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9 07: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母亲”这个词是和“爱、温暖、亲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所有母亲都天生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也许有些扎心,但真实的情况就是,有些母亲确实不爱自己的孩子。
在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中,和女儿的关系更为微妙,也许是因为同性天然的“相斥”关系, 母亲对女儿的 情感 复杂度要胜于对待儿子。
网友小Z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母亲对她两个女儿的生活毫不关心,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只有需要孩子帮忙买菜,或者心情特好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给个几毛。
冬天的时候女儿的手冻得皴裂了,却不愿意给女儿买护手霜,说小孩子的皮肤嫩,不需要护手霜,但是自己的梳妆台上摆满了各类护肤品。
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差,可是女儿不管春夏秋冬只有两条裤子换洗,
小Z说:我的要求也不高,至少能够我每个季度换洗吧,把我搞得夏天穿秋冬穿的裤子,别说穿搭了,够不够穿都是问题。
母亲经常脱口而出的话是:要不是供你们上学,我的工资本来都能用来买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呢。
当自己成年后学会打扮自己,逐渐变得光彩照人时,她得到的不是母亲的赞赏,而是“这个裙子也太难看了吧”“穿成这样哪个男生会喜欢你啊”,当女儿找到心仪且优秀的男朋友,母亲的反应是“人家怎么会看上你这样的。”
总之,从母亲那里,她得不到关心、肯定,相反,母亲嫉妒她的青春、她的幸福。
这样的母亲,我们称之为“嫉妒型母亲”,这样的母亲看不得女儿的好,似乎觉得女儿不配拥有幸福,女儿过得越好她就越不舒服。
正常的母亲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希望他们有成就,有幸福的人生,但是嫉妒型的母亲会把她的女儿当成一种威胁。
一旦女儿把别人的注意力从母亲的身上转移开,就会遭到母亲的报复、压制和惩罚。
这种嫉妒对女儿来说相当棘手,因为它包含着双重信息:做好一点能让妈妈自豪,但要避免做得太好,以免把妈妈给比下去。
心理学家Carol Ryff的一项研究表示, 妈妈们会在儿子取得很大成就的时候,获取很好的自我感受,但是对于女儿获得很大的成就,有一些妈妈的自我感受却会变糟。
这样的母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 健康 甚至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于女儿来说,可能对女儿的一生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什么会存在妈妈妒忌女儿这样的事情?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爱嫉妒女儿的母亲通常有比较严重的自恋倾向。
自恋的母亲通常不觉得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把女儿当做自己可掌控的一个附庸。
她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一切都要围着她转。如果女儿分走了她的关注,她就会觉得失落,严重的就会对女儿产生嫉妒。
尤其是当女儿逐渐长大,母亲却在逐渐老去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母亲会时常通过贬低女儿来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不论是女儿的外貌、穿着还是交友,都会成为她挑剔的对象。
《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就是这样一个母亲,她不太喜欢自己的女儿莎莎,和女儿也没有太深的感情。王琦瑶可以和莎莎的同学朋友都相处很好,可唯独和自己的女儿关系亲热不起来。
后来莎莎处了一个男朋友,王琦瑶甚至都觉得这个男孩比自己的女儿优秀太多,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够如此幸运,遇到这样一个男孩子。
她可以和女儿的男朋友谈笑风生,却把女儿晾在一边。
有一次王琦瑶出钱,带着莎莎和她的男朋友出去玩。第二天早上莎莎和男朋友单独出去玩没有带她,她就非常恼怒,甚至有些失态。
虽然王琦瑶总觉得自己的女儿不起眼,可这时候,她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女儿“幸运”的嫉妒,而这种嫉妒被掩盖在“母爱”的光环下,显得有些滑稽。
有的母亲因为种种的原因,一辈子生活得并不幸福。
在她看来遥不可及的事情,可能在女儿身上轻而易举就实现了,这时候有一些母亲会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往事,自己的失意的过去,未完成的梦想,会产生一种悲伤的心态。
但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要求母亲对女儿的“爱”,所以很多母亲会为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感到羞愧,从而把这样的情绪压抑下来。
作为母亲的失意和悲伤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和理解,可能会转化其他莫名的负面情绪,甚至表现出对女儿的幸福冷漠妒忌的行为。
朋友L给我讲述了她的故事。她的母亲一辈子婚姻不幸福,作为一个女儿,她从前一直站在母亲的角度同情她,理解她,母女俩的关系虽说不是特别亲密,但也不疏远。
没想到朋友结婚以后,这样的状态却无法维持了。朋友的婚姻很幸福,丈夫疼她懂她。可是每当小夫妻回娘家的时候,母亲就会有意无意在女婿面前说女儿的一些囧事,甚至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和女儿争吵,眼泪巴巴。
开始朋友并不理解为何,后来她明白,母亲是因为看到女儿的幸福,想到了自己的不幸,才会在女儿表现出幸福时,去“破坏”女儿的幸福。
心理学家Peg Streep博士曾在她的书中写到母亲对女儿的嫉妒问题。她认为有些母亲会把女儿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母亲对女儿的妒忌情绪会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各方面超越自己而越来越多。 尤其是女儿如果在母亲本身骄傲的领域超越自己,母亲的自我价值认同就会出现危机。
比如,母亲年轻的时候一直被认为是个大美人,但是随着年岁流失,自己开始衰老,女儿却从一个丑小鸭变成青春靓丽的姑娘,原本异性的关注目光都在自己身上,现在只要有女儿出现,关注都在女儿身上。
母亲看到在自己引以为傲的领域,一个更年轻更有魅力的女孩所取得的成就远超于自己,自己的自我身份认同,自尊心会感受到威胁。
一个嫉妒型母亲可能带给身边人很大伤害,以至于很难和她相处。尤其她带给女儿的贬低、忽视甚至若有若无的敌意,都会给女儿的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嫉妒型母亲的女儿经常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嫉妒。被自己的母亲嫉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鄙视和指责破坏了女儿的自我意识,这让她无法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价值认同感。
我们需要承认,有这样一种母亲的存在,她就是嫉妒女儿,就是看不得女儿的幸福。
承认自己的母亲嫉妒自己,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嫉妒型母亲的女儿,承认这一点,正是我们从母亲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在心理上从母亲那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成年人,从而发展自己内心的 情感 部分。一旦我们的内在 情感 存在得到发展,我们就可以变得刚强。
我们可以不依赖他人,能够承受被剥夺了母爱的事实,能够容忍妈妈嘴里难听的抱怨,我们会成为一个既能待在母亲身边,又能跟她保持距离的人。
想要改变的这样的母亲很难,甚至永远无法改变,许多情况下,女儿不得不选择和母亲不来往,否则自己的感情就会受到伤害。
写在后面:
母亲的嫉妒不是我们的错,母亲的情绪不该由我们来买单,她也是一个成年人,她可以对自己负责,可是她选择了逃避,我们不用为这样的母亲而责备自己,委屈自己。
放弃改造母亲的想法,接受她在母性方面无能的事实,这对女儿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情况下,我们跟母亲还保持联系,但不再对她还有期待,失望也会少很多。
这样才能慢慢从心理上从母亲的身边“独立”出来,在母亲面前做一个“有适当距离”的女儿,保护好自己的界限,过好自己的人生。
说来还不是传统观念作祟,中国历来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直到改革开放这么久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中国父母不喜欢女儿,只喜欢儿子。所以,国家才会到处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并且,严禁产检时告知产妇及其家人胎儿的性别。
这种不喜欢女儿的观念一方面是由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母系社会也逐渐转为父系社会。中国古代也是一样,而且中国还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需要大量的体力,这种事情只有男性能干,所以男性的地位就渐渐提升了。
另一方面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古代就传了下来,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很难从中国父母的脑海里拔除。他们觉得,嫁出去的女儿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了,而且还要赔上一笔嫁妆,所以女儿都是赔钱货,是替别人家养的。而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可以入仕,可以经商,养好了是可以光宗耀祖的。等到自己老了,还能给自己养老送终。所以,很多中国父母对待儿子总是像宝贝一样总怕磕着碰着了,舍不得让儿子做任何事情。对待女儿稍有不如意就是打是骂,像对个小丫鬟一样呼来喝去,让她们做这做那。
另外,传统的中国父母认为儿子才能给家族传宗接代,女儿生的孩子是跟别人家姓的,和自己是没什么关系的。所以,为什么要去喜欢女儿呢?他们就从来没想过,女儿才是贴心小棉袄,从来不把儿子和女儿平等看待。
我认为中国父母之所以不喜欢女儿,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因为观念当中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闭塞了太久。生一个男孩,可以让自己的家族传承接待,所以,中国父母普遍认为生女儿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中国父母不喜欢女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父母认为女儿都太娇气了,俗话说得好,男孩儿要穷养儿女儿要富养,现如今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生一个女儿的话,要满足他各方面的需要,女儿在长大之后,面临着令众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青春期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女儿很有可能会喜欢上某一个人,但是终究其果,受伤的还是自己的女儿,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不喜欢女儿,因为在任何时候,任何灾难发生的时候,受伤的还有吃亏的一定是女孩子,而男孩子性格当中的阳刚,以及感情之间的理性,令他们对一些伤痛很好的复合。
另外,中国父母不喜欢女儿是因为感觉女儿非常的麻烦,因为生一个女儿不行,要做好生理上的引导,还有时时刻刻在心理上指导他疏导她。
你所说的不喜欢加了引号,想必也不是真的不喜欢。
确实有很多家庭更希望能生个儿子,不是因为不喜欢女儿,很多爸爸其实更想有个小女儿,像小棉袄一样,是上辈子的小情人。但是如果真的能选择,可能还是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儿子。
我妈妈告诉我,有个男孩子的话,长大了,自己一个人出去上大学,工作。做父母的虽然也担心,但是不像担心女儿那么严重。
总是担心女儿被别人欺负,女儿的钱不够花,买不了漂亮的裙子,担心女儿遇人不淑,担心女儿找到老公对她不好。担心她嫁到婆婆家去受委屈。
特别是现在的中国社会,要求女人不但要在家里照顾好公婆,孩子,家庭琐事,还要有自己的事业。
这是非常辛苦的,一般来说,只要结了婚。丈母娘就会对女婿很好,可是婆婆却总是难为儿媳妇儿。
大概就是生个儿子的话,操心少。生个女儿,总是怕她受委屈。
加上了引号的“不喜欢”说明了不是真的不喜欢,可能只是没有那么的喜欢而已。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男权社会,古代的人们也是推崇男尊女卑到思想,认为生男要比生女好。现在虽然说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是有些人还是会比较喜欢儿子。
现在流行一句话:“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很多人都认为要想女孩儿以后不那么物质,从小就得告诉她她什么都不缺,以后也就不会太拜金。但是这样养女儿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养个女儿像在吞金一样,但是不怎么养吧,他们又觉得不行。对比一下养儿子的成本和养女儿的成本,相差得的确有点大。
很多爸爸都是女儿控,女儿就是他最重要的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引来年轻妈妈的不满,觉得丈夫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留给自己的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吃醋。还有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于女儿控的爸爸来说,把自己的心头肉送出去给别人,是一种巨大的痛苦,甚至会觉得当初不生女儿就不会有现在的痛苦。所以对女儿的“不喜欢”,其实是源于他太爱他的女儿了。
在我国很久之前的年代,就有重男轻女的说法,指的是一些老人认为家里生了男孩子才算是真正的传宗接代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父母更喜欢的是男孩儿。
其实,除了一些真的重男轻女的父母只要男孩以外,更多的父母还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不管男女,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在我看来,一些父母之所以“不喜欢”女儿,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他们太爱女儿,以至于在看到辛辛苦苦养了二十几年的女儿要嫁人时,会崩溃到泣不成声,这难道是不喜欢吗,相反,这是爱的太过于深沉。
在新闻上,微博上,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女孩儿出嫁时的场景,本该是欢喜热闹的一个日子,可是爸爸妈妈的眼神里全部都是舍不得的真情流露,大多数情况下女孩儿的父母都会流泪,因为这真的是女儿要嫁人了。
所以啊,并不是中国父母不喜欢女儿,而是因为他们不想面对女儿离开家里的那一天,而儿子便可以娶个媳妇一直留在父母的身边。
不一定,有些年轻妈妈可能会有感情上的不喜欢,但也有很多年轻妈妈会爱护自己的女儿,并且会尽全力去照顾她们。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