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25 14:35:11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存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的心学四决,越来越喜欢这个老头了!
据说当年,有个老农民因为潦倒,想把自己的地卖给王阳明,然后换钱来急用。王阳明恻隐之心大动,说你把地卖了,将来你依靠什么生活?这样吧,我借钱给你,你先救急,钱呢也不急着还,也不要利息,什么时候宽裕了你再还。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过了几天,王阳明和弟子们到野外郊游,看到一个山谷,景致优美,王阳明叹道,多好地方,如果能有这么一块地,在这里修身养性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有弟子就说,老师啊这地差点就是你的,你没要啊,这就是那老农民要卖的地。王阳明一听有点小后悔,然后赶忙静坐,来进行深度思考,过了会才缓过劲来。这个故事,就很恰如其分的解读了王阳明这心学四决。
心本身就是个物,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但一旦有了外物的影响,就有了利益、情绪、纠结,为了自己的利益、情绪、情感等意动,就产生了善恶。当觉察了自己的心有了不正常的想法,不再是初心,就要通过静坐、格物、明辨,来矫正自己,回到最初的想法。
如今,社会上各种利益、各种私欲、各种诱惑,不断地磨砺着人心人性。貌似有一句话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反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个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称之为末法时代一点也不为过。近代历史上几次大的文化革命,已经把信仰、文化、传统、道德都革掉了。所以,即使心再宁静,也是意动不已。这是人的本性,连王阳明这样的大圣人都会意动,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说了。但,底线不能突破,要时刻的让心静下来,想一想,这样的意动该不该、行不行、能不能!
今天,听到一个“熊孩子”的故事。他为了纠结报复另一个孩子,居然一整夜不睡觉,在做心和意的斗争。其实孩子本身是无善无恶的,但是因为外物的干扰、情绪的激化,心猿而意马,欲揍之而后快。可他又没有成人的定力,所以很容易暴怒。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我们所有的教育指向的目的是外物,用一切外在的东西,来吸引孩子朝向物欲,忽视了心灵的培养,就一定会衍生出若干的问题。
看到网上,若干部门要出台“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就感到很悲哀。为什么,校园这片净土,需要出台这样的方案,来治理“校园欺凌”呢?背后的东西,是文化消失了!这种文化的消失,比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更难弥补、更难拯救!
当以神为尊的时候,人们学会了崇拜;当以心为尊的时候,人们学会了修养;当以物为尊的时候,人们只剩了丛林法则。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诚不欺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