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辩论

时间: 2023-10-10 01:01: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辩论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辩论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2、列宁和普列汉诺夫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

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 90 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 *** 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3、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

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

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

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

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

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

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

”意思是: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4、离坚白

公孙龙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会看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只能感觉到其坚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

这是战国名家著名的诡辩论点。

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可并存,故相互分离。

(得其白,得其坚,见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5、两小儿辩日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辩论?

战国时期的名家喜欢讨论名与实的关系,著名的辩论有“白马非马”、“鸡三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等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同样是儒家大师的荀子则主张“性本恶”,但他们殊途同归,同样都重视后天的学习与磨练,重视环境对人思想品质的影响。战国时的庄子与惠施是一对辩友,动辄就辩论,最著名的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论辩。三国时的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是小说家的虚构,没有历史依据。唐朝时期,韩愈反对皇亲贵族对佛骨的崇敬,怒斥他们,最后惨败,被贬官到广东潮州。宋朝时苏轼反对变法,被王安石下放劳动改造。司马光上台后召回旧部,准备废除王安石一切新法,苏轼说以前我们反对王安石新法是错误的,有些新法利国利民,不能一概废除。司马光说,苏轼怎么变成革新派了啊,是不是下放改造时中了王安石的流毒了?苏轼拍案而起,大骂司马光没有君子风度,你是什么司马光,我看你更像司马牛。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佛道大辩论

历史上有过记载且影响较大的14次佛道大辩论。
1、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朝廷召集清通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僧人昙无最对论佛、道二教先后,道教辩败。
2、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文宣帝敕召沙门与道士对辩,道教辩败,敕道士削发为僧。
3、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武帝集百官、道士、沙门、名儒2000余人,讨论释、老,皇帝御正殿,判定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
4、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十二月,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辩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居后。
5、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帝于道坛见老子化胡像,大生怪异,集沙门道士共议,参加的道教一方为张宾,佛教一方为彦琮。
6、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杨宏率道士、儒生入智藏寺与佛教展开论辩,双方主要论辩人物为沙门慧净和道士余永通。
7、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诏僧道入合璧宫论议,道教宗师李荣做为正方立论“道生万物”。佛教大师慧立以“若使道是有知则惟生于善,何故亦生于恶„„”云云辩驳。
8、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敕召沙门静泰(著有《众经目次》)、道方李荣在洛阳宫中就《老子化胡经》进行辩论,李荣败北。
9、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玄宗召释、道二教论议,沙门道氤与道士尹崇对辩,并下旨将论议编入藏,题曰《开元佛道论衡》。
10、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月庚辰,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命韦渠牟、徐岱等与沙门鉴虚、覃延、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教。
11、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敕开讲《南华经》,设内斋,命僧道议论,道士赐紫,沙门不得著。
12、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道士赵归真请与佛门辩论,乃令僧道会麟德殿,令佛门高僧知玄大师与道门相敌,题目是“神仙可学不可学”。
13、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以李志常为首的全真道与以少林长老福裕为首的佛教在御前展开辩论,论题仍是《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真伪,道教败北。
14、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的佛、道大辩论。参加辩论的高僧道众共有500余人,各出17人参加主辩,道教败北。

其他较小规模或究其性质尚不足为佛道大辩论的殿前辩论如下:
1、北周武帝自卫元嵩上书“省寺减僧”后组织的其他六次殿前辩论,主题为争辩三教先后;
2、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皇太子集宫臣及三教学士孔颖达、道士蔡晃、沙门慧净等于弘文殿论议。
3、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因祈雪。命慈恩寺沙门义褒、东明观道士张惠元等各二十七人入宫论议。
4、唐高宗组织的其他四、五次佛道小规模对辩。
5、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命沙门道士四百余人于大明宫谈论设斋。
6、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文宗诞日,召秘书监白居易、安国寺沙门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入麟德殿内道场谈论三教。
7、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帝诞日,召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沙门知玄同道士于麟德殿讲论三教。
8、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帝诞日,召京城僧道入麟德殿讲论。
9、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诞日仍名两街僧道入内殿讲论。
10、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诞日命僧録云辩与道士入内殿谈论。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辩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242.html
文章标签:辩论  著名  历史上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