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2 17:00: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派思想理论。在墨家学派理论中,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在这十大主张中,勉强与民主相关的政治主张是“尚贤”、“尚同”。
墨子的“尚贤尚同”,“尚贤”是指在统治者在选择管理者时应选择贤良之士,无论贤良之士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唯以贤德为唯一提拔依据;“尚同”是指所有人的意见应统一于统治者,即统一于上天的意志。如果国家治理混乱,那是因为没有遵从天意的统治者,没有任用贤良的管理者。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何谓民主?民主是每个人都有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的管理原本就是社会中所有人的共同事务,那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权来参与到共同的管理事务中。
墨子的思想尚处在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阶段,遵从天意的思想依然显露出唯心主义的色彩,并不存在公共事务管理的概念,也不认为国家的管理是人民的公共事务,虽然在“尚贤”中有平等被选拔的思想理论,但基础仍然是统治者选拔,依然是在试图改变统治者的旨意,丝毫没有每个人有参与社会管理权利的意思表达。
因此,我认为,墨子的思想理论并不存在民主的意图,也就谈不上世界民主先驱了。民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在西方最早出现于雅典民主政治,在我国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前并未出现民主的思想理论及实践经验。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创立墨家学说,著有《墨子》问世。墨子出身农民,代表了农业手工业阶层的人民。他的主要理论有:“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非乐等”。是一个比较重视实用,抛弃形式主义的人。在先秦时期被称为显学。
如果仔细看墨家的主张,可以看出墨家比较重实用,而轻形式,他主张的兼爱非攻是有一定的民主思想的。所谓民主,也就是人民为主,墨子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以看出,他站在平民阶级。
墨子在社会阶级立场上选择了平民,在社会理想上,主张贤人政治,和希腊柏拉图一样的主张。在社会形态上,主张建功立业。咋一看好像主张民主,帮人民说话,但是如果仔细来看,就不再民主了。
“尚同”,也就是社会成员自下而上的尚同与天子。君主也要尚同与天。也就是说,天子忠于天子,天子顺应天意。人民在最下层,对于人民地位的提高并没有作用。
“节用”,主张的是君主不劳民伤财,才能多挣钱,那么挣钱干嘛呢,为了打造武器。为了强大的国家。
“天志”,“天志”是法律,是人民的行为规范,一切都要按照天志来执行。“兼爱”,对于别人像对自己一样,大家放弃成见,人爱人,爱万物,爱自然。那么兼爱可以用来干嘛呢,用来解决社会矛盾。
回头看,“兼爱”解决矛盾,“天志”规范了行为规范,“尚同”让天下忠于天子,追本溯源,也就是维护君主统治,反而对于民主并没有提及。因此,墨子不是世界民主先驱。
中文名:墨子
别名:墨翟
墨子籍贯:河南鲁山
性别:男
民族:汉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前468年
去世年月:公元前376年
职业:其他 思想家 诡辩家 纵横家 发明家
代表作品:《墨子》
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出身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和学说,自创墨家学派以抗衡。
墨子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一书是有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 《兼爱》 、《非攻》、《节用》、《节葬》、《天志》 、《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再读《墨子·公输篇》公输般 生平经历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画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主要作品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墨子》也是墨家子弟根据墨子思想汇编的哲学文本的名字。这个文本最初包括71章。汉朝儒学统治了中国。因为墨家是反对儒家的,文本《墨子》受到排斥。在宋代,只剩下61章。今天,我们仅仅有53章,通过它我们试图理解该家的思想,这是孙诒让汇编的版本。因为墨学作为一种活着的传统从中国消失了,它的文本没有被很好地保存,许多章节丢失了,或处于毁损状态。例如,“反对儒学”的三章,只有一章还在。
从《墨子》的文本中收集到的东西是一种富裕的资源用来窥看早期的中国朝代历史和文化。许多墨子的言论被甚至更早起的记录中历史声音支持。他与那个时期其他有名的哲学家的对话也被记录。从这些,我们能够把墨家从其他各家的思想里清楚地区分出来。
墨家在秦被压制,在汉完全死掉,这使得儒家成为官方学说(教条)。孙中山(Sun Yat-Sen)使用“兼爱”作为他的中国民主思想的一个基础。更近些,共产主义下面的中国学者已经试图恢复(改造)墨子为一个“人民的哲学家”,加亮他的对世界的理性-经验主义方法,以及他的“无产阶级(普罗阶级)”背景。
一些观点断言,墨子的哲学一度先进于,同时又不那么先进于儒学。他的“兼爱”观念比儒学的拥护更广泛的人民团体的观点,但是,他在非难所有那些不直接“有用”的东西,排斥艺术和音乐的教化功能的时候,显得没有儒学有容忍。庄子,同时批评儒学和墨学,把这个记载到他的“有用和无用”的寓言中。当然,这种对有用的强调来自一个时代当战争和饥荒广泛覆盖,并足以让所有贵族的排场变得无足轻重。然而,另一些人会说以上观点不完全精确,并且事实上孙中山提倡的“博爱”和“天下为公”是儒学的思想。儒学的博爱与墨子的兼爱有点不同:在儒学里它倾向于把它强调为自然地有利于人类的关系,而在墨子的思想中,它倾向于面向公社且对个人没有差别。一些墨子的现代支持者(也就是共产主义者)做出断言,墨家和现代共产主义对于公社生活在理想的方式上共享很多。另一些人断言墨家与基督精神的中心理想分享更多,尤其是在“兼爱”(用希腊语,“大爱”)的理想上,“金科玉律”,以及人道和超自然领域的关系上。
成就贡献 宇宙论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数学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
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墨经上》)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
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像,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套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哲学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
墨子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认识论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逻辑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