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1400事件」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时间: 2023-08-01 23:02: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1400事件」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1400年是哪个朝代那个皇帝

1400年前后是哪个朝代那个皇帝,当时发生过啥事,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扩展资料

1400年大事记

1、1400年,杨士奇应惠帝之召,进入翰林院当编纂宫,迅即为翰林修书总裁方孝借推崇,奏升为副总裁

2、1400年,十月,燕王的“靖难军”攻取沧州盐山等地

3、1400年,燕王率"靖难"之兵曾屯驻固安县.

4、1400年,越南陈朝陈朝最后的国王陈少帝被胡季犛簒夺王位,陈朝完全灭亡

5、1400年,蒙古额勒伯克汗长子坤帖木儿即位

6、1400年,明廷多次秘密派人和客列亦惕部首领阿木古郎凯联系安定边疆之事,使明廷挫败阿鲁台势力

7、140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开始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400年

明朝(1368---1644)总共276年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明成祖朱棣
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 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 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 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 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 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 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 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 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 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宣宗皇帝的次子。谈起景泰帝,大家不免想起任用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一些传奇经历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两岁的朱见浚就被孙太后立为太子, 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景泰帝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
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
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明世宗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明代第11位皇帝。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 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是明朝,明朝(1368-1644年)
皇帝是明惠宗朱允炆,发生的事件是削藩和靖难之役。朱元璋1398年驾崩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1112年是中国的传统纪年壬辰年(龙年),为北宋政和二年,当时由宋徽宗执政。1112年也是辽天庆二年;西夏贞观十二年

宋徽宗在位24年;辽是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在位46年;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3年。
如果你足够坚强,你就是史无前例的。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在位: 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1]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建文帝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
  在建文帝继任者朱棣在位的时期,朝廷史官关于建文帝的行事写了一些歪曲真象的、极尽批判之能事的报道,想以此证明朱棣夺权是有理由的。他们谴责建文帝和他的顾问们行为放荡和品行不端,把建文帝形容为不孝、奸恶和邪淫的人,指责他玩忽职守并犯有大不敬罪。后世同情这位被废黜皇帝的学者们关于建文之治则写出了一些与此截然相反的谀词,说这位皇帝又是孝子,又是仁君,称之为遵循儒士劝告和缓和明太祖苛烈行政的一位完美无缺的人物。他们谴责燕王大逆不道的篡弑罪行。这些残缺不全的、互相矛盾的材料要求人们必须进行最细心的审查。建文时期许多方面的事实真相将始终弄不清楚了。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建文帝即位以后,他对这几位儒家师傅言听计从,发起了一些政治上和制度上的改革,看来其意图是大大背离了太祖高皇帝所做的安排。1380年因裁撤中书省而使中央一些行政机关被取消,它们在现在已部分地有所恢复;制度被修改,以加强文职行政功能和减轻政府的专制作风。
  为了贯彻这些改革,皇帝把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提升为行政负责官员。1380年裁掉中书省以后,明太祖曾经决定,国家一切事务都必须由他一人作为行政首脑来裁决。因此之故,翰林学士们和六部尚书只有建议权和在政府中执行命令之权。当新皇帝召集这三位士大夫来“参国政”时,这种局面就结束了。如果这些重建活动或多或少地不是虚构的话,这些皇帝的顾问们就不是只领干薪了,而是实际地在管理政府。这样做就大大地离开了第一位皇帝所定下的制度,因为皇帝的顾问们现在被置于在六部之上施政的地位。他们现在又制定政策,又执行政策,极像从前某些王朝中的丞相的所作所为;他们仅仅缺少丞相的头衔。没有这个头衔只是形式上尊重明太祖的《祖训录》,因为《祖训录》是严格禁止任命丞相的。
  皇帝还做了一些改革,对帝国政府内部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也使他自己能实施他的新政策。这些发展变化的确切性质至今很难说得清楚,因为大多数改革的记载已被销毁。但是,例如《皇明典礼》这种关于建文时代典章制度的书(1400年),以及此后另外编订的几种书至今仍可见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到这个时期政府中已实行和计划要实行的革新的梗概,并对它们的意义作出评价。
  1398年末,新皇帝听了方孝孺的话把六部尚书从二品提到了一品,又在尚书和侍郎之间加了一个侍中之职。这种制度上的改变把六部尚书提到了与都司同级的地位;自从废除丞相之后都司比任何文官的品级都高。因此,在他有意识地把政府牢牢控制在文官手中时,六部尚书的地位和权威提高了。
  在政府官署的大小和数目方面以及在一整套官员的设置上,也都有了改变。户部和刑部的所属司从12个减为4个;都察院中的两个都御史合并成了一个;同时,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各项职责和人员编制大为提高和扩大。这最后两项改革表明,重点放在儒家教育上和翰林学士在政府中的顾问作用的加强上。在詹事府也设立了某些新职位,使翰林学士在教育和训练太子及诸年幼王子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六部及其下属司的组织所作的各种改动中,对官员和皇帝侍从的头衔所作的变动,以及对南京各官署的名称所作的改革,都是本诸古代的《周礼》行事的。这些变易不单是象征性地恢复古代的模式,也不像朱棣和他的历史学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任意变更祖制。它们都是有目的的变革,意在搞一套新的建制,使权力归到皇帝信任的顾问的名下,加强文官之治,以削弱将军们和皇子们的权势。为了贯彻他们设计出来的这些政策,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被擢升,握有空前大权,这就大大地背离了明太祖所定下的制度的模式。他们在国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简直就是皇帝的化身。他们即使不对内战负主要的责任,也要负直接的责任,因为他们对朝廷的控制和他们正在推行的变革给了燕王以发起叛乱的口实。燕王说,对建文的顾问们发动的惩罚性战役是忠于王朝的行动。随着建文朝廷的消亡,所有这一切政治改变和制度上的革新都付之流水,它们只是作为复古和反动的背离祖制的失败的尝试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书呆子皇帝和他的不通世故而迂疏阔大和抱负不凡的,或心怀野心而又有煽动性的顾问们的一个愚不可及的消遣之作。

  燕王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他的生母也许是明太祖的一位贡妃。他不是像他自己后来所说 明成祖朱棣的那样为马皇后所生;他的这种说法是想在他从他侄子手中夺取了帝位以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使他的即位合法化。他长得坚强有力,同时也精通兵法和武艺,而且据说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出色当行的。1370年5月,洪武帝把他封为燕王,定他的封地在北平(今北京),让他坐镇北方边境,以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
  那时的燕王只有10岁,直到他成年以后才于1380年4月去北京就藩。到了这时,他在宫廷已经接受了优秀学者和佛教和尚们的最好的通才教育。他在明王朝头等将领们的辅导之下也已经开始表现出军事领导才能;特别是徐达(1332年—1385年)对他的教导更有效,因为1376年他在皇帝的意旨下娶了徐达的长女。②在往后的数十年中燕王守卫他的藩封时,他经常指挥对蒙古人的战斗,在老将们的辅弼之下很会打仗。他的功绩赢得了他父亲的好评。
  1398年末,即建文帝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皇帝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藩王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周王朱橚(1361年—1425年)是第一个倒台的,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垮了下来:代王朱桂(1374年—1446年);湘王朱柏(1371年—1399年);齐王朱榑(1364年—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年—1400年)。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现在不能肯定,燕王何时才开始下定决心对抗朝廷。当建文朝廷开始清洗他的兄弟们的时候,燕王马上觉察到他的地位危殆,因而他就商于道衍(这时道衍已是他的主要顾问和谋略家),应该采取什么步骤来对付这一威胁。燕王用招降蒙古士兵的办法扩充了他的部队,同时他又和那些对新皇帝已不再抱幻想的宦官内外勾结起来。可是他还无意立即行事,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正在南京作为人质。与此同时,双方的间谍和代理人来回打报告。燕王在1398年和1399年又是装病,又是装疯,请求遣返他的儿子们。直到1399年6月建文帝才准许他的几个儿子回到他们父亲身边。
  敌对行动爆发于1399年7月末;那时有个忠于建文朝的军官抓到了燕王手下的两名下级官员,并把他们送往南京以煽惑罪处死。燕王利用这个机会在8月5日向邻近几个州县发动军事进攻,声称要清除朝廷里的奸佞官员。这标志着在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后来这场战争被掩饰而说成是“靖难”之役。
  燕王在后来几个月内精心策划了几篇文告:它们包括在1399年8月和12月致朝廷的两封信,以及后来给官民一体知照的宣言。这位藩王说,他正在进行的是终止内乱的正义行动,而且无论衡之以儒家的孝道,还是衡之以规定诸藩王义务的《祖训录》中的条款,他的行为都是对的。①他指责皇帝,特别是指责没有让他奔临丧葬。他还指责皇帝受齐泰、黄子澄等宵小之臣的诱惑,对诸皇子进行了迫害。同时他要求皇帝去掉左右的奸诈顾问们,恢复太祖皇帝的法律和制度。他说他是本着《祖训录》中的规定而开始清除朝廷中的小人官员的。
叔夺侄位
  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800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常备军,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封 靖难之役建藩王。但是,这种简单的比较是不准确的。燕王的强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他自己有领导能力;他的军队素质高——包括来自兀良哈诸卫的蒙古骑兵大队人马;他的战略高超;他又有不可动摇的必胜的决心。反之,皇帝的军队因指挥上无决断和协同作战不好而大受损害;同时朝廷又分散精力去搞那些甚非急务的政府改组工作,这当然也影响了战局。
  从1399年末到1401年中叶是战争的开始阶段,它主要限制在北京(北平)府的附近州县和山东济南附近的据点。战争正式开始于8月末,那时建文帝派遣耿炳文(约1339年—1404年)这位退休的高级军官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9月11日,耿炳文想把叛军限制在北京附近,便在北京西南的真定部署了13万人的大军,但在两个星期之后便受了重创,被打败了。于是已故的将军李文忠(1139年—1184年)之长子李景隆接过了指挥权;但是,他也同样无能。10月中旬,燕王离开他的封地去寻求新兵;李景隆便乘他不在北京的机会率领讨伐军从南京地区开往北京。他在11月12日合围北京,但是燕王马上回师并击败了李景隆;因为李景隆的士卒大多数是南方人,不耐北方的苦寒,因此他被迫在三个星期以后退兵到山东西北的德州。
  12月6日,燕王又送了一封信给朝廷,指责齐泰和黄子澄。作为战略上的姿态,皇帝正式罢免了他们两人的官职,用茹瑺(1409年死)代替了齐泰。可是,事实上他继续依靠他们出谋划策。在1400年1月月中,燕王又在西北发动了攻势,攻入山西;他在山西攻取了一个关键的府城之后就直趋首府大同。李景隆拖延了时日。当他的援兵在3月份到达大同时,燕王已经回师北京,李景隆便拖着疲惫和深受北方寒冻之害的军队返回德州。
  1400年5月,双方在北直隶中部保定附近的白沟河岸上展开了一场大战。李景隆这一次想用钳形攻势一举粉碎燕王的军队,但是他在5月14日因大暴雨和洪水而失败了。四天以后,两军约60万人马打了一场对阵战。李景隆的军队拥有火器装备;但是他再一次受重创而溃败,在5月30日先退到德州,然后又退到济南。燕王现在却受到平安将军(1409年死)部下一支骑兵队伍的威胁;幸而他的次子朱高煦从北京率援军来到才救他脱离了险境。
  6月1日,燕王恢复了攻势,第一步进攻德州。在开赴德州的途中他击败了李景隆劳顿不堪的军队,并于6月8日围困了该城。德州由平安和盛庸(1403年死)防守;后者是朝廷内最能征善战的将领之一。燕王对守军的攻势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而且在朝廷军队手下连吃几次败仗,因为皇帝的部队有时出城袭击他的后方。9月4日,当燕王得知从南京正在开来一支救援部队时,他解围而去,退回了北京。皇帝的军队再次控制了德州。朝廷对李景隆的表现不佳感到沮丧,就在6月后期免了他的职,而以盛庸为大将军来负责平定叛军。②在1400年秋天到1401年春天之间,燕王从逃离南京的宦官和将军们那里得了些消息,他便借此机会决定打一场消耗战。他采用游击战术,在北直隶的南部和山东西部进行一些牵制战和佯攻战,同时他找出了能绕过许多设防据点的南进路线。这就揭开了内战的新的一页。
  1401年1月9日和10日,燕王进攻山东境内运河之西的东昌,但遭受了重大的失败。朝廷大将军盛庸这一次又使用了火器,打死了燕王军队中的几名将领和数万士兵。燕王在撤退回北京的时候,几乎被平安的骑兵所生擒。皇帝被这次捷报所鼓舞,在1月31日又恢复了齐泰和黄子澄的职务。燕王下决心要控制北直隶的南部,他在2月28日恢复了攻势。4月5日和6日,他的军队重创了德州附近滹沱河以北夹河上的盛庸的军队。这个月的晚些时候,燕王又击溃了平安的援兵。皇帝在失望之中于4月17日重新罢免了齐泰和黄子澄,而以茹瑺取代齐泰——茹瑺(1358年-1409年)和遭贬的李景隆现在是朝廷里的主和派领袖人物。
  这种重新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人们熟悉的格局。当胜利似乎在望时,齐泰和黄子澄被官复原职;当战局不利时,他们又被罢了官。这不仅是意在安抚燕王的一种只有象征意义的人事变动;它表现了皇帝周围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在政府新班子的领导下,皇帝向燕王做了一些最后遭致夭折的和平试探。但是,他继续支持他的这两位主要的顾问,而且委托他们去长江中游组织民兵队伍,以取得对他的帝业的支持。
  在整个这个夏天,燕王不断袭击通往真定和德州的运河供应线,捣毁了从北直隶南部到山东南部的仓库和运输设施。1401年7月初,盛庸未能切断燕王沿运河的供应线;这条线路使山东北部的帝国部队面临很大危险。8月末,平安从真定对北京发动一次胜利的反击,迫使燕王又一次回师北上。但是,平安和他的僚属们在10日末又被遏阻,燕王则在11月底回到了北京。与此同时,建文朝廷从朝鲜输入战马,想以此增强它的战斗力,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1400年—1418年在位)公开表示支持皇帝打燕王。但是这些办法未能影响战争的结局,因为军事领导太无能了。③1402年1月,燕王离开他的封地,开始对南京发动一次新攻势。他听了给他当间谍的皇帝宫内太监们的劝告,绕过了运河沿岸、安徽和南直隶的淮河沿岸的设防堡垒,集中进攻那些防御甚差的城市和县。他的部队绕过了德州,渡过了黄河,并在一个月之内拿下了山东西北部的几个咽喉据点,完全切断了朝廷通往北方的供应线。朝廷马上派已故徐达将军的长子、同时又是燕王妃兄弟的徐辉祖带兵增援山东;但是他没有能够挡住燕王的军队。燕王一直南进,在3月3日拿下了南直隶西北部的徐州。这时,朝廷的军队从北京地区和德州撤回,想保住南京畿辅地区。
  1402年4月初,燕王进入安徽北部的宿州,打败了平安的骑兵,后者是被派来拦截他的。但是,5月23日燕王在安徽灵壁南面的祁门山受到严重挫折,被徐辉祖所率皇帝方面的优势兵力打败。燕王在这次战事失利中幸免于难,在5天以后,他利用徐辉祖突然被召回和援军到来的机会,对在灵壁驻兵的平安发动突袭,拿获了平安本人和其他几个重要将官。他的军队在6月7日攻破了淮河上盛庸的防线,并在绕过了淮河附近的凤阳和运河上的淮安(在洪泽湖附近)这两座坚固设防城市之后,以闪电的速度直下淮河,于6月17日攻占了扬州。7月1日,燕王的部队被盛庸的水军挡在南京对岸的浦子口。两天以后,指挥长江舟师的都督佥事陈瑄(1365年—1433年)叛投燕王,因此燕王的军队有了渡过长江的船只。他们马上过了江,未遇抵抗地直抵南京城郊。
  在此以前,建文帝曾经把他的军队从北方召回,并纠集南京附近的新兵来保卫京师,但是朝廷的政策迄至最后一刻也没有定下来。6月20日被召回的齐泰和黄子澄力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京师;李景隆和茹瑺则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7月9日,皇帝派李景隆和洪武帝的第19子朱橞(1379年—1417年)到南京城外的龙潭向燕王提出议和。他们回来报告说谈判失败,但是他们显然利用这次使命想用别的办法终止战争。5天以后,即7月13日,李景隆和当时防守金川门的朱橞私下密谋;他们不经战斗,大开城门,欢迎燕王入城。
  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尸体,据说它们是皇帝、马皇后(于1395年结婚)和他的长子朱文奎(1396年生)的尸体。皇帝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官方历史学家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称帝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他和皇帝家中其余幸存的成员一起被生擒。他被免于一死,但和其他家人一起被长期监禁,直到1457年他56岁时才重获自由。
  燕王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建文帝的 南京石头城帝位,而是继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次日,他下令给据说是建文帝及其家属的遗体安葬如仪,但是,他没有给这位死去的皇帝以谥号。接着他发了几道文告,把他的登基遍告国内和国外。1402年剩下的几个月被称为洪武35年。新皇帝明确地否定了建文帝的合法性;他把次年称为永乐元年。开国皇帝的所有法律和制度一概予以恢复。另外,新皇帝命令销毁建文时期的档案,只留下关于财政和军事问题的档案,同时他又禁止关于这个时期的事件的一切论述。
  在此期间,和从前建文皇帝的官员有牵连的成千上万的人民都或者被处死,或者被监押,或者被流放。

1402年,靖难之役!

谢谢
望采纳!

最可怕的航空意外事件,宇航员被1400℃高温吞没,飞船瞬间融化

中国自主建设的“神舟12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连接,宇航员们进入核心舱开始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太空生活并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两次出舱、实验设备的检修以及宇航员们自我 健康 管理等等。此次“神舟12号”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在建造空间站以及航空领域的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 科技 的不断发展,人类踏入太空已经习以为常,在未来更是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宇航员在太空所待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但因为太空辐射对人体还是会造成一些影响,即使是宇航服也没有办法完全隔绝辐射,所以我们规定宇航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轮换,这也就意味着三个月之后将会有第2批宇航员进入空间站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不管是在何种领域,人类每前进的一步都是前人用牺牲和汗水换来的,更何况航天载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项目,出现事故也很正常, 历史 上便曾经出现过多起载人航天飞船失败的事件。但最为可怕且心痛的还是发生在2003年的航天事件。

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于2003年1月16日发射,升空之后,在太空中飞行了将近30天左右,按照计划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要于2003年2月1日正式返回地球。地上的工作人员早已经做好万全准备,等待宇航员回归地球,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当飞船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与大气层密切摩擦,最后导致温度为1400摄氏度的热空气渗透进了驾驶舱中,导致宇航员被瞬间熔化,然后飞船便解体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后来科学家对这件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调查,给出了一种解释认为哥伦比亚号飞船在发射升空的时候,因为燃料箱设备不幸脱落,多块泡沫碎片撞击到了,撞击了航天飞机,导致航天飞机出现了破损。但是这个结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为如果在发射的时候飞机便受损了,那么它又是如何安全地冲出大气层到达太空?又是如何在太空之中安然无恙地飞行了半个月之久呢?

对此,我觉得有可能是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穿越大气层的时候,因为其材料破损或者是遇到了某些特别的因素导致飞船外部的隔热瓦出现了损毁,当与大气层摩擦时,高温空气便会透过隔热瓦进入到船舱内部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不得不说,航天事业本身就前路坎坷,如果没有抱有牺牲的态度和精神是很难完成艰巨的任务,宇航员都是值得全人类敬佩的。

公元前1400年中国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标志性事件吗?

公元前1400年正是商朝的繁荣时代 因为年代久远历史记录很少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算是比较标志性的事件了
商王朝
外壬(前1402年—前1392年)即位不久姺与邳两个侯国发动了叛变,
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
公园前1400中国从小部落的商进化到国家的商,这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开端,我们真实历史正好是3400年
理查二世(英格兰)逝世
商朝
文章标题: 「1400事件」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311.html
文章标签:中国  发生  事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