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党史“第一”
李大钊1919年5月1949年5月这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著作,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新青年》全文引进中国的第一人陈望道,是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翻译成中文,把这部作品全文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是浙江省义乌县人。他于1915年在日本学习。1919年6月回国后,他成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参加陈独秀等人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19年底,他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翻译,并于1920年8月出版了第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各地和日本的13个共产主义团体的代表,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仅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提出了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宣言》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和建党后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纲领,是消灭内乱,推翻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中国统一成了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实际上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并且正在进行反抗。然而,80年来,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当前革命斗争的任务和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辛亥革命成果被军阀篡夺后,国民党几经周折,组织混乱,思想混乱。因此,孙中山同意改组国民党,想吸收共产党作为拯救国民党的新血液。有鉴于此,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3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俄国人民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共、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产生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有李大钊、谭平山、林、瞿秋白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随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改组。共产党人担任了Ku的部长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是大革命高潮的起点。只有国共合作,才能促进全民族的大团结,才能有力地开展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反腐文件1926年8月4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了第一个反腐文件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的通知《共产党宣言》。这个公告是在大革命高潮时发布的。当时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要大力发展党组织。然而,一些投机者利用大革命“敲开了CP的大门”。他们入党后,贪污公款,化公款为私房钱,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这个通知,要求各地党组织坚决清理腐败分子,制止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通知指出:“如果一个革命政党允许这些分子进入,必将导致其政党的腐败,这不仅不能开展革命工作,而且将为群众所拒绝。因此,我们要坚决肃清这些坏分子,同这些不良倾向作斗争,以巩固我们的阵营,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南昌起义但是,面对凶残的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掉身上的血,埋掉同伴的尸体,继续战斗。“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下,国民革命军和其他受党控制和影响的武装力量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占领了南昌。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革命军的新时期。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人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参与起义的主力一部分是没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浏阳的农业军,鄂南崇阳、桐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的工人纠察队等。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5000余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起义军总司令卢德铭。原来的目的是为攻打长沙做准备。叛军在战斗中被击败了。这时,毛泽东显示了他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眼看攻打长沙的计划无法实施,他决定指挥起义部队的一、三、二团向浏阳文佳集中。前委在文佳召开会议,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20日领兵撤出湘东地区,沿罗霄山脉南下。从进攻大城市到进军农村,这是人民革命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新起点。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在井冈山创建以康宁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七月一日”首次被提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以纪念每年的七月一日,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周年纪念日。然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召开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所《共产党宣言》讲学,说“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也是抗日战争一周年”。这是第一次在7月1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当时,和董是延安“一大”的唯一代表。他们回忆的时候,已经记不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确切时间了。他们只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天气很热。所以我决定把七月的第一天作为聚会的纪念日。不久,6月12日,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7月1日至7月7日为抗战纪念日暨建党17周年宣传周。中共中央也在6月24日公布了《共产党宣言》号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精神,在纪念周期间每天都要举行群众纪念活动,各抗日根据地所办的报刊也要发表社论和纪念文章。1938年6月和7月,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纪念“七一”诞辰的活动。当时把7月1日至7月7日定为“纪念周”,把党的17岁生日纪念和七七抗日战争一周年纪念结合起来。1938年6月15日发表在《延安《共产党宣言》上的文章《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记录了当时纪念活动的安排。抗战爆发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干部学习节后,大批进步青年和有志之士奔赴延安,新形势也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了“克服我们理论工作的落后性”,党中央认为“普遍地、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是全党“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因此,194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论持久战》号。在这个指示中,规定每年5月5日为马克思的生日,供干部学习。1940年5月5日,是第一个“五五干部学习计划”。1940年4月16日,该报《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在“边区新闻”专栏发表消息:“纪念第一届干部学习节,延安在职干部举行普遍学习检查”。6月11日,本报专题报道了中央宣传教育部召开学习运动总结大会,公布了入选的中央各部门“学习模范集体”的消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邓中夏、黄日奎、高等十几人组成了第一批进京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小组。1920年5月,陈独秀等。还在上海成立了以《新中华报》学会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前后创办的一些进步社团,如1918年4月在长沙创办的新民学会、1920年1月20日在天津创办的天津觉悟社、惠和1920年2月在武昌创办的利群书店等。此外,1920年秋在济南成立的王尽美、邓恩铭等维新会也不同程度地学习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来自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会后,他们举行示威游行,高喊“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还我主权”、“外争国家政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当场逮捕32名学生。6月3日和4日,800多名学生因在街上发表演讲而被捕。两天的逮捕激起了全国的愤慨,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政治罢工。日本上海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工人带头,唐山、长辛店、九江工人也相继参加罢工。很快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工人罢工,商人罢工,学生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形成了有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泛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中国重镇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最早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做思想和组织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陈独秀就建立中国共产党交换意见。1920年8月,陈独秀、李、沈、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和酝酿,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在日本、法国的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对“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团体”、“地方团体”的提法,所以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建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宣言,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0755—79000年制定的。宣言是国家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宗旨,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宣言,作为当时接受党员的标准,发挥了临时党纲的作用。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任书记,早期成员有、任、等20余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下发到全国各地,指导团建工作。
中共党史简介(从建党到十七大)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党的三大: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党的五大: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
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的八大: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扩展资料:
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仅北京、上海就先后成立了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组织300余个,全国各类团体达680多个,中国共产党只是其中之一。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国共产党员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齐聚上海兴业路76号(后因遇到密探转移到嘉兴南湖)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前后召开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并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大会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
此后,每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都根据新的形势对党章作出修改,中国共产党也牢牢以新的党章为遵循,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与民同甘共苦,为民不忘初心。变化的是形势,不变的是初心。
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当仁不让,勇挑重担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从50多人的小组织发展壮大为8900多万党员、连续执政68年的超级大党。这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初,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与群众保持最密切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初,就义无反顾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改革开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昂首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懈奋斗、开拓进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和人民事业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回望历史,俯察现实,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治国理政,成绩斐然。
9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望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勇挑重担,不负人民重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
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有了一个提高。
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中共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中共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中共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56年中共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9年中共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中共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1977年中共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史上的地位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大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937年7月23日 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
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有两种方针和两套办法,也有两个前途。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得到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 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在北平举行
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 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在北平举行。这次会议规定了当前全国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在一年左右基本上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以便在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胜利地担负起领导阶级的历史使命。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从有了她中国的革命道路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扩展资料 :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建党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扩展资料: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
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
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7年3月,北伐军到上海,共产党配合北伐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0个简单的党史知识
10个简单的党史知识如下: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4、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5、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6、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7、“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8、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9、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文章标题: 你知道哪些党史上的「第一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