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09 17:01: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就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黄河流域,是人类从原始散居到拥有文明的最初发源地,即最先拥有城市、文字和礼制之邦。可想而知,咱们中国汉字的历史可谓是古老而悠久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开始,中国汉字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数千载,一路走来由金文、大篆、小篆等形体到我们今天使用的简体汉字,其中凝聚着数不尽的历史文明之精华,如今乃至今后,定会由我们继续将其传承发展,孕育出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辉!
一个汉字的构成,往往有着其音、形、义的含义,就像远古时期人们的壁画一般,是与具体形象的结合体,如因为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于是才有了包围式的“日”字;我们知道“木”代表树木、木材等等,那两个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林”字,也就是由一块“木”变成了一片“林”,这样的组合变换实在是非常有趣!也就是说,汉字可以是能让人联想到具象画面的“象形字”,另外汉字还有音韵灵动之美,笔法苍劲之力,这些都不失为汉字让人沉醉不已的魅力。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有着很多创新发明的,比如当年女皇武曌创造的的这个“曌”字,就是取日月当空,普照大地之意。近现代也有造字一说,那么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且天天都会用到的汉字,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却饱受争议,特别受到女性群体的反对,这个被谩骂了三年的创新汉字就是——“她”。
“她”字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在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是区分开了各自属性,都有着相应叫法的,然而中文在近现代之前,都没有对第三人称有过详细的区分。在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的近现代,由于涉及到很多翻译的工作,这人称代词的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如传教士们来到中国翻译各类宗教著作时,在如何准确翻译英文中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问题上显得尤为头大,他们最初翻译成“他女、他妇”等,显得十分怪异且影响文章句子的美观性。
20世纪初,全世界的交流融合更加频繁,大量的国外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对翻译的需求量猛增,且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人们新思想的萌芽,人们开始重新重视起了这个“她”字的问题。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刘半农在翻译一篇英国戏剧时,尝试将其中的“she”翻译成“她”字,并且在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中,首次将这个“她”字搬进大众视野,由此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她”字引各方争议
其实在一开始,刘半农也只是提出在“他”的下方加一个小小的“女”字,用以称呼男女的区分,可这样“他女”的叫法也十分奇怪,不少人都持反对意见,可刘半农创造的这个“不伦不类”的“她”字也不好看,怎么看起来都很别扭,便有一派人转而支持最初由郭赞生提出的用“伊”来代表女性的方法,甚至周作人、钱玄同、寒冰等文学大家都在各报社上刊登文章,就“她”字问题大表高见,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他们反对使用“她”字的原因,一是在读音上与“他”相同,都为ta,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区分开来,不如“伊”字来得直接妥当;二是从历史上看,“伊”字自古以来便有使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们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不像一个全新的汉字,很容易造成混乱。
其实“她”字的探究,也恰好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解放和平权等话题的重视,女性在社会上地位的确立已经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都使得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发言权和出场几率增多,近现代之前没有女性专属的代词正是女性地位不受重视的表现,这无疑在文学领域之外,给“她”字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部分女性认为,将女性专门用一个“女字旁”来区分开,就是对女性的歧视,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是这个旧社会男权主义残余份子居心叵测,专门为了羞辱女性而来的,刘半农在当时可是受到了不少谩骂。还有一部分女性认为这个“她”字正是象征着对女性的看重,是积极倡导男女平权的象征。于是这一来二去,“她”字就慢慢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起来。
“她”字终立其位,得以广泛使用
既然“她”字在当时饱受争议,反对的声音也不胜枚举,那么在社会上的反响又如何呢?其实,在当时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默默关注并投入到文章进行使用了,如冰心、茅盾、鲁迅等文学大家都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她”字。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冰心为首的一些女作家,她们认为“她”字不仅没有侮辱女性的意味,反而表示了对女性地位与日俱增的关注和重视,是新中国思想解放的伟大成就,并且也确实解决了文字中对男女的区分问题,对“她”字的应用十分看好。
文学大家鲁迅在描写祥林嫂这一人物时,也全部使用了“她”字来进行称呼,如“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这里的“她”都用来指代祥林嫂,而随着鲁迅文章的广为流传,“她”字的使用也逐渐深入大家的脑海,融入进日常生活之中了。
如今“她”字已经被人们所广泛运用,我们丝毫不会怀疑这个字的正确性,也不会去想为何要如此书写,可在当时可不是这样,新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挑战与不休的争议,每一种新文化的出现,也都是由不同的意识交流碰撞摩擦而形成的,都是由先人不断磨炼试验而得来的,这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
而“她”字的出现,也正是展现了20世纪人们从思想文化到外交融合的大发展,是一种新兴文化的象征,也是女性地位上升,男女平权进程加快的最好证明。并且随着白话文的发展,教育在民间普及的同时,很多汉字逐渐简化,目的就是使其变得更加易懂和大众,让国民受教育水平增高,从而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加蓬勃和光明。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她”字相较于“伊、彼”等则更加易于记忆,在语言体系上也更为系统化,符合了当下社会主流意识的需要,因此刘半农发明的“她”可谓是近代重要的创新之一了,尽管一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抨击和谩骂,也引发了一场场骂战和争论,但其也算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首绚烂的插曲!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