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9-22 07:38:43 | 作者:匿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我通过利用休假几天时间,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偏远山区的一个农村的实地走访,收集了关于农村孩子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发现农村孩子教育,办学情况存在以下严重情况:
第一:原有的初级中学、小学生严重缺生源。
第二:农村教育失败,学龄儿童过早踏向社会。
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带着孩子、老婆,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不是体弱、或者多病,因病致家庭贫,年均收入都很低,全家人靠一亩三分的,勉强维持生计,主要以务农为生。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经济收入。
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精心照顾孩子,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
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
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
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看第二类家庭,即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有的带着孩子跟着父母到了另一座陌生的城市,让孩子成为借读生;有的直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实地走访了解到,爷爷、奶奶辈都年过花甲,体弱多病,勉强能给孙子做饭吃,能吃饱肚子,他们的学历大多是小学,甚至有的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低,就根本管不了孩子学习,更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贪玩,再加上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农村许多学校因生源少而撤校”“说很多农村孩子都去城市父母陪读,孩子也转学了!”“现在学校只有停办,或者合并!”等一系列的传言!
2019年8月25号,我在公园路中学遇到一个远方叔辈,带着孩子,在学校门口徘徊,说“孩子转学,公园路中学办不了入校手续!”
我问他:“为啥要给孩子转学呀?”
他说:“乡下初级中学班上一共三个学生,老师没法教,老师要求转入县城中学,说城里中学的教学质量高!”
我问他:“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怎么办?”
他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早已离世,家里的地全都荒废了!我以后准备到外地打工,孩子妈妈留在孩子旁边,早晚给孩子做饭,陪伴孩子上学在城里...”
见于以上农村出现的情况,建议国家政府机构部门,强化主导和监管农村学生在本地就读,加大农村教育发展经费和保障机制。由政府在每年的教育预算中单独设立农村教育经费项目,城乡教育结合。以体现农村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在加强财政扶持的同时,多方面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项用农村学校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的改善。
作者:鹏飞 写于2019年7月30日夜于蒙古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