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因瘟疫而死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时间: 2023-10-31 10:02: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因瘟疫而死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持续50年,损失人口七分之五!东汉大瘟疫究竟是怎样的?

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消停过,即使到了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各种疾病发生,但人类从来也没有因为疾病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利用一切聪明才智阻止疾病的蔓延,消除疾病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大规模记载在史书上的疾病是发生于东汉时期的大瘟疫,从史书上的各种记载来看,东汉大瘟疫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没有之一,东汉大瘟疫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在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发生了7次大瘟疫,另一次是在汉灵帝时期,发生了5次大瘟疫,之后一直延续到汉献帝时期的整个建安年间。

汉灵帝

一、汉灵帝时期的瘟疫

本文主要说的是发生于东汉晚期的大瘟疫,这场瘟疫首次记载于史书中,是在公元171年,是东汉灵帝时期,《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记载:

(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熹平二年)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

(光和二年)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光和五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二年春正月,大疫。

汉灵帝在位仅21年,仅仅汉灵帝一朝,关于瘟疫记载的次数就有5次,分别是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而且每次记载的都是“大疫”,死了多少人没有记载,但以东汉时期的医疗条件来看,病人除了自身用免疫能力来抵抗大疫外,绝大多数人对瘟疫是束手无策的,就连医生这个职业在当时也是地位比较低的职业,在当时被称为方术。

汉灵帝时期平均四年一次大疫,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持续了,这种大疫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之外,而且疾病全部发生在一年之中的春季正月到三月之间,大概率就是流感之类的病毒,要知道在当时可没有抗生素,完全靠中药及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而且以汉灵帝那种昏庸的水平,除了前三次记载了派出使者派送医药外,后两次干脆连药也不送了,让百姓听天由命,再加上当时整个国家四处都有战乱,因此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汉献帝

发生于汉灵帝时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是历史上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领导起义的是张角三兄弟,以宗教的道义,靠着当时全国各地发生瘟疫的情况,利用传道和无偿给人治病,从而聚集了大量的农民,张角能够发动聚集几十万农民发动起义,靠的就是免费给人治病拉拢了大量的百姓,这个病自然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大疫”。

汉灵帝公元189年去世后,天下更加乱了,先是大将军何进杀了宦官蹇硕,接着何进又被宦官张让等人设计杀害,再就是袁绍、袁术等人率军冲进皇宫杀尽了所有宦官,最后军阀董卓进京控制了朝廷,由此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大乱世的开端。

二、汉献帝建安年间的瘟疫

混战虽然开始了,但是瘟疫仍然没有消失,一直如影随形。东汉晚期汉献帝建安年间有三位著名的医生,分别是张仲景、华佗和董奉,这三人被人称为“建安三大神医”,其中张仲景写过一篇文章叫《伤寒论杂病论》,文章序言中就指明了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十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百分之七十是伤寒病,可见伤寒病也是当时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在十年间让整个东汉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黄巾起义

建安三大神医中只有张仲景是专著于研究传染病,华佗精于外科,董承医术不详,张仲景在世期间正是传染病大爆发的时期,除了建安前十年之外,其实瘟疫贯穿于整个建安年间,比如《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发生于赤壁之战时的瘟疫: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赤壁之战发生地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赤壁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除了战争造成伤亡外,也能看出因为瘟疫而死了大量的士卒和官吏,这也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从《三国志蒋济传》中也能印证曹操的军队当时感染了大规模的传染病: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张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

建安十三年就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当时孙权攻合肥,曹操从荆州派出将军张喜率领一千人救援合肥,结果连这一千人也感染了瘟疫,可见当时的瘟疫在曹军中是大规模感染,感染了相当多的士卒,让曹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赤壁之战

几年以后,曹操的儿子曹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当时的瘟疫,这篇文章的名字叫《说疫气》,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翻译:建安22年(公元217年),致病的恶气流行。家家都有死人的悲痛,户户传出哭泣的哀声。有的全家病死,有的一族皆亡。有人认为这疫气,是鬼神所兴作的。而遭遇这场灾难的人,都是粗衣陋食、荜户蓬门的贫苦百姓而已!像那些华屋鼎食、貂衣厚褥的贵族之家,则很少有像这样染病的。这是由于阴阳二气失调,寒暑分布失常,因此而产生了疫气。而愚昧的人家却在门上插桃符来驱鬼,也是挺可笑的。

曹植的这篇文章说明瘟疫到了公元217年仍然很流行,就连曹植这个文学家都看出来瘟疫是因为染了传染性疾病而发生的,而不是鬼神导致的,从曹植的说法来看,这个瘟疫似乎是可以医治的,曹植归结为瘟疫产生的原因是阴阳失调、寒暑失常,按照曹植的描述,其实这场瘟疫就是现在的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

神医张仲景与华佗

流感的死亡率按现在的数据是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左右,并不高,但在没有抗生素的东汉时期,应该是很高的,按曹植的描述每家每户都有因为瘟疫而死去的人,甚至有的一个家族全部死亡,但这种瘟疫多发生在穷苦百姓的家里,像家庭富裕的贵族之家就很少得这种病,所以你看赤壁之战虽然曹操大军染了瘟疫,但是主要的将领和高官一个也没有死,道理很简单,贵族之家和将领高官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

三、东汉时期的大瘟疫到底死了多少,死了哪些名人

东汉在公元157年曾经进行过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5600多万人,离瘟疫开始发生的公元171年,不过14年时间,人口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就算公元171年有5600多万人口,到公元220年前后,整个国家全部人口加起来不到800万人,人口减少了七分之六,损失人口合计4800万,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从公元171年到公元220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死了4800万人,包括战争、自然灾害、瘟疫以及其他各种正常死亡及非正常死亡的人口,但是相对来说,瘟疫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战争,再次是自然灾害,最后才是正常死亡,比较来看,瘟疫至少死亡了七分之五的人口,也就是3400万人左右,当然了这里说的瘟疫应该就是流感或者各种传染病。

当时因为瘟疫去世的名人有建安七子中的四个人:徐干、陈琳、应玚、刘桢,这四个人都在公元217年的大瘟疫中去世中的,死于同一年的还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是死于217年,司马朗是在军营为士兵治病因而染病去世,这是明确记载死于瘟疫的。

张仲景与医学著作伤寒论

另外没有明确记载死于瘟疫,而是死于病逝的人则太多了,而且不乏年轻力壮之人,比如曹冲死于公元208年,年仅13岁;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时年38年;周瑜死于公元210年,时年36年;鲁肃死于公元217年,时年45年;吕蒙死于公元220年,时年41岁;法正死于公元220年,时年45岁。

当然了,这些人没有明确记载是死于瘟疫的,只是说去世,有可能是瘟疫,有可能不是,不能确定,但里面肯定有人去世和瘟疫有关。

其实瘟疫并不可怕,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张仲景已经研究并治愈了大量的瘟疫,并为后世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学著作,让后世的医生对于伤寒病这样的传染病有了诸多的了解,但是人类与疾病的战争永远都没有结束,并且人类一定会战胜疾病。

历史英雄人物因生病而死事情

霍去病、明成祖朱棣等。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1] 、永乐皇帝[2] 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3-4]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5-6]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7]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25]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或“ 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希望采纳!谢谢!
霍去病感染瘟疫 刘备病死白帝城 范曾痈疾病发

历史上有哪些人因为救灾而死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瘟疫,在这种危难之时,总有人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他们故事至今读来都让人感动。

张仲景治疫故事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雪上加霜的是,这期间又发生了几场大的瘟疫,成千上万的人病死。张仲景便生活在这种背景下。

张仲景家本是南阳的大户人家,家族中有两百多口人。小的时候张仲景便喜欢读医书、医典,加上家里藏书很多,因此他从小便具备了相当的医学知识。

十二岁那年,张仲景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他的母亲得了瘟疫,一病不起。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许多人只能自生自灭。何况当时流行谶纬之学,不少人得了病,不去求助医生,而是求助神灵,因此瘟疫来临之时,总有许多人死去。

张仲景的家族,在不到十年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瘟疫。

医圣张仲景塑像

眼看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病倒,张仲景坐不住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上山采了一大车草药,回来熬了一缸药汤,希望以此救助亲人和乡邻。然而人们根本不相信张仲景。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张仲景以身试药,而且给母亲喂服。过了几天张仲景安然无恙,他母亲的疾病也渐渐好转。这时人们才相信张仲景的汤药真的能治病,因此纷纷拿来服用。这次治疗瘟疫的经历,让张仲景毕生难忘,也促使他投身治疫事业之中。

张仲景拜访名医,熟读医典,加上自身的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李东垣治疫故事

公元1232年,蒙古铁骑围困金国的都城汴梁。就在这时,汴梁城里发生了瘟疫,百姓每天因此丧身的人少则一千多人,多的时候有三四千人。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偌大的汴梁城哀嚎遍野,笼罩在死神的威胁之中。

许多郎中都参与到了救治病人之中,可是根本不见效,人们还是一批批死去。

这时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陷入了深思之中:“为什么这些人经过治疗之后,病更加重了,难道除了瘟疫,还有其他原因?”这位老人名叫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早年散尽家资,跟随当时的名医张元素学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蒙古人围困汴梁时,李东垣就在城中。他觉得蒙古人围困汴梁几个月来,百姓饥饿疲劳,已经损伤了脾胃,而当时治疗瘟疫的郎中给他们用发汗的药,这就损耗了真气,让病情加重了。

李东垣治疗疾病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得出结论,这时的瘟疫并不是疫疠之气导致,而是百姓伤了脾胃的原因。为此他调制了补益中气的方子,为病人调理脾胃。

李东垣的举措果然有效,许多人因此被治愈。他将自己配置的药做成药丸分给士兵和百姓服用。汴梁城里瘟疫肆虐的情形终于止住了。

吴又可治疫故事

明朝末年,战乱纷飞,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接连发生了荒旱灾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民四起,人畜相继死去,又引发了瘟疫。这次瘟疫让富庶的江南成为人间地狱,“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许多郎中捧着古代医典,还在用着张仲景治疗伤寒的方子治疗瘟疫,可是根本不见效。

这时一个名叫吴有性(字又可)的郎中站出来大声疾呼:“不要再从古方里寻找治疗方法了!”

吴又可是深入一线的郎中,他发现这次的瘟疫根本不是医典上的伤寒能解释的,必须采用新的治疗方法。为了找到病源,他在牛棚、猪圈蹲点调查,终于发现此次瘟疫是由“戾气”引起的。

吴又可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幕

这种“戾气”和传统的风寒湿热不同,是从病人的口鼻里传出来,然后通过气体传染给其他人。

戾气能否导致瘟疫,取决于戾气的浓度以及人体的免疫力;不同的戾气侵入的部位不同,引发的疾病也不同;人类的瘟疫和禽兽的瘟疫,虽然都是由戾气引发的,但由于物种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

找到了病因,吴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实践,研制出了治疗瘟疫的药方——达原饮。这个药方在2003年非典时期,仍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为何三国时期的大佬们都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去世?

三国名人于公元220年前后出现了一波“死亡高峰”,有以下三个原因:战争集中、瘟疫横行、聚焦效应。

首先看第一个原因:战争集中。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开始进入扩张期。随着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天下局势也正式进入三足鼎立时期,曹、刘、孙之外除偏安于辽东的公孙氏已无其它势力,所以刘备的扩张战争自然也只会以曹孙两家为敌。

217年,刘备进兵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夏侯渊死。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庞德死。后吕蒙偷袭荆州,关羽死。222年,刘备东征,夷陵之战爆发,张飞、黄忠、马良等人死。可以看出,220年前后,刘备集团进入战略扩张期而引发了一系列战争,而这些战争势必牵动当时三方势力的名将与名臣,所以造成了一部分名人因战而亡。

第二个原因是瘟疫横行。东汉末年瘟疫横行,从204年至219年因瘟疫而死的人数达到了2000万,黄巾起义的成因之一也正是泛滥的瘟疫。曹植还专门写了一篇《说疫气》描绘了217年的那场大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虽然这一场场的瘟疫到219年基本结束,但其余波持续几年并不奇怪,因感染瘟疫调理一段时间最终死亡之事实属正常,这是220年前后出现“死亡高峰”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则是聚焦效应。不是因为220年前后死的名人多,而是自黄巾之乱以来英雄辈出,所谓乱世出英雄,名人经过这一次机遇大量涌现,到了220年左右也大多进入晚年。这一代聚焦了后人的视线,于是导致后人感到220年出现了“死亡高峰”,其实这本身也不乏错觉。

文章标题: 因瘟疫而死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815.html
文章标签:瘟疫  而死  历史名人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