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4-19 15:31:03 | 作者:菜鸟书虫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谁也不可能知道,谁也穿越不到那个年代再去看一看,也只能依据一些文字的记载来描摹他的样子了。学术界对于诸葛孔明这个人的争议还挺大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个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丰功伟绩在正史里已经说得不少了,我们就不用再在这里去说了。
笔者曾经也略看过一些关于记载他事迹的书籍资料,包括《三国演义》的书和电视剧。在笔者看过这些书籍资料后,对诸葛亮这个人也有了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很多人都在错误地评价诸葛孔明这个人,也在误读《三国演义》这本巨著。据笔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巨著和看了《三国演义》这部影视剧后,觉得这本巨著的作者罗贯中在写这本巨著时,或许他就想告诉大家,诸葛孔明是个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擅长独断专行,专权,沽名钓誉的庸才。或许笔者的看法和想法会被很多人抨击、批判,但笔者还是想把他对诸葛孔明这个人的评价说出来,就当笔者是在戏说罢了。
对诸葛孔明这个人的一些事迹的记载乃至评价,历史上有一些文字是正史记载的,有一些文字是野史记载的,还有一些是口口相传的传说罢了。我们不能说正史记载的就一定是真实的,野史记载的和口口相传的就一定是假的,胡说八道。我们也同样不能说正史记载的就一定是错的,野史记载的和口口相传的就一定是对的。历史上的诸葛孔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也只能凭后人随便怎么去评说了。笔者对诸葛孔明这个人的评价也只是依据一些不完全靠谱的文字的逻辑推理罢了,就当是笑谈,不可当真。现在学界权威正统的一些说法,对诸葛孔明这个人的评价说,说诸葛亮是一个博学多才,精通谋略,对他的主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么一个完美的人物。
就先说说《隆重对》吧,《隆重对》的不足之处这是铁定的事实,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的思想是先取荆州,后夺西川,这看上去好像本无错,诸葛亮要同时拥有荆州,西川,以便将来一路人马东伐孙权,一路人马北伐曹操。这说起来简单,但它是要靠实力的,那时的蜀中说是鱼米之乡,其实也并不富裕,常年征战,休战的时间并不很长,赋税很重,老百姓的日子是苦不堪言(江东孙权所管辖的老百姓和曹操占据的北魏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样)。荆州,西川相隔千里之遥,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又不能像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交通工具一样,能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要同时守全有千里之遥的两处当然极其不易,如果诸葛亮当时多留人马给关羽,或者不停给关羽增兵增粮草,或许关羽也不会荆州兵败,丧命于荆州了。
自建安十六年,诸葛亮借用刘备之意,让关羽坐镇荆州,在关羽北征的时间里,荆州一直空虚。诸葛孔明一生谨慎,他却并未给关羽增添一兵一卒,即使关羽捷报频传,荆襄却始终不全。难道说诸葛亮不知道荆襄的重要性?还是他认为孙刘两家几十年来对荆州的争夺,东吴会放弃窥探荆襄之心?——诸葛亮的心里当然明白的很,但他就是不那样去做。当时西蜀兵多将广,诸葛亮不发兵将相助关羽,这便与他在一些资料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他一生做事谨慎的性格大大相反了,这是诸葛亮要间接害死关羽的意图很明显,他在借刀杀人。因为关羽一开始并不服他,诸葛孔明因为是个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就把仇恨记在心里,伺机报复,这才导致荆州兵败,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刘备为了给他二弟关羽报仇,出兵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这些兵败虽然看似不都是诸葛孔明一个人的错,但他的责任要占一大半,这也就是《隆重对》失误之处的见证,这是诸葛亮的败笔之处,也就是他的嫉贤妒能、心胸狭窄造成的。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还拜了一个军师,此人就是庞统,他与诸葛齐名,此人还是诸葛亮自己亲自介绍给刘备的。但此人也是和诸葛亮一样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如果此人真的有才,会用兵,能辅助刘备得天下,他也不会丧他自己的命了,这就说明诸葛亮自己就是个庸才,他当然也就不会发现真正的人才了,也只能介绍一些和他一样的庸才庞统给刘备。
笔者说诸葛孔明是个庸才,他不但是个庸才,而且他还嫉贤妒能,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他的可恶之处除了这些,还表现在他直接害死了军事才能比他强的魏延。
在军事谋略上他确实不如魏延大胆。如果听了魏延的话,兵家出奇制胜的谋略:循秦岭以东,取道子午谷而投北,诸葛亮自己出兵斜谷,直通咸阳这样的谋略,相信历史也不会是这样书写,天下一定就是刘备的了。而诸葛亮非要舍近求远绕道而行,听不进别人不同意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蜀国怎么会有不败的道理?诸葛亮私心地认为,他如果采用了魏延的妙计平定了北方,对他在蜀君面前的地位会受到大大的威胁,故而他没有采用魏延的妙计,他是怕魏延的功劳盖过他自己,使他在刘备面前没有面子,地位不保。
诸葛亮非说魏延有政治野心,有反心,其实也就是魏延对诸葛亮的用兵有不同的意见和政见不同罢了。在马岱杀魏延之前魏延还想着怎么样去攻魏国司马懿的大营呢,可见魏延只是反诸葛亮一个人而已,并不是反蜀国,对蜀国的国君还是忠心的。只因诸葛亮在军中对魏延有成见,就一直没有重用魏延,魏延能不反诸葛亮吗?可见诸葛亮没有容人之量,听不进不同意见,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
还有,说诸葛亮是一个小人,证据还很多。他北伐中失街亭而杀马谡灭口,说马谡无能,指挥用兵不当造成街亭失守。其实刘备早早就曾嘱咐他,说马谡不能委于重任,可诸葛亮还是不听刘备的忠告,还是重用了马谡,造成街亭失守,这又是谁之过呢?这样的损失对蜀国来说,可是重创,也只能说诸葛孔明是个庸才了。
笔者说诸葛孔明这个人独断专行,专权,还有证据:在刘备一死,诸葛亮就更加地表现出来了。在刘备托孤的时候,刘备还委托了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就是李严。《资治通鉴》上说:“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在刘备刚刚咽气,他就把李严给排挤了:“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也就把李严撂在永安这么个小地方,不再重用了。
《三国演义》影视剧中用了很多的笔墨写了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坏话,也是书的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评价:
先说说刘备兄弟三人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时,刚到南阳,他们
便听到一农夫吟唱由诸葛亮写的田歌。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过世外桃源的生活,不想世事侵扰,他会写歌给农夫唱吗?会让人知道他有才吗?还有就是他还没有出山便知道三分天下,他还自比管仲,周公等。这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人,他写歌给农夫唱,其实这是他在给他自己做广告呢,这不就是他在沽名钓誉嘛。
笔者说诸葛亮是庸才、小人、沽名钓誉。猜想大家或许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还想再举几个例子来佐证笔者的说法,在《三国演义》影视剧中:诸葛亮第一次到东吴邀请东吴联合攻曹操时,他和鲁肃大谈将帅之才,口若悬河,大吹特吹,把他自己吹得是完美无缺的帅才。作者罗贯中借用诸葛亮他自己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无知无畏、狂妄自大的言辞来反衬他的无知、狂妄,用这些言辞先做一个铺垫,用他自己的言辞扇他自己的嘴:“古今统兵者均自以为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晓。平庸之将所著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等辈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瑾也。然而仅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比如这用兵,这“兵”字就大有学问。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
在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后他又自吹自擂了一番:“昨天我曾与子敬论及将帅之道,为将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晓阴阳,不知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三日前亮已料定今日大雾垂江,因此才敢认三日为期限。公瑾叫我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人力能为?分明是要杀诸葛亮。可惜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加害于我?”诸葛亮几次看破周瑜的妙计,为了炫耀,也为了取笑周瑜,就把他看破周瑜的妙计告诉鲁肃,还假惺惺的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其实诸葛亮早就料定鲁肃会告诉周瑜的。鲁肃是东吴的重臣,各为其主,怎么会有不告诉周瑜的道理呢?可滑稽的是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他吹牛的这些大话大大的受到了讽刺:丢失街亭是他没有指挥布阵的将帅之才,用人不当。其实是他自己用人不当,不能知人善任,没有能力辅助刘禅安邦定国的才能,指挥失策,他却把责任都加在了马谡的身上,杀人灭口,难道这是君子所为吗?在上方谷一战没有烧死司马懿父子是对他论将帅之才的最大的讽刺,如果他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没有算出在上方谷一战有雨?他在北伐期间就认为他是天下第一,无人能及的帅才,可不巧的是连中姜维两计,而当时姜维还是一个毛头小子,这不是对他自吹自擂的极大的讽刺吗?他这才知道天下还有比他贤能的人,他连一个毛头小子都不如。
虽说诸葛亮是个庸才,可他在北伐中,他能在两军阵前骂死王朗,可见诸葛亮骂人的功夫还是了得的,他骂人的功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人能及的造诣。这骂人的才能虽然不是什么君子所为,但他却能做到天下第一,这可不是盖的。
不管是在演义里还是史料中,诸葛亮一生在军事上一味逞强,穷兵黩武,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