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31 09: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最后一任大汗,在这个基础上,忽必烈打下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元朝。
虽然,蒙古帝国攻占了欧亚大陆的庞大领土,但是,其实是成吉思汗,包括成吉思汗的子孙,几代人的努力,才打下来的。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疆域并没有这样庞大。当然,成吉思汗的功绩是最大的,实际上,成吉思汗已经为蒙古帝国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蒙古帝国,就在成吉思汗指明的方向上,一路狂奔,势不可挡,将欧亚大陆的庞大领土,全部变成了蒙古族的牧场。
实际上,成吉思汗临死之前,刚刚完成了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也就是征服了花剌子模,现在的中亚地区。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消灭当时的金国。金国,一直以来都是蒙古帝国头上的一座大山。虽然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在对金国的战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因为金国领土庞大,人口众多,实际人口、兵力,远远多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登基以后,一共用了16年的时间,发动对金国的战争。虽然节节胜利,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灭亡金国。
并且,在这期间,蒙古帝国虽然灭亡了花拉子模,但是,此时的西夏,虽然投降实,际上也拥有独立地位,这也是西夏能够多次反叛的原因。当然,在成吉思汗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持,拖着病躯,发动对西夏的战争,终于灭亡西夏。实际上,成吉思汗主持的,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胜利以后,成吉思汗就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为他的四个嫡子主持了分封,这也为,以后蒙古帝国分裂为四大汗国,埋下了隐患。
元朝有四大汗国,四大汗国最初是成吉思汗划分给他四个儿子的封地,四大汗国都属于蒙古帝国的,却互不隶属,也不臣属于元朝. ,他们各自为政。 到元成宗时期,四大汗国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
元朝是从蒙古汗国分裂出来并经过扩张后建立的国家,与四大汗国建立历程相似.四大汗国与元朝并无宗藩从属关系.蒙古汗国是在兼并草原诸部的基础上,按游牧民族传统建立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家产制政治特点.这体现在国家分封制结构和汗位继承方式上.忽必烈作为全蒙古大汗,他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全体宗亲的承认,拖雷系与窝阔台系以及拖雷系内部各裔之间的斗争,也说明蒙古汗国分裂的事实.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后人在蒙古帝国征服的区域上建立了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国的大汗与元朝皇帝同属于孛儿只斤氏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直到公元1259年,大蒙古国大汗蒙哥久攻钓鱼山不下,后病逝于军营中,为争夺王位蒙哥的两个弟弟,主张入主中原、实行汉化政策的忽必烈和固守草原的阿里不哥展开激烈内战。
忽必烈最终取得胜利后,将征伐的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的大蒙古国,对其他各汗国的控制逐渐减弱,这一举动也最终导致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四大汗国是拥有实质上的独立的,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他们各自为政,而且战争不断,直到公元1304年,元成宗时期,双方才最终妥协,四大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可以说蒙古帝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语言文化传统差异很大,根本无法实现完全的统一。
提到元朝,人们就会想到“蒙古军”“强大”“远征欧洲”“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强大的国家”。是啊,元朝势力巅峰时期,差点统一了欧洲,蒙古军西征横扫匈牙利等国,蒙古马的铁蹄已经踏上了威尼斯的土地。它的版图囊括了日本海、天山、贝加尔湖、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
彼时的欧洲,谈“蒙”色变。可是,同蒙军军事扩张空前强大一样,它的毁灭速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周之天下八百年,汉之天下四百年,就连无能出名的宋朝,也有三百年的国祚,而元朝的政权仅持续了九十八年。相比之下,它就像在历史长空中一颗一闪即逝的流星。
忆往昔峥嵘岁月,铁木真曾豪情万丈地对他的儿子们说:“马鞭所指到的地方,都将成为蒙古人的牧场!”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成就了元朝,也“葬送”了元朝。
一、“以钞买钞”,严重的通货膨胀下,元钞和纸没有区别
在元朝末年,民间有一首小令广为流传: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这首小令揭露了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开河”和“变钞”,其中“变钞”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关乎国家的兴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首小令来看,元政府的“变钞”政策显然是失败的,那么它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呢?
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交子的使用就已经很广泛了,它在南宋社会的商贸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古南下灭宋、金之后,也借鉴了这种使用纸币的做法。一来,蒙古军西征,打开了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市场,国际交易频繁,纸币拥有携带方便、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取代传统的金属货币成为大势所趋;二来,元政府对于商业比较重视,当时的元朝社会还有个专门的阶层——斡脱。他们是受官府保护的商人,当然也只会让贵族阶层担任。
忽必烈即位,完成了中央集权后,发行了元朝的第一版纸钞——中统钞。中统钞的本位是白银,每两贯中统钞大概相当于白银一两。元政府一面使用中统钞在民间换取交子、会子,一面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渐渐取代白银、黄金等,成为元政府对外的信用货币。
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里记载道:这种货币在元朝统治者管辖的地方广为流行,即使是地位很高的大臣,也不敢不用,拒绝使用的都会被处死。中国商人所到之处,用这种货币购物,因为使用方便,也受到了外邦人的广泛欢迎。
因为信用良好,加上元政府的强大。在元朝初期,中统钞却是对战后经济恢复,维护社会环境稳定,起到了非常不错的作用。但是蒙元政权是一个“建立在马背上”的国家,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着“军事扩张”即“以战养战”。
在蒙军南下灭南宋时,虽然赢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军队的耗费巨大。为了弥补这巨大的空缺,元政府加印了至一百四十多万锭“中统钞”。市场上涌现了巨额的中统钞,致使百姓手中的钞票迅速贬值,以前同样面额的钱能买一家人的一天的口粮,现在可能只够买半天的。
此外,元朝高层腐化严重,任平章政事阿合马私造巨额“中统钞”,不仅如此,他还把全国大部分的金银都收集起来,使“中统钞”成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这种“儿戏”的做法,使元朝社会,通货膨胀的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物价暴涨,百姓怨声鼎沸。
元朝的历代执政者,虽然有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但都收效甚微。忽必烈统治末期,元朝的军事扩张活动基本停止,国家收入的重担全部积压在百姓的肩上,货币贬值加快。到了元顺帝执政时,通货膨胀基本失控,三十贯中统钞才值一两银子,对比元初足足膨胀了十五倍。
元政府发行的货币,越来越不值钱。也难怪百姓发出“钞买钞,何曾见”的感慨了。
二、元朝腐败之风盛行,帝国大厦已被蛀空元朝社会贪污成风,成宗时期,忍无可忍的元成宗大力整顿吏治,竟揪出贪官高达一万八千多人。这个数字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其实,元人的腐败之风,从建国之初就可见端倪。
蒙古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南下时,其军队是没有后军的。军队要是需要粮食补给怎么办?抢!跑到附近的村庄抢夺粮食、钱财补给军队。等他们入主中原之后,这种“抢夺”的风气依旧存在。
前文提到的私造钞票的“阿合马”,在忽必烈在位时期,是一直受到重用的,执掌权柄达19年之久。忽必烈盛赞其有大才!什么大才?敛财大才!阿合马屡增赋税、掌控外贸、“充盈国库”。那么皇室拿到了这么多钱,是用来建设国家的吗?不,他们用来挥霍享受。
元武宗时,国内发生蝗灾,中书省官员劝诫道:“国内蝗灾盛行,百姓无以为继,请陛下罢免他们的赋税。”武宗皇帝大怒:“都城没有角楼怎么壮观?先把角楼建起来再说!”,武宗皇帝在位一年时间,花费了820万锭钱,而元廷一年的收入,不过280万锭。其中,武宗皇帝在后宫中饲养的珍禽猛兽,光是喂食,一年就需要一万三千多锭。而仁宗上位后,变本加厉地挥霍,一年花费竟高达2000万锭。
此外,皇帝们赏赐无度,官职“随口授予”。武宗皇帝曾随口赐官高达880多个,皇帝们的赏赐还包括田地、宅邸、金银、奴婢等等。对待官职这般儿戏,也就导致了“卖官鬻爵”成为常态,很多人通过走后门、贿赂等方式获得官职,登上高位后又大肆敛财,元时的赋税比宋时高了近一百倍!百姓苦不堪言。
上行下效,蒙古官员在各地方作威作福,他们随意侵占汉人的田地,开垦为牧场。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支柱经济就是农业经济,这种做法无疑对当时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破坏,再加上,忽必烈统治末期,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国家收入基本全部从百姓身上索取。
面对严苛的赋税,百姓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去了田地的百姓,成为了流民,朝不保夕,更多的成为了地主的佃户,忍受着地主的压榨,勉强度日。元朝社会,甚至出现了“买卖人口”的勾当,而且这还是合法的!这些人被成为“驱口”,价钱和牲口差不多。
这种社会风气之下,元朝的军队也很快“腐烂”了。元朝末年,朱元璋高聚义旗的时候,曾感叹道:“一直被称为虎狼之师的元军,怎么会这么好打?”帝国大厦已经被这些白蚁一般的蛀虫,掏空了,再经不起风雨的吹打。
三、人分四等、抵制“汉化”,和平无从谈起元朝时期,元政府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是处汉人和蒙古人以外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南人则是南宋遗民。为了维护统治,这样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可僭越。蒙古人,即使只是小孩,也能担任要职,而汉人和南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也不可能脱离“农奴‘的桎梏。
明初学者叶子奇曾对此评价道:“治天下之道,至公而已尔。公则胡越一家,私则肝胆楚越。此古圣人所以视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也。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
在建立政权之初,蒙古人并不知道怎么治理这个庞大的中原,还是耶律楚材等大臣的辅佐,才渐渐步入“正途”。在蒙古高层中,普遍都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但是他们学习汉文化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汉文化来奴役汉人。比如忽必烈也会将“大蒙古”改为“元”,学着汉人改建都城,沿袭前朝的行政制度。
虽然有这些迹象,但并不代表他们被“汉化”了。他们始终对汉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疏离感,就好比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只是为了方便交流,并不代表热爱。实际上,蒙古人信仰的宗教是喇嘛教,他们把铁木真塑造成了“转轮王”,并不像汉人那样称为“天子”。
文化的疏离是更严重的隔阂,这使得元人和汉人之间始终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永远成为不了一家人,也就无从谈起“蒙汉和平共处”了。
结语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纵观我朝历史,一个政权走向末路时,总会有这些问题:贪腐、民生凋敝、不得民心、军队战斗力锐减、奸佞横行。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军事素著的帝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还是因为得不到民心。“天下非一人之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