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胜败结局会有不同吗?
把康熙扔到那个环境中,战争胜负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和英军从武器、训练到体制方面,差的都是一个时代。
武器方面:
清军单人装备最先进武器是鸟枪,此枪原型是1548年葡萄牙火绳枪,射程约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且清军士兵尚未能全数配备。
英军装备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200/300米,射速2-4发/分钟。
清军火炮与英军在样式和机理上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冶炼技术的落后,清军火炮易炸膛,射程和射击精度都很差,更没有瞄准器具,炮弹也很少。左宗棠后来在西北发现明代武器库的开花弹和琵琶枪,感叹“利器入中国三百余年,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训练方面:
清军士兵的军营生活类似今日之警察,可与家眷同住,除开操之外,与普通人相同。清军军官除积累军功晋升之外,尚有考武举出身者,武举分内外场,外场有骑射、步射、拉弓、举石之类,内场考默写武经七书。军队贪腐严重。
英军早已采用现代陆军训练体系。
体制方面:
清军主要职责系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叛变。由于清军是以山贼盗匪以及叛变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主要对手的,所以分布于全国各地。除京营及京师周边驻防20万人之外,其余都十分分散。当时的清军性质并非国防军,而是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其中警察色彩最浓。
在这种体制下,沿海能直接参与对英作战的清军相当之少,需要从各地临时抽调兵力增援。而抽调之兵又需经长途跋涉才能参战,作战能力大幅下降。英军参战之初人数为7000,后来升至20000,而清军号称80万,实际参战总数字不过10万。英军乘战舰在海上处处占据主动,而几千里海防线,清军却需来回奔命,这10万人,也不是一直打仗的,而是分散于各地参战人数的总和。实际上,英军和清军前后有较大规模战役战斗12次,除1841年5月广州之战与1842年3月浙东之战清军有兵力优势外,其余战斗清军兵力与英军相差不远,甚至经常处于劣势。
把康熙扔过来,他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但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康熙在战败后痛定思痛,开始训练作为常备军的水师和陆战部队。参考他训练水师收复台湾,以及他对朝政的把控能力,这是有可能做到的。
但中国能否就此富强?答案是不确定。
英军跟台湾不同。康熙朝收复台湾只经历了一战,攻下澎湖,清军入台,郑氏就没有抵抗能力了。但英国人的舰队可以以缅甸和马来亚为基地和跳板,进攻中国。除非康熙能派人把缅甸和马来亚平定掉。但这种跨海战争的难度,远超当时中国水军的作战能力。
关键问题在于,能够供养一支适应现代战争的常备军,根本不是当时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支撑起来的。以大清脆弱的财政制度和经济结构,养这种军队超过五六年,国库就要破产。而如果加税,又会引起农民起义。
没有能创造大量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这个问题就无解。
至于康熙能不能开放国门,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只能说,历史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有这样的眼光和能力。
他向南怀仁学习天文、物理等自然知识,一是出于他的个人兴趣,二是因为这些学问本身就是儒家传统所鼓励的。当时钦天监反对西方传教士,不是出于意识形态,而是出于集团利益。
但超出这些之外的学问,我们没有资料证明康熙也感兴趣,或者有意愿学习。何况,就算他学习了,他手下的大臣也会抵制。
中国离欧洲太远,不能做到整体社会与西方的全面交流,有限的交流集中在精英阶层,这个格局,直到今天也还存在。
我认为如果是道光皇帝在位期间的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那个时候的清朝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并没有盲目的闭关锁国,非常喜欢进来,未来文化有一定的军事优势和装备,所以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认为结局会有不同,康熙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是非常强的,他可以把握住机会,利用这件事让其他国家不敢侵犯。
不会的。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是装备太差了,也和根本的制度有关。
在鸦片战争中,假如执政的皇帝是康熙而不是道光的话,战争的结局将会如何?
清朝康熙年间,遇到过沙俄侵占雅克沙,但被康熙一举击溃,而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由于道光昏庸无能,重用投降派,罢免林则徐这样的英雄,结果鸦片战争以惨败告终,假如鸦片战争时执政的皇帝是康熙而不是道光的话,战争的结局将会如何?你被现在的历史书洗脑了,而且很严重。1.道光并不昏庸。2,没有什么所谓的投降派,现在叫鹰派与鸽派。3,林则徐是不是英雄先不说,但正是他在贸易上对英强硬才导致鸦片战争,评论历史人物不能脸谱化,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没有简单性格的人物。4,鸦片战争的起因是因为清政府闭关,导致贸易不通,进而走私鸦片导致的战争,本质上是一场贸易战争。5,乾隆晚期,英政府派使臣来中国,准备了三年的礼物,但乾隆无动于衷,本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目空一切,须不知,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仍沉醉在陆上帝国的辉煌与荣耀之中,但那时的世界已经是海洋帝国的时代。6,所谓的半殖民,半封建这些名词都是马克思发明的,但马克思仅在中国有市场,在学术上,马克思有很多致命的缺陷.中华帝国从秦朝开始已经不是封建制度,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国。7,任何个人都不能改变鸦片战争的结果,“势”不在我方。8,建议多读书,广读书,肃清脑内因为数十年教育留下的遗毒,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
首先有一个错误,雅克萨之战不是沙俄被一举击溃,而是康熙几万大军围着一座城就是被俄国士兵挡在外面进不去,最后是为了很长时间俄国人不行了才投降,结果糠稀很大度的吧北方多少(我忘了)土地赏赐给了俄国。然后,就算是糠稀在鸦片战争时执政,满清的武器还是和道光一样的货色,该怎样还怎样。要知道三藩之乱的时候,八旗兵就只能霸占绿营的功劳了
历史不容假设 只是浅谈而已
如果按你说的, 其实无论换到谁 换到康熙也好,唐太宗也好, 中国还是要失败, 应为那时世界正值 资本主义上升发展阶段,而 中国封建社会江河日下,而其中制度的落后以及封建社会根因 是的中国在烟片战争中必败, 这是不容改变的
康熙一样的不喜欢外国玩意儿,只是自己学,不推广还是没用
没用的,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在当时是大势。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如果清朝鸦片战争时的皇帝是康熙而不是道光,那会发生些什么呢,
康熙会不会签署不平等条约呢,还是会历经图志诸位知道雅克萨之战真实情况否,几万人打几百人的雅克萨之战,围了一年,人俄国人是没吃的了才投降。受到如此教训还压制火器发展,其实其本人的西学修养当世是很高的。然后《尼布楚条约》其实割却大片领土。最后还吹成千古一帝……我一想到那句“再活五百年”就好笑……
康熙是运气,还处于满族上升期。要真拿他和道光掉个个,估计做得比道光还烂。
当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满清却持续走下坡路,国力军力尤其是海军根本无法可比,战争是一定败的。然后和约还是会签的,地也是会割的,火器还是不准发展的……估计洋务运动也没了(没了道光的六儿子),然后中国就是印度的翻版,和莫卧儿王朝一样的命运……不过是这样发展下来,最后是好是坏还真不一定……
应该可能会反击,比如沙俄侵犯我国的东北地区,康熙就率兵反击,并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对沙俄很不利,清朝的疆域扩充到了库页岛及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
当时满清已经是整体性僵化腐败了,换谁都不行,神仙来了也白搭。不久之后的太平天国证明了这点。
如果不签署不平等条约,一直打下去,我相信满清不是被英军摧毁,而是汉人反叛力量趁机兴起而毁灭。
所以满清高层很清楚这点,于是在之后又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 ,这些人害怕汉人反叛势力超过害怕列强侵略者。
所以满清一定会签订这些条约。
如果是这样,康熙是绝对不会签不平等条约的,但是,我不清楚他会不会励精图治,但是,他励精图治的话,我敢确定,他会跟他儿子雍正落的同样一个下场。辛辛苦苦操劳半辈子,结果美名落在别人手上。哼!(乾隆帝,你还不悔过?!)
个人认为,也许会因为皇帝是康熙而有所改动,但是,结局还是会一样。当时的清朝已经有抛物线的顶端下滑了,无论康熙多么的励精图治,多么的雄才伟略,也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大环境已经腐败,靠他以及他身后的团队已经不足以扭转当时的状况了。这就有点类似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章标题: 假如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胜败结局会有不同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