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2 14:35:42 | 作者:季乙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6次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吉他”,
看看你会收到什么歌?
01
伴随着近期对996的讨伐,知乎今天一个旧话题又火了——华为工程师猝死,36岁,22月无休。
这种话题虽然令人痛心,但对于我们看客来讲,也算是旧闻,毕竟在我们的概念中,说句难听点的话,互联网名企+程序员就是猝死的标配。
这可谓是猝死套餐中,最常见的一种。
当时这条新闻下的媒体,基本上都会附上这样的评论:“比起挣钱更重要的,是健康”。
其实,这谁不知道呢!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往往只有两个——挣钱,或者失业。
而摆在挣钱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拼命往前跑,你要更高更快更强。
除去工作的重压,其实没有工作的群体未必也会好过。
那天一个朋友给我发来消息,说他朋友中风了,估摸着是因为备考公务员用力过猛。
我当时就捧着一套考公的习题集,心有余悸。
先前看过一个概念,叫垫脚效应,意思是:
一群人站着看演出,如果前面的人为了视野更好踮起了脚,那么后面的人也得踮起脚,后面的后面也得跟着踮起脚,最后所有人都得踮着脚看完这场演出,所有人都受累,却并没有达到很好的视野效果。
我们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学生时期,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差,当大家都一股脑地应试,知识水平上去了,题目难度也就变态了。
我们鼓吹要发展德智体美劳,有人会武术,有人会钢琴,当所有人都想当新时代全才的时候,孩子的周末都得拿去报班了。
而在职场中,每个人都要求我们要优秀。先前看过一个极具讽刺的“心灵鸡汤套路图”,总结来说就是,无论你对现状满不满意,你都得努力,因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试问,在这种价值观下,996算个什么,大家都在996,你得更努力才行不是么?
02
垫脚效应其实也不是不好,人类社会得以进步,不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往上踮起脚,从而推动社会衡量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平均线不断地上移。
所以这里并不是在否定“努力文化”,只是按我的浅见,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是“努力文化过剩”了。
我们不甘于现状,我们追求完美,我们时刻陷于不居人后的恐慌,导致猝死的不仅仅是一个996的工作体制,而是整个社会节奏和氛围。
过去的几年我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在我们圈子里的甲方都有一种爱好:晚上一两点钟给你打电话,有时候我还没睡醒,可能就得劈头盖脸遭一顿骂。
而我在内部相当于程序员的甲方,我只能给他们打电话。然后一群人围着一个小bug急的团团转,半夜吓出心脏病。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思考过,为什么一个问题不能摆在工作时间去讲呢?
不行啊,我们赚钱的标准就是这么高,你要自己想办法去够这条线,去适应它,去热爱它。
于是,咖啡、红牛、香烟也开始成为大家工作的标配,我们共同在猝死的边缘反复试探。
03
如果上面提到的猝死是属于无奈型猝死,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拖延型猝死和作死型猝死。
毕业论文,提起它大四狗该得心中一恸。我当年就见证着一个朋友因为熬了一个星期而重病住院。
当然,这种案例我们也不陌生,我们见怪不怪,已经可以一边看着,一边把着自己的脉,一边把该做的事情一味地往后拖。
其实留给我们去完成任务的时间并不是没有,但是我们奉行“就是第一生产力”。
另外,也有不少年轻人把游戏、小说等当成精神毒品,反反复复地熬夜修仙,然后等到清醒时自我厌弃,再把“猝死”作为自我嘲讽的高频词。
所以在我提到的“努力文化过剩”的情况下,“丧文化”也如影随形,而且也变得畸形。
比如说,我们对于那些高薪工作者经常会有一种酸葡萄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在我们对于 “华为程序员猝死”的新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会滋生一些恶毒的想法——看吧,人家赚钱多。
我们并没有去思考,自己虽然赚钱不多,但也没有把身体打理好的事实。
我们都说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委屈和无奈,被逼迫着不停地往前跑。
从小学生到老年人,每个人都扛着成吨的压力和烦恼,沉湎于各自的辛酸苦辣。
所以我不喜欢再鼓励别人要不停地努力,我只求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让自己再健康一点地活着。
在健康面前,你需要再踮起脚,每个人都需要踮起脚。
文:季乙
编辑:m
今天我们来聊聊
【你是哪种类型的“猝死”?有尝试改变吗】
留言点赞第1名
获得【盖泡面】鼠标垫一套
上期中奖者:顺势而为- 你可能会错过 -
4.23世界读书日,你还在坚持读书吗?
被耳机耽误了的年轻人
上海17岁少年跳桥:语言暴力有多恐怖?
杭州女童遭踹:为人父母,从来不用经过考试
实习委员关注一下我又不会死道理我都懂
只是....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