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4-18 00:23:13 | 作者:阳光济南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3次
1940年,农历壬辰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持续了几天的大雪在呼啸的北风中纷纷扬扬,天上地下只有白茫茫一片。蜿蜒于田野间的小路,早已被积雪遮掩的难觅踪迹。就在这一天,19岁的祖母坐着一乘蓝布小轿嫁到了我们村。祖辈们提及往事,都记忆犹新,那天的风雪特别大,风挟裹着雪花打在脸上,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积雪没过膝盖,轿子晃晃悠悠,十来里路走了整整一上午。年轻的祖母,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与对未来的迷茫,从此离开生她养她的故土,开启了在我家七十余年的后半生。现在想想,她老人家一生的经历,正如她出嫁时走过的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磕磕绊绊,迷迷茫茫,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每个人的命运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祖母生于1921年1月,她的前半生,正逢国家和民族的多难之秋,因此,她也遍尝了战乱、饥荒、天灾和人祸等诸多的苦难。她向我们讲起过日伪时期马子(土匪)的嚣张,向我们讲起过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的凶残,向我们讲起过重点进攻时国民党中央军的蛮横;她也向我们讲起过大跃进时期的“五风”盛行,向我们讲起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吃糠咽菜,向我们讲起过十年文革期间的文争武斗……她有过躲避日寇时冬夜蜷缩在荒郊野外的惊恐,她有过1960年眼睁睁地看着公婆饿死而毫无办法可想的无奈,她有过带着自己的女儿逃荒要饭的辛酸,她也有过儿子被错化为四类分子的悲凉……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才算真正安顿下来,可是这时祖母已迈入了花甲之年。在我看来,她的一生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又是经过煎熬后的料汤,每一滴都浸润了人生的酸涩苦咸。
在诸多的孙儿辈中,祖母最喜爱我,对我寄予的希望也最多。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和她老人家一起度过的。从她那里,我总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亲情里有五颜六色的泥哨儿,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有沁人心脾的野花香,有一个一个的糖块儿,有痒酥酥的摩挲……祖母也启蒙着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春光明媚的时候,教着我怎样种瓜点豆,夏日炎炎的时候,教着我怎样预防中暑,秋高气爽的时候,带着我刨甘薯捡花生,冬雪纷纷的时候,围着火盆给我讲故事,启迪我做人的道理……再到后来,我求学、工作、成家,一年到头,能去陪伴她老人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当看望她的时候,她总是高兴的像个孩子。听着她亲昵地呼唤我的乳名,看着她那皱缩的如同核桃般的脸颊,握着她那消瘦的竹节似的手指,我的感慨都会从心底升起,时光匆匆岁月无情啊!这时唯有默默祝福她老人家安康长寿,能让我有更多一些孝敬她的时光。
祖母在娘家的生活情形,因为岁月远去,我只能零零碎碎地知道个大概。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说过,她有三个哥哥,自己是老幺。她的父亲是一个国学底子很厚的前清秀才,变幻的时代风云击碎了他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只能在家设馆训蒙,做起了一个收入微薄的私塾先生。在那个“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时代,虽然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可是老先生对学生们的约束却是异常严格,教学格外认真。愚鲁和顽皮些的学生有时要挨戒尺和被罚跪,然后补上课业。每当这个时候,老先生总是监督着他们,甚至经常顾不得吃饭。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影响了祖母,使她做起事来格外细心和有耐性。
祖母在老先生的影响下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比如“十分伶俐使七分,长留三分与儿孙”“凡事退后一步,身自安稳;出言忍耐几句,心自无忧”“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等等。这些直到我辈都觉得受用。但是老先生也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崇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祖母有时想跟着他识些字,总是被呵斥到一边。所以她虽然有一位饱读诗书的父亲却目不识丁,耳濡目染的那些语句,也有理解不透以致误用的地方。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管别人的闲事,从小到大没少受祖母的说教,每当因管闲事遇到麻烦的时候,祖母总要谆谆教导我“闲事莫要多管,好人留心去做。”这句话祖母说得次数最多,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小学时感到不解,后来就感到好笑,经常和她争论说,应是“闲事莫要多管”,直到上了高中才悟出那是祖母没能透彻明了的误解,可是这时面对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却再也不忍点破,只是温顺地偎依在她身边,听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对我的牵挂和期盼。
在后辈们的印象中,祖母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她老人家一生劳动不辍。和她谈起早年的时光,她的记忆中总是有着做不完的事情:拾柴捡粪,舂米推磨,挑水烧火,洗衣做饭……在这些零零碎碎的活儿中,祖母把六个儿女渐渐带大。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她老人家就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可是仍然闲不下来,古稀已过的时候,麦收时节还抽空到地里拾麦穗,秋天到地里摘棉花、捡花生。她居住的小院虽然不大,但总是拾掇的干净利索,门前篱笆院中花,墙边扁豆爬满架,丝瓜葫芦搭凉棚,进门鹅鸭叫嘎嘎。
祖母的隐忍宽容在街坊邻居中是出了名儿的。祖父壮年的时候,靠着做点木工活筹谋一家大小八口的衣食,生活的捉襟见肘和家庭的琐事磨蚀了他的耐性。在后人的记忆里,他的性格刚强,火气十足,幸亏祖母是一个脾气极好的人,凡事忍耐忍让,即使祖父小题大做她也总能化大为小,化有为无。大家都说她如同水流,随圆就方,低矮就下,默然无争而成就了一个家庭。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诸位伯母婶娘,大家都过得和和睦睦。母亲也经常以祖母为榜样教育我们如何料理家庭。教育我们要学会忍耐,互相包容。她经常向我们提起,某一年,祖父不知为何发了脾气,抬手就打,祖母非但不还反而笑着劝他当心打疼了手,弄得祖父自觉不好意思,一场风雨就此散去。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们都觉得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包涵,单方一味忍让虽值得商榷,但是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又觉得祖母很值得佩服。
祖母身上那种与人为善的精神尤其值得我辈学习。老庄社邻亲戚朋友有了困难,祖母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即使对处于困境中的外乡人,她也尽力而为地伸出援手。伯父经常提起,某年的冬天,一对讨饭的母子瑟瑟索索地来到我村,孩子饿得哭泣不止,尽管自己的儿女饿着肚子,祖母还是把稀饭端给了她们。诸如此类的事,祖母做得多矣!#p#分页标题#e#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去看望她。在这些人中,有好几位都是非亲非故的。其中一位就是邻村的王叔。据他回忆,他和伯父一起读小学的时候,恰逢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我们一家八口,祖父母虽然勤劳能干,可日子也是拮据有加,难得温饱。王叔因为父亲的早逝,比较下来,家里的景况就更加惨淡,饿着肚子上学是经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慈祥的祖母经常在做饭的时候多加上一瓢水,几片菜叶,让他凑合着吃一顿。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高小毕业——端着黑瓷大碗在我们家呼哧呼哧地喝稀饭的情景成了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影像。每每在酒酣耳热之际,鬓发斑白的他谈及往事,眼圈都会红了又红。那光可鉴人的稀汤中,容纳的除了生活的艰辛,更多的是祖母的慈悲和同情。2019年5月,祖母以94岁高龄无疾而终时,她的玄孙都已满3岁,大家说这是“喜殡”了,可是王叔仍在灵前长跪不起,哭得涕泗横流。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她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近年来,我的家族也出了好几个“文化人”,按照她老人家的话说是“祖林里冒了青烟”,每当和她要好的老姐妹称赞她“修得好”时,祖母总是开心地笑起来,那种对于儿孙出息的满足,溢于言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提倡孝道的民族,孝的理念深入人心,祖母也是这样。她是如何身体力行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她老人家在世时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她常对我们说,“孝顺还生孝顺子,无义还生无义郎”,又常常打比方说,家庭就是一棵大树,老人是根本,孩子是枝叶与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能花果飘香。儿女不讲孝道则根断树枯,做子孙的哪能福德深厚,源远流长呢?这些话,直到今天都让人觉得回味悠长。
前些日子,我因事又回到了祖母生前居住的小院,她老人家亲手栽培的那株柿子树,虽久经风霜仍然硕果累累。昔日的情景浮现在眼前,祖母似乎又在亲昵地喊着我的乳名,颤巍巍地给我递上脆生生的甜柿。初冬的冷风飒飒而起,落叶漫天飞旋,物是人非最伤情,我的眼角不禁有些湿润,可是转念一想,人生必有离合岂无聚散?祖母完成了在世间的使命,回归自然,也正顺应了天地间的无常规律。更何况,她老人家的精神已如这棵大树,在子孙后代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并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了呢。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