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人生格言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网络上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时间: 2022-07-12 21: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如何看待网络上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在朋友圈或QQ空间里,经常看到有些人发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句子,但事实上根本读不懂。比如:懂我的人

在朋友圈或QQ空间里,经常看到有些人发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句子,但事实上根本读不懂。比如:懂我的人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释。(这句话啥意思)

问:他们已经成非主流了吗?

有些人确实如此,只是为了刷空间朋友圈,但也有些人是遭遇了什么事,真的有感而发
这句子很早就有啊
就是说懂的人,不必解释就能懂了
不懂的人,解释了也已经是差了一层了,也就干脆不解释了。
懂他的人会和他有一样的感受,不懂他的人解释了也没有用,还是不懂
,,,
追潮呗

如何评价很有道理,但不符合科学的鸡汤?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心灵鸡汤: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第一眼看到这条广播,感觉挺有道理的,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实在是安慰今天高考孩子的一剂良药:即使你这次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看看这份名单上的人,后者全都落榜,但现在流传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前者虽然是当年的状元,可现在谁还知道他们。所以,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安心去考,落榜了也能有大好前程!
后来感觉有点不太对。思索了一下,我写了第三份名单:
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
2. 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
3. 文天祥是状元;
4. 王维是状元;
5. 柳公权是状元;
6. 郭子仪是状元;
7. 贺知章是状元;
8. 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状元;
9. 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
10. 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以这个例子出发,可以略谈几点我反感成功学和鸡汤文的原因:
第一、幸存者偏差
第三份名单上的十个例子即是死亡的数据。他们并不会开口说话,告诉你,你看我也是状元不也流传千古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并不会告诉你事实的全部,总是以偏概全,只采纳对他们有利的数据,从而诱导出他们希望你得到的结论。
第二、故意含混的因果逻辑
成功学把事实隐藏,逻辑简化,只留下简单的因果联系:
A、考中状元——无人知晓;
B、考不上——流传千古;
C、你即使考不上也会流传千古
这种思维实在是很害人的。尤其是如果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看到这这种话,在还没有足够阅读面和理智判断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他告诉你高考压根和成功关系不大:第二份名单,不都没考中,不还是流传千古。第一份都是状元却籍籍无名。
举个例子,不是咬人耳朵和强奸才能成为拳王,泰森成为拳王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技巧,是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如果不是因为强奸他只会更成功。
不是只要吸毒就能成功。宁财神成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才华和编剧技巧,是因为他看书,不断练习写作。如果他不吸毒只会更成功。
同样地,黄宗羲、蒲松龄他们流传千古是他们本就有才,如果他们中了状元,只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助力,会更加的名满天下,流传千古。就像张居正,是锦上添花。
我们后来者看待历史,经常会犯一个以果导因的毛病,只要是成功了,那他们身上不管什么都可当作经验来学习,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管他这个因素到底和他的成功有多大关系、甚至有时候是反作用,只不过很多时候这些因素并不如强奸、吸毒那么一目了然罢了。
第三、简单的因果线条、单维度的价值判断
这份名单隐含的结论是仅以在民众流传的名气来衡量成功与否。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可鸡汤文只列举一因一果。
第一份名单里仅举毕沅、傅以渐为例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梁启超对之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傅以渐: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有史料记载:顺治破格提拔傅以渐为兵部尚书,众皆赞同,一致认为,选择得当,用人适时,宫廷和睦,天下太平。
第二份名单里,如李渔,蒲松龄流传是因为文学作品受众广,而毕沅所作《续资治通鉴》除了对史学研究感兴趣的人谁会注意到?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而且这个例子只简单把成功与考上状元简单地连接起来,他们也大多是身后留名,比如蒲松龄生前就过的很困窘。洪尚秀要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哪会铤而走险去造反?这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背后故事,和他们之所以出名的种种因素统统忽略,只简单地把考上或考不上状元同青史留名等同起来,再蛮横地把青史留名和成功等同起来。事实上,反而是那些没考上的人生前困窘,也只是身后留名,而那些没留名的状元你怎么知道他们活得不幸福,而简单地以青史留名来衡量成功?
与之类似还有几个幼稚的小故事,那都是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用到的:
比如:
1. 华盛顿小的时候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他父亲的原谅。
2. 爱迪生在列车上作试验,列车突然倾斜,出了事故,列车员打了他一拳,鼓膜破裂,爱迪生的耳朵从此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3. 爱因斯坦小学数学不好,每次考试都是一分。后来努力学习,成为了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这样的故事还可以一直列下去,第一个故事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这才是伟大人物所必须的品质,如果你想要和华盛顿一样伟大,就要勇敢承认错误。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爱迪生真是穷且益坚,实在是我们的榜样啊!第三个爱因斯坦的故事安慰我们,即使现在学习不好,未来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成为大科学家!
然而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甚至于有些故事并不存在,比如第一个《华盛顿和樱桃树》,后来其传记作者坦白,因为史料太少,这个故事是为了凸显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而虚构的,很类似于我们现在史书上常见的帝王传记,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或者某些帝王刚生下来,满室红光。
至于第二个故事,后来据爱迪生本人说,其真实版本则与之恰恰相反:
“有一天,我上火车晚了,两手抱着一大捆报纸,勉强抓住已开动的车的把手,但力气不足,渐渐下滑。列车员赶忙伸手来拉,不凑巧抓住了我的耳朵,就这样硬把我拉了上来,当时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我的生命得救了,但耳朵却聋了。”
这就是说,列车员不仅不坏,反而是他的救命恩人。至于后来的这个流传(因为车内失火,他被勒令把试验器具全部拿下车),是确有其事,不过它发生在1862年。而他变成聋子,则发生在两年前。另外爱迪生8岁得了重猩红热病,高烧之后,耳朵就一直不太好,不能全怪人家列车员。
还有经常说到的,爱迪生8岁时到附近一家小学读书,但听不清老师讲话,理解能力也差,因此有人嘲笑他,最后终于休学,跟着母亲学习。这和第三个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得低分的故事一样,用于激励我们。但这只不过是因为他周围人,甚至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耳朵听不清吧——并不是脑子不好。
个人觉得心灵鸡汤少看为妙。尤其是微信空间微博流传的那些不仅没有营养还对身体有害的馊鸡汤。
先谈谈什么是心灵鸡汤,百度了一下“心灵鸡汤”词条,词条内定义是这样的“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实际上心灵鸡汤就是一种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不需要什么文学功底就能写就的也不需怎么动脑的就能读懂的文化快餐。在我眼里这些心灵鸡汤大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人生哲理小故事型,常见于《读者》,《意林》,《智慧背囊》,《心灵鸡汤》等等书籍。这类心灵鸡汤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读懂,也最不值得一读(原因稍后再谈),可谓流毒天下久矣。第二层次:长文伪事实类心灵鸡汤,这类心灵鸡汤是新媒体出现之后信息承载能力大幅提高的产物,常见于微博,朋友圈,空间等社交网络。这类心灵鸡汤往往图文并茂,为了达到所谓宣扬“正能量”的内容甚至不惜伪造一个新闻来博取关注度题主可以自行百度“一条忍着不死的鱼”,堪称颠覆三观。不过当成笑话看看锻炼一下辨别真伪的能力也是好的。
我弟弟马上就要高考了,但是成绩不怎么好。每次跟他打电话都免不了要鼓励一番,导致我弟弟已经对我烦之又烦,他讲:“姐姐,你不要再说了。你说第一句,我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我也不知为何,每次安慰其他人都有很多话,但是安慰亲人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暴躁,翻来覆去就那几句。所以亲人往往就是这样,明明很爱彼此,但是不知怎么就生出了一道隔膜。有些话说不出,有些话说出了又觉得变了味。

其实,我弟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说他是他们班里面最努力的人之一吧,但是很奇怪,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不怎么好。在我上学的时候,也遇见过类似的同学,他们总是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上课的时候眼睛一眨都不眨,但是不知道怎么,考试老是考不好。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好像也没有弄懂。这大概是人生最痛苦的折磨之一,明明已经那么努力,却好像总是失败。

研究生以后,我自己也试图过这样的生活,因为受当前流行的鸡汤文化影响,我的生活一直特别忙碌。怎么说,就像是旋转的陀螺,总有忙不完的事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用结果来检验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该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做完。我静下心来思考,发现看起来努力是一种很糟糕的谎言,是自己欺骗自己、麻痹自己的谎言,鸡汤真的不科学。

首先,我们看到很多鸡汤里面说的要不停地努力和付出。但是越来越发现肯做实事确实很重要,但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加重要。再次强调前期决策的重要性。拿生活当中的例子来说,比如你想给自己的女朋友送一个生日礼物,但是在没有调查清楚的前提下,买了Burberry的口红,可是她可能就是不喜欢这个牌子呀,或者色号没买对呀。最后虽然觉得很费了一番心思,却并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所以,做事一定是三思而后行。不然,反而会有费了一番苦力却离目标越来越远的可能。

大家不要看这个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是着实不易。因为生活里面的选择很多的,但是精力是有限的,有时候做了A就做不好B,所以选A还是选B呢?有的人很努力,也很贪婪,可能A和B想同时做,但是很不好意思,同时做在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因为精力有限呐,专注做一件事情都不一定做的成,更遑论分心做事了。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敢于舍弃不该贪图的东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努力可能只是看起来努力,并没有用脑子思考过。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努力是装出来的,装出来骗自己,也骗周围的人。这种人已经装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他自己有一种特别认真和努力的感觉,可是实际上做事情的时候根本没走心,这是另一种维度的懒惰。就是不愿意用脑子,活在一种惯性中。在瑜伽的时候,比如我们做一个把抬高的腿放下的动作,如果用意识控制身体去慢慢的放下是很累的,但是如果凭借惯性,“咚”的一声放下来是不用什么力气的。这种生活状态亦是。

所以,一定不要盲目的做事情,不管你看起来多认真和和努力,凭借惯性做事真的只是装出来的认真而已。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带着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后,即便是这样,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说透。上升到生活的层面,努力并不是一定要一直保持一个紧绷的状态,每天都是打鸡血一样往前冲。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我试验过了呀。结果发现很糟糕。因为惯性太大,控制不住,思考跟不上行动了,身体也会搞得很疲惫。然后才明白了孔子说的那句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的节奏更要像弹簧一样,有紧张,有放松,然后才会发现冲刺的时候跑的比别人快,那是因为放松的时候积蓄了能量。往更深刻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讲究个平衡,一阴一阳,循环往复,生命才能得以维系,不管是阳太胜还是阴过重,都会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如何看待“网络鸡汤”?

因为有市场才出现的,只不过迎合得有点厉害了。现在这个社会,鸡汤文在文学、文化领域尤其是网络文学中可以说十分流行,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鸡汤文更像是方便面,没有什么营养。大家只要有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鸡汤文有几个突出的特征是,文章内容其实很空洞,思想也显得苍白,情感上往往多是忧愁、悲情、哀怨,有的还表现出自恋虚拟情结,有那么一点心灵鸡汤文也无不可心剂。
我认为鸡汤文适当的可以看一些,特别是在自己非常困惑的时候,它会让你张开想明白一些东西,这也就是你经历的和鸡汤文所说的一样,你会认同它,接受它,你自己也会慢慢的成熟起来,这还算是比较高级一点的鸡汤!
心灵鸡汤,本身并不垃圾。各种形式的东西鸡汤,基本都是全正能量,基本很多都是没有验证过的,站在对的角度来去考虑,我觉得这个鸡汤偶尔喝喝还是挺有味道,这样大家也可以当做段子或者调侃的对象来打发时间,同时也能够缓解一下环境的紧张氛围,我认为在好的方面,还是也比较多,但是如果要喝下去的,需要自个的过滤。
要懂得区分哪些是高级的鸡汤,马云说的那些大道理有人说是画大饼,鸡汤,成功人说的都是对的,其实并不是,他们也算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观点是和经历有关的,肯定好过那些经不起推敲的鸡汤文,那些只是每一个人的体会写出来的,所以你要接受这些鸡汤的时候自己要学会辨别,接收,哪些可取或不可取,不然到最后你肯定会被各种各样的鸡汤文腐蚀大脑,凌乱,思想一团糟!
对于鸡汤文,个人喜好问题居多。列如现在也出现了毒鸡汤,文案比较一针见血,不带一丝含糊,让人面对现实。这种毒鸡汤比起一开始的鸡汤,可能算是暗黑系,不让人逃避问题,逃避自己。有的时候鸡汤文像是宁静的大海,让你心神安宁;而毒鸡汤更像汹涌的浪花,拍醒你。个人觉得更喜欢毒鸡汤

畅谈一下,大家如何看待网络上盛行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也是饱含人生智慧的一种哲学,当然怎么每天灌输这些心灵鸡汤的同时,还要懂得行动是很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心灵鸡汤,顾名思义,文章象鸡汤那样香味四溢,以便吸引读者。作者想读者之所想,用华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使读者上瘾,因为鸡汤文语言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他能够吸引很多文学爱好者。所谓名人名言也是大实话,民间俗语,不过是通过名人之口说出。总之,我们应正确对待鸡汤文,尽可能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
心灵鸡汤也好,名人名言也罢,都是为人们解疑答惑,宽慰心理,约束言行的,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人生感悟及社会经验,指导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读起来较顺口、看似简单蕴含哲理,便于记忆。所以每个人应记几条名言于心中做为尺度,做人做事就不会有偏差。
我们每天都有累的时候,坐下来静下心细细地读上几句,也算是人间美事。什么事情都不要太现实,或者太过功利,还是要讲一些人文情怀的。因为人不仅仅只在物质上获得追求,还有精神层面。
心灵鸡汤就是人生经验的积累,感悟,一方面道理。启发思路,有一定作用。但事无绝对,每个鸡汤名言都有另一面的否定对立。要靠实践才能致用。

怎样看待那些在朋友圈动辄高谈阔论,讲述人生哲理的人?

人生哲理可以接受,毕竟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什么坏意,或许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传播一些正能量,感叹世态炎凉也无可厚非 谁都有那么一刹那,或许某个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行为,而有这种世态炎凉的感悟,他们或许是在博关注或许是在求关心,或许只是单纯的反映这个社会现实谈了谈自己的想法不想让身边的人成为这样想找的三观一致的交心好友。
发朋友圈是为了渴望关注,或者宣泄感情,如果他每天都发,可能自身负能量比较多,现实又无法改变,如果他偶尔发,可能只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不喜欢就不看就好了,别人的生活你作为别人,也不该去评论。
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在学生当中,一个似懂非懂的年纪。大多是上网上搜一些大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的话,话再配上个个图片,然后就发出来。好像自己什么都明白一样,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罢了。装的很懂的样子。总体来说,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很正常,毕竟谁都年轻过,我朋友圈也经常充斥着这么一种人,我是不太喜欢他们,感觉很不成熟。
这是一个争名逐利蝇营狗苟的时代,投机者有的暴富了,有的出名了。一些老实本份的,未逢机遇的,缺文少才的,只好在朋友圈里秀一秀,是些可怜人,不妨鼓鼓掌点点赞,多一点同情心。
曾经的"闺蜜"就是这样的存在,人生观,恋爱观,世界观,一大堆,所以她就成了前任,如何看待?如果单纯是为了发圈儿或者营造自己随时走上人生巅峰的状态,那其实还好,可能觉得她还做作,傻的可爱。但!她觉得别人皆醉她独醒,优越感蜜汁散发,婊到圣母玛丽苏旋转跳跃停不下来的时候。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网络上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renshenggeyan/144017.html

[如何看待网络上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