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什么人被称为“格格”?什么人称“公主”
首先在努尔哈赤未建立大金的时候,女真人称呼自家的女儿都可以格格相称。但是在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格格一称开始慢慢变的仅限于贵族女子所用,比如在后金时期,大汗和贝勒所生之女可称格格,亦或着大汗和贝勒没有名分的妻妾也可称为格格。可以说此时格格的称呼并不固定,只是限制了平民女子的使用,但是并未限制贵族女子的使用,在那个时候贵族的女儿和没有名分的妻妾都可称“格格”。而此时的后金并未出现“公主”的称呼,所以无法比较其区别如何。
直到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开始全面效仿明朝建立政权的时候,“公主”一称才正式出现。而此时也开始明文规定了从此之后满清皇室之女皆称“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而“格格”一称遂成为了王公贵胄之女的专属封号,但是此时的格格一称还并未多细致,那个时候不管是亲王的女儿,还是郡王的女儿,亦或贝勒的女儿,都称为“格格”。不过此时“公主”与“格格”的区别却显现出来的,那就是公主是皇帝女儿的称号,而格格是王公贵胄女儿的称号。
而到了顺治十五年,顺治帝还将“格格”的称号细分到了五个等级,即亲王之女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和多罗贝勒之女为“多罗格格”、固山贝子之女为“固山格格”和镇国公、辅国公之女为“格格”,而自镇国将军之下的女儿皆不可称格格,只能称宗女。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格格的使用变得更加的严格,在顺治之前只要是王宫贵胄都可使用“格格”的称号,但是到了顺治十五年之后,能够使用“格格”称号的只有满清辅国公以上的所生的女儿才可,而镇国将军以下的所有的女儿皆不得称“格格”,自此清朝格格的封号赐予始成定制。那么此时的“公主”和“格格”的区别就是公主依然指的是皇帝女儿的称号,而格格指的却是辅国公以上爵位的人所生的女儿的称号。
但是在清朝“公主”和“格格”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格格”在清朝还可作为非正式称号来使用,而公主则不可。在清朝“格格”有时候还被用于对一些身份特别尊贵的女性的尊称,且这个女子不是王公贵胄之女,比如在康熙时期,曾经抚养过康熙的苏麻喇姑就被人尊称为“苏麻喇额涅格格”。同时在清朝一般情况下除了辅国公爵位以上所生的嫡长女会在十岁的时被赐予“格格”的封号,其他的次女有时候并不会那么早就给予封号,那么这个时候在平常的日子,她们也会被人称为“格格”,但这只是尊称,并不是正式的封号。此外,在清朝还有一类人也可称“格格”,那就是清朝亲王的妾,她们有时候也会被称格格,这类人地位一般是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比如《清史稿》中关于孝圣宪皇后的记载中就有这么一段话“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
所以说总的来说“格格”的称号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严格,它的定位并不明确,而“公主”的称号在清朝却是被固定下来的,那就是只能是皇帝所生的女儿才可这么称呼。不似“格格”那般可以用在很多的女子身上,比如王公贵胄之女、地位尊贵的女子和亲王的妾等等,总之就是没有像“公主”那么的严格。而这也许就是清朝“公主”和“格格”最本质的区别吧。
公主是后妃之女,格格为王公贵族之女或者是皇子府中的低级侍妾
皇后之女为嫡女,封固伦公主
嫔妃之女为庶女,封和硕公主
如果嫔妃之女(和硕公主)很受皇帝喜爱,则可以破例封为固伦公主, 例:乾隆朝的固伦和孝公主,生母是个嫔妃,却因乾隆喜爱破例封为固伦公主
格格为“小姐”的意思,为王公贵族的女儿
①和硕亲王之女:嫡女封和硕格格(郡主)庶女封多罗格格(郡君)
②世子、多罗郡王之女:嫡女封为“多罗格格”(县主)。庶女封固山格格(县君)
③多罗贝勒之女:嫡女封“多罗格格”(郡君)。庶女封乡君
④固山贝子之女:嫡女封“多罗格格”(县君)庶女不受封,称宗女
⑤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女封多罗格格(乡君),庶女不受封,称宗女
⑥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子女:不受封,称宗女
清朝皇子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不入册,无冠服,仅比府中的丫鬟高一等而已。
清朝皇帝子女和女婿称谓
一般如阿哥,贝勒。。。。。还有什么啊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1、阿哥:对皇子的称呼。
2、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
3、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4、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5、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6、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7、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8、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儿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儿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称固伦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
9、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10、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11、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扩展资料:
清朝皇帝的“子”分“宗室”和“觉罗”,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以下就是努尔哈赤的兄弟,跟他的子孙,叫“宗室”,他们系黄带,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以下,子孙叫“觉罗”,系着红带子,这个是不能混的。
皇帝的皇子一般是15岁,大体上15岁就成年了,就是指婚,结婚,分府,亲王就是亲王府,郡王就是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分府,就搬出皇宫住了。但是有例外,个别的也可以住在皇宫。
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
帝的女儿称“公主”,但是入关前不是这样的,入关前,不叫公主,是叫“格格”,入关后,因为清承明制,皇帝女儿就称“公主”。
满汉不通婚,皇帝的女儿更不能跟汉族通婚,所以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给汉族,除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外没有别的例子。
清朝的公主分等级的,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其他妃、嫔等等生的女儿称“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和硕公主”的待遇相当于郡王,亲王不得了,亲王年俸银,白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这个公主在皇宫里面不像我们百姓想像这样,她母亲对皇子就比较亲,对公主就比较疏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帝的子女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阿哥【a(四声)ge(一声)】,这些是清贵族儿女的通称。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些都是爵位。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
公主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候国的诸候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候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候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 《史记 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候的女儿。《史记 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西汉成帝时,公主和候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象著名的汉武的姑姑封号馆陶,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清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称为县主。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只有一个例外。慈禧收六王爷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
古代公主出嫁,有专门的词出降、下降,也称下嫁。娶皇帝女儿只能叫尚、尚主。如汉高祖女儿鲁元公主嫁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就叫“张敖尚鲁元公主”或“鲁元公主下嫁敖”。唐高宗时专门下诏规定皇帝之女,即公主出嫁才能称出降,诸王的女儿即县主出嫁只能称适。
公主的丈夫都知道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慰,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如云格格出嫁时封为“温宪郡主”.
“和硕格格”是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得到“郡主”封号的,称”和硕格格”.
“和硕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出嫁时的封号,一般省略“和硕”两字.如“建宁和硕公主”称“建宁公主”.“和孝和硕公主”称“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复杂的关系,汉室王朝的关系就浅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儿,“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汉室王朝给公主封号喜欢用”平”字:如汉代的“平阳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长平公主”.
郡主:在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皇帝的儿子是阿哥,有一个是太子,这个不用解释了,你知道的。 皇帝的女儿叫格格。不过也有被封公主的。 皇帝的女婿叫额驸。
给你个清朝的吧。 皇帝的儿子是阿哥,有一个是太子,这个不用解释了,你知道的。 皇帝的女儿叫格格。不过也有被封公主的。 皇帝的女婿叫额驸。
古时候将军的女儿叫什么啊?
PS:本人要写小说,不知道应该叫什么,是格格么,还是郡主呢??rnrnrn希望大家解答,3Q啦叫小姐,只有王侯家女儿才称作郡主、格格之类。
什么是郡主
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当然叫小姐了 不过分将军的职位 和不同的历史时期 称呼也不太一样
古代皇帝身边的人都怎么称呼?
要把所有的全写出来1、皇帝身边的女人称呼:
皇太后
皇后。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2、皇帝身边宦官的称呼:
总管
副总管
首领
副首领及非官的太监
3、皇帝的亲戚称呼:
太上皇——皇帝的父亲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帝的正妻
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又称“东宫”
国舅——皇帝的母舅火妻舅
国丈——皇帝的岳父
亲王——皇子、皇帝的兄弟。
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清代: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
王妃——亲王郡王正妻。(清代称谓福晋)
公主——自汉代起,皇帝的女儿叫公主,皇帝的姐姐叫长公主。
郡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 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帝姬——北宋徽宗时,曾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格格——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郡主”是亲王嫡女以及一些皇孙女出嫁前封为“郡主。郡主即和硕格格。(满清的称谓)
驸马——公主的丈夫
郡马——郡主的丈夫
额父——格格的丈夫(满清的称谓)
皇帝身边大臣的称呼: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扩展资料:
皇帝(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称号)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皇帝身边的女人称呼:
皇太后
皇后。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皇帝身边宦官的称呼:
总管
副总管
首领
副首领及非官的太监
皇帝的亲戚称呼:
太上皇——皇帝的父亲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帝的正妻
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又称“东宫”
国舅——皇帝的母舅火妻舅
国丈——皇帝的岳父
亲王——皇子、皇帝的兄弟。
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清代: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
王妃——亲王郡王正妻。(清代称谓福晋)
公主——自汉代起,皇帝的女儿叫公主,皇帝的姐姐叫长公主。
郡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 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帝姬——北宋徽宗时,曾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格格——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郡主”是亲王嫡女以及一些皇孙女出嫁前封为“郡主。郡主即和硕格格。(满清的称谓)
驸马——公主的丈夫
郡马——郡主的丈夫
额父——格格的丈夫(满清的称谓)
皇帝身边大臣的称呼: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古代皇帝身边的虽然人才济济、形形色色,但概括起来也无非是“忠臣”与“奸臣”两种类型。人们习惯于对忠臣的解读为:忠于社稷。心系黎民,为政清廉,执法严明。忠臣既是堪当大任、忠于职守的能臣,又是严以律己、无私无畏的清官。如历史上的魏征、包拯、海瑞、于成龙等是也
一楼讲的是宦官,二楼说的是大臣………………都不一定是同学或朋友啊
给皇帝讲课的叫侍讲、侍读,但称不上老师或同学,皇帝的朋友没有什么固定的称号
都有皇后,贵妃,德妃,淑妃,贤妃,贵人,皇贵妃,常在,答应
明朝将军的女儿 称谓是什么??
明朝将军的女儿 称谓是什么? 比如: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贝勒~~~皇帝女儿封公主
亲王女儿封郡主
郡王女儿封县主
镇国将军女儿封郡君
辅国将军女儿封县君
奉国将军女儿封乡君
其余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女儿都叫宗女
没有专门的说法,你就算继续问也找不到答案的
纠正下,皇帝的儿子叫“阿哥”,贝勒是贝勒在亲王、郡王之下的爵位,需要册封。不是所有的阿哥都是贝勒。换句话说,皇帝的儿子可以成为:亲王、君王、贝勒、贝子。阿哥也可能不被册封,没有爵位。
没有称谓,‘小姐’应该算吧?
运气好的,将来就会是‘皇后’,‘妃子’,‘一品夫人’
没特殊的称谓,要爵位特别高的才有,将军属于职位,所以没有,首辅的女儿都没,何况将军。。
一般没有特别称谓 也就大户人家下小姐
文章标题: 古代皇帝女儿叫公主,那将军或元帅的女儿叫什么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