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历史上人民对国家认同感是否越来越低

时间: 2023-08-10 03:01: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中国历史上人民对国家认同感是否越来越低

高中历史学霸请进?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的民族认同感不断加强?
说一下个人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中国之地战乱不断,但是每逢有国家面临外族侵略时,中原冠带之国都会停战,让受到侵略的国家去抵御侵略,这就是所谓的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内部虽然有分歧,但是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其实就是冠带之国的文化认同,而每个国家遭受到其余国家打击的时候每个国家的民众都能团结一致,国家的民众也会自称为魏人,秦人,楚人等,这也是认同感之一,等到国家一统以后,就成为了民族认同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你说的民族认同中的民族可以有两种解释。
1、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的影响力下降,对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感降低。那怎么来确定你这个国家是不是华夏族成员呢?靠的是礼仪,也就是周礼。连吴国和越国也因为外交人员懂得周礼,而被大家认同为华夏族成员。春秋战国时代,原来的周朝诸侯已经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和周边民族完成了民族融合,把周礼带到了更加广阔的地域,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华夏民族这一民族认同被更大比例的人所认同。这是广义上的民族认同。
2、各诸侯国内的民族认同。随着诸侯国间的竞争加大。各个诸侯国内部的国家在加强。比如我是秦人,你是楚人,我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都要为自己的国家出力。这个国家认同也可以等于狭义上的民族认同。
综上所述,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上的民族认同都在加强。
二、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族认同,那时的民族不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民族时代才出现的词汇。它包含了更多的民族,其实也是一种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
从文化角度来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等文化繁荣的现象,让人民有了认同感。
从经济上来讲。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的时候,也是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候。这时候形成了生产力比较先进的小农经济,也就是封建经济。人民对于就原先的生活而言,永有更富足的生活水平。所以人民的认同感提高了。
春秋战国出于社会的大动乱时期,人口不断地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家居住在一起,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比较多,生活习性日趋同化,进而不断地加强了民族认同感


不同时期对外来词的接受类型及程度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及对外开放程度。

汉唐时期的宝石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辟,上层社会对饰品的追求,生活的奢侈,佛教词汇的传入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

明末清初到五四时期,汉语吸收的外来词种类范围扩大,更多反映到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繁荣,民主意识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而大量日语外来词的吸收,一是因为日语中有许多常用汉字,二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强盛,提前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中国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外来词越来越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便利。

外来词的发展实际上是思想文化的一种交融,也是社会变革的一种具体表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在中国历史中有谁是那么爱国的人和事?急!

民族英雄___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清朝将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十九年,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训练水师,加强海防,屡挫英国侵略军的挑衅。1841年2月,英舰攻虎门,他即向两广总督琦善请援,不允,遂率部死守横档、永安、靖远诸炮台,25日,英军从横档登陆。次日,他在靖远炮台奋力抗敌,创痕遍体,血透衣襟,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将士壮烈牺牲。有《筹海初集》。
民族英雄关天培1781年出生于江苏淮安,行伍出生,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在任期间,他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主张,曾在虎门海滩一次销毁鸦片237万多斤,取得了禁烟的重大胜利。1841年在抗击英军入侵虎门战斗中以身殉职,后被溢封为忠节公”。

关天培祠堂内有关天培塑像一尊,陈列着林则徐题写的挽联及关天培的生平。每年都有许多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爱国,就请开列一份清单

国家从理想共同体发展到利益共同体,中国正经历转型阵痛,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神经正经受考验。

文/肖锋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闻一多的爱国是理想主义的,在这位诗人教授看来,国家是一个理想共同体,虽被暗杀尤未悔。

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最近撰文称,应当承认执政党也有自身利益。公民维权报道成为传媒热点,公民正取代人民这个笼统称谓。利益群体上升为解答社会现象的关键词。在今日中国人看来,国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联想到几年前《新周刊》与新浪网做的“中国欲望榜”调查,排前三位的欲望是自己有更多钱、中国富强和周游世界。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联。

毋容置疑,社会在进步。国家从理想共同体发展到利益共同体是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国家被社会学家称为臆想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是利益而不是口号,才是国家实实在在的粘接剂。

国家是谁的?国家与民族相联,nation-state,斯人斯土。国家又与政府相关,government代表国家,人民被代表的事时常发生。

中国是什么?闻一多一声吼“咱们的中国”,有人会反问:谁的中国?只有让国民有尊严地活着,不只温饱这么简单,国民对国家才有认同感,否则一定会产生分离。分离感正愈演愈烈是危险的。

并不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一颗闻一多的赤子之心。经过30年急行军式的现代化运动,中国从国家有目标、社会有认同、个人有希望,发展到国家目标仅限当年GDP,个人希望限于有套房,社会认同感则越来越少。

当下中国社会稀缺认同感。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正经历转型阵痛,各类恶性社会事件频生,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神经。在此背景下,《新周刊》与新浪网作了联合调查:你认为中国人怀有怎样的爱国情怀,截至5月6日,共计有12655人参加,以下为调查结果的点评。
唐玄宗很爱人民!

历史和文化对国家的重要性

历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民族自豪感,让后代有所借鉴;
文化就要一分为二了,如果指的是伦理、政治学、哲学这些“人文科学”,或者艺术体育,那么是无国界的,是普世的。因为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不分国界,只有文明与落后之分、高下之分。所以,什么“中国人不适合mz“,“中国人必须将个体绝对让位于个人”等都是鬼话;如果是指习俗、语言、以及一些特别的符号(比如中国结、中国龙、中国红,唐装,中山装什么的),那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持社会和谐,加强民族认同感等。国家应当大力推广,加强。
历史可以让这个国家铭记过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支柱,是获得民众认同的根本东西,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历史和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根。所以我们比美国强。
没有文化就不会有国家

为什么对国家没有认同感?

没有国家认同感不见得是件坏事。

要是大家都没有国家认同感,没有区域认同感,

没有身份意识。

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像天堂一样,没有网络,没

有竞争,所以楼主的这个帖子也不会存在。
文章标题: 中国历史上人民对国家认同感是否越来越低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947.html
文章标签:中国历史上  认同感  越来越  国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