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天才

时间: 2023-08-31 16: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天才

两位短命的天才;拜伦和雪莱

两位短命的天才;拜伦和雪莱

拜伦和雪莱同为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二人同样出生于贵族家庭,同样充满着叛逆精神,同样热爱自由,支持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他们的诗风也同样表现为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此外,这两位天才诗人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同样短命;拜伦活了36岁,雪莱只活了29岁。

但生命是不能单单以时间来衡量的。他们短促的一生,为整个人类创造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财富。

拜伦在1806年他18岁的时候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偶成集》,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1809年,发表长篇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11年写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1812年发表政治讽刺诗《编织机法案颂》;1813年发表《异教徒》和《阿比杜斯的新娘》;1814年发表《海盗》和《莱拉》;1815年发表《柯林斯的围攻》;1816年发表《巴利西耶》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三章;1817年发表诗剧《曼弗雷德》;1818年完成《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四章和《唐璜》的第一章;1819年继续写作《唐璜》的第二、三章;1820年写成历史剧《马利诺·法利哀诺》;1821年发表诗剧《该隐》;1822年完成了《审判的幻影》和《青铜世纪》。在1824年1月22日拜伦抵达希腊后还写了《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年》。4月19日,拜伦因寒热病医治无效,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体小说《唐璜》没有最后完成。他原计划写作100章,由于诗人早逝,只完成了16章多,但已经有了16000行的宏大篇幅。

与拜伦相比,雪莱的生命和创作生涯都更短暂。他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希女王》时,已经20岁了。而他的创作高峰期到1818年他被迫永久离开英国的时候才真正到来。侨居意大利期间,他写完了《伊斯兰的起义》(1818)、《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钦契》(1819)、《1819年的英国》(1820)、《自由颂》(1820)。雪莱最后一部巨著《海拉斯》是戏剧诗,完成于1821年。1822年7月,雪莱因帆船失事,遇难身亡。

拜伦的心脏埋在了希腊。雪莱的心脏埋在了罗马。那酝酿在心中没来得及完成的伟大作品也同他们的心脏一起埋在地下。

我国历史上的短命的才子

王勃:二十六岁时去世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李贺:二十六岁时去世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6岁英年早逝。
曹植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杨修。甘罗

李贺:驰骋人鬼神三界的短命天才

在大唐诗人中,李贺是极为独特的存在,后人曾评价他“天纵奇才,惊迈时辈”。

李贺人奇,诗也奇,“冷艳奇峭、想象奇诡”是对他诗的常见评价。因为他的存在,唐诗的多元性才有了更多可能。

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他仅活了27岁,却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是四人中最为短命之人。

比他晚出生十余年的杜牧,称赞他是“骚之苗裔,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认为他的才华不在屈原之下。

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眼中,曹植、李白、李贺三人“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

先说李贺的长相,传闻他体形细瘦,通眉长爪,也就是说他人很瘦削、身体很不好,两道眉毛很粗还连在一起,手指很长,如同鬼魅一般。他不仅早熟还早衰,年纪轻轻便已满头白发,也不知道是少年白还是营养不良,或者是用脑过度导致的。

再说李贺其诗,在他的笔下衰老、死亡、坟场、地狱都极为常见,在唐诗中刮起一阵阴风。在他的非凡想象中,楚人的魂魄在阴风中寻梦,野鬼的母亲在荒郊中惨叫,地狱的恶鬼点燃半明半暗的灯火,上坟的纸钱在鬼魂抢夺中嘶鸣,冤魂能吹灭活人送客的灯,名妓的幽灵在墓地飘荡,秋鬼在坟场中夜唱......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

当然,李贺的诗中也不尽是阴魂鬼魅,也写过神仙般的境界,王母娘娘、嫦娥仙子,天上银河、清幽月宫也被他描绘入诗,极尽绮丽谲幻之观。

李贺写鬼写神,还写人,因其父“李晋肃”的名字中“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犯了忌讳,被小人举报而终生不能考进士时,他想到在家等候的妻子,写下“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形容自己的长安生活,既有着“少年心事当拏云”的雄心壮志,也有着“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悲观绝望。对于边塞豪情,他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经典诗句。

在众多大唐诗人中,恐怕只有他一人驰骋人鬼神三界,还皆有非凡之作。

最后,说一说他的职业吧。仕途不顺的他,一生除了获得奉礼郎这个低级官职,没干过其他工作,那么,他一生唯一的工作是干什么呢?

奉礼郎,属于礼部,负责招呼参加仪式的君臣百官,排位次,摆祭品,赞跪拜,以及仪式结束后的善后工作,就相当于国家殡仪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一生嗜写鬼神的他,连工作都和死亡、鬼神有关。

既然李贺驰骋人鬼神三界,在此各选一首代表作,欣赏下李贺笔下的奇诡世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十八岁的李贺因为这首《雁门太守行》,得到当时的文坛扛把子韩愈的极大肯定,声名远播。他的边塞诗,与高适、岑参、卢纶等前辈的风格大不相同,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神仙曲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

清明笑语闻空虚,斗乘巨浪骑鲸鱼。

春罗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

犹疑王母不相许,垂雾妖鬟更传语。

李贺完全通过想象构筑仙境,他想象着碧峰海面上藏着灵书,神仙能在大浪中骑着鲸鱼驰行,王母娘娘与众神仙在红楼深处参加宴会。随便选一句,都是一幅仙侠剧中的场景。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深窥黄泉,俯视幽魂:墓地的露珠宛如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眼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连森冷翠绿的磷火,都像是与苏小小作伴的华光。此篇既在写鬼,又在写人。

他既是绝世鬼才,也是短命天才,更是旷古人才。大唐幸有李贺,人间幸有长吉。

(图源网络,侵删)

王阳明为何短命?

王阳明被人称之为圣人,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大成者,可是生在乱世之中,一生不得志,忧国忧民,落下一身疾病,以至于最后年仅57岁就去世,要是按照古人六十为短命下限的标准来看,王阳明确实也算是短命了,可是为何他会这样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一、对自己过于苛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一生主要研究儒学、道学、佛学等,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单纯从这些头衔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从很小开始就表现出来异于常人的天赋,王阳明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与后来清朝称之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截然不同,曾国藩天生资质一般,王阳明则是处处与众不同。

拥有如此好的资本,按理来说王阳明一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是其根据自己的特殊能力,要求也格外严格,对儒学经典思想、道学、佛学都十分感兴趣,他想通过自己去研究一些更加深入的东西,想要成为圣人改变世界。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这个五溺,基本就是他一生的发展过程,神仙之习,乃道学,当时称之为此。

王阳明忧国忧民,在15岁之时,就因为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从而他发誓要研究兵法,为国效劳,可惜不管他怎么研究深入,怎么跟皇帝建议,都没有得到皇帝认可,抑郁而不得志。

虽然没有得到皇帝认可,但是一点不影响王阳明继续深入研究各种思想,据说在王阳明17岁结婚的那一天,他在外边遇到一个道士,两人一谈就没控制好节奏,过于深入,以至于忘记自己结婚的事情,后来还是岳父到处搜寻才找到他,痴迷莫过于此。

18岁之时,他研究儒学,发现宋儒朱熹等人提出一种“格物致知”的思想,于是王阳明想以身示范,亲自研究一下这个思想是否真实,经过看着竹子七天七夜的思考,王阳明发现自己无所收获,还把身体搞垮了,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典故,经过这次经历,他对这种思想开始怀疑。

这些记载让人感觉十分有趣,其中却蕴含着王阳明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信仰,更加突出其对自己要求苛刻,也正是因为这些不断钻研,让王阳明挑战太多身体极限,年轻时姑且没有影响,等到年迈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二、母亲去世伤心过度

王阳明年仅12岁左右,其母亲郑氏就去世,母亲也属于短命,当时才41岁,母亲去世后,王阳明茶不思饭不进,当时正是长身体发育的阶段,这样过分悲伤,对身体当然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很小时就为王阳明身体埋下祸根。

从母亲的去世来看,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感情的重视以及多愁善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善于对人间疾苦以及各种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忧虑,导致内心过分压抑敏感,这些都是导致身体不健康的原因。

三、外部环境影响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比较动乱的时期,自己又想为国家人民谋福利,因此经常被皇帝利用、被一些奸臣陷害。1506年,王阳明上书为戴铣、薄彦徽等人鸣冤,结果遭到奸人所害,被皇帝惩罚杖打40,这40下,对王阳明的伤害十分严重,要知道古代的杖刑十分残忍,基本十下就可以打得皮肉模糊,何况40下更是惨绝人寰。

遭到杖打40也就算了,皇帝还十分没有良心,将其流放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贵州龙场生活环境十分糟糕,根据记载是“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样的环境中,谁能坚持住,即使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也受不了,何况王阳明还遭受过40杖打。

就这样,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恶劣的环境下继续悟道,真是毅力斐然,值得敬佩之人。他的身体也就在这段时间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经历身体摧残、心灵摧残,都会生病或者身体吃不消。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悟道与反思,让王阳明清楚要靠入仕来解决天下问题,已经不可能,只有通过思想去熏陶、影响普通百姓,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所改变,才可能对国家大事进行反思,这个国家才不会就此衰颓。

于是王阳明开始在家乡各种讲学,散播自己思想,希望对人们有所改善。这件事一干就是六年,对后世影响颇深。可惜嘉靖这个糊涂皇帝又想起王阳明,想要让他帮忙处理点问题,在1527年不顾王阳明生病的事实,强制要求王阳明出山。

王阳明推辞不过,只能带病前往征讨广西田州岑猛叛乱,叛乱最终搞定,王阳明却在回家途中到达江西南安时一命呜呼,享年57岁,可悲可叹。

结语

王阳明虽然仅仅活了57岁,可是他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想有了质的提升,也让我们现在能够感受更多经典哲学以及儒学思想。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王阳明的一生忧国忧民,为天下社稷着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虽然当时没有成功,但后来结果证明他还是做到了自己所想。只可惜对于他自己而言,一生为那些哲学思想奋斗,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与同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才子严世蕃相比,王阳明在生活方面似乎欠缺了太多。

但是这也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思,那些玩世不恭的天才,注定被后人唾弃,只有那些真正为天下着想的天才,才能够真正流芳百世,被后人所敬仰,究竟一个人想做圣人还是被人诟病,全靠自己掌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王阳明为何短命?王阳明确实是英年早逝!真为之挽惜!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深知王阳明毕生精力为社会进步挚着追求,狂超圣人之志,辉煌的事功和杰出的学说。而遭受百死磨难,操劳过度而身患痨疾导致短命。

王阳明短命并没有什么迷团,而是过分透支全身精力造成的。现以王阳明超强毅力突出表现,归纳分类各要点作个简述,以便一目了然。他奋进追求一生,经历坎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现代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感人事迹在下:

第一点:挚着追求。

王阳明11岁时就很懂事,就以“学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15岁游居庸关,山海关壮志倍增。十分崇拜东汉大将马援的功业,就开始学骑射而且炼就很精。

拼命追究学术道理,根据朱子所言一草一木皆至理,为了彻底弄明白,就以父亲官署中的竹子为对象,不吃不喝冥思苦想观察七天,以究格竹子之道理。到第七天支撑不住,生大病一场,还弄得病根在身。从此身体欠佳。

对朝廷奸宦当道不作为,敢于上疏朝廷请罢奸宦刘瑾,结果逮系诏狱,被贬谪贵州龙场,日夜端居澄默,最终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从而全身贯注研究心学学术。每到异地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

第二点:百死磨难。

王阳明到贵州龙场,说是贬低官职,实属设计谋杀王阳明,刚启程不远就遭追杀差点丢命。只得跳水假装自尽才逃过一劫,逃到一处寺庙停竭。长老劝他留下从道,可他却执意赴任龙场工作,真正地把生死至之度外,忠诚为朝廷效力。

在平定宁王之乱中,有功于社稷,不仅末获封赏,却被奸宦诬告与其同党谋反,至此招来一场灾祸。真是“谗邪拘煽,祸变叵测”,罢官还乡,到世宗即位才复官任职。

第三点:狂超圣人之志。

授徒讲学是王阳明一生的追求,在任期间,几次因重病回乡休养。可是并没有养病,每到一处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在贵州龙场期间,忙中抽闲给当地老百姓扫除文盲。并在此设立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得到当地百姓爱戴,身名远扬。“龙场顿悟”更使得王阳明成为一个狂圣,有了自己的学术论言。“知行合一”这一心学经典句,就在贵州府城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直到贬谪期满。得到朝廷重用。

第四点:操劳过度归命途中。

王阳明由竹子格物连饿七天,弄成大病并栽下病根,身体一直欠佳。王阳明不仅仅是单纯研究心学学术,同时还是官职重任在身,朝廷交以重任忠心耿耿完成。可想而知,工作圧力之大而透支精力,也使得王阳明身体提早衰老而造成短命。

王阳明为官之地大都不太平。社会矛盾突出,匪犯猖獗。为此,消除匪犯基本上在他一生中度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在广西匪犯地区,自己亲自考察剿匪要道,跋山涉水坚超持久,自带干粮费尽,只有饥饿伴行,导致病根复发。并带病亲自上阵,导至病情加重,直至平定匪犯才回乡救治,在回乡途中病亡在南安。就是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境内。真是为之感叹!可歌可泣!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一生,是拼命追求的一生,是百死千难中磨练的一生,是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的一生。他的挚着追求,奋进向上,尽身尽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给他“超狂圣人”之称一点都不为过,名符其实!在此,值得还有特别要说的是:王阳明讲学开课,作的一首“开课之诗”,是一首拼命讲学而很有自信的诗句!值得欣赏: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

为此,王阳明短命,英年早逝,实在是超狂工作,身体无限透支而造成短命。并没有其它原因,更不会有什么别的谜团之解。

王阳明被人称之为圣人,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大成者,可是生在乱世之中,一生不得志,忧国忧民,落下一身疾病,以至于最后年仅57岁就去世,要是按照古人六十为短命下限的标准来看,王阳明确实也算是短命了,可是为何他会这样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一、对自己过于苛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一生主要研究儒学、道学、佛学等,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单纯从这些头衔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从很小开始就表现出来异于常人的天赋,王阳明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与后来清朝称之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截然不同,曾国藩天生资质一般,王阳明则是处处与众不同。

拥有如此好的资本,按理来说王阳明一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是其根据自己的特殊能力,要求也格外严格,对儒学经典思想、道学、佛学都十分感兴趣,他想通过自己去研究一些更加深入的东西,想要成为圣人改变世界。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这个五溺,基本就是他一生的发展过程,神仙之习,乃道学,当时称之为此。

王阳明忧国忧民,在15岁之时,就因为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从而他发誓要研究兵法,为国效劳,可惜不管他怎么研究深入,怎么跟皇帝建议,都没有得到皇帝认可,抑郁而不得志。

虽然没有得到皇帝认可,但是一点不影响王阳明继续深入研究各种思想,据说在王阳明17岁结婚的那一天,他在外边遇到一个道士,两人一谈就没控制好节奏,过于深入,以至于忘记自己结婚的事情,后来还是岳父到处搜寻才找到他,痴迷莫过于此。

18岁之时,他研究儒学,发现宋儒朱熹等人提出一种“格物致知”的思想,于是王阳明想以身示范,亲自研究一下这个思想是否真实,经过看着竹子七天七夜的思考,王阳明发现自己无所收获,还把身体搞垮了,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典故,经过这次经历,他对这种思想开始怀疑。

这些记载让人感觉十分有趣,其中却蕴含着王阳明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信仰,更加突出其对自己要求苛刻,也正是因为这些不断钻研,让王阳明挑战太多身体极限,年轻时姑且没有影响,等到年迈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二、母亲去世伤心过度

王阳明年仅12岁左右,其母亲郑氏就去世,母亲也属于短命,当时才41岁,母亲去世后,王阳明茶不思饭不进,当时正是长身体发育的阶段,这样过分悲伤,对身体当然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很小时就为王阳明身体埋下祸根。

从母亲的去世来看,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感情的重视以及多愁善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善于对人间疾苦以及各种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忧虑,导致内心过分压抑敏感,这些都是导致身体不健康的原因。

三、外部环境影响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比较动乱的时期,自己又想为国家人民谋福利,因此经常被皇帝利用、被一些奸臣陷害。1506年,王阳明上书为戴铣、薄彦徽等人鸣冤,结果遭到奸人所害,被皇帝惩罚杖打40,这40下,对王阳明的伤害十分严重,要知道古代的杖刑十分残忍,基本十下就可以打得皮肉模糊,何况40下更是惨绝人寰。

遭到杖打40也就算了,皇帝还十分没有良心,将其流放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贵州龙场生活环境十分糟糕,根据记载是“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样的环境中,谁能坚持住,即使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也受不了,何况王阳明还遭受过40杖打。

就这样,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恶劣的环境下继续悟道,真是毅力斐然,值得敬佩之人。他的身体也就在这段时间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经历身体摧残、心灵摧残,都会生病或者身体吃不消。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悟道与反思,让王阳明清楚要靠入仕来解决天下问题,已经不可能,只有通过思想去熏陶、影响普通百姓,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所改变,才可能对国家大事进行反思,这个国家才不会就此衰颓。

于是王阳明开始在家乡各种讲学,散播自己思想,希望对人们有所改善。这件事一干就是六年,对后世影响颇深。可惜嘉靖这个糊涂皇帝又想起王阳明,想要让他帮忙处理点问题,在1527年不顾王阳明生病的事实,强制要求王阳明出山。

王阳明推辞不过,只能带病前往征讨广西田州岑猛叛乱,叛乱最终搞定,王阳明却在回家途中到达江西南安时一命呜呼,享年57岁,可悲可叹。

结语

王阳明虽然仅仅活了57岁,可是他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想有了质的提升,也让我们现在能够感受更多经典哲学以及儒学思想。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王阳明的一生忧国忧民,为天下社稷着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虽然当时没有成功,但后来结果证明他还是做到了自己所想。只可惜对于他自己而言,一生为那些哲学思想奋斗,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与同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才子严世蕃相比,王阳明在生活方面似乎欠缺了太多。

但是这也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思,那些玩世不恭的天才,注定被后人唾弃,只有那些真正为天下着想的天才,才能够真正流芳百世,被后人所敬仰,究竟一个人想做圣人还是被人诟病,全靠自己掌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王阳明被人称之为圣人,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大成者,可是生在乱世之中,一生不得志,忧国忧民,落下一身疾病,以至于最后年仅57岁就去世,要是按照古人六十为短命下限的标准来看,王阳明确实也算是短命了,可是为何他会这样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一、对自己过于苛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一生主要研究儒学、道学、佛学等,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单纯从这些头衔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从很小开始就表现出来异于常人的天赋,王阳明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与后来清朝称之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截然不同,曾国藩天生资质一般,王阳明则是处处与众不同。

拥有如此好的资本,按理来说王阳明一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是其根据自己的特殊能力,要求也格外严格,对儒学经典思想、道学、佛学都十分感兴趣,他想通过自己去研究一些更加深入的东西,想要成为圣人改变世界。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这个五溺,基本就是他一生的发展过程,神仙之习,乃道学,当时称之为此。



王阳明忧国忧民,在15岁之时,就因为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从而他发誓要研究兵法,为国效劳,可惜不管他怎么研究深入,怎么跟皇帝建议,都没有得到皇帝认可,抑郁而不得志。

虽然没有得到皇帝认可,但是一点不影响王阳明继续深入研究各种思想,据说在王阳明17岁结婚的那一天,他在外边遇到一个道士,两人一谈就没控制好节奏,过于深入,以至于忘记自己结婚的事情,后来还是岳父到处搜寻才找到他,痴迷莫过于此。

18岁之时,他研究儒学,发现宋儒朱熹等人提出一种“格物致知”的思想,于是王阳明想以身示范,亲自研究一下这个思想是否真实,经过看着竹子七天七夜的思考,王阳明发现自己无所收获,还把身体搞垮了,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典故,经过这次经历,他对这种思想开始怀疑。



这些记载让人感觉十分有趣,其中却蕴含着王阳明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信仰,更加突出其对自己要求苛刻,也正是因为这些不断钻研,让王阳明挑战太多身体极限,年轻时姑且没有影响,等到年迈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二、母亲去世伤心过度

王阳明年仅12岁左右,其母亲郑氏就去世,母亲也属于短命,当时才41岁,母亲去世后,王阳明茶不思饭不进,当时正是长身体发育的阶段,这样过分悲伤,对身体当然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很小时就为王阳明身体埋下祸根。

从母亲的去世来看,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感情的重视以及多愁善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善于对人间疾苦以及各种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忧虑,导致内心过分压抑敏感,这些都是导致身体不健康的原因。



三、外部环境影响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比较动乱的时期,自己又想为国家人民谋福利,因此经常被皇帝利用、被一些奸臣陷害。1506年,王阳明上书为戴铣、薄彦徽等人鸣冤,结果遭到奸人所害,被皇帝惩罚杖打40,这40下,对王阳明的伤害十分严重,要知道古代的杖刑十分残忍,基本十下就可以打得皮肉模糊,何况40下更是惨绝人寰。

遭到杖打40也就算了,皇帝还十分没有良心,将其流放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贵州龙场生活环境十分糟糕,根据记载是“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样的环境中,谁能坚持住,即使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也受不了,何况王阳明还遭受过40杖打。



就这样,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恶劣的环境下继续悟道,真是毅力斐然,值得敬佩之人。他的身体也就在这段时间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经历身体摧残、心灵摧残,都会生病或者身体吃不消。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悟道与反思,让王阳明清楚要靠入仕来解决天下问题,已经不可能,只有通过思想去熏陶、影响普通百姓,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所改变,才可能对国家大事进行反思,这个国家才不会就此衰颓。

于是王阳明开始在家乡各种讲学,散播自己思想,希望对人们有所改善。这件事一干就是六年,对后世影响颇深。可惜嘉靖这个糊涂皇帝又想起王阳明,想要让他帮忙处理点问题,在1527年不顾王阳明生病的事实,强制要求王阳明出山。



王阳明推辞不过,只能带病前往征讨广西田州岑猛叛乱,叛乱最终搞定,王阳明却在回家途中到达江西南安时一命呜呼,享年57岁,可悲可叹。

结语

王阳明虽然仅仅活了57岁,可是他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想有了质的提升,也让我们现在能够感受更多经典哲学以及儒学思想。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王阳明的一生忧国忧民,为天下社稷着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虽然当时没有成功,但后来结果证明他还是做到了自己所想。只可惜对于他自己而言,一生为那些哲学思想奋斗,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与同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才子严世蕃相比,王阳明在生活方面似乎欠缺了太多。



但是这也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思,那些玩世不恭的天才,注定被后人唾弃,只有那些真正为天下着想的天才,才能够真正流芳百世,被后人所敬仰,究竟一个人想做圣人还是被人诟病,全靠自己掌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或许应该是七日格物落下的病根吧…再加上被贬后三年多的颠沛流离在鸟不拉屎的地方逐渐病根加重。虽不致命但影响了后半辈子的身体状况。外加嘉靖帝的小心眼和诸多重臣的抨击…先生最终是带着遗憾离世的。如果他的功绩被朝廷认可的话,即使离世也会安详。不过总算是在隆庆万历年间得到了身后殊荣。也算是万幸了。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天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488.html
文章标签:短命  天才  历史上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