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情感文章 > 文章正文

在对话中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让人无言以对的目的,是什么心理

时间: 2022-12-02 16:02: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在对话中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让人无言以对的目的,是什么心理

潜台词什么意思(用十个方法听懂他人的潜台词)

先来做几个题目:你认为下面的话语都有哪些 潜台词 ?

女友 :你说,在你眼里到底是游戏重要还是我重要? 领导 :这件事都交代了这么久,你怎么还是学不会呢?你看人家…… 爸妈 :当初让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吧!

大部分人面对这些看似指责的话语,第一反应都是要防卫,保护好自己,遇上脾气稍微直一点的人,呵,那火气就跟水壶开了一样,噗噗往上冒。本来不想争执和吵架,结果还是容易因为逞口舌之快,不欢而散。

其实,只要做一个细微的调整,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这种困境。

简单来说,就是学会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听懂对方的潜台词,理智应对。

潜台词背后的那些事

当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已经被植入了潜台词的“思想”。这就是文学当中普遍提及的一语双关,或者我们常常需要去揣摩对方的意思,在暗示些什么。

每一本小说背后,总是跟一个时代历史相关,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暗含着一句潜台词,代表了一类人的期望追求。

因此,有一点城府的人,或者是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的人,都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仔细揣摩,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话语耐人寻味。只要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就可以更容易成为“受欢迎的人”。

既然都说读懂潜台词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潜台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读懂呢?

大辞海一书中,将潜台词解释为 :

戏剧、电影表演技巧术语。指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也泛指言外之意。

这么一想,其实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日常的社交、工作,旅游当中,潜台词都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的理解它以及掌握应对的方式十分重要。

目前,关于沟通管理的书籍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关于如何解决潜台词的方法,也有很多人提起,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例如,脱不花曾提出 结构化倾听 ,告诉我们不仅要照顾他人的情绪,还要透过语言表象深入分析对方的真实意图,他们期望我们达成什么样的行动。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那就是当一个人在气头上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控制气息的情绪,很难理智地做出对应和决策,不知不觉中就将冲突激化。本来并不想说的一些难听的话,就变成了伤人的利器,结果就是花更大的代价来弥补曾经犯下的冲动。

所以,我们更应该整理自己的思绪,关照对方的情绪,从个人以及周边的环境出发,采用合适的方法,合理应对和解决冲突,听懂潜台词,让自己更加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听懂言外之意的十个方法

淡定泰然,保持平和的心态

沟通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不冲动,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

我们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作好应对冲突和意外的准备。很多人在社交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但是正是当我们用最自然的状态去迎接外部环境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没有防备的状态,如果这时候见识少,平时也缺乏有效的社交,那么非常容易被触发的冲突和矛盾所震慑,慌乱手脚以后就会不知所措。

先入为主,判断对方的特质

但我们拥有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态,和对方沟通开口说话前就应该先大体的了解并判断对方的特质,包括他的性格,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惯。

不同的交往对象,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说话技巧,同时也要以不同程度的倾听方式来解决两个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摒弃杂念,排除私人的偏见

所谓偏见,就是你事先对一个人所打上的标签,对他进行了人群的划分和归类。

这和上面所提到的先入为主,有所区别。

先入为主,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而摒弃杂念,更多的是侧重于对沟通双方的态度,情感。

朋友之间吵吵闹闹是件常事,在情侣当中也更加常见,忽冷忽热,所以彼此的态度跟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用这样宽松的心态才能见证更多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势利导,营造合适的氛围

任何一种谈话都有对应的场所和地点。

是选择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家庭?你是在聚会中碰面,还是在会议当中与大家商谈?其实都要纳入考虑范围。

轻松的环境可以让人放下防备,敞开心扉。而严肃正式的场合,则需要我们充分展示出社会精英的聪明和才干。正是这些不同场景,决定了不同的说话方式和目的。

阅读交流,增加知识的储备

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如果想听懂别人的言外之意,那么自己必须具有充足的储备和丰富的经历。

如果是阅读文学和小说,在判断任何一种现实行为所包含的意义 ,前提之一就是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环境,这样对于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以及处事方式更有帮助。

例如从乡村城镇出来的孩子,或者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在思想态度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有各自的不同点和特色,只要掌握了这些大背景,就更容易找出共同话题,也容易让聊天愉快的进行下去。这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潜台词。

做数学题,拆解对方的话语

正如我们在语言文学当中学习到的,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拆分成主谓宾三个部分,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学英语的时候,主谓宾定状补也是经常出现的。

那么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方式去拆解吗?

如果是简单的学习语法,知识结构,这样当然可以,但如果是为了倾听潜台词,就需要更深层次的划分。及这句话的表面含义,蕴含的对方思想感情,以及最后的升华,就是对对方的期望。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你做什么?这才是应该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组织语言,表达个人的观点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状,就是明明满腹经纶,明明已经计划好了,所有想要表达的意见,但是话一出口,就好像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发展。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语言组织的技巧,学会说话,掌握如何说话。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说多沟通,不管是日常散步遇见的伙伴,还是楼下管理的大妈,又或是普通商场里面的销售柜员,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场所。

沟通复查,修正的猜测

在我们听懂了他人的意图,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表达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复核。

再次与对方自己沟通跟表达,通过双方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预期是否符合现实。用这种结果来衡量,作为准则和标准。

孔子也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对现金的人而言,反省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检验过去行为是否符合标准,也是我们未来行为的出发点和依据。

总结记录,形成合理的框架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建立了足够多的沟通场景,掌握了足够多的沟通技巧,剩下的就是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体系。当然,这个步骤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唯有勤学多练,常总结,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而至于框架体系的建立,目前已经有很多现成的书籍进行介绍。一方面,大家可以在现有的知识体系框架上进行借鉴,拿过来借用,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记忆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知识框架。

举一反三,寻找场景再应用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现在可以开始应用了。

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个沟通对象,在不同的场景下,是否可以运用相同的解决策略呢?

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个沟通场景,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沟通对象呢?

那下次如果遇到不同的场景,变换了不同的沟通对象,有的知识理论框架应该如何修正才能更好地去解决新的问题?

这些就是举一反三的思维。

写在最后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沟通一直是一门技巧,学会读懂潜台词,更能够帮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减少弯路。

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原因

社恐这种事情,我的理解:

你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



一、性格内向的人,不主动结交朋友。

性格内向的人,自己的朋友基本是因为机缘巧合下和你成为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小区的小伙伴的人,因为欣赏你身上的某种品质而主动接近你,你和他们成为了朋友。而自身的朋友圈并没有因为自己努力和别人结交而达成,更多情况下处于一种被动的社交。



二、被动的社交,导致圈子变小,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进而内心变得敏感。

被动的社交,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所接触到的人很少,圈子也很小。那么这些个人和事情对你的影响也就会变得很大。即使事情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因为圈子不大,对方身上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方对你的一个态度、一个眼神就被你无限的遐想和放大,最终变成了你认为的全世界。

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原因
一、性格特性上的缺憾
对性格内向并高敏感度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眼光是独特的,用他们的话语讲叫做“犀利”。观察他们成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在性格上有着这些特点:
渴望独处
细思极恐
崇尚安静
高敏感度

在这些性格特点的背后,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中规中矩的“中国式家庭”,而他们也是平常人们口中常提到的“乖宝宝”。
与外向型朋友相对比,他们在众人滔滔不绝的讨论中,往往喜欢充当聆听的角色,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一员。因为在他们看来,聆听使得他们注重思考方式;
反过来思考,正是因为只注重了聆听,没有兼具表达,所以就在内向的世界中越走越远。当独自面对他人的时候,甚至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世界的全景,但嘴上却蹦不出半个字来。
小结:犀利的眼光背后,并非一定能看到事物的全貌,而只有真正能从一个聆听者转化为一个演讲者的时候,才能真正面对自己性格特征上的缺憾。

二、自我认知上的缺憾
在很多人看来,对自己的了解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从小到大,连自己还认不清楚这不是一个笑话吗?
可就是在这个已经成笑话的道路上,自我认知的缺憾依旧不能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们。谈到自我认知,用简短的话语去形容,包括:
自我个性
自我需求
兴趣所在
能力高低
行为意识
心理特征

在这6个特征中,能够全面达到熟悉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达到认知的水平,就少之又少。原因其实也不难看出,也包含了3个方面:
物质认知:拥有怎样的身体、外表、家庭、物质欲等;
精神认知:拥有怎样的学识、能力、道德、底线等;
社会认知: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社会关系等;
依旧回到内向高敏者的思想中,他们之所以高敏,是因为无法清楚甚至清晰地认知自我的三个方面,往往在触碰到自己神经上紧绷的弦线时,就像一颗“害羞草”一样,瞬间缩紧成了一团。
小结:在自我认知上的缺憾中,一般存在两种高敏者:自我认知太低与自我认知太高。

三、社交技能上的缺憾
“无语”这个词汇的诞生,连我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候的事。这个词语所暗含的是一种无奈的心境,用标准化语言去描述,应该叫作“无言以对”吧。
可就是这个词语的出现,也代表了从“80后”这一代人开始,在面对社交困境时,有绝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无言以对”的方式,来退缩、来忽略、来切换。
因为社交技能的练就,需要的是社交困境中的蹉跎与碰撞,不仅仅是言语上的碰撞,还有精神上的碰撞。一味地去回避、逃避,不但不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终也放弃了自身的社交技能。
原因是因为有的大学生社交太少,甚至没有社交,因此在社交时胆子比较小,恐惧社交,但是我觉一旦经历过几次社交,锻炼出了胆量,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1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易换社交恐惧症的主因。独生子女增多,父母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独立性差、不懂谦让等性格特质。

2 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大学生患社交恐惧症的另一大主因。手机、电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尤其依赖这些工具,越来越宅,讨厌出门。
我是自卑吧,内向。人少不敢说话。很慢热。

情商低的人有哪些表现?

1.找朋友借钱的时候,朋友不借给他,还会继续纠缠不清,一直想让对方借给他。

2.讲话的时候没有分寸感跟界限感,能够一开口,就让你无话可说,无言以对。

3.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别人不想谈什么,他偏偏喜欢谈什么,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4.固执己见,从来不会听别人的劝告,一味认为自己最了不起,自己的行为最厉害。

5.觉得自己最了不起,从来不会换位思考,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中心,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

6.不懂得替别人考虑,只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7.喜欢嘲笑别人,喜欢把别人的痛苦,当做一种笑话,不懂得去同情别人,没有怜悯之心。

8.明明是自己犯错了,还不承认,非要跟别人争,说自己是正确的,从来不愿意认输。

9.喜欢到处炫耀,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赚了很多钱,天天想着如何在别人面前炫耀,让人嫉妒自己。

10.不懂得闭嘴,经常因为说错话,被人讨厌。

11.盲目骄傲,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成功,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12.觉得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偶然,都是凭借运气,看不起别人的成功,天天把这些挂在嘴上。

13.跟人谈话的时候,不懂得察言观色。


14.几个人一起出门,买东西只顾自己,从来不会考虑别人要什么。

15.说话直接,从来不懂得避讳。

16.认为别人帮他,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恩,不会去感谢别人的帮助。

17.不懂得“互惠原理”,不懂得“礼尚往来”,只觉得别人帮自己,都是义务,都是应该做到的。

18.总是想要从别人身上获取东西,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付出什么。

19.喜欢跟别人争辩,逞口舌之快,一定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20.瞧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都比自己低级,自己才是最高级的。


21.喜欢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22.不懂得与人相处,所有事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哪怕自己是错误的,也无所谓。

23.容易情绪化,不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经常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行为。

24.总是喜欢依赖于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帮他,别人不帮他,他反而会生气,怪对方不够意思,不讲感情,从来不会想过要自己去处理事情,要变得独立一点。

25.看到跟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跟事,就直接说别人都是错误的,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对与自己观念不一样的人,各种看不惯,无法接受多元的价值观念。

26.别人拒绝他,他还不懂得听出话里的意思,而是一味要求别人怎么样。


27.最喜欢把“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其实,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对方好,反而是在伤害对方。

28.别人送他东西,他还吐槽别人送的东西不好吃,或者太便宜了之类的话,并且是当着送东西人的面吐槽的,丝毫不给对方面子。

29.去别人家里,一进门就各种嫌弃,说:“你家房子太小了,这怎么住,这装修风格,太古老了吧”。总之一句话,就是说各种嫌弃的话,让主人没面子,并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知识很丰富。

30.跟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喜欢无缘无故打断别人的话,然后胡乱插嘴说自己的观点,不等别人讲完,不尊重别人。


31.喜欢抬杠,而且是毫无理由地抬杠,直到对方承认自己是对的才罢休。

32.喜欢当别人的师傅,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想要教别人,从来不会去问,别人到底愿不愿意让他教。

33.经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统统毫不犹豫就做了。而当别人做了损害他行为的事情,他就会大加指责对方人品有问题。

34.喜欢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经常把“我早就告诉你了,你不听”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说这话的时候,还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35.做事情不靠谱,经常失信于人,答应别人的事情的时候,不经过大脑思考,也不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反正碍于面子都是直接答应了。

36.口头禅就是:“我错了吗?”“我到底怎么了?”“我哪里害你了?”......总之,都是以“我”为中心。

37.遇到自己做错的事情,只想逃避,从来不愿意正面去面对。

38.自己做错了事情,喜欢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从来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39.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对待任何人,都是要求非常高,非常苛刻,但是对自己,却很宽容,总是双标。

1、虽然情商是个被说滥了的话题,但我今天还是想说说情商这个问题。

如果智商是骨架的话,情商就是皮囊,是与人打交道的工具.

所以我们常常会说,相处之时,感觉他情商很高。

对,情商不高和情商低不是同一个概念。在情商学上分,情商高、情商较高、情商较低,情商低。

情商是不是很高没关系,有些人天生不善于用情商,你非得让人刻板钉钉一个模子,也不可能。就像术业有专攻,许多人就是不善交际的。

但情商低就麻烦了。

因为,会坏事。

2

我第一次知道情商低会坏事,是我还在当实习生的时候。

有一天,一个大哥,把一单500多万的生意给谈没了。

老板气得吐血。

具体的过程是,其实,差不多已经快到签合同阶段了,这个大哥给对方客户发相关资料。发了以后也没给对方联系。

对方过来催合同,你的合同呢?

那个大哥说,已经传真给你了,你去传真室看看。

对方的主管说,说好亲自送来,不送倒来也没事。但你传真之后,好歹给个电话,我们一个公司那么多传真,合同那么重要,我得第一时间拿到。

那个大哥说,我今天真的很忙,不是只有你一件事,我也有别的事要做啊。请你谅解。

好了,坏事了。

就是因为说了一句,我今天真的很忙。言下之意是,对方客户不够重要咯。以及,你说再多的谅解,也是没有用的。

下午,老板就接到了对方的电话,说,暂时停止合作,因为客户之间,除了产品的配合,更重要的是相处的融洽。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老板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把那个大哥叫进了办公室。但是,他的脸是青的。

我师傅跟我说, 情商很重要。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商场如战场,没有好的铠甲,随时等待毙命。

后来,这个大哥辞职了,其实,算是辞退。

但老板给了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让他自己辞职,并且给了他半年的工资。

3

我后来见到过这个老板,在一次饭局上。几个老板交流新一年的招聘。

他们几乎不约而同提到:如果连起码的情商都没有,还是算了吧。

一、如果进公司,碰到询问的时候,连“你好”、“请问”,一个字都不会说的,直接pass。

二、有机会的话,在选最终人选时,吃一顿饭。饭桌非常见人品,当然,绝对不是测试酒量。

“如果你作为老板,你给他们添了两次水之后,他依然不知道主动帮你添水,说明情商方面的悟性非常低。你刚出校门不懂事没关系,可以学。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是不停转转盘,请注意,是不停地转,说明这个人团队合作可能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她总是不停反驳别人,给别人挑刺,那么我也会投反对票。你耿直可以,但耿直得不是时候。性子太直,就是情商低。换言之,也是习惯问题,他今天跟自己的新认识的同事在老板面前这样说,难保他下次不在客户面前表现出来。”

我一个忘年交说, 情商高可能未必能成事,但情商低是必定会坏事的。

4

前些日子,有一个新媒体编辑来问我关于女性自媒体的未来成长规划。他们的公号尚在起步阶段,因为是朋友介绍,我同意了。

我一般会通过邮件回复,于是在交流后,把邮箱告诉他。

两天后,我收到了邮件信息,他没有提醒,我倒不介意。

我收到后,立刻给他们发了微信:谢谢,辛苦了。会在这两天回复。

并没有任何理睬。

半天后,我回复完成,给他们发了一个信息:邮件已经发送,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

十分钟后,我收到了他们的回复:收到了。

没有“谢谢”,当然更没有任何感激。我本意没有任何希望他们有感谢,但我觉得,“谢谢”这样最起码的礼貌总该有。

我不敢去和我朋友,我还是一个很重视面子的人,并不想让我那个朋友难堪。

后来,我朋友和我说,这个编辑出篓子了。主编把他开除了。

“他对你态度怎么样?”

我实事求是说,“情商非常一般。”

我朋友说,那个编辑,去采访一个女企业家。结果到了那里,直接冲进了她的办公室,不敲门也不打招呼,更别谈这之前打电话预约了。

勉强说完了,结果,一句感谢都没有,说,“好的”,合起笔记本就走。

那个女企业家后来跟主编说,虽然接受了你们的采访,但还是希望不要报道了,并把当时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主编。

“你的情商,代表你自己的情商,也代表一个公司的情商。

所以,职场里,那些低情商的人,注定会慢慢被淘汰。”

5

丹尼尔·戈尔曼有一本书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并不是所有人认同这个说法。

但我想说, 低情商,比低智商可能更可怕。

因为低智商的人,可能在一开始就被否决了,低情商的人,很可能浑水摸鱼。

有一种说法是,真正好的HR,一定能在见到人的第一眼大致测算出对方的情商。

而我们也要避免成为低情商的人,至少绕开那些所谓的坑,多礼貌,少情绪,多微笑,少吐槽。毕竟,情商税有时你也交不起,可能会给你的生活拉退好多年。

一个人如果EQ不高,那么这人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以下类似表现:

1.对很多常识(包括生活和工作)性的道理不明白。这里要注意,EQ和IQ不一样,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情商高,我们不经常见到一下企业高层情商很低么?他们的情商表现比如:员工加班了,不但木有好心问候,还认为这是员工应该的;

2.看起来不长脑子。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好多时候都像是,他们的表现比如:对自己马上说的这句话,不过脑子就脱口而出,这句话对听的人造成什么心理影响,貌似一点不察觉;

3.不懂察言观色,明明看到同事或朋友今儿心情不好,一脸不的悦,还过去叨叨一些烦心事儿,最后弄得人家发火一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货。

4.看不懂别人的肢体语言。比如当你需要对方和你配合做某事,给了一个眼色或简单手势,但这人就是看不懂,甚至还跑过来问你这是啥意思?遇到这样的人,有时候能气炸你的肺!

5.无法领悟他人的弦外之音。比如你说一件事,话里话外明显有所指,但这人就是不明白,还一个劲儿在旁边打听,说的啥说的啥!

6.不懂揣测他人心理。比如领导交代一件事情,表面看是让你做A,但实际领导想要的是B,如果你能做到C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情商低的人一般把A做的还不错,然后跑去老板那里一个劲儿的邀功,结果被痛批一顿!
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如何,与这人的成长环境和世界观紧密相连,这个世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智商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后天提高,但情商很多时候是先天的因素占据主导。

什么都要跟你比的人是什么心理

01.喜欢攀比的人往往自卑心理很强

自卑的心理有时候从外在表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但也有的被隐藏很深,表面化的现象几乎无法察觉,但他们的一些细节表现却完全暴漏了这种自卑心态。

心理分析:我们身边为什么会有如此愿意攀比的人

因为自卑才不愿意被人否定(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否定自己,外人也许并没有在意),畸形争强好胜的心态也比一般人更为强烈,人家比他强就会看不过去,羡慕嫉妒恨的心态顿时产生,更不愿意肯定对方的成绩,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与别人相比的不足,正面比不了就从侧面找平衡,处处要显示自己并不差,极力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往往会搞得哗众取宠、丑态百出,有时候这种人自己也知道不自然,但长期的自卑心理已经让这种心态变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其实他们自己也很痛苦,如果经常生活在处处容易受刺激的状态下,换做谁也不会轻松。

02.成长的过程中相对卑微

心理分析:我们身边为什么会有如此愿意攀比的人

这个卑微不能单从穷富而定,其实主要是综合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是因为父母对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不自信的心态;有的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压抑的成长环境下;有的是长期被外界的攀比现象所感染影响;有的是自身有些无法弥补的缺陷......总之原因有很多,并不单纯是因为钱的事情,一个不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极易造成一个人心态和性格的扭曲,慢慢地也就变成了现在的状态。

03.真正的无能

攀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个人能力限制,无法达到自己想象到的那种表现强大的程度,就会出现其他一些极端化的行为,其实也可以说真的是因为无能别无他法,这种人不会看到自己因为不努力、不去向别人学习、自己的综合缺陷而导致今天的低级,更多的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别人身上,因此就会产生不平衡、抱怨、气氛、恨天怨地的迹象。

心理分析:我们身边为什么会有如此愿意攀比的人

当自己无能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就会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贬低,以达到自己所谓的心理平衡,有时候他们说别人的一些坏话真的是可笑可悲,甚至他自己心理也清楚,不过他们却感觉不到他的无能之处已经暴漏无疑,自己还会觉得有些舒缓,其实真的舒缓了吗,只是自己麻痹自己,过后还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04.随波逐流的大众化心理

其实在我们身边,攀比的事情随处可见,一般人来说适度攀比还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动力,当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也想想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去获取更多?同时也是因为随波逐流,比如,当你左右的朋友、同学、邻居家里都买了汽车,你如果不买的话恐怕真的是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此时的汽车其实是否是生活需要已经不重要,而随波逐流的攀比心态此时占了主导原因。

什么都要和自己比的人,说明他看到自己身上很多优点,以你作为竞争对象,来激励他自己吧,长期这样他的心理可能压力也比较大呢。

也说明可能自己比他优秀,潜意识里他内心是比较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你,希望自己能超过你。对你也是羡慕和嫉妒吧。

其实不用过多在乎对方的行为,因为只要自己努力付出,超越自己才是最有成就感的,压力不是别人给自己的,做到自己不愧于心就好啦。

什么都要跟你攀比的人,一般嫉妒心比较强,或者是比较好胜,不喜欢自己被别人比下去。
什么都要跟你比的人是自卑又虚伪的心理,遇到这种人可以远离他一点。
什么都要跟你比的,人就是一种攀比的心理啊,一种和旁身边人攀比的心理,就是容不得身边的人比他强,这种人是最讨厌人的。

为什么有的人总愿意贬低自己讨好他人?

从心理学讲心理极度自卑却给人感觉很正能量,童年受挫身心受过打击,内心承受力不强

愿意贬低自己讨好他人的人,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老好人”。有时候也会有人说到他们是受气包,没有一点主见,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比比皆是。

很多人会说到他们性格很好,不会和人发生争执,真要说上他们有什么特色的话,好像又什么都没有,而这类人往往在心理学中我们给他们下的定义便是讨好型人格。

1.讨好型人格定义

讨好型人格往往表现为很是殷勤,其看上去好像对你有所祸心,其实他只是想通过他对你的好换取你对他的好而已。

讨好他人其实就是不自信、依赖他人的表现,具有讨好特征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

2.讨好型人格表现

在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小心,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满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

用以取悦于对方,让对方配合自己制造缓和的气氛,但在这其中有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为了让你满意、高兴,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

请你不要责备我,即便我做错了事甚至没有做该做的事,请你不要嫉妒我、攻击我,如果能够保护我就更好了。

3.讨好型人格特征表现

1)特别敏感

因为善于迎合他人,讨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总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别人。

2)不知道如何拒绝

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

3)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认识,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

4.处事方式

因为讨好型人格具有上述特征,这类人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强势的、个性突出的人(也就是自己讨好的对象)的意见所左右。

如果所处理的事情之前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会直接听取他人的意见。

且讨好的人会摆出一副学习的姿态,抬高对方,认为对方是权威,而不与对方讨论,找出对方的漏洞,将问题向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被他认为是不尊重对方,从而偏离讨好型的特质。

讨好型人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非常温和、舒服,但同时会让人觉得依赖感太强,过于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从而忽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放弃了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相的权利,放弃了与别人争论的机会,这样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主导下产生的,事情实际上由他人完成。

首先,是缺乏主见的一种表现。

那么,为什么会缺乏主见呢?是因为你对当前的人或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或者虽然了解很深,但对此并不是坚信不疑(注意,这和是否自信是不同的)。关于这一点,举几个反例反而更容易证明,比如说,技术人员和粉丝群体。

例如,你是一个程序员,你平时个性内向,不爱说话,也和左邻右舍相处得很好,但是,如果碰到你熟悉的编程问题,你很可能会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为什么?因为你非常了解,并且已经在这里栽了不少跟头,对于那些“错误的幼稚的引导人走向歧途的旁门左道”简直不可容忍、不吐不快。

其次,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为什么要讨好别人?归根结底,是希望获得对方青眯,希望对方对你也有好感,从而在内心上获得一种安全感——“看,现在,我向他发出了友好信号,他很可能会和我成为朋友,或者是同盟(尽管对方愿不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和同盟还不知道)”。因此,一般说来,那些总想着讨好别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落单者,缺少朋友,也缺乏支持者。根据因果理论,他们势必会比那些有很多朋友和支持者的人更有动力去讨好别人。

最后,是一种日后有所求的表现。

这一点很好理解。今天,我向你发出了友好信号,等到哪天我需要你时,你也应该对我发出友好的表示。何况,相比老外,中国人常常有一种有备无患的心理。俗话说得好,出门在外,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多一个朋友,就多了一个潜在的助手——讲真,现在虽然没啥用,但保不准哪天需要派上场呢?
与其说是讨好别人,不如说是与人为善,只是有些地方分寸没有把握好!
  与人为善也是要注意度的!你还要记住后面的话: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意思是: 给别人一些方便,也是给自己带来方便;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方便。因为,一般来说,你付出的越多,日后自己有难,得到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大,机会就会更多。 常言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如果你只记得前面,你就会很被动!如果你只记得后面,后面就实现不了!
  观点2:哈哈 我个人觉得 你是一个“老好人”宁可自己吃亏。深怕让人家吃亏 ,说好听点是 老实。说难听点是“**'
  总是以为人家不喜欢自己 想拼命去讨好 别人。其实你越是这样做,对方越觉得你是好欺负的人,越不把你当回事,因为你太好骗了。
  借钱给人家也不敢去要,总以为你们关系好。可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有几个人愿意帮你呢?我之前也是借钱给朋友,朋友不还,我就当没交过这个朋友,现在我觉得为什么不要回来,钱又不是捡来的,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你有权利要回来,除非这个朋友和你说好什么时候还,不要没还你钱,也不和你打招呼,这样的人要敬而远之。
  哥们 我认为你是不够自信,当你有足够的自信 也就是你的能力提高了 你这些还会有吗?
  那个时候人家都是围绕着你。你所在的圈子会直接影响着你。
  所有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我的建议是 让自己强大起来吧 。
  观点3: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为什么要讨好别人?可能有以下几点:
  1、你想获得他人对你的认同和赞赏;
  2、你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好处;
  3、你想与他人的交谈中来感受自己的存在。要想摆脱这样的心态,首先应该肯定自己,树立自己的自信;其次摆正心态,与他人的交谈是平等的,不需要讨好别人。
  观点4:
  1,你可能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你不能肯定你自己的价值,你希望通过别人的反应来证明自己。
  所以,你才会在聚会时,讲一些笑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
  你不太自信,所以人云亦云,小伙伴一起吃饭不敢点想吃的菜,只想顺从他人的意见,让大家都开心。
  你要自信点,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不要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你应该要知道,人云亦云,大家往往会忽视了你的存在的。
  要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你,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比如,你喜欢吃什么菜,什么什么东西,大胆地告诉你朋友们。他们会觉得你把他们当朋友,大家坦诚相待。
  2,你在生活中也比较重感情,讲义气的人,总是很在乎自己身边的人的感受的。但是你的行为有点太在乎了,借给别人的钱为什么不敢去要?借钱还钱,天经地义,我相信如果是你真正的朋友,他是不会因为你要“自己的钱”而生你气,讨厌你的。
  3,你可能还有点敏感,你总是认为你的一点小行为,会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不知道你朋友说的话你会不会特别放在心上,难过或者开心很久。如果你一直很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和看法的话,活着太累了。
  4,有一种太在乎别人看法的是有病态的。
  那种人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喜欢表现自己,通过标新立异之类的让大家觉得他与众不同,这是典型的“表演型性格。”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觉你不是这种人。
  所以你是没有问题的!
  希望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帮助,也希望你活得开心一点,不要太累。
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心理问题。

一、他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感谢,假如没有得到这些,那“老好人”的内心会非常痛苦,也会有愤怒,只不过这愤怒他只是让自己知道,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介意,“老好人”总是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对别人好。

二、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迎合型人格障碍”,他们貌似没有脾气,对人特别友善,也让人觉得挺善解人意,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老好人”。

三、这类人缺乏自信,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习惯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处于弱者的位置,需要讨好他人。因而他们没有界限,不会拒绝别人无理的要求,不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当获得别人帮助时,他们又会觉得受宠若惊,觉得自己承担不起别人的恩情。这是由于讨好型人格的本质就是低自尊,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

四、他们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甚至会被打骂批判否定,所以他们从小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上,害怕冲突,也必须要去顺从妥协摆出低姿态,才能不被否定打骂,才能“被爱”。
在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老好人老好人,他啊,是个老好人。有时候也会有人说到他们是受气包,没有一点主见,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比比皆是。很多人都会说到他们性格好,不会和人发生争执,真要说上他们有什么特色的话,好像又什么都没有,而这类人往往在心理学中我们给他们下的定义便是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萨提亚将人的人格特点分为五类: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而讨好型人格往往表现为很是殷勤,其看上去好像对你有所祸心,其实他只是想通过他对你的好换取你对他的好而已。
讨好型特征
讨好是不自信、依赖他人的表现,具有讨好特征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在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小心,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满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悦于对方,让对方配合自己制造缓和的气氛,但在这其中有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为了让你满意、高兴,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请你不要责备我,即便我做错了事甚至没有做该做的事,请你不要嫉妒我、攻击我,如果能够保护我就更好了。
处事方式
因为讨好型人格具有上述特征,这类人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强势的、个性突出的人(也就是自己讨好的对象)的意见所左右,如果所处理的事情之前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会直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时讨好的人会摆出一副学习的姿态,抬高对方,认为对方是权威,而不与对方讨论,找出对方的漏洞,将问题向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被他认为是不尊重对方,从而偏离讨好型的特质。
文章标题: 在对话中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让人无言以对的目的,是什么心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qingganwenzhang/157764.html

[在对话中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让人无言以对的目的,是什么心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