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12 08:59:11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在肥城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因为是纯粹的关于课堂的学习,所以对课堂的思考自然就多了些。
思考一:课堂是老师的还是学生的?自然,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那么学生的体验与学习是最重要的。学生展示的、思考的、提出的应该是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的问题,学生才会用心去关注。那么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三种表现,一是没有问题可问;二是问题无价值;三是生成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最可难的就是无问题,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深入的阅读与思考。这时候我们老师应该做什么?可以再引领与点拨,指导学生再思考。也可以直截了当的老师有个问题。
思考二:课堂的确要有其价值观。必须与学校的核心文化挂钩,能够渗透于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的时候,往往更注重于制度的、载体的、活动的一些东西,往往会忽略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可能为了学校文化的建设也会去开设一些课程、举行一些活动,说到家这些都是表象。白庄矿学校提出了课堂深处是文化,发人深省。近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课堂必须有其支撑的理念。譬如赏识、譬如行知、譬如生命化教育,只有把这些育人的理念渗透进我们的课堂,才能构建真正的学校文化。
思考三:贵恒!只要想做点事情,没有恒心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任何一个学校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磨合期。其实教育有时候很也很简单,最基本的教育学原理都明白,但是都不能坚持下去。今天学这个名校,明天学那个名校,是最不可取的。可以借鉴,不能照搬。不由的使人想起前几年杜郎口旋风刮过后,很多学校应景而生的砸掉讲台,四面挂黑板。现在想来肯定这些学校的黑板大约已经早撤了吧。还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仿佛一夜之间各地各校都雨后春笋般的都用上了讲学稿、导学案。不论什么经,只有领悟其内涵才能不念歪。
思考四: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与课堂模式的有机整合。前几年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区制定出了一个四种课型的基本模式:综合课、新授课、矫正课、实验课。按照课型对基本环节进行了设计,现在想来还是比较符合一般教师群体的。若坚持下来的话,也应该能成型了。譬如综合课:构建知识网络、典型训练等环节都非常有效。这样的模式下,如果教师再加以个性化创造,完全可以有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当然,现在来看原来的模式一些环节设计上,主要是应试的成分多些,不过这些东西是可以改的。只要理念变了,课堂的一些细节就会有所体现。
思考五:从最后一个孩子做起。白庄矿学校的小组教学运行机制良好,小组内分工明确,根据学习品质予以分层,而不是单纯的按照成绩分层。然后在学校过程中,专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创设不同层次孩子的发言机会。第一发言人是待优生,第二发言人是次待优生,第三发言人是次优生,第四发言人是组长、优生。四个人有不同的任务,第一发言人负责讲解、展示、汇报,第二发言人对其进行补充,第三发言人对前面进行追问及质疑,第四发言人负责概括总结与提炼。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小组学习形式化的问题,并且通过他们的介绍看了一看得出来他们有自己一套专门的小组评价和激励机制。每堂课进行展示的组,应该是前几堂课上表现不佳的小组。
思考六:教师的反思是不断进步的基本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读书、反思、写作、实践。而这个反思环节是一个核心环节。读书要反思、实践也要反思、写作更是反思的一种表现。教师的反思主要来自于两个途径:一是课堂教学,二是与学生相处。也就一是教育(狭义的),二是教学。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主阵地是课堂,所以根本在于课堂反思。白庄矿学校四位老师课后都谈了自己的设计与反思,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必将会改进下一步的教育教学。而平时我们教师最缺乏的就在于此。只是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去思考为什么而教。
思考七:学生的精彩是练出来的。我们只有多放手给学生,学生才能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课堂展示、精彩主持无疑都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于是我就想到了近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当课堂遭遇沉默。低年级的孩子上课争先恐后的举手争着回答问题,随着年级升高,到了初中高年级,基本上课堂变成了讲堂。原因除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外,更多的是教师的评价与引导不当、问题设计不当,还有就是不能持之以恒给他们正效鼓励。
思考八: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定位自己?李茂老师说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可能是课堂上说话最少的。而有些课堂基本上全是老师一人在说话。按照辩证法来看,过犹不及。既不能搞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剥夺老师的课堂话语权。教师也应该有自己课堂的精彩,但要始终记得教师的课堂精彩在于能启动学生的课堂精彩,而不是为了教师的个人才艺展示。明霞老师说了句师生在课堂上像两滴水一样的交融,其实如果把每个孩子都作为个体来看,应该是很多滴水的相遇与融合。教师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课程资源,每个孩子也都是一个课程资源。只不过教师的资源大一些,重要一些。
思考九:关于课堂教学目标。李升勇校长与李茂老师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李校长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在教材、还是课标还是学生的生命需求。李茂老师注意到了展示教学目标ppt的一闪而过。很多时候我们把出示目标当成目标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说如果一堂课不出示一下目标,就不是目标教学。其实,就是出示目标,也不一定是目标教学。因此,确定这个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这堂课是否有效的根本。目标不应该是教参的也不应该是老师的,而应该是综合考虑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整合出来的符合最近学生发展区域的基本达成要求。而在整堂课中,应该围绕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平时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目标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教案上的这个栏目,因此在教学时就容易跑偏,抓不住根本。目标达成度不高,就一定不是有效课堂。
思考十:关于课堂的反馈。及时的课堂反馈是调整课堂教学的有效环节。比如说预习展示完成以后,学生对预习情况掌握的到底如何?我们应该有一个反馈。这个反馈可以是提问、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表现、可以是听写板演、可以是对学生眼神的观察、可以是一个小的检测。不论何种方式,老师收到反馈后应该做出判断,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与调整。这一环节的目标达成度有多少?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如何在下一步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调整与补救?往往我们在课堂上,为了追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把反馈环节简化,靠一两个孩子的正确答案或者几声齐答的“是”或者“对”,就简单的定位为学生掌握了。正如李茂老师所说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救。我们平常做的最多的就是:第一个答错就问第二个,第二个答错就问第三个。当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正确大答案老师就长出了一口气,或者没有学生答对老师自己把答案说出来就进行下一环节,这样的反馈是无意义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