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08 12:07:46 | 作者:bigwinner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黑胶唱片是一个小众爱好。今天,《好奇心日报》发表了一篇许婴子关于这个人群的报道《他们探索并推广关于黑胶的一切,想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别人的日常》。其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饼记得常一起挖掘唱片的网友中,“曾有个叫作 Clash-Cash-Car 的人,他从 2008 年开始往豆瓣不断增添音乐条目,为之前从未被人听过的唱片建立标签,规模前所未有,是一个有点传奇的人。” 2008 年-2019 年,“Clash-Cash-Car”在网站资料库内建立 6108 个音乐条目,标注共 371 个派别,“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找到这些音乐的,可能下载,或者黑胶和 CD”。2019 年,网友得知他去世。他的真实职业是一名保安。
有网友更正,这位Clash-Cash-Car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商场经理。当然,他的工作同样和他的爱好毫无关系。2019年4月,他离开了人世。
可能需要对今天的小朋友多解释两句,互联网并非从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人们上网并不都是为了打游戏,刷视频,看八卦,聚众追星,党同伐异。在中国互联网的古代,人们不仅只是使用互联网,那时候的人们参与建设互联网。那时候人们会自行建设网站,比如说一位著名的博客作家阮一峰,因为喜欢卡尔维诺的缘故,就为卡尔维诺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卡尔维诺中文站,上传和翻译了许多他的作品。
人们也会参与建设网站,比如说前往维基百科编纂词条,管理内容。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人们去豆瓣网增添电影、书籍、音乐专辑的条目,便于其他网友标注、收藏和评论。许多人还专门投入时间去做“豆列“,也就是按照某种顺序建立一个索引,比如”名字里含有颜色的书名“,或者”有关于海战的书籍“。Clash-Cash-Car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一个人就为豆瓣添加了6108个音乐条目。人们感慨豆瓣内容包罗万有,并非是因为站方全知全能,而是因为曾经有大量的网友无私的分享行为,丰富了豆瓣的资料库。
这样的行为都是义务和免费的,网友并非专职人员,他们完全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资料上传和整理。从互联网的古代到现在,这种行为都很难获取金钱和名望上的报偿。在今天看来,他们的做法让人不可思议,既不能赚钱又不能涨粉。但是,凭借着他们对自己爱好的热爱,以及对互联网的热爱,他们乐在其中,并且乐此不疲。
今天再来看Clash-Cash-Car的事迹,让我觉得有些伤感。互联网曾经是一种温柔而无言的存在,它给予Clash-Cash-Car这样的人,我这样的人,以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他白天是一名商场经理,迎来送往,处理诸多琐事,也许有许多不得已。但是到晚上,回到家里,面对电脑和他的唱机,他是一个听过近万张唱片的人,在音乐和黑胶唱片的世界里,他可能是一位王者,也可能是一名游吟诗人。那个世界几乎无穷无尽,他可以用一生时间徜徉其间。我相信,他在那个世界里拥有更多的欢乐和满足。因为有了网络,他得以在其中安放自己人生的另外一面。
而且,这一面他不用和他的亲人,他的同事分享。在现实生活中,他不叫Clash-Cash-Car,他也不会体现出Clash-Cash-Car所拥有的任何特质。他会穿西装打领带,走在无数货架和柜台之间,点头微笑,鞠躬致意,下达指令,撰写报告。但是在人声鼎沸的商场里,只要他愿意,他瞬间就能在脑海里放上一张唱片,让音乐声响起,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去,而周围所有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他的秘密,这秘密只有他和他在网上选择的那群人会知道。有些生命中的丰盈,并不需要在人前显现出来。
我并不迷恋黑胶,我也并不迷恋音乐,如果Clash-Cash-Car还活着,我看到关于他的报道,也不会动念发私信去联系他。但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做了这样的事情,对于我而言非常重要。上网20年之后,我时常无法避免地在网上陷入沮丧的状态。面对满坑满谷的中文垃圾资讯,面对滚滚而来的脑残粉丝人造声浪,面对无穷无尽的机器算法推荐内容,我会情不自禁地去想:为什么要上网?上这种网干嘛?
类似Clash-Cash-Car这样的人会让我把头抬起来,让我看到互联网美好的那一面,让我想起许多年前无数个夜里自己不断敲击键盘的原因。这样的人和事始终都在,它们提醒我网络世界最原初的快乐。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每一个清晨到来之时,一个人还是需要起身为了生计奔波。但是在一日终结之时,网络可以承载他白日里尚未磨损殆尽的灵魂,让他得以创造一点东西出来,诗意地栖居其间。
他们说天堂里的唱针是钻石做的,永不磨损。愿Clash-Cash-Car安息。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