歌正在文坛崛起.
"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
几乎和"朦胧诗"群体同出于80年代初期,而在90年代终于成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此外,还有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

卞之琳对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且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1、 闲适小品
2、 "鲁迅风"杂文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戴望舒 卞之琳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特点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文章标题: 为什么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07768.html
文章标签:新月  中出  卞之琳  下启九叶

[为什么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