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既然曹操好人妻,为何诸葛亮不模仿吕布杀董卓,对曹操实施美人计

时间: 2023-08-19 02:59: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既然曹操好人妻,为何诸葛亮不模仿吕布杀董卓,对曹操实施美人计

《曹操》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曹操》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进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①鲁迅先生这一评价是很有道理的。

曹操,原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公元155年出生在一个大宦官家庭,小名阿瞒,字孟德。曹操生活的年代,正是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豪强割据称雄,军阀混战不休,国家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乘讨伐董卓之机起兵,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以 “忧世不治”为抱负,为了统一天下,率领大军东讨西伐、南征北战,逐步统一了北方。

主动制敌 逐鹿中原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初步控制兖州(今山东东南部、河南东部)时,有个名叫毛玠的谋士对他说: 现在天下分裂,帝都西迁,生产荒废,饥民流亡,国家没有一点储备,百姓不能安定生活,这是难以持久的。袁绍、刘表等人虽然拥有众多的土地和军队,但都没有长远谋略,难以建树大业。打仗要师出有名,作战要有钱粮,您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②毛玠的主张立即为曹操采纳,并成为他的基本战略方针。从公元192年开始,曹操费了很多周折,终于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底,把早已成为傀儡的汉献帝弄到许昌(今许昌东)。从此,他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打着天子的旗号,征讨各方割据势力,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曹操开始大力推行屯田,先办民屯,接着增办军屯,不但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安定了民心,巩固了士气,而且一定程度地保障了曹军的军粮供应。由于贯彻、实行了 “奉天子”与 “修耕植”这两条方针,曹操掌握了统一战争的战略主动权,这是曹操在战略指导上的成功之处。《资治通鉴》评论说: 曹操之所以能翦灭群雄,重要的原因不过是 “迎天子都许、屯田积谷而已” ①,这个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底,经过与袁绍、袁术、公孙瓒、刘备、陶谦、张邈、吕布等各派势力的反复争夺,曹操最后占据了兖州,建立了一块赖以立足的根据地,他决心以此为基础,进而占据中原地区。在中原战场上,曹操的主要对手,东有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的吕布,南有占据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的袁术,西有占据南阳(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洪山以北)的张绣。此外,黄河以北还有占据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的袁绍,潼关以西还有割据关中(今陕西中、北部)的马腾、韩遂。在四面临敌的不利形势下,曹操实行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 对袁绍和马腾、韩遂采取和好策略,将自己原任大将军一职转封袁绍,并派钟繇西督关中诸军,稳住马腾、韩遂,暂时消除了西、北两方的威胁; 对吕布、袁术则采取分化策略,使其互相火并,互相削弱力量; 对颇有将才的张绣则采取打击和收降的策略。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天,曹操亲率大军讨伐张绣,张绣迎战不利,举众投降,曹操高兴地接受了。可是张绣忽然反悔,在一个晚上突然对曹操大营发动袭击,曹操的亲兵将领典韦死守营门,力战而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战死,曹操自己也差点丧了命。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仍然坚持收降的策略。后来,袁绍派使者约张绣出兵南北夹攻曹操,张绣的谋士贾诩说服张绣,拒绝了袁绍,再降曹操,曹操又高兴地接受了,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为其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人结为儿女亲家。这样,曹操不但吃掉了一个对手,而且增添了有生力量。张绣反叛时,杀死了曹操的亲子爱将,曹操能够不记私仇是难能可贵的,说明曹操能够从战略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因而表现了政治家的宽广胸怀,缩小了打击对象,加快了统一中原的前进步伐。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之后,袁术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正式称帝,同时拉拢吕布,对抗曹操。曹操为了分化吕、袁,暂缓对吕布的进攻,写信给吕布表示和好,并以汉献帝名义发布诏书,称赞吕布杀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协力辅佐朝廷。吕布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接到曹操的来信和献帝的诏书后,就拒绝了袁术的拉拢,并把已经出发嫁给袁术儿子的女儿追回,还把迎亲的袁术使者杀死。袁术闻讯大怒,立派大将张勋攻打吕布,结果被吕布击败。吕布与袁术的火并,证明曹操分化策略的成功。同年九月,曹操乘袁术力量削弱之机,以天子名义,宣布袁术罪状,大举讨袁,袁术自知不敌,仓皇向南逃去,曹操领兵追赶,将其大将桥蕤、李丰、梁纲等斩杀,袁术余部退到淮水以南,从此一蹶不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术在内外交困中呕血而死。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吕布。十月,攻下彭城(今徐州市)。吕布退保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曹操进逼,围攻了两个多月不下。因为连续征战、兵士疲敝,曹操打算撤兵,但谋士荀攸、郭嘉不同意,建议曹操决开泗水和沂水堤岸,引水灌下邳,曹操欣然采纳。又围困了一个多月之后,吕布部将宋宪、魏续抓了吕布的谋士陈宫,开城投降,曹操挥军进城,最后在白门楼上活捉吕布,下令将他绞死。至此,曹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剩下的主要对手是黄河以北的袁绍。

为什么处于内线作战不利态势的曹操能在几年之内消灭吕布、袁术、降服张绣呢? 考其原因,一是他运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军政手段并用,成功地分化了敌人。二是在作战指导上始终注意在一个时间内,只打一个敌人。因此能够始终处于主动制敌而不为敌所制的有利地位,最后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这种统筹全局、指挥作战的能力是曹操的对手们所远不能及的。

多谋善断 决战官渡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冀、青(今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四州,成为黄河以北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为了扩大其统治区域,决定南下进攻许昌,一举消灭曹操。他拒绝了谋士沮授、田丰的“缓兵”建议,接受了心腹将领郭图、审配的 “速战”主张,点精兵十万,选战马万匹,陈兵黄河北岸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一带,伺机南渡,准备同曹操一决雌雄。

这时,曹操能够用于对付袁绍的作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力量对比,是袁强曹弱。面对强敌,曹操内部产生了不同看法,以孔融为代表的一派人认为难以取胜,以荀彧为代表的一派人认为可以取胜。曹操赞成荀彧的意见,他对将领们说:“我深知袁绍的为人,他野心大而智谋少,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胆小如鼠; 他忌贤妒能,缺少威严; 兵马多、调度不明,将领骄、政令不一; 土地虽广、粮食虽多,正好为我们所取用。”因此,曹操决定,以两万左右的兵力,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抗击袁绍的进攻。为此,曹操首先派于禁率步骑两千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协同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的刘延,作为前锋,阻击袁军南下; 同时选择了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作为主要战场,进行重点设防,防御袁军进攻许昌。

正当曹操布置对袁绍作战的时候,原来依附曹操的刘备,起兵占据下邳,与袁绍配合,反对曹操。为了避免两面作战,曹操抓住袁绍迟疑不决和刘备羽毛未丰的机会,果断地率兵东进,迅速进占下邳,击败了刘备,迫降了刘备的大将关羽。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乘曹操东击刘备、后方空虚之机,派轻兵奇袭许昌,袁绍果然疑而不纳。曹操解决刘备之后,迅速回师官渡,全力对付袁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留审配守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三台村),自率中军进驻黎阳,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颜良以优势兵力环攻白马十余日,刘延守军死伤惨重,白马岌岌可危! 四月,曹操为了争取主动,决定从官渡率军北上去解白马之围。谋士荀攸向他献计说: “我军兵少,面临强敌,正面交锋,恐怕难以得手,应该想法分散袁绍兵力。如果我军直指延津,假装渡黄河袭击袁绍后方,袁绍必然分兵向西阻击,然后我军可以轻兵突袭白马,攻其不备,不但白马可以解围,颜良亦可擒获。”曹操立即采纳了这一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亲自引兵向延津开进。袁绍果然分兵西来。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率领轻骑,以张辽、关羽为前锋,急驰白马。颜良仓促迎战,关羽飞骑迫近,手起一刀,斩了颜良,袁军迅速溃败。白马解围后,曹操又主动放弃白马,将原白马守军和城内百姓一起后撤。袁绍立即令另一大将文丑率五、六千骑兵跟踪追击。曹操退到白马山南(延津东南)时,故意令部下丢弃辎重粮草,文丑追兵一见财物满道,纷纷下马拾取。曹操乘机以不满六百人的骑兵突然袭击,文丑躲闪不及,被张辽一刀杀死,袁军四散败逃,曹军从容退回官渡。

袁绍虽然初战失利,但自以为兵多粮足,继续挥军进攻官渡。谋士沮授劝道: “曹操将士勇猛,但粮食短缺,利于急战; 我方士兵众多,粮食充足,利在持久。不如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取,大军再进不晚,如果急于决战,贸然南下,万一不胜,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袁绍不听,率领主力南下,八月逼近官渡,依托沙堆扎营,东西长达几十里。曹操曾一度出击,没有取胜,于是深沟高垒,固守官渡阵地,坚壁不战。袁绍见曹军不出战,便令士兵在曹营外堆土山、筑望楼,让弓箭手到楼上射击曹军,曹营士兵往来行走都得用盾牌遮身。曹操采取相应对策,命令工匠赶造了一种抛发石块的车子,发射石块击毁了袁绍的望楼。袁绍又令兵士分路向曹营挖地道,曹操就在大营外挖了一条长壕对付。双方就这样相持了好几个月。在这期间,曹操的粮道几次被袁绍抄袭。曹军本来粮食不足,现在更加缺粮,加上士卒疲乏,不少将领信心不足,有的还私下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后路。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曹操自己也产生了动摇,准备放弃官渡、退保许昌。为了慎重,他给留守许昌的荀彧写信征求意见。荀彧迅速回信说: “袁绍以主力围攻官渡,是要与我军决一胜败。您以劣势兵力阻击袁绍达数月之久,如不能取胜,必然被袁绍所败,这是争夺天下的决定性关头。目前我军粮食虽然奇缺,但还没有困难到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相持时的程度,那时,刘邦和项羽谁都不肯先退,因为谁先退却就意味着谁承认失败。现在主公坚守官渡,扼袁军咽喉已达半年,袁绍的力量已快用尽,必然会发生变化,正是出奇制胜的时候,主公切不可丧失良机。”荀或的意见很有见地,因为战争中的有利形势和主动权的获得,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曹操听取了这一正确意见,继续坚守官渡,等待时机。

九月,袁军将领韩猛督运几千车粮食到官渡,曹操采纳荀攸建议,派徐晃率军截击,烧毁了这批粮食。十月,袁绍把一万多车粮食集中在袁军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故市、乌巢,派淳于琼率军守护。沮授再次建议,增派蒋奇率一支部队驻扎乌巢翼侧以防曹操偷袭,又被袁绍否决。另一谋士许攸建议乘曹军云集官渡、许昌空虚之机,派一支轻骑奔袭许昌,也被袁绍拒绝。恰好许攸的家属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关进监狱,许攸一怒之下,当晚投奔曹操。曹操正在洗脚,听说许攸来投,喜出望外,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出大帐迎接,十分高兴地拍着许攸的肩膀说: “先生这一来,我的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许攸见曹操如此尊重、信任他,就献计说: “袁军一万多车粮草,全在故市、乌巢,无重兵守卫,如以精兵奇袭,毁其粮草,不出三天,袁军必败。”许攸的建议完全符合曹操的作战意图,他立即采纳。留下曹仁、荀攸防守大营,亲率轻骑五千,一律改用袁军的服装、旗号,每人抱一捆干柴,抄偏僻小路,衔枚疾进,夜袭乌巢。半夜时分到达,立即包围放火。淳于琼和守军从梦中惊醒,急忙组织抵抗,曹操挥军攻打。袁绍得知曹操袭击乌巢,判定曹营空虚,就命令大将张郃、高览率大军攻打曹营,另派轻骑救援乌巢。张郃劝阻说: “曹营坚固,一时难以攻取,曹操率精兵袭击乌巢,淳于琼很难守住,如果乌巢有失,我们将不战而成俘虏,请以主力救援乌巢。”郭图反对张郃的主张,力主以主力攻打曹营,袁绍信任郭图,就否定了张郃的正确意见,只以少量骑兵增援淳于琼。正当曹操指挥将士与淳于琼激战时,部下报告: “袁绍增援骑兵越来越近了,请分兵抵抗! ”曹操发怒说: “等敌军到了背后再报告! ”曹操亲自击鼓助威,激励将士拚命杀敌,终于在袁绍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攻占了乌巢,杀死了淳于琼,烧毁了袁军的全部屯粮。

乌巢粮草被烧和淳于琼战死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袁军斗志迅速瓦解。郭图又在袁绍面前诬告,说张郃对这次失败幸灾乐祸。张郃又是愤怒,又是害怕,就和高览一道投降了曹操。袁军失去大将,人心惶惶,不战自乱。曹操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一举击毙袁军七万多人。袁绍在慌乱中丢下了大量的辎重、图书、珍宝,只带了儿子袁谭等八百多名残兵败将逃回河北。官渡一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力量对比,袁军五倍于曹。但是,袁绍刚愎自恃,既不善于知人善任,又听不进正确意见。既固执己见,又无谋少算。他置辽阔原野可多路出兵、出奇制胜的良好条件不用,把十万大军放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一线平推,只有正面突破,没有迂回奇袭,以致形成了官渡顶牛的局面。这是造成袁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反,曹操却表现出了多谋善断的指挥特点。面对袁军的优势进攻,他采取了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方针,首先实行了大胆的战略退却,选择了有利于坚守的官渡作为退却终点,是完全正确的。在较长时间的防御作战中,曹操不断地疲敌、误敌、耗敌,虽然自己的处境非常困难、危险,却以罕见的毅力坚守官渡,最后终于捕捉到了奇袭乌巢的反攻战机。在奇袭乌巢的作战中,曹操的指挥坚决果断,即使受到增援乌巢袁军的严重威胁,也断然拒绝分兵阻援,因而集中兵力迅速攻取了乌巢,焚毁了袁军的全部储粮,取得了反攻的决定性胜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曹操能够虚心听取荀刘、荀攸、郭嘉等人的意见,及时放弃了从官渡退兵的错误主张。对于从敌营来投的许攸,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果断地采纳了他奇袭乌巢的意见。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轻兵奇袭 远征乌桓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逃回邺城的袁绍,积郁成疾,发病而死。接着,袁绍的儿子们争权夺利,曹操乘其内乱相继用兵,截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完全占领冀、青、幽、并四州,统一了黄河以北。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逃奔辽西乌桓。想借乌桓力量与曹操抗衡。

乌桓,也叫乌丸,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末年,乌桓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以辽西乌桓丘力居为首领,几次起兵进攻内地,掳掠财物和汉民。丘力居死后,他的侄儿蹋顿继位,成为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的首领。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假托汉献帝名义,封蹋顿为乌桓单干。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后,乌桓曾出兵攻击曹操所设置的右度辽将军。为了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曹操打算远征乌桓。不少人担心说: “如果我们虚国远征乌桓,新投荆州 (今湖北、湖南及河南北部)的刘备,必然劝说刘表出兵袭击许昌,万一出现这种局面,后悔可就晚了。”谋士郭嘉反驳说: “刘表是个清谈之客,自知才能不及刘备,对刘备怀有戒心,不会赋于重任,刘备也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刘表,我们虚国远征,刘表是不会乘虚出兵的。相反,乌桓早与袁氏勾结,如果舍北征南,乌桓出动,青州、冀州就会得而复失。现在,乌桓自以为离我遥远,必然不作防备,只要我军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取胜。”曹操认为郭嘉的意见正确,就决定远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率大军进到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郭嘉向曹操建议说: “兵贵神速,现在我军出击千里以外之敌,辎重多,难以快速,如果乌桓闻讯,必然预作防备。不如留下辎重,派一支轻兵,昼夜兼程,攻其不备。”曹操立即采纳,留下辎重,组成轻兵,很快到达无终(今天津蓟县)。曹操计划从无终沿海前进,取道山海关奔袭乌桓。可是,过了无终后,碰上连日大雨,大水暴涨,加上乌桓守防部队又据守要道,进行阻击,曹军一时陷入了无法前进的困难境地。为了寻找新的行军路线,曹操向无终县名士田畴请教。田畴说: “沿海这条道路,夏秋时节,经常涨水,浅的地方不能通车马,深的地方又不能行舟船,这种情况已经延续很久了。但是,过去还有一条从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县西北喜峰口)经白檀(今河北宽城)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的通路,这条路虽然毁坏近二百年,但还有小路可走。现在乌恒以为大军在无终受阻,不得前进而退兵,必然放松戒备。如果您能回军无终,经卢龙塞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攻其无备,可以不战而擒蹋顿。”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马上采纳了田畴的建议,并聘请田畴和他手下的一些人为大军充当向导,引导全军出卢龙塞口,奇袭乌桓。为了迷惑敌人,在退兵时,曹操令人在路旁立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 “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①乌桓侦骑回报,蹋顿信以为真,更加放松了戒备。

八月,曹操所率轻兵,在田畴的向导下,上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越卢龙塞,经过白檀、平冈(今河北平泉),登上了离蹋顿大本营柳城只有二百多里的白狼山(今白鹿山,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这时,蹋顿才得知消息,慌忙与袁尚、袁熙以及其它郡乌桓首领们商议,纠集了几万骑兵迎战。曹军将领们见敌众我寡,有些害怕,曹操登高观察,看见乌桓队列不整,知道战斗力不强,便命令张辽为先锋首先出击,自率大队跟进。在曹军的猛攻之下,乌桓军队迅速崩溃,蹋顿和其他几名首领被杀,曹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当即占领柳城,收降汉族与少数民族军民共二十多万人。袁熙、袁尚逃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有的将领主张乘胜进击辽东,消灭袁氏兄弟。曹操说: “不用动兵了,公孙康会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的。”

九月,曹操班师南归,行经渤海之滨碣石山(今秦皇岛附近)时,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著名诗篇,抒发了他取得远征乌桓胜利之后的满怀豪情。不久,公孙康果然派使者送来了袁氏兄弟的首级。有的将领问曹操: “为什么大军南退,公孙康反而斩送袁氏兄弟的首级呢? ”曹操回答说:“公孙康平素害怕袁熙、袁尚,如果我军进逼,他们会联合起来抵抗,如果我军退兵,他们就会互相争夺,这是必然的。”诸将佩服不已。

远征乌桓所以成功,贵在“奇袭”二字。由于曹操善于听取部下正确的意见,在遇到天雨路阻的困难时,又及时向当地人士请教,终于找到一条出敌意外的捷径,致使乌桓仓促应战,一战即溃,造成了一次远征中运用奇袭战法的成功战例。曹操没有把这笔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他回到许昌后,生怕阻塞言路,故意厚赏了原来反对进兵乌桓的人员,他说: “这次侥幸获胜,实在是老天爷的帮助。大家原来提的意见,是万全之策。希望今后多提见解。”曹操这样做是很高明的,表现了他善于集思广益、驾驭将领的杰出能力。

灵活用兵 占据关中



曹操平定乌桓之后,踌躇满志,迅速挥师南下,与刘备、孙权联军大战于赤壁。因为骄傲轻敌、指挥失措,加上遇到周瑜、诸葛亮这样的劲敌,打了个空前的大败仗。回到许昌后,曹操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南下时机不成熟,应该首先占据关中地区,削灭马超、韩遂两股割据势力。

马超、韩遂在名义上是拥护汉献帝和曹操的。经曹操保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马超的父亲马腾已到朝廷做了九卿之一的卫尉。如果骤然兴兵讨伐,显然师出无名。于是,曹操采用了伐虢取虞的计策。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春天,令钟繇、夏侯渊率军讨伐汉中(今陕西南部)张鲁。曹操料到,关中是出兵汉中的必经之地,大军西进,名征张鲁,暗逼马、韩,马超、韩遂必然怀疑要进攻他们,一定会迅速举兵反叛,那时再兴兵讨伐就师出有名了。马超、韩遂得知曹操要出兵汉中,果然以为曹军要进攻他们,就约会关中其它八部人马共约十万人陆续向潼关集中,准备东拒曹军西进。曹操闻讯,十分高兴,就派曹仁到潼关指挥西进各军。这时,部下有的将领提出: “关西兵善用长矛作战,应该挑选精锐部队作为前锋,不然是难以抵挡的。”曹操回答说: “打不打完全取决于我军,敌人虽然善用长矛,我可以叫它发挥不了作用,请大家看结果吧! ”他令曹仁率军坚守不战,等待时机。

八月,曹操亲临前线,与关中联军对阵于潼关。曹操调遣主力,佯装要从正面攻击潼关,待关中联军全部集结到潼关一线后,却密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兵四千人从蒲阪津(今山西蒲州)突然渡过黄河,在西岸扎下营寨。接着率领大军从潼关以北渡过黄河,进入渭北,迅速占据有利地势,用兵车相连,树立栅栏作为通道,沿河向南推进。这一避开正面、突破翼侧的作战部署,打乱了关中联军的阻击战线,马超被迫放弃潼关防线,退守渭水南岸的渭口(今陕西华阴东),两军又隔渭水对阵。曹操故意设了许多疑兵,使马超等人摸不清虚实,然后乘黑夜用船秘密运载士兵入渭水架设浮桥,当夜以一部兵力渡过渭水在南岸扎营。第二天夜晚,马超领兵偷袭曹营,被曹操预设伏兵打败。马超自知不是曹操对手,便以割让河西为条件派使者向曹操求和,但被拒绝了。九月,曹军全部渡过渭水。针对关中联军急于决战的心理,曹操故意坚壁不出,马超等多次挑战,曹操毫不理睬。马超、韩遂无计可施,只好再派使者求和,表示愿意割地、并送子弟作为人质,韩遂因和曹操是老相识,要求与曹操举行阵前谈判。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的离间计策,假意答应下来。但是,在阵前会面那天,曹操出马和韩遂相见后,却一点不谈正事,尽谈过去的一些往事,还表现得非常亲热,一会拍手,一会欢笑。事后马超等人问韩遂: “你们谈了些什么?”韩遂说: “没有说什么。”马超等人便产生了怀疑。过了几天,曹操又写了一封信给韩遂,故意在信上多处涂改,好象是韩遂涂改过似的。信中说: “你参加起兵,是别人逼的,希望你早点过来。”马超等人看过信后,对韩遂的疑心更大了。在离间计初步得逞之后,曹操与关中联军约定日期会战,联军全部出战后,曹操却只令步兵应战,双方打了很长时间后,曹操乘联军疲劳之时,增调骑兵从左右两翼杀出,夹击联军。由于马超等人怀疑韩遂,关中联军不能协力作战,结果被曹军一举击败,马超、韩遂逃奔凉州,关中遂被曹操占领。

战后,一些将领对曹操的指挥调度不大理解。有的将领问曹操:“为什么关中诸敌集中潼关您反而高兴呢? ”曹操解释说: “关中地方大,如果各部人马凭险拒守,要一个个平定他们,没有一两年是办不到的。诸敌集中一起,人数虽多,但无统一指挥,互不归服,可以一举消灭,所以我很高兴。”还有的将领问曹操: “起初敌守潼关,渭水北岸防守空虚,我军不迅速渡河西进,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渡河,结果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呢? ”曹操回答说: “起初渡河,敌人势必增兵把守河西渡口,我军渡河就会十分困难。我全军西逼潼关,吸引敌军南至潼关一线后,河西防务完全空虚,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地渡过黄河。由于徐、朱二将已到河西牵制,敌军便无法拦击我大军渡河西进。接着,我军连兵车、树栅栏,逐渐向渭水推进,既防敌突袭,又示弱于敌。渡过渭水后,我军坚壁不战,使敌求胜不得。敌请割地求和时,我故意答应,使他们放松戒备,又离间其主将关系,使其内部分裂。趁此时机,我军养精蓄锐,一旦发起进攻,就形成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兵之道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呀! ”

的确,进军关中、取胜渭南,是曹操用兵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其主要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他能够从消灭关中全部敌人、进占关西各地的战略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其次,他在战役、战术指挥上,灵活多变,使马超、韩遂摸不着头脑。确实把兵法用活了。

占据关中以后,曹操进而占据了汉中和整个关西地区,终于统一了中国北方,出现了诗人王粲所歌颂的 “拓土三千里,往返速若飞”的一统局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南征关羽的回师途中,一病不起,死于洛阳。

晋人王沈后来在《魏书》中称赞曹操 “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①。《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认为曹操 “运筹演谋”、“明略最优”,是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②从作战指挥角度来看,这些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曹操一生,戎马倥偬,然而,他仍然博览兵书,曾搜集各家兵法,汇编成册,题名《兵书节要》。他酷爱《孙子兵法》,苦心钻研,结合自己长期而丰富的战争实践,为之作注,留下了《孙子注》,丰富了祖国的军事科学宝库。今天,我们如果结合曹操的用兵实践来读他所注释的《孙子兵法》,就会感到,曹操的指挥艺术和他的军事理论一样,都是很值得我们加以总结和借鉴的。

注释

① 《鲁迅全集》,第三卷,1956年版,第379—380页。② 《资治通鉴》,卷六十,献帝初平三年。① 《资治通鉴》,卷六十,献帝初平三年。①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献帝建安十二年。①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三国演义人物故事

要求:三国演义中选10个人来写,每个人写两个故事(总共就是20个故事),每个200字内
  曹操:
  1.误杀吕伯奢: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2.华容道:
  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诸葛亮:
  1.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2.孔明冲撞恩师
  诸葛亮在水镜先生那学了3年。先生说明天考试。许多学生都去背东东.就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说谁要是经过允许出了水镜庄,就可出师了。许多学生都傻了。诸葛亮却在睡觉。考试快结束了。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镜先生的衣角,并说你这老书呆子出歪题为难我们,快还3年学费来。于是司马徽就把他赶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师那,跪倒地上说,方才为了考试不得已冲撞恩师,罪该万死,弟子愿受重罚.水镜先生把他扶起后,说你可以出师了。

  袁绍:
  1.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2. 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刘备:
  1.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引得东吴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密谋周瑜设下"东吴招亲"的鸿门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携着赵云来到江东.一到南徐,刘备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孙权,周瑜想软硬皆施扣住刘备时,刘备使出瞒天过海之计,智激孙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围困,得以顺利逃脱.最终,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先看"伐树望徐".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关羽:
  1.千里走单骑:
  关哥哥和刘备同志走散了,暂时跟着曹操混。后来得到了老刘的消息,于是不远千里,骑上小赤兔,带着两个嫂子找老刘去了。
  2.过五关斩六将:
  找老刘的路上,有五个关隘,各有一将把守。老关过了五个关,杀了五个将。为什么说斩六将呢?因为第五个关的守将是秦琪,他被老关干掉后,其舅舅蔡阳怒了,追老关要报仇。于是老关把他一起砍了。所以就是斩六将。

  张飞:
  1.桃园三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2.粗莽好酒不恤下 手下作乱飞遇害
  张飞大意失徐州,事后当然后悔不已。回看会发觉张飞性格中的弱点。张飞自告奋勇要守徐州,刘备说:“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者做事轻易,不从人谏。吾不放心。”此一句话很全面地总结了张飞的弱点。果然,保证不喝酒的张飞,有一天竟然要众官畅饮,并强要曹豹喝酒,也不听陈登的劝阻。醉后更是鞭打不肯喝酒的曹豹。曹豹变心,窜同吕布,自己做内应,于是徐州失守。刘备顾念兄弟之情制止张飞自刎。然而如果有人欲杀张飞,岂是别人能制止得了?张飞急欲为关羽报仇,要手下限日完成任务,手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乞求宽限些时日,张飞气急败坏将他们各鞭五十,还要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并说要不杀他们二人示众。范疆、张达自觉背逼上绝路,与其被杀,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张飞遇难。可以说张飞是死在了自己手中,让人替他不值。

  董卓:
  1.“董卓率兵入京”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2.董卓进京
  汉末,宦官与外戚专权,互相残斗。黄巾军起义后被诛灭,何进为大将军得军权,杀死不少宦官,但由于有些宦官受何进妹妹何太后的庇护,何进未能杀之。又有人劝解何进:大将军刚刚辅佐新君,应该行仁义,不宜多杀。所以何进就想借助外兵之手除掉心腹大患,就招董卓进京了。后何进被诓入宫中被宦官杀死,董卓入京就是虎狼之师入了羊群。。。

  孙策:
  1.不计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
  孙策当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数百人。但被泾县大帅祖郎袭击,人马散尽,本人也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孙策占据江东,袁术派人送给祖郎日J绶,让他联络山越,对付孙策。孙策率兵亲往征讨,在陵阳县擒获祖郎。祖郎惶惧,孙策安慰他说:“当年你袭击我,刀都砍在我的马鞍上了。如今我创军立事,抛弃旧怨,对天下人都一样,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头称谢。孙策任命他为部下贼曹。
  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与孙策搏战。后来,也被孙策擒获。孙策解其束缚,拉着他的手问:“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完,立即任命他为门下曹。回军时,孙策命祖郎、太史慈为前导,军中引以为荣。后来,孙策还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抚刘繇部下,对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传中。
  2.抚视孤寡,不欺弱者。
  孙策攻克皖城,袁术妻儿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获。孙策对他们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又收拾安排刘繇的丧事,且很好地看顾他的家属。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

  张辽:
  1.智平叛乱
  时荆州未定,(曹操)复遣辽屯长社(地名)。临发(出发前),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全军一片混乱)。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译文:别慌,这不是全部的人马,一定是几个人带头的小叛乱,想要用火烧造成混乱罢了)”辽将(亲自率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乃令军中,其不反者(无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顷定(不一会),即得首谋者杀之。
  2.勇登竣险
  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发生叛乱),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分兵两路讨伐)。(梅)成伪降禁,禁还。成遂将其众就兰(两队叛军合二为一),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陈)兰等壁其上(据险而守)。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赵云
  1.长坂坡
  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为之感泣。
  2.截江夺斗
  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太无奈了,真的很不好弄,还有一些试不符合要求的。。。但是我就也能弄成这样了。。。

关羽水淹七军 赵云截阿斗 张飞大叫长坂坡 刘备买草席 桃园三结义 曹操刺杀董卓 曹操梦中杀人 曹操无故杀人  夏侯杰被张飞吓死 黄忠斩夏侯渊 邓艾打败蜀国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火烧连营  三英战吕布(没杀死)诸葛亮三气周瑜 貂蝉片吕布 吕布杀董卓 董卓夺取政权 争取被汉献帝夺走了 汉献帝被曹操当沉香 

                    .----.

                 _.'__    `. 

             .--(#)(##)---/#

           .' @          /###

           :         ,   #####

            `-..__.-' _.-###/  

                  `;_:    `"'

                .'"""""`. 

               /,  JOE  ,

              //  COOL!  

              `-._______.-'

              ___`. | .'___ 

             (______|______)(好多错误)多多包涵

没人会去回答的 除了抄
那第四千字,太恐怖。。。。。。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的故事:曹操智献刀、曹操疑杀吕伯奢、曹操割发代首、曹操割须弃袍、哭祭典韦、跣迎许攸、焚书不问、杨修之死。
  1、曹操智献刀
  曹操借了王允的“七宝刀”,来到丞相府来见董卓,正好吕布也在,实在不好下手,没想到董卓讲究礼尚往来,见曹操送宝刀给自己,就让吕布去牵西凉好马送与曹操,机会已到,此时不杀董卓等待何时?正好董卓累了转面向内而卧,背对着曹操,机会更佳,于是曹操拔出宝刀正要行刺,不料董卓仰面从衣镜中看到曹操拔刀,事已败露,此时机智应变的曹操忙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于是董卓也不怀疑,接受了宝刀。董卓此时也愚蠢也,哪有送刀不当面送,反在背后送的道理。曹操接受董卓送己的良马,借着试骑的名号,逃之夭夭了。假如曹操败露被杀,在历史上曹操也会留下忠臣的美名而不是奸臣的恶名。
  2.曹操疑杀吕伯奢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仓皇逃出京城,半道上与陈宫结伴,来到成皋地方。天色将晚,曹操以鞭指林深处对陈宫说:“这里有个吕伯奢,是我父亲的结义兄弟,咱们到他家借住一宿。”
  来到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安顿他俩歇息,自己进了里院很久才出来,对曹操和陈宫说:“家中无好酒,我到西村去买酒。”说完匆匆骑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歇了一会儿,忽听里院有磨刀之声。曹操生性多疑,对陈宫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走的可疑,我俩出去打听打听。”只听院里有人说:“捆牢杀掉,如何?”听到这里,曹操二话没说,拔剑直入,顷刻之间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全都杀死了。搜到厨房,却看见里面捆着一只待杀的猪。曹操顿时傻了眼。
  误杀了好人,曹操和陈宫忙出庄上马,准备离去,正好遇到买回好酒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带人来追杀他们,索性连真心款待他的吕伯奢也杀死了。陈宫说:“明知是好人却还要杀死他,这是最大的不义!”曹操心里感到内疚,嘴上却不认输:“宁让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对不起我。”陈宫见曹操如此凶残,趁夜晚离开了他。
  3.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4.曹操割须弃袍
  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5、哭祭典韦:张秀诈降曹操,然后曹操的大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然后曹操哭着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6、跌迎许攸: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与袁绍对决,曹操缺粮,兵又少,情况极为不妙。许攸是袁绍的某个文官,然后由于和袁绍发生矛盾,来投靠曹操。曹操当时还在睡觉,然后听到许攸来投奔,连鞋都没穿,连跌带爬地出来迎接许攸。
7、焚书不问:益州刘璋由于和汉中张鲁不和,派张松要曹操求援,但是张松认为刘璋暗弱,难成大气候,就想让曹操取而代之,于是携带西蜀地图前往,但是张松长得很丑,曹操看着不爽,无视张松,但是曹操的主簿杨修很欣赏张松的文才,因为张松只是看了曹操的毕生心血《孟德新书》一遍,就倒背如流,过目不忘,还说曹操是仿造战国时代的无名氏之作,说蜀中三岁小儿都会背诵,于是曹操直接问都不问,把《孟德新书》给烧了。
  8、杨修之死:当时,诸葛亮攻打汉中,曹操兵退汉水,曹操对于这场战争说“鸡肋,鸡肋”,杨修听了之后就知道曹操有退兵之心,就耍小聪明,于是四处说准备退兵。曹操爱将夏侯敦听了也在收拾行李,曹操看见了就问怎么回事,夏侯敦如实回答,曹操怒气万分,就直接杀了杨修,虽然最后还是退兵了。

历史上并没有貂蝉和美人计,为何吕布还要冒险杀董卓呢?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起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司徒王允的美人计,总而言之,是王允用自己的义女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导致吕布被王允拉拢,最终杀死董卓。但其实呢,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正史上并没有过美人计的记载,而且正史上也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其次,从情理上来说,这个故事也值得怀疑。因为,董卓和吕布作为执政东汉政权的军政大佬,按理说金钱美女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想象他们会因为一个美女就不顾自身安危、不顾大局的大打出手?

至于在正史中,说到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也比较含蓄和简略,比如在《三国志》中,说是吕布有次惹得董卓不高兴,董卓便拔出小戟向吕布掷去。吕布见状赶忙赔罪,董卓这才心平气和,此后吕布便开始暗恨董卓。后来董卓又调吕布前去守正中的合门,而吕布却私下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心中愈发觉得不安,于是他就去拜见司徒王允,因此被王允拉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说法算是给大家简单说明了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由来,问题是,这上面提到的事情,实在只能算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惹得董卓不高兴、和一个婢女私通,这才多大点事啊,如果吕布仅仅就因为这些理由就要冒险去杀董卓,这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因为,董卓不是一般人,往大的说,他是东汉帝国名义上的执政官,你杀他起码得给天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吧;往小的说,董卓是凉州兵团的领袖人物,他身后还有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利益集团,随时可以展开报复,你想杀他起码要先把这个利益集团摆平吧!

更不用说,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又被董卓委以重任,他冒险杀董卓,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吕布只要是个正常人,他在决定杀董卓之前,肯定会把上面这些问题捋一遍,如果只是上面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应该不足以让吕布背叛董卓。

事实上,吕布杀董卓的真相,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董卓试图控制并州兵团的行为,让他和吕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首先,吕布和董卓,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是一股独立与凉州兵团之外的军政集团,并不是董卓能完全控制的。在这种背景下,董卓一方面需要要对吕布表示出足够的信任和重用,从而让吕布始终愿意与他合作。

另一方面,董卓又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将吕布和并州兵团真正纳入到他的控制下,只有这样董卓的统治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随时存在背叛的可能。所以,董卓自然要想方设法对并州兵团进行渗透,甚至对吕布也要进行必要的压制。

比如有一次,董卓让吕布与胡轸一块率军攻打孙坚。本来,吕布作为董卓的干儿子,又是董卓的禁军主管,还是并州兵团的领衔人物,正常情况下,吕布的地位要远高于胡轸。但这次出征,董卓却任命胡轸为大都护,吕布充当副手,这明显是在有意压制吕布。

对此,吕布心中自然会有所不满;胡轸呢,非但不注意,反而还在军中大放厥词,总而言之,这次出征非得杀一个两千石的军官严肃军纪。吕布一听,自然更是怒不可遏。因为,我吕布也是两千石的军官,你胡轸是不是计划想杀我吕布来严肃军纪啊?

当然,胡轸这样嚣张的背后,未尝不是董卓的授意。在这种背景下,吕布自然要进行反击。因为,如果吕布坐视胡轸在自己面前这样嚣张,这也就意味着他默认胡轸可以坐在自己前面,这样一来,吕布在董卓集团中的排名,自然就要开始下降。

如果吕布的排名都下降,那并州兵团其他军政大佬的排名,自然也都要跟着下降。这样不断持续下去,并州兵团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就会越来越低,到时董卓再通过政治手段对其分化瓦解,并州兵团恐怕就会被董卓给彻底兼并掉。

这种结果显然是吕布无法接受的,所以等到胡轸和孙坚交战时,吕布就公然瞎捣乱,于是胡轸当场就被让孙坚打得溃不成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吕布这种行为,那就是公然叛乱。因为这拉到哪里去,也是必死的罪行。问题是,董卓哪里敢因此治吕布的罪呢?

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董卓侵犯了吕布及整个并州兵团的利益,如果董卓敢因此惩罚吕布,这不是逼得吕布和并州兵团与他公开决裂么?要知道,当时整个关东地区已经彻底失控,如果董卓再和吕布内斗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件事发生后,董卓非但没有惩罚吕布,反而还出言安抚吕布,总而言之,是我不该让胡轸着种分不清头大眼小的人给你做褡裆。当然,也正因为董卓的妥善处理,这件事并没有有让董卓和吕布反目,甚至事后董卓还对吕布还表显得更加信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嫌隙,却就此拉开了序幕。

因为,这件事发生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那就是吕布再也没有领兵出征过了。虽然此后,吕布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但作为一个军政大佬,如果长期待在中央负责董卓的安保工作,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扩张实力的机会,甚至他对并州兵团的控制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如果照这种情形持续发展下去,吕布的前途显然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吕布看着自己有劲无处使,甚至慢慢被架空,他与董卓之间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

第二,与士大夫集团的合作,让吕布认为杀掉董卓后,自己有机会取代董卓的地位。

董卓迁都长安后,为缓和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于是就将长安政府的日常工作,全部交由士大夫成员王允来负责;并且当时长安政府的主要官员,也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

在这种背景下,当王允代表士大夫集团向吕布进行拉拢时,吕布自然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基于吕布的考虑,由于董卓的凉州兵团大都驻扎在函谷关一线,现在长安城中,最大的实力派主要就四个:

一是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集团;二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兵团;三是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四是原洛阳的禁军势力。

其中,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本身就与士大夫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原洛阳的禁军势力,他们的上层人物,也大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在这种背景下,吕布领衔杀掉董卓,自然就能迅速控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并有机会成为长安政府的首席军方大佬。

与此同时,以吕布的的军事地位,背后有长安士大夫集团、并州兵团、关中集团、原洛阳禁军势力的支持,他解决一个群龙无首、且分散驻扎函谷关一线的凉州兵团,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难度。如果实现这一步,吕布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更上一层楼,甚至成为第二个董卓。既然如此,面对王允的拉拢,吕布自然是乐意合作。

因为董卓对吕布根本就不重视,他疑心很重,吕布在他手下感觉没有前途。后来吕布又被王允挑唆,跟他说杀了董卓之后有什么样的好处,所以吕布才会冒险杀董卓。
主要是董卓倒行逆施,吕布知道跟着他混下去可能也没什么好结果,加之受到司徒王允他们的鼓动,就先下手为强。
董卓对吕布不是很信任,王允又在中间挑拨他们关系,吕布才冒险杀动作。
因为吕布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一个人,他也渴望权利,所以在面对董卓的信任以后才倒戈相向。

三国演义:针对董卓的连环计是什么?吕布为何要刺杀义父董卓?

貂蝉所用的连环计是用美色勾引住吕布和董卓,进而让父子俩为了争夺自己自相残杀。吕布刺杀董卓是因为受到了貂蝉的蛊惑,为了能和貂蝉名正言顺在一起,吕布就刺死了义父董卓,貂蝉不断在董卓与吕布中间周旋,使得父子关系破裂,进而自相残杀。

于是有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司徒王允为了诛杀董卓,深夜难以入眠,他独自来到花园,发现歌姬貂蝉正在对月长叹。王司徒以为貂蝉怀有私情,这个28年华的女子赶紧给王云解释,说是自己是因为不能给大人排忧解难才会这般。于是两人商议,定下了这狠毒的连环计。次日,貂蝉在郊外嬉戏,恰逢吕布经过,这正是王司徒安排好的剧本。吕布初见貂蝉,木泛金光,他是有些腼腆的,只敢偷瞄几眼美女。王司徒走后,吕布还在不停地回头张望,如此的多情,真不像是虎牢关大战刘关张的猛将。一日,吕布登门拜访王司徒,实际上是为了貂蝉而来。王允将吕布引进门,上来就是给他一顶高帽,当今天下,能称为英雄者为将军一人而已呀。吕布高兴至极。吕布不见貂蝉出现,眼神里还透着些许遗憾。王允察觉到了吕布的心思。叙谈之间,貂蝉顺势出来斟酒,这个安排天衣无缝。

吕布看到貂蝉一袭粉一越发的娇艳动人,哈喇子差点都流了出来,局面有些尴尬。王司徒此刻就像个电灯泡,他打断了吕布的兴致,给他介绍了自己的义女貂蝉。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圈套。吕布有些猴急,他恨不得直接占为己有,于是司徒王允顺水推舟说是要将义女嫁于吕布。

一天,恰逢董卓派吕布出门办事,王允抓住机会,邀请董卓去自己敷衍,来到司徒府中做客,故技重施,先是给董卓一顿浮夸,董卓听后得意至极,王允深知董卓品性,便随即召唤歌姬出来跳舞助兴,这里面。有貂蝉珠帘缓缓落下,正好挡住了董卓的视线,这样的隐约美最能挑起男人的性趣。貂蝉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总着看得目不转睛。舞蹈结束,貂蝉犹抱琵琶半遮面,董卓实在忍不住了,急忙问道,这女子何许人也,王允回答,正是在下义女貂蝉,于是董卓顺势收下了貂蝉。于是吕布和董卓对于貂蝉相争就开始了,也就中了貂蝉的连环离间计,最后,董卓死在了吕布的枪下,吕布也就抱得美人归了。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凤仪亭风波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吕布也是抵挡不住美人的诱惑啊。

这样的故事告知我们,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一代枭雄董卓,竟是死于貂蝉的计谋下,实在让人唏嘘啊。

第1点整个的连环计,其实这就是计中有计,而且让人慢慢的上钩,第2点吕布为要刺杀义父董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方实在是太坏了,第3点就是如果不除掉他的话,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威胁。
因为他早就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了,另外他想争夺貂蝉。
是先让曹操到官渡去攻打董卓,然后再故意告诉董卓曹操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假的。吕布是很担心义父会娶了貂蝉。
司徒王允为了除掉董卓这个大奸臣,利用美人计使吕布最终杀掉了董卓。 董卓性格粗暴,而使吕布极度缺乏安全感。董卓曾因些许失意,而将手戟掷向吕布,幸亏吕布身手敏捷才躲过一难。
文章标题: 既然曹操好人妻,为何诸葛亮不模仿吕布杀董卓,对曹操实施美人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670.html
文章标签:美人计  模仿  吕布  人妻  实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