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三国时期刘表 荆州继承问题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基本只涉及到刘琮 刘琦

时间: 2023-10-19 10: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为什么三国时期刘表 荆州继承问题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基本只涉及到刘琮 刘琦

三国时荆州问题

三国时,刘表挂了,荆州被曹,刘接手,那为什么孙权老说荆州是他的呢?
三、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四、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江表传》记载曹操与孙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曹操在占据江陵后获得大批战船,坚定了他下江东的决心,此时谋士贾诩说:“主公新定河北,天下震动,现在应该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对南方施加压力,那么孙权可以不战而定” 接到这封信后,江东群臣分为了两派,首先是占大多数的主降派,其次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正在孙权内部意见不一时,从夏口来的诸葛亮用一番说词打动了孙权(注五),在《战争论》中,最后一招是:“当你无路可走时,就投靠你的盟友”。刘备就是这种情况,但诸葛亮把这种“投靠”通过巧妙演说,变成了双方平等的同盟关系,所以这次外交诸葛亮是成功的。
而真正使孙权下决心的还是周瑜的态度(注六),孙权看到周瑜的态度等于看到了军界的坚持抗战,于是他心里有了点底。《江表传》记载: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当时孙权当时仅仅二十六岁,他接手江东虽然有了八个年头,但论影响和威望,他需要仰仗周瑜,虽然他也自信的对周瑜说:“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但从孙权日后表现出来军事能力我们都知道,如果周瑜真的“不如意”而“还就”他,那曹操就要哈哈大笑了。
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界抗击曹操的坚决态度,注定了曹操在长江上将有一场硬仗。
当周瑜和程普率领意志坚定、水战能力冠绝天下的东吴水军精锐三万人逆江而上时,曹操却十分不顺利。
,但曹操没有同意。
而且,曹军将面临瘟疫的威胁。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可见,赤壁战前虽然曹军没有大规模瘟疫发生,但军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对于军心的影响不能小看。
克劳塞维茨计算军队战力的公式是:工具与意志的相乘。
曹军在意志上输给了东吴,其水战工具也未必比吴军精良,此次作战,曹军很难占到便宜。

五、决战赤壁

赤壁一说在今“黄冈赤鼻矶”,一说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大多数观点认为是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

其实在火烧乌林之前,曹军与孙刘联军是有一场正面接触的水战的,结果是曹军不利。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资治通鉴》也采取了《周瑜传》的记载:“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这场战斗的具体情况大致就是:周瑜率领吴军逆江与刘备军汇合,共同迎战曹军,恰巧曹操到达赤壁(这是赤壁个泛指,《三国志》中多人传记均见“赤壁”,但这个“赤壁”应该是包括乌林在内的大片地区),于是,两军在大江上有过一场战斗。
这场战斗的原因和具体情况我们无法得知,或许是试探,或许是曹操确实准备登陆,又或者仅仅是小规模接触。
其实关于赤壁之战有很多不同版本:
其中《汉末英雄记》记载:“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又有:“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6�8牌)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6�8脾)。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走”。
如果这是关于赤壁之战的前半部分描写,那么就可以理解为这就是那场接触战的全景,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描写的是赤壁之战的全貌,那么这就显得有点荒谬了,曹操取得大批战船是可以确认的,怎么可能会“无船,作竹椑”呢?会不会是王粲把赤壁之战和那场接触战混在一起说了?

不管怎么说,在决战赤壁之前确实是与一场接触战的,结果是曹操败了,正是因为这场战斗使曹操看到了自己水军战斗力的严重不足,所以他把战船链起来了,这样能够保持船身的平稳,有利于不习水战的北军南渡。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曹操的这个破绽被看出后,周瑜立刻命人先向曹操献诈降书(注七),又派黄盖准备“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
而且与《三国演义》中描写得一样,当时确实有东南风(注八),只不过不是诸葛亮借的,而是自然现象。
当黄盖的油船接触到曹船后,立刻点火,被连在一起的曹船无法躲避,纷纷着火,周瑜水军随后跟进,曹操大败而走,死着不计其数。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江表传》记载: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吴书》记载: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

大致情况就是:大火一起孙刘联军跟进追击,曹操引军败走。
曹操败得很狼狈: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可见当时曹操仓促逃走,慌不择路(也是因为无法选择道路),从华容败走,华容当时是属于“云梦大泽”的范围,就是沼泽地。曹操之所以逃到此处,与对荆州地理的模糊有关系。
孙刘联军一直追到南郡才罢休
孙刘联盟把曹操给收拾了、周瑜乘机打荆州。打的时候是骗守将谁来着夜晚来偷营、而周瑜领人埋伏就把守将收拾了、周瑜回去接管城池的时候城早被诸葛亮派赵云乘城中兵少给占了。所以按说荆州是周瑜打下来的
首先刘没接手。当时孙刘打败曹操后,约定荆州归孙权,当周瑜将曹操军赶出荆州地界回来时才发现被刘趁机占了…后来刘怕荆州被抢回去,就说是借的,后来压根就没还,太不要脸了

三国时期孙刘的“荆州之争”到底怎么回事?荆州到底属于谁?

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可以

“荆州之争”:刘备和孙权对荆州所有权的纷争,最终造成孙刘联盟的破裂。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不惜采取武力夺取的手段,袭杀了关羽。这使得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孙刘两家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双双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三国这段时期中,魏蜀吴三方都在争夺荆州,最后控制荆州的是东吴。

荆州位于三国的交界,是三方争夺的焦点。在三国初期,镇守荆州的刘表无意参与天下的争夺,拥兵自保。荆州免受战乱的影响,处于一片和平状态。天下避乱的百姓纷纷涌入荆州,仅仅从关中迁到荆州的人口就达到十几万户。这使得荆州人口众多,工商繁茂,同时它也成为各路诸侯觊觎的对象。

刘备在北方失败后,来到荆州避难。他暂借新野安身,壮大自己的实力。他招纳了大批荆州的贤才,并且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诸葛亮为他规划了著名的《隆中对》,指出首先要跨有荆益,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地。

然后在时机成熟后,兵分两路北伐。其中一路从荆州出发,北伐宛洛。这与刘备的意图不谋而合,于是刘备厉兵秣马,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占有荆州。

东吴的孙权也将目光投向了荆州,他在继承孙策的基业后,便和鲁肃制订了夺取天下的战略。鲁肃建议先占领荆州,全据长江,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后来甘宁也向孙权提出了夺取荆州的建议,这都得到了孙权的首肯。

孙权将主要的兵力指向荆州,经过多次征战后,终于打败荆州的大将黄祖,打开了夺取荆州的大门。但是,除了刘备和孙权,还有一个人早就把目光投向了荆州,这个人就是曹操。他在征战北方的时候,就已经对荆州虎视眈眈。

他一方面拉拢孙权,和他结为姻亲。另一方面制约孙权的行动,防止荆州落入孙权之手。在孙权击破黄祖,企图扩张胜利的时候,曹操派兵进出淮南地区,迫使孙权撤退。

在北方刚刚平定,自己的水军在玄武池还没有训练完成的情况下,曹操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夺取荆州的战役。由于恰逢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无法掌控局势。在部下的强烈要求下,刘琮投降了曹操。

没有准备的刘备在撤退时,于当阳长坂遭到曹操追兵的袭击,损失惨重。在轻易夺取荆州的胜利下,曹操想一举解决东南问题,率领大军东下,引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由于曹操想要毕全功于一役,发动了对东南的进攻。这迫使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共抗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军与刘备军以火攻击破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决定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休整。对于南方,他命令曹仁镇守江陵,张辽等人镇守合肥,暂时转入守势。而孙刘联军则乘胜追击,扩张自己的战果。周瑜为了完成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专注攻取位居长江上游的南郡。他在关羽的配合下,开始了对江陵长达一年时间的争夺。

刘备刚刚遭受长坂坡惨败,兵微将寡,自然不能和周瑜争夺要地。他只得将目光转向荆州在江南的四郡。由于兵力不足,他向周瑜商量,用张飞和一千人马和周瑜交换了两千东吴精兵,作为自己夺取四郡的资本。

在得到周瑜同意后,刘备凭借这些兵力夺取了兵力空虚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从此刘备才算有了自己的立足点。

曹仁在与周瑜进行了一年的争夺后,撤退到了襄樊继续抵抗。周瑜便将江陵作为东吴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据点,亲自镇守于此。在这段时间里,刘备也收编了大批人员,实力急剧壮大。他以四郡人口稀少,无法供养自己部下的理由,向孙权借南郡安身。

由于周瑜尚在,东吴只是将南郡在江南的部分交给了刘备,但是至关重要的江陵前线则还是由东吴控制。在周瑜去世后,接替他的鲁肃进行了斡旋,使得孙权答应将南郡借给刘备。刘备在控制南郡后,便以此为跳板,发动了夺取益州的战役。

可是,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要求刘备归还全部的荆州。这遭到了刘备的拒绝,他向孙权表示,自己正在准备夺取凉州,在夺取凉州后,就将全部荆州归还孙权。

这让孙权认为刘备没有诚意,只是用空话哄骗自己。于是,孙权派鲁肃、吕蒙出兵夺取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刘备闻讯后,从益州率军来援,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只是由于此时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才与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孙刘联军重结盟好。

但是,这次冲突的解决,并不是彻底解决了双方的争端。孙权并没有因此放弃夺回荆州的念头。在鲁肃去世后,接替他的吕蒙极力主张武力夺取荆州。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他们利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方空虚之机。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

关羽也在回师途中,大军离散,败走麦城。不久,关羽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擒杀,荆州从此落入孙权的手中。

孙刘集团对于荆州归属看法:

1、东吴上下对荆州的看法

他们认为荆州是应该属于东吴的,刘备占据的荆州是东吴借给的。借给刘备荆州的原因,是因为刘备是客军,而且遭到了长坂坡的大败,没有安身之所。如今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就应该将荆州归还。如今东吴只是要求归还三个郡,刘备方面也不愿意。

2、刘备方面的看法

荆州在谁的手中,就归谁所有。刘备方面的理论是,土地无主,唯有德者居之。刘备方面认为自家是汉室宗亲,天下都应该是自己的,甚至东吴也应该是汉家的臣子。那么区区荆州的土地,当然应该是归刘备阵营所有了

寂夜行回答得很详细,我来精简一下。三国时代的州相当于现代的省,是很大的行政区划。荆州的治所(相当于省会)原本在襄阳,赤壁之战后,襄阳被曹操占领。刘琦死后,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但是他没有治所。刘备无法夺回襄阳,想以江陵为治所(江陵也比较繁华,适合做治所),而江陵是东吴从曹操手里夺下来的,刘备就向东吴借江陵。当时东吴都督周瑜病逝了,接任都督之职的是鲁肃,鲁肃是和刘派,他主张把江陵借给刘备,让刘备发展起来,共同抗拒曹操。刘备就此得到了荆州的大部,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又夺得了刘璋的益州和张鲁的汉中,而镇守荆州的关羽又开始攻打襄阳和樊城。此时东吴开始惧怕强大的刘备集团,而且在争夺益州的问题上,刘备和孙权有过节。而鲁肃病逝,继任都督之职的吕蒙是主张灭刘自大的,所以趁关羽攻打樊城,后方空虚的时候,孙权勾结曹操,派吕蒙白衣渡江,占领了南郡;同时派陆逊扼守要口,防止刘备前来救援。樊城战败的关羽成了丧家之犬,没了退路,最后败走麦城,被吕蒙俘虏后斩首。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更为了夺回荆州的控制权,不顾手下赵云等人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东吴新任都督陆逊凭借自己少年老成的心理,战胜了刘备。刘备败走马鞍山,一病不起,只好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掌握了蜀国大权的诸葛亮是主和派,他立即与东吴和好,没有再继续打荆州的主意,荆州之争从此告一段落。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啊?我给你讲讲这个故事:
当时,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打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诸葛亮趁机派兵占据了荆州。可是东吴不依,强讨恶要。刘备眼看荆州这块宝地呆不下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闷闷不乐。
他的心思很快被诸葛亮察觉了。一天,诸葛亮问刘备:“主公是为荆州之事发愁吗?”刘备点头道:“难道军师有什么好主意?”诸葛亮用指头沾了一点茶水,在刘备手心上写了一个“借”字。刘备一惊,心想:这又不是借钱借粮,这大的地盘,人家怎会轻而易举地借给你呢?正当刘备打算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突然门卫进来禀报:“东吴谋士鲁肃前来求见”。刘备知道他是要荆州而来的,更是愁上添愁。可是诸葛亮听后,却高兴得不得了。他连忙附在刘备耳边,叫他如此这般,然后赶忙出去迎接鲁肃。
鲁肃被诸葛亮迎进门后,屁股还没坐稳,就见刘备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
鲁肃奇怪地问道:“刘皇叔何事这般伤心?”诸葛亮代他答道:“我家主公本想奉还荆州,可自己又无立足之地。想派兵去取了西川,再还荆州,又怕你们不允许,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因此,主公左右为难,十分伤感。”
鲁肃是个直肠子的老实人。他见刘备这么一副可怜的样子,心肠便软了。他关心地问刘备:“皇叔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呢?”刘备假装哽咽地说道:“承蒙鲁公的关照,我只想把荆州暂借一时,待我取了西川,便立即归还您主。”鲁肃又问:“准备借好久呢?”刘备说不出所以然来,诸葛亮怕露了马脚,误了大事,忙接着说:“今冬借明冬还”。
鲁肃心想:反正只借年把时间,这算得什么呢?但他怕刘备到期后不按时归还,便提出要立据为凭。诸葛亮连忙取了文房四宝,当即签字画押。
鲁肃返回东吴后,把刘备借荆州的事讲给孙权听了。孙权起初不肯。鲁肃反复解释说:“自古以来荆州都是兵家必争这地。现在我方的形势是北临曹操,南有刘备,如不借荆州,伤了和气,一旦曹、刘联合进攻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呀!”
孙权见他言之有理,又还有借据在手,于是便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
刘备借到荆州以后,一直赖着不还。三年以后孙权派鲁肃拿着借据来讨,诸葛亮理直气壮地说道:“鲁公,只怕借荆州的期限还没到吧!”
鲁肃急忙出示借据,说道:“你在借据上写的是今冬借了明冬还,总共只一年的时间,如今是三年了,怎么还说没到期呢?”
诸葛亮道:“鲁公差矣!我是说今冬借了明冬还,并没有写几年几月几日借,几年几月几日还呀?”鲁肃仔细一看,发现借条上果然没写年、月、日,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语无伦次地说:“我……我上了你们的大当啦!”
怎么样?懂了吗?反正荆州归了刘备。
三国时期所谓的荆州城并不存在,习惯上把江陵称为荆州,亦是东晋时期的事。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89年),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也就是从这时才开始了江陵作为荆州首府的历史。从时间上推移,这时已距三国争霸荆州有一百八十余年之久了。
既然三国时期的荆州城不复存在,那么,这时的荆州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这是一个历史地理常识问题。首先要从地名概念上搞清楚,其次要把历史沿革和变迁搞清楚。在地名概念上,很多人混淆不清,把行政区划等同一个具体的城镇;反之,又会把一个具体的城镇等同一个行政区划,以至于犯一些赏识性的错误。如在诸葛亮躬耕地的问题上,有人就简单依据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说,硬要否定“隆中说”。岂不知,三国时并无所谓的南阳城,今日之南阳,那时叫宛城,南阳只是一个郡名,就象河南是一个省名一样。
把地名概念和历史沿革搞清楚了,荆州在何处的问题亦就迎刃而解了。
东汉时,中国划为十四个州,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复禹贡九州,把天下又重划为九州。荆州作为富庶之乡及战略要地,始终都是州的规格。荆州当时管辖南阳、襄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八郡。其间区划稍有变动,但大体上管辖着今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等地区。荆州的首府自刘表任荆州牧始,便设在襄阳。因此,当时的襄阳便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赤壁之战后,荆州地盘被魏、蜀、吴瓜分,曹操占有襄阳以北地区,孙权占有江夏及南郡大部,刘备占有长江以南地区。江陵是南郡的治所,曹仁兵败后弃江陵北上,江陵为周瑜占领,孙权便委周瑜为南郡太守。同时,孙权作为孙刘联合抗曹取胜的回报,表刘备为荆州牧,驻守江油口,后改名为公安。吴兵驻守江陵直到建安十九年,计有五年之久。如果人们硬要把江陵等同于荆州,历史上所谓的刘备借荆州,关羽镇荆州,那不更是滑稽之谈了吗!因为当时江陵并不在刘备控制之下,何谈借与镇呢?
很显然,当时之荆州,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城市)。人们误把江陵作荆州,只能说是犯了时空观混乱的错误。尽管东晋以后江陵并称荆州,但那毕竟是百年之后的事了。
资治通鉴上说得比较清楚。
“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乃分豫章为番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以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蒙移书长沙、桂阳,皆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刘备闻之,自蜀亲至公安,遣关羽争三郡。孙权进住陆口,为诸军节度;使鲁肃将万人屯曾阳以拒羽;飞书召吕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蒙得书,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
”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堕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羽无以答。”
从资治通鉴记载看,曲在刘备方。

从刘表执政到关羽大意失荆州,有怎样的历史呢?

要谈荆州,就不能不说刘表。很多人对刘表的评价不高,但翻看史书,不难发现,刘表是颇有才干的一个人。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东汉时荆州的州治在武陵郡的汉寿县(今湖南常德汉寿县),当时荆州最强的势力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举兵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与后将军袁术合兵。此时荆州的战略重心是南阳,而其它六郡成一盘散沙之势。由于刺史被杀了,朝廷让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从此荆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不妨先看看他在荆州的政绩:

一、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从此割据一州。

二、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后来又断袁术的粮道,以致袁术入陈留,为曹操所败,逃到九江去了。

三、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四、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

五、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刘表在荆州执政十八年,原本“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并且“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刘表之所以不能成霸业,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他的出身使他处在两难的境地。他有才干有野心,曹操袁绍可以拥兵自重,他汉室宗亲,堂堂的镇南将军、荆州牧为什么不可以,若是献帝不在了,他甚至是有希望担起复兴汉室的责任的,可是天子尚在,他自然是成不了光武第二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荆州的稳定就成了第一要务,而出兵则显得有些冒失了。

二、他手下没有一流的人才,或者说他手下没有支持他成霸业的人才。曹操与袁绍相峙于官渡时,手下劝他举州以附曹公的不少,独不见有力劝攻曹者,手下的军队似乎更擅长于水战,武将也一般,只有文聘后来被曹操重用。刘表在用人上的确是不如曹操的,他主要依告的是士族阶层——这也是他能够在荆州保持安定团结局面的保障,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黄忠、甘宁都没能被他重用了。


三、他后来年纪大了,进取心不如以前。其实曹操到了晚年也同样如此,得陇而不复望蜀,后来连汉中也放弃了。人老了,总还是想过几天舒心日子的,无可厚非。

但刘表也绝对不是没有进取心的人,这里试图分析一下刘表的战略构想:

三国志中说: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汉晋春秋曰: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可见刘表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曹操用兵强于袁绍,而袁绍实力强过曹操,官渡之战的确是存在很大的变数的。若是和袁绍联手干掉曹操,袁氏故吏遍布天下,手下的谋臣武将都要强过刘表,将来袁、刘对峙,刘表必处下风,故不可取;若是助曹操,献帝在曹手中,袁绍在北,自己在南,无利可图,纯粹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亦不可取。不才以为刘表坐观两强相争,欲收渔翁之利,并非不智。

退一步说,说算曹操和袁绍没有打成两败俱伤,而是有一方溃败(当然,事实上是袁绍溃败了),致辞使刘表不能坐收渔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刘琮降曹,以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试想若是刘表降曹,等他死后,刘琮还能有这福份吗?也许刘表也知道自己老了,要死了,不如把这功劳留给后人,如此看来,刘表实大智者也。官渡之战后,曹操坐大,刘备来投。

刘表也看出来,刘备是个危险分子,自己的两个儿子决不是刘备的对手,所以没给他太多机会。汉晋春秋曰: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刘表为什么不袭许?个人认为当然还是对刘备不放心,若是袭许必定要出重兵,而带兵之人非刘备莫属,刘备狼子野心,若击破曹操只怕是又要反戈一击,自己没好果子吃,所以干脆找个借口不打,等曹操回来以后又说些客气话安抚一下刘备,刘备虽气得吐血,但也只能说没什么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哈哈,刘表之奸不下刘备啊。

刘表,废嫡立庶之事常为人所诟。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刘表家这摊事也实在是不好说,不过个人认为刘表还是倾向于立刘琮的。刘琮和刘琦谁更优秀一点暂且不说,光看刘琦和刘备诸葛亮之流打得火热,就很难把荆州交给他,若是立了刘琦,刘琮这边怕是不服,而刘备这小子也许就要搞点什么动作,因为诸葛亮定下了取荆州的战略构想,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再看刘琮,刘琮虽有族人支持,但可惜不是长子,刘备和刘琦又都领兵在外,若是立了刘琦,也会被刘备所利用。刘表到死都没有确定由谁接班,看来这事的确是很麻烦,刘表把这事留到身后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吧。不过从结果来看并不算坏,一个是青州刺史,一个是荆州刺史,只是可惜刘琦死得太早,关于刘琦的死,等下会详细探讨。

总而言之,刘表在荆州是有成绩的,刘表治下的荆州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湖南湖北的人民及至于全中国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刘荆州。

--【特以此文献给我们可爱的可敬的刘表刘景升刘荆州大人】


荆州与孙、刘战略冲突

诸葛亮和鲁肃都向各自的老板提出了取荆州的战略构想,可惜在英明伟大的刘表同志的英明决策之下,这两人家伙的如意算盘都没能得逞,刘备和孙权只能长时期地处在对荆州的“意淫”之中,直到刘表身死,曹操战败。

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是实无疑问的,所以诸葛亮和鲁肃都希望能够独占荆州,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却决非话的那样简单了。刘备自不用说,寄人篱下,只能乘虚而入,可惜刘表没给他这个机会。那么看看孙权,老刘家对于老孙家来说可谓是冤家路窄,苦大仇深,可是东吴拿荆州几乎是没什么办法。荆南的长沙和东吴虽离得不远,但中间隔着罗宵山脉这道天然的边境线,要攻荆州只有从江夏方向进军。

可怜孙吴,直到刘表死了,也没能拿下江夏,可见战略构想要成为现实是多么的不易。按鲁肃最初的意思: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可是结果却是直到北方不再多务的时候荆州也没姓孙,相反倒是击败了曹操才转手得到了荆州。那么是不是就要说鲁肃的战略不对或是鲁肃根本就缺乏战略上的考虑呢,怕还不能这样说吧,只能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形势的变化,这一战略无法实施,而要做些调整罢了。那么鲁肃又是如何调整这一战略的呢?刘表死后,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这一新战略与前次有所不同了,当然首先还是要明确荆州“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的价值,然后提出两种可能的方案,一是与结盟好,二是宜别图之。

但是这一方案马上就因为刘琮的投降而告无效,估计鲁肃也气得够呛,两个荆州的方案都没能实施,要是放在今天,说不定已经被炒了。鲁肃还是不死心,力劝孙权联刘抗曹,总算是峰回路转,荆州终于还是到手了。不过这回鲁肃就学乖了,再也不敢高估东吴的实力,于是力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为天下三分打下了基调。


刘备虽然得到荆州的大部分地盘,但却并不能说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第一步,因为荆州并不刘备打下来的,而只是“借”来的,并且江夏不在刘备手中。江夏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鲁肃的第一个荆州方案就受阻于此。孙权又分长沙为汉昌郡,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这样一来,诸葛亮的荆州战略实际上也告失败。到后来,双方不得不以湘水为界分荆州,形成暂时的战略平衡。

实无疑问,在荆州这个问题上,吴蜀两国是有战略冲突的,但个人认为这一冲突是不应致使孙刘反目的,因为刘备在南郡的部队对曹操的牵制绝对大过对东吴的威胁,对这一点东吴是清楚的,否则不会借荆州给刘备。也就是说后来分荆州之后所形成的战略平衡其实是双方可以接受的,因为孙权明确提出只要求得到南三郡,如果刘备同意的话,相信即便是刘备取得汉中后在襄樊方向有所突破,东吴也不会轻易打破这一平衡。

可是问题就在于,荆州的战略平衡是以孙刘同盟关系的破裂换来的,双方在土地问题上的战略冲突本来是应该让位于孙刘联盟的战略协作,在这一点上,刘备犯下了很大的错误,争南三郡无功而返尚且不说,关键是他违背了“外结好孙权”这一基本的外交战略。这一次双方在荆州的冲突虽然最终还是以和谈结束,但却导致了荆州战略冲突升级,因为对方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可靠了。不过我还是很怀疑后来吕蒙袭取南郡的必要性,就算关羽击破襄樊就如何呢?

东吴之所以要袭南郡与鲁肃死而吕蒙代之有很大关系,因为吕蒙的荆州战略与鲁肃大相径庭。三国志中说: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由此可见吕蒙一开始就是反对鲁肃的战略的。吕蒙又认为“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可见吕蒙根本没有联刘的意图。说到底,鲁肃和吕蒙的不同之处就是到底是联刘抗曹还是独挡曹操(甚至还加上刘备),个人认为鲁肃是冷静的。

事实上诸葛亮和鲁肃战略核心不是荆州,而是合纵,可惜他们的战略构想都没有被很好地执行,甚至还要被后人指责说他们的计划没做好,实在不能不叫人为之叹息。

刘琦之死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关于他的事迹,史书上记载的不多,这里只想探讨一下他的死。说到刘琦就不得不说说刘备,刘备绝对是有夺取荆州的野心的,可是没有机会,于是他便看中了刘琦。刘备原本是希望刘琦可以继承刘表的基业的,这样自己就可以找机会下手了,三国志里说“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很可能就是刘备安排诸葛亮来做刘琦的卧底。可惜刘琦没能当上荆州牧,但他毕竟是刘表的儿子啊,于是刘备便表他为荆州刺史,这样好通过刘琦收买人心,当然,刘备自己也是很有魅力。

刘琦当了个荆州刺史,也算是子承父业吧,刘备便打着刘琦的旗号(虽说他的官比刘琦大,但刘琦是刘表的儿子又是荆州刺史)收编了荆南四郡。这时刘备手下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才了,在荆州站住了脚,刘琦也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是碍手碍脚了。

这个期间的话,最主要的就是经历了赤壁之战,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之后,曹操彻底失去了短时间之内统一的机会,然后这个荆州就落到了刘备手里,当时东吴有不满,然后曹操就看着孙权和刘备之间发生斗争,想要趁机谋取利益,最后的话,荆州又回到了孙权。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三国时期刘表 荆州继承问题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基本只涉及到刘琮 刘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951.html
文章标签:荆州  涉及到  演义  继承  刘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