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1 10:01: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现在80、90后一代人,买房买车养孩子,一个小家庭承载着两代人的经济积蓄供养。父母虽说为孩子付出都是心甘情愿,但是一个付出一个接受,一旦长时间形成这种相处模式,有些子女认为,父母付出理所应当,渐渐便没有承担家庭重担的责任心和能力,更没有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意识,在父母身边陪伴,实则是“啃老”。
案例:
表姨家妹妹,今年27岁,早高中未毕业,就把自己将选择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去哪里工作,需要家人找什么关系,都计划的妥妥当当,在外人看来,这个女孩儿有规划有想法顾家不远嫁,在政府有工作体体面面,但毕业工作5年后,事情似乎并非像外人看的那样。
许多父母是心甘情愿地,仅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渐长,患得患失不太对,最初是父母必须孩子,实则是孩子离不了父母,彼此之间产生依赖,实则孩子更依靠父母,要把孩子绑在她身边,尽可能帮孩子一切布置的周全。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慢慢转变成孩子新式“啃老”。孩子向自己需要钱成了一种习惯性,孩子投入一点点,父母都觉得是莫大的孝敬。
应对“守候式啃老”,父母要怎么看待
守候式啃老,表面看起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父母一味的放任,只能培养孩子可塑性,造成父母几万年被孩子粗心大意,最终落个悲惨。
1.确立啃老道德底线
一切皆有一个道德底线,比如:什么原因能借急钱,要求好什么情况下不能,商议好借钱何时还款,做父母适度情况下不能优柔寡断,必须严格时不仁慈。
2.鼓励孩子自食其力
但凡靠自己,鼓励孩子拥有自己念头,学好自食其力,对人生的选择与行为承担,避免孩子啃老。
面对结婚后,依然在啃老年轻人,作为年轻人父母,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切断对年轻人经济支持;其次便是给年轻人讲道理,告知他们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最后还需要给儿女压力,让他们知道去努力赚钱。
随着互联网兴起,“啃老”这个流行词,也红遍了网络。“啃老”指的是年轻人成年以后,不愿意自食其力,依然需要父母来供养,榨干父母身上“最后一滴血”。这类情况,在未婚年轻人身上较为常见,已婚年轻人身上,相对要少一些。
如果我们摊上了结婚后还在啃老的孩子,现在教育已然来不及,只有用现实又残酷生活,来结束孩子啃老这一现状。给孩子创建稳定生活环境,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去创造。改变孩子啃老现状,需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个方面:言语上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说此刻教育孩子,已经来不及,但为人父母,还是需要苦口婆心教育。长久以来的溺爱和大包大揽,使得孩子养成了依赖、啃老心理。现在想要改善这一心理,还需要从口头教育开始。
已经成家的孩子,应该告诉他们,何为责任和担当。成家以后,也就意味着他们也真正长大成人,也需要开始肩负家庭责任和压力。孩子成家后,就成为了一名丈夫(妻子),需要适应这个角色,尽好应尽义务。
老话说得好:“先成家后立业”,啃老的孩子想要转变思想,不妨让他们生育孩子。看着孩子出生,责任和压力也就到来,一些人思想和行为也就会转变,啃老现象也就慢慢消失。
口头教育能够改变孩子思想,让他们不再啃老是上策,为人父母最怕孩子“油盐不进”。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只能够狠心,切断自己同孩子“营养供给的脐带”,不再给孩子输送营养。
孩子会啃老,全赖父母持续不断,满足孩子日常生活经济需求。如果父母切断了经济支柱,让孩子没有了依靠,也就能够刺激他们,积极主动去找工作,面对现实生活所带来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到父母和孩子关系。在我个人看来,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成长起来,就能够明白父母良苦用心,也会主动向父母道歉,寻求父母谅解。
第三个方面:给孩子压力,逼他们前行常言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想要让孩子早点结束“啃老”,切断经济往来,如果还不好用,就要让孩子有经济和生活压力。父母可以隐藏财力,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存在的“困境”,还可以给孩子设置压力,让他们在压力推动下,自发主动前行。
生活中就有一些,曾经啃老的孩子,在家庭遭逢变故后,看到父母的衰老和悲伤,瞬间变得懂事起来。这种成长发生于瞬间,孩子的变化,也会让父母感到惊奇和高兴。
因此面对家庭中,存在啃老的孩子,父母需要用言语劝诫,让其结束啃老状态。言语无效情况,就需要切断经济支持,给孩子压力,逼着孩子成长,推着他们向前行走。父母的狠心,会在短期内“害苦”孩子,却会对孩子余生有益。
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善加引导,教育方式不正确,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性格。这是因为在家庭中没有规则感,孩子不像个孩子,反倒向父母发号施令。如果父母或老人对孩子的过分要求不予理睬,或是没有完全满足,孩子甚至会对父母“拳打脚踢”,这就是没家教、没教养的表现。
父母的溺爱,不只会培养出“巨婴”,还会教育出罪犯。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围着孩子,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想吃什么零食都买,想穿什么衣服都买,想玩什么玩具都买。只要孩子能合乎心意,吃好、穿好、玩好,那么父母就心安理得地付出,全然不顾对教育孩子的长期影响,这样真的好吗?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以为每个人都是为他服务,整个世界都在围着他打转;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孩子,能不自私自利,好吃懒做吗?而被父母宠溺惯了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在父母面前,也会无时无刻地强调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即便是本性并不坏,在主观意愿上也不会想着伤害别人,但是这样的性格如果不及时纠正,肯定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挫折,被父母宠爱娇惯的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稍有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而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父母变老,发现自己不再是身边人的中心,就会反过来埋怨父母,性格也变得自卑怯懦。
孩子变成“巨婴”,最糟糕的是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每个人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犯错。这也是孩子从年幼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都需要父母和家庭引导的原因。对于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来说,知对错、明善恶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小孩子的时候,在父母怀里撒个娇,或是任性耍脾气都可以理解;但是随着年龄长大,如果成年人进入社会以后,还是时时依赖父母,事事依靠家庭,那就是孩子人生和父母教育的失败。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取决于对新事物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管是家庭、校园还是社会环境,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孩子犯了错误,也许会痛哭流涕、手足无措,我想做父母的没有不心疼孩子的,可是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孩子,肯定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在整个童年时期都在家里被父母宠着惯着,那么到了学校和社会,谁还会宠着他、惯着他?昨天父母宠着孩子是因为孩子还小,今天父母宠着孩子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可是到了明天,孩子到了学校和公司,他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你让一个被父母宠溺惯了的孩子如何适应这种剧烈的外部环境变化?
童年总会结束,孩子不可能永远依赖父母,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然后独自去面对世界;童年总会有终点,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在离开父母怀抱后也能够有把握面对各种挑战,才是父母的责任。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对双方都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也会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不会有感激
因为年轻人的婚姻如果全靠父母来维持的话,时间一长就会被子女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不出来什么感激之情。尤其是如果父母有一天失去了帮助他们的能力,反而会得到他们的埋怨甚至憎恨。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帮他们,让他们自己独立的生活,在他们有实在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一把,反而能够让他们感激父母。
二、子女过于懒惰
第二就是会让子女过于懒惰。有些人从小到大由父母照料事事周全,他就习惯性的什么都不做,只等父母来帮自己做好自己,只需要享受最后的成果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可以一直维续到他们结婚后还在继续,但是结了婚就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家庭责任。这样只会让他们的责任感慢慢的流失掉,我想没有谁能会喜欢一个懒惰没有上进心的爱人,哪怕他的父母非常的有能力。大部分人更喜欢那种有上进心又独立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另一半。但是只有父母完全放手,他们才有可能成长为别人最喜欢的那种类型。
三、家庭矛盾多
第三就是容易产生矛盾。虽然是父母在维持,但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顾虑和担忧,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去插足子女的婚姻生活。有些人乐意享受父母的帮助,但是并不乐意父母来插手他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激发老人与子女的矛盾,进而会引发家庭矛盾,时间长了可能连最后的亲情都会被消磨殆尽。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老人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在给予帮助,当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的话,我们在一旁静静的陪伴就好。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有时候老人不遗余力的帮忙,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到子女,反而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最好的方法是放手让他们自行成长,能这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能够让他们成长起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