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17 00:01: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小孩脾虚原因,有如下四种:第一,食物因素所致。患儿多喜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冰激凌、藕、海带、紫菜、绿豆、西瓜、柿子等。第二,不良饮食习惯所致。常见于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厌食或暴饮暴食等饮食习惯不良的儿童。第三,心理因素所致。常见于忧郁、过于内向、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儿童。第四,疾病因素所致。常见于因患有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而需要暂时或长期服用药物的儿童,尤其多见于服用具有胃肠道刺激性的药物。
小孩之所以会脾虚,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后天因素有关。先天因素通常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当中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所引起,可能与孕妇饮食不当或长时间遭受寒凉刺激等因素有关。后天因素,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宝妈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等食物有关,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可能与奶粉配比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宝宝在添加辅食后,经常吃含有高热量、高脂肪以及油炸食品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所引起。当宝宝存在脾虚的状况时,家长应注意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让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孩子脾胃虚弱,多是由于积食或者是疾病恢复期、消化功能弱造成的。积食是指宝宝乳食过量损伤脾胃,宝宝脾胃虚弱通常会有以下表现:宝宝表现为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宝宝的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腹胀、大便干燥或腹泻;宝宝的免疫力低,经常反复的感冒、咳嗽;宝宝的睡眠不好,很难哄睡着或者是哄睡着了也不踏实;妈妈和宝宝对话时,会闻到小家伙口中的酸腐味。宝宝脾胃虚弱时,可以给宝宝多喂山楂水,多吃山药粥、白萝卜粥进行食物治疗,给宝宝进行捏脊、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
由于内、外病原体的侵入,潮湿或干燥的病原体很容易进入人体,侵入我们的脾胃,而潮湿的病原体很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脏,而干燥和高温很容易损伤我们的肠胃。
外感寒冷与内蕴潮湿相结合,容易导致湿热,也会影响肺部、胸闷和咳嗽。
6 精神问题导致脾胃不好情绪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如果心情不好,会导致心里忧郁,使身体变得越来越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情不好,严重影响肝脏的疏通功能。
目前对脾胃思想的研究内容都集中于对原有概念的探讨、所载名方的分析,而未结合现代人体质情况进行分析,鲜有创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疾病的发生有其最终的根源,探究根源要因时因人而异。根据现今人们的生活习惯,脾胃虚寒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脾胃病是现代人的通病,“十人九胃”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鉴于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造成脾胃系统疾病频发的原因有贪凉饮冷、冰箱及空调的使用:
1、贪凉饮冷
今人多热衷于冷饮,冬季食用冷饮之人不在少数,寒凉之品入胃,伤及脾胃阳气,使今人体质偏于寒凉,胃病频发。
2、冰箱及空调的使用
《雷公炮炙十七法》中有“曝”“露”之法,如曝晒生姜增其温性而成干姜。将某物置于一定的环境中,会影响甚至会改变其性质,使其性质与所处环境趋于相同。如今,人们把蔬菜水果肉类存于冰箱保鲜,而冰箱的低温环境会增强所存食物的寒性,长期食用这类食物,更会伤及脾胃,尤其是脾胃之阳气。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灵枢·五味》言:“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热论》云:“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饮食物只有在脾胃的作用下才能充养各脏腑经脉,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脏腑经脉失养,则百病丛生。脾胃是一身上下之枢纽,是各脏腑能源供应之源头。
《阴阳应象大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天之邪气、水谷之寒热、地之湿气均可伤及五脏六腑,皮肉筋脉。天之邪气、地之湿气,今人尤可避之,但对水谷之寒热却趋之若鹜。
相比之下,饮食之热灼伤食道及脾胃的情况较少,而寒伤脾胃者颇众。寒性水谷经胃腐熟,由脾运化的过程中,消耗大量脾胃阳气,运化功能减退进而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减弱,对各脏腑能量供应不足,久之则各脏腑器官功能减退。故笔者认为脾胃阳虚为脾胃系统疾病的根本,也是其他脏腑病变之源。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流行的时代背景下,认为外感寒邪随六经传变,用三阴三阳辨伤寒以成《伤寒论》。而今与之不同的是,仲景所说之寒多为外寒,而今食饮寒性水谷直接入里,脾胃首当其冲,故内寒症状表现较多。
所以在临床应用方药时,应辨证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在体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饮食寒凉,房劳过度均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且后天脾胃之阳和先天肾阳相互影响。
尽管阳虚之人较多,亦不可大补五脏之阳。纯用补阳药,易引起火热内生,虚不受补,病症复杂。药物之温热性不能与体内之寒契合,则脾胃不和。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对于体内之气的运行十分重要,心肾上下相交,肝肺的左升右降皆赖于脾胃运转。而脾胃的运转依靠阳气的推动,阳气足,脾胃运化顺畅,各脏腑得以充养则五脏安和。
因此,临床中遇到内寒证不能仅纯补阳气,而应顾护、调理脾胃之阳,同时还应疏导脾胃。任何脏腑疾病都要考虑脾胃阳气的状况,壮脾胃之阳以助五脏功能恢复,脾胃之枢运转顺畅,则诸病皆愈。此外,这也对“少食寒凉, 养生 即是养阳”的 养生 观有所启示。
关注三止中医,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