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美国房贷规模比中国还大呢

时间: 2023-07-26 14:00: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为什么美国房贷规模比中国还大呢

美国的存款利息那么低,贷款利息却跟我们差不多,为什么?

美国的存款利息那么低,贷款利息却跟我们差不多,为什么?rn且美国的银行业是发达的,而且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政府不干预rn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呢
市场经济的结果!
市场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形成的都是适应这个市场的!

1.美联储控制利率。

是的,美联储可以改变其联邦基金利率——各银行之间的隔夜拆借贷款利率,而且这些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的短期利率。但是,各种长期利率,如10年期美国国债或30年期抵押贷款的利率,都取决于资本市场,并受到通货膨胀趋势、政府预算赤字,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资金的总体需求与供给的影响。
最近,当美联储开始执行其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向美国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努力降低长期利率——时,其影响力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在该计划于11月份推出前的几个星期里,这些长期利率的确有所下降,但不久以后又开始急剧上涨。原因何在呢?
首先,经济不断走强的迹象促使许多分析师调高了他们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这就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而对资金的更大需求将转化为更高的利率。其次,白宫与国会领导人在12月份达成的减税协议将会提高政府今年的举债额,从而增大对资金的需求。最后,一些投资者担心,随着美国经济重拾升势,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可能会导致通胀率不断升高,而这种担忧可能会导致利率上升。

2.低利率将继续保持下去。

情况并非如此。利率将会不断走高,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一旦经济加速增长,美联储最终将会提高短期利率。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随着新兴市场开始掀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之一,全球对资金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发展国家——尤其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正在激发对住房、道路、港口、供水和电力系统、机械和设备的需求。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投资需求可能会从现在的11万亿美元增加到24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储蓄不太可能同样快速地上升,因为世界各国需要在养老金、医疗保健以及其老龄化人口的其他需求上花更多的钱。根据一些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蓄与投资需求之间的缺口将高达2.4万亿美元。而且,因为根据定义,储蓄额与投资额必须彼此相等,因此,这种资金缺口将会推动利率上升。

3.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维持低利率,使消费者更多花钱,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与不久前的信贷泡沫时期相比,现在美国家庭的储蓄率更高;2021年,个人储蓄率从2007年的2%上升到接近6%。这不仅有助于人们为退休生活存钱,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将有助于为国家投资筹集更多资金。如果需要做什么变化的话,政策制定者应该鼓励消费者更多地储蓄。
然而,更多的个人储蓄会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如果企业和政府增加投资,扩大全国的产能,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过去,我们的投资规模太小,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估计,在未来5年中,除了我们目前每年4,000亿美元的投资以外,美国还需要在交通、供水、能源、学校、废弃物处理和公共公园的建设上新增2.2万亿美元的投资,以更新全国落后老化的基础设施,并帮助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些各种类型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的动力,抵消在消费支出上的收益下降。现在开始这样做正当其时,尽管利率仍然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4.为了支持住房市场和美国经济,有必要保留对按揭贷款利息的纳税减免。

几乎无此必要。减免按揭贷款利息会受到业主、房地产中介和贷款机构的欢迎,但其更广泛的经济利益却存在争议。
根据现行法律,美国纳税人在支付自己的第一套住宅和第二套住房的抵押贷款债务利息时,最高可以减免100万美元,他们在支付住房净值贷款利息时,也可以减免10万美元。因此,该法律降低了拥有住房的成本,并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使人们承担额外的抵押贷款债务——刺激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增长,以及增加消费支出。
但是,获得这些收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这种利息减免降低了联邦政府的收入(2021年预计减收1,040亿美元),从而增加了财政预算赤字。它还鼓励美国家庭承担比没有减免优惠时更多的债务,从而助长了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住房市场泡沫。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加拿大没有实行这种住房抵押贷款减免税政策,而其住房市场更健康,杠杆率更低,避免了美国式的大繁荣与大萧条的大起大落。奥巴马总统的财政委员会建议,要严格限制按揭贷款利息减免,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5.提高利率对美国经济不利。

实际上,在许多方面,与近年来极低的利率相比,适当提高利率对美国经济将更为有利。较高的利率将使储蓄者(尤其是退休人员和养老基金)受益,因此可以鼓励家庭更多地储蓄。
较高的利率还将限制金融泡沫的产生,抑制投机性和过度杠杆化的投资,同时鼓励更多将会切实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投资,如扩大全国的宽带网络,开发新的绿色技术,以及改造落后老化的基础设施。
较高的利率还会使企业高管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资本投资为企业带来的回报上,时刻提醒他们,要确保能从所花的每一分钱中获取更多收益。这样可以提高全国的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

我告诉你为什么。美国的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导的,所以刺激经济就是减低利率。如果具体说没几个小时说不明白。我就简单说下

美国要美元霸主地位

美国大笔债务 高利息自己都抗不起

美国的银行不单是中国的这种商业银行。大部分是投资银行。牛B的银行你存钱少还要收取你管理费呢

美国银行都是私有的,包括美联储。只是说1的利息。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因为美国的经济可以消化转嫁很多因素。很负责的 你要想明白 把美国近代经济著作读下先

美国要控制海外和国外的流通价值

美国经济体模式注定美国暂时不可能改变利率。除非技术科技进一步发展。这个因素很复杂

基本现在发达国家都是这种类似负利率的正常不光是美国。因为全球经济问题。

你说的利息也不是和我们一样。政府有补贴。并不一样。

美国国内来看1的利息并不很低。美国并不通胀,10年前1美元的购买了和现在基本相当(针对食品)就算房地产也十几年才翻一倍。美元在美国保值得很。

你不懂经济。说多也没用,我手打大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文化,社会等。多积累知识吧~我说的是因素具体你慢慢百度~哦了

随便告诉你个事,如果美国利息和中国一样 贷款利息也一样,我们中国就可以把手里的美元和人民币都存在他们美国银行,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还嫌赚得少抵押点东西去低利息的国外借钱然后直接在美国存上,你懂得~经济没有你看得那么简单,不是1+1=2的。多多学习啊

比如。不考虑汇率等问题,美国现在利息是5 日本是贷款是4 那就可以在日本贷款,在美国存。那不是发了?

美国的存款利息那么低,贷款利息却跟我们差不多:1、银行靠存贷差来赚取部分利润;

2、虽然贷款利息差不多,但是美国企业获取贷款的成本低,而中国的中小企业获取贷款需要利息之外的额外成本;
3、美国存款利率低主要是靠低利率刺激消费,并且有丰富的理财和金融衍生产品来做补充;
综上,美国的存贷利差大,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不低。
风土人情不同,美国投资理财意识比较强,很少有存款的,大都是进行组合式理财,中国理财发展比较晚,大众接触还不多,但现在理财已经慢慢开始发展起来了,存款相对来说少很多了
美国是发达国家,美国人要在银行业务赚更多的钱才可以保证银行的发展和存在,或者说美国银行业专业程度高赚的钱比较多,美国银行不是靠揽储赚钱,它相对于一定比例的中国政府的角色,靠发国债投资收益

中国这个指标一公布为什么美国

盛顿邮报1月11日报道,2021年中国的零售总额可能达到5.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预计将会和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而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这将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也是中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又一标志。

有趣的是,华盛顿邮报应该不用“预计”了。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经济数据,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已与美国基本持平,考虑到中国比美国快得多的零售总额增速,2021年零售消费超过美国已毫无悬念。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零售额”指的是被消费者购买用于消费的商品总额,区别于被公司购买用于生产经营的商品总额。

那么,为什么零售消费这个数据这么重要,竟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

文丨陈经   瞭望智库特约宏观观察员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美国零售消费怎么就被中国追平了?

美国虚的太多!

美国目前GDP约为18万亿美元,是中国的约1.5倍。

中国经济一直为人诟病的一点是,GDP构成中投资太多、消费太少。以致经常有国内外经济学家呼吁中国应该减少投资占比、提振消费。

因此直觉上,我们一般认为美国的消费数据应该比中国高不少才对。为何2021年两国的零售消费却基本持平呢?

这是因为,美国的GDP虽然较高,其中占比高达70%的消费也比中国高得多,但美国的消费GDP有太多“虚拟”成分,并不是真实的消费数据,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虚拟房租”和服务业——

*在美国GDP构成中有一项叫做“虚拟房租”,占比高达约10%。

它的意思是,即使是自住房,也要计算租金放进GDP里,相当于“业主史密斯向租客史密斯3000美元一月出租房子”。也就是说,这3000美元租金是虚拟的,并没有真实发生。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房子既然住了人,就等于有消费行为发生,就要统计进GDP。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将“虚拟房租”纳入GDP,但中国还没接受这种统计方法,只是统计了真实发生的消费交易。

*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高达约80%,中国约为50%。

服务业顾名思义,就算有真实交易发生,也不会对应到实物商品,而主要是为人与人的“互动环节”支付费用。服务业产生的GDP就不如工业、农业来得实在。

而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标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必须有对应的实物商品,只有一种例外,就是餐饮服务消费。其实餐饮消费也有吃喝的实物对应,但最后买单时隐含了一些服务费,强行与实物吃喝分开也不方便,就把这个服务费也统计了进来。

因此,美国GDP虽然比中国高,但比重较大的服务业以及所谓的“虚拟房租”等虚的成分也较高。如果单纯考虑消费者真金白银购买的商品零售,美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在与实物生产消费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数据上,中国与美国持平并不奇怪。

2

零售消费为何是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

比GDP更靠谱!

以往,我们在对比中美经济数据时,一般将两国GDP进行对比。

其实这是不太合理的。

因为两国GDP的统计标准差异太大,库叔之前在《中美经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国博弈,从来不只是在沙场!》一文中曾详细提到过。

懂行的经济学家其实也不太看重GDP这类较虚的数据,一般关注的也只是GDP增长率。

也就是说,GDP并不靠谱,那能反映真实经济状况、可用于两国比较的靠谱数据有吗?

当然有,零售总额就算一个,靠谱的“零售总额”数据有三大特性——

一是可比性。美国统计局公布的“Retail and Food Services”(零售及食品服务,一般简称为“零售销售”)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和中国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义基本可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类似中国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为57564亿美元。各分项的数据也有,美国是按交易发生的店铺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各大类分别是:

“汽车以及部件零售商”11860亿美元;

“家具与家居装饰店”1158亿美元;

“家电与电子产品店”981亿美元;

“建材店”3784亿美元;

“食品饮料店”7189亿美元;

“健康与个人护理店”3315亿美元;

“加油站”4557亿美元;

“服饰店”2612亿美元;

“运动、书籍、音乐店”855亿美元;

“综合型超市”6917亿美元;

“杂货店”1302亿美元;

“无店铺零售”6250亿美元。

这些加起来正好等于50780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加上6784亿的“餐厅酒吧”消费,就是57564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是全面性。美国零售数据是按照店铺类型进行统计的,更具有可行性,科学而周密,除了违法的毒品、赌博等地下经济不能统计之外,其他都会被算进去,甚至连游动摊贩也不放过。

三是真实性。零售总额这个数据很实在,是一家家店铺统计出来的,面对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经济活力最直接的体现。公司与机构的经营活动虽不在统计之列,但从人类社会的经济意义来说,公司搞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消费,所以消费数据更为根本。

这样看来,因为有商品实物对应,各种实物社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统计能多渠道互相印证,不太好伪造高估,零售统计也就比GDP数值要靠谱得多。

3

美国为何对中国零售消费赶超如此紧张?

大国竞争重要信号!

一直以来,美国人非常看重零售数据,此前包括苏联、日本等在内的国家,也没有哪一个能在这项数据上挑战美国,所以美国人更是深深地把这当成是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

苏联的GDP总额曾一度达到了美国的70%,但若说到零售消费,差距立马就出来了,因为苏联商品短缺现象明显。

美国也借此卖力宣传苏联的消费困境,用美国丰富的消费品来说明“资本主义物质生活”的优越性。由此激起了苏联民众对物质消费商品短缺的不满,这也确实成为苏联崩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在90年代早期GDP总额也达到了美国的70%。但是同样论起零售消费数据,也被美国狠狠碾压了。

日本国土太小,人口也比美国少得多,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住房、汽车、食品等大宗商品消费都是没法和美国比的。

日本高涨的GDP更多的是汇率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特殊现象,后来果然破灭了,现在GDP也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巧合的是,2021年中国GDP(按最新统计82.7万亿人民币以及2021全年平均汇率6.6计,合12.5万亿美元)正好达到了美国18万亿美元的70%。

但中国不是苏联、日本,中国在零售消费方面真有实力与美国较量,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消费表现。

相比美国,中国的零售消费有很多亮眼的表现。

比如,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2900万辆,大幅超过美国的1725万辆。

再比如,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大幅超越美国。2021年中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

中国网上零售额已经不小了,但增长还在加速,未来有更多想象。美国2021年网络零售额445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预计未来三年平均增速也只有12%。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零售总额数据虽然与美国持平了,但还是被低估了。

首先,中国的零售消费统计比美国要粗放。

中国零售消费统计中,有个专门的名词叫“限额以上”,限额的意思是,批发年销售2000万元,零售年销售额500万元,餐饮年收入2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的企业,数据相对准确。“限额以下”的由于现实原因,就没办法准确估税,只好简单估计甚至一刀切了,但一般认为“限额以下”都是低估。

其次,中国餐饮业营业额也是被明显低估了。

2021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39644亿元(合6000亿美元),比美国的“餐厅酒吧消费”6784亿美元低一些。

但仔细计算就会发现,中国这个数据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按照这个数据,中国人均年餐饮消费仅2860元,人均每天还不到8元。这就有点与现实不符了,很多白领日常在餐厅吃饭每顿就能消费20元左右,而这根本还不算饭局。

要知道,中国人的饭局消费是非常火爆的,从消费行为来看,是比美国人还常规的行为,现在跟亲朋好友约个饭根本不算大事。而美国人搞个饭局就算是一件大事了,还得准备正装。

但中国人吃喝开发票的并不多,所以大量营业额不能统计上来。

从各类消费数据看,中国毋庸置疑成为唯一比肩美国的国家。

因此,美国媒体对中国零售总额超过美国,远比“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超过美国”要重视,这是美国人务实的表现。

美国人知道,中国在消费上发起的挑战,比起曾经的苏联或者日本,更为触及美国的痛点。

4

为什么未来中国零售消费能狂甩美国?

厚积薄发,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的零售总额必然会把美国甩在后面,这是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决定的。

一是两国的生产模式。

虽然美国重视实物商品消费,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美国消费者其实是靠购买全球生产的商品支撑着世界最高的消费额。

而中国不但主要靠自己生产,还大量生产实物商品出口全球。

进口中国产品最多的就是美国,按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21年中国对美顺差创历史新高至2758亿美元。美国也在一直呼吁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中国可借此将巨大的产能更多用于国内消费。有生产力为基础,中国零售消费增长的限制因素要少一些,比美国要容易。

而美国零售消费增长的压力大得多,既要缩减贸易逆差,又要扩大零售消费提振经济,方向自然是“制造业回归美国”。

奥巴马已经提出了这个目标,特朗普更是将制造业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但美国社会脱离制造业已经很久,劳动力普遍不适应商品生产,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困难重重。

二是两国民众的消费模式。

中国居民贷款近年来增速比较快,主要是房贷。

2021年末房贷余额达到了21.86万亿,比上年增长14%。2021年末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增加4.96万亿。

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居民的钱都去买房了,房价高涨让中国人未来没钱消费。

但其实,2021、2021年中国零售总额增长率仍然在1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买房款并不计入零售消费,买房带动的家具、装修消费会计入。中国民众主要还是买房需要贷款,其它如车贷、消费贷并不流行。

中国零售消费并不是靠借贷增长的,靠的是民众实打实的收入增长。中国零售总额的增长不需要靠借贷,从过去的历史看,只要正常发展,零售总额的增长问题不大。但是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也确实对居民消费带来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一点不容忽视。

而美国民众却早已深深地陷入到透支消费的泥潭中。

2021年6月,美国个人消费者信贷规模达3.85万亿美元(这不是房贷,美国居民房贷余额约10万亿美元),比中国居民的房贷余额还多。

2021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欠下8377美元的信用卡卡债,比2021年上涨6%,美国很多人过着日常随意刷信用卡,发了工资悉数还信用卡的生活。不少人周转不过来,甚至负担不起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其实只还最低还款额已经是上了信用卡公司的恶当),发生违约,卡债迅速上涨。2021年4月,美国国内信用卡违约率跳涨至3.31%,较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3%,创下2021年6月以来的违约率峰值。

因此从消费模式来看,中国民众扩大实物消费更为顺畅,只要正常多赚钱就行了。而美国民众透支消费的行为不仅增长不易,也蕴含着危机。

三是两国民众的增收潜力不同。

2021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这个数据其实特别低,不要说和美国比,就是和一般发展中国家比都不算好。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这个数值只比印度和越南的人均收入高一点,而这两国的人均GDP都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排名后20%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958元,按一家四口两人有收入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仅990元。而排名前20%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64934元,按一家三口两人工作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也只有8100元。

粗略地说,普通美国人每月挣的美元和中国人挣的人民币数值相当,但差一个6倍多的汇率。

中国人的收入数据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对美元汇率也重回升势。提升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是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人的增收潜力显然很大,相应的零售消费也会跟着进一步水涨船高。

零售额是中美两国最直接可比的统计数据,有相对可靠的统计手段。两国高达5万多亿美元的实物商品零售额,是两国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有力证明。

之前人们普遍关注中国GDP能何时追上美国,按照预期大约是在2025-2030年,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零售额数值大约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了!

可以预计,随着全球对中美消费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用等到中国GDP超越美国,人们就已经能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压过美国了。

谁能给系统的解释下美国次贷风波是怎么回事?

美国次贷风波

危机在爆发的时候往往显得十分突然,但是引发危机的线索,却往往是在蕴含着风险的繁荣阶段就积累下来的,美国的次贷风波就是如此。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房地产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繁荣。住房销售量不断创下新纪录,房价也以每年增幅超过10%的速度攀升。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一直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现在看来,也常常被批评为“用一个泡沫,替代了另一个泡沫”。正由于此,在主流的金融机构都对次贷风波不以为然的时候,在任期间一直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格林斯潘,则一直强调次贷风波很可能演化扩大为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可见他对于这种泡沫之间的替代是有清醒的把握的。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危机是如何引发的?危机爆发的路径会如何延续?

实际上,10年前,美国家庭拥有的房地产资产总值不超过8万亿美元,约占家庭资产总额的40%;到了2005年底,美国家庭房地产资产总值已升至21.6万亿美元,在家庭财产中的比例提高到56%。这种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掩盖了次贷证券化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风险评估能力的缺乏,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不足等等,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的时期,这些问题都不容易暴露。

但是,所谓水落才能石出,从2006年中期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的价格出现下滑。2006年9月,新房中间价比上年同期下降9.7%,创下近36年来的最大跌幅。这就使得原来在房价上扬时期掩盖的问题日益清晰地暴露出来。雷曼兄弟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约有30%无法及时还贷,全国约有220万人可能因为最终无力还贷而失去住房。受此影响,近几个月已有约20家贷款机构和抵押贷款经纪公司破产。

从具体的成因看,我们可以大致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了风险承担者的分散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加大了这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美国金融界经常有人拿当前的次贷风波与上世纪80年代的储蓄贷款机构的破产类比。在储蓄贷款机构的风波中,风险的爆发点是确定的,就是那些经营不善的储蓄贷款机构;损失也是基本可以衡量的,基本就是这些特定机构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风险可能传染的范围也是大致可以确定的,就是参与相关的储蓄贷款业务的机构。因此,在这样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处置中,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是可以测算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次贷风波中的风险承担者几乎是全球化的,从美国到欧洲,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风险损失的衡量也不是确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证券化的次贷分布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中,目前大型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已经评估并披露了自身在次贷领域的损失,但是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可能还不知道评估自身在次贷业务领域的损失;同时因为证券化的次贷的流动性不足,也使得这种评估变得困难。市场担心不确定性,而次按恰恰在诸多环节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以说是次贷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冲击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条件下快速扩张的房地产信贷,累积了风险的隐患。在住房信贷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市场竞争的关系,或者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往往会降低住房消费者的市场准入标准,让一些无资格或没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一些次级贷款金融公司纷纷降低“门槛”,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证明的情况下购房。

第三,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也使得客观评估次贷偿还能力的难度加大。次级抵押贷款利率往往在一定的年限之后随着市场浮动,一旦市场风向发生改变,这些贷款可能会变成高危品种。原先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时候,贷款者可以通过卖房还贷。如今房价不断下跌,而利息反倒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已经不堪重负。

有专家预言美国将在2008年进入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会否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甚至足够深重地波及全球经济,从而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这次的次级债危机的确给美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但如果就此判断会引发美国国内经济危机还为时尚早。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看,美国经济前景依然稳定、稳固,美元整体策略调整是基本态势,其中,美国制造业刚刚摆脱前一个时期的低迷状态,7月份实现连续第6个月增长。而根据美联储的预测,2007年全美GDP增长率有望维持在2.5%—3%;从就业形势看,2007年前7个月,美国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预计全年失业率将维持在4.75%,接近4%的所谓“自然失业率”。因此,美国经济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情况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严重。

其次,现在的美国金融市场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流动性和纵深性,次级债券规模虽然扩张较快,但是依然不及债券市场规模大。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占美国房地产的比例更加有限,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美次级债发放的过程中,仅有45%的比例不能或只能提供少量收入证明和担保,而当年在这部分人中又仅有30%不能到期还款,二者综合比例不到两成,而2007年也不会再超过这个数据。因此,也许这次动荡会使一些机构和投资者遭受损失,但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在长期内可能是有限的。

再次,美国的大型投资银行为次贷公司所做出的承诺较小。近几个月中,许多公司披露的融资交易承诺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抵消因提供丰厚条件而产生的损失,这些公司的收入额一般维持在总费用的2%左右。换句话说,即便未出售债券被迫以低价发售,券商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也有限。

最后,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将风险传播的同时,实际上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即便是受冲击较大的对冲基金等行业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空头头寸,这为防止危机损害的进一步下沉提供了条件。此外,从整个市场上来看,因为投资者到现在为止并不认可次贷的冲击力,反而对市场依然抱有信心,所以尽管股市遭到重创,但已经开始反弹,这恰恰为投资者制造了调整盘口或止损离场的机会。当初之所以全球股市在两周之内瞬时蒸发2.66万亿美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对信贷市场信心缺失所导致的股市恐慌,而高盛等投行股、金融类股作为领跌股则首当其冲,可以说股市狂跌的心理因素大于实质因素。

当然,我们对美国经济的走向保持谨慎态度也是必要的,特别是下一步的利率政策是否会与金融市场预期相反的方向运行,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同时,美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目前信贷市场秩序的重建正是一种良性的发展过程,十年前因泰铢贬值而掀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基本不会重演。

全球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强劲。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发表的年度报告预测,今后两年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望延续,但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可能略低于4.5%;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则再次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007年4月的4.9%上调到了5.2%,该组织同时预计,日本、欧元区以及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都将好于原来的估计。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国家整体经济并未受到打击。一方面,这些国家普遍拥有丰厚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买回自己的货币,避免由于全球利率上升导致的货币危机。

总之,虽然此次次按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资本市场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基于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要相关金融机构及时加强风险管理,同时相关国家的政策应对得当,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出现短期的调整,但是因此而陷入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目前各大经济体央行对短期融资市场的注资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美国次按危机的蔓延?

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央行日前纷纷向各自短期融资市场注入巨资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做法,尽管被市场批评为纵容了市场投机带来的风险而形成道德风险,但是也确实在客观上有助于确保调整过程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危机扩大化。目前看来,尽管这种流动性的快速放松可能会产生一些中期的负面影响,但是短期稳定市场气氛的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从短期发展趋势看,美国面临着恢复市场信心和应对通货膨胀抬头的政策冲突。一方面,目前主要金融市场仍然不稳定,市场信心有待恢复;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陷入深度调整态势,这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其他方面,包括汽车行业的衰减,房产相关行业走弱,企业投资支出缩减等;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衰退还会影响到相关的金融市场,不仅是次级债市场,还包括整个抵押债券市场,以及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层面的松紧程度,这对当前的美国金融市场可能产生加剧恶化的作用;而受到美国房市低迷和其它综合因素的影响,国内消费也出现下滑的迹象。另一方面,受美国次级债事件余波的冲击,以及相对强劲的美国经济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因素已经开始显现。这表明美联储正同时面对减息和加息的双重压力,而美联储通过直接向短期融资市场注入流动性、打开贴现窗口等,有效缓解了减息压力,同时也把利率调整的压力转移给了其他经济体,这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此次危机中受灾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作用很明显,但也有可能延长美国从此次危机中恢复的所需时间。

从欧洲央行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欧洲的金融机构远甚于美国的金融机构,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次按风波实际上主要是由欧洲的金融机构为美国的金融风险埋单。因此,欧洲的央行面对强烈的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率先出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从亚太各国央行的动作来看,通过巨额注资,市场已经开始认为,亚太区的各国中央银行决策者们已经成功地使市场恢复到一种微妙的“尚不稳定的平静状态”。目前,由于市场对次级债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判断,各国商业银行普遍减少了短期信贷支出,亚太区金融体系明显出现信贷紧缩和拆借利率上升的迹象。但是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未雨绸缪,及时舒缓市场趋紧的态势,使得亚太区经济体能够在度过高风险期之后依然能够在流动性保持稳定。

当然,各大经济体央行纷纷干预金融市场,使短期融资市场中确实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清晰的拐点,市场贷款利率的高企可能导致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这也使得各国央行尤其是美联储在大量投放流动性后面临着长时间的银根吃紧的态势。后续各国央行的政策操作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起到重要影响

什么是次级债?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市场人士则认为,银监会此举是近期银行业最实质性的利好,可补充银行资本不足,并缓解了银行一味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伸手的现状。2003下半年银行股由于频频发出再融资的计划,而遭到市场的巨大抛盘。次级债准予发行,则可缓解银行与二级市场的矛盾
释义:① 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典故: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例句:次贷危机重创全球股市,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关联词:信用体系 抵押贷款

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

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3.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
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
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与抵押贷款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性信贷紧缩问题。

4.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
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从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款市场的新闻一直接连不断,并引起了全球关注。有的学者预言美国经济从此走向衰退,有的则提醒将有更大的金融危机来临,有的也判断所有的风险尽
  在掌控之内。尽管旁观者对于次贷市场状况的判断不尽相同,但纽约乃至全球股市的一次次暴跌表明了次贷市场的动荡已逐渐演化为局部市场的危机,重新审视美国次贷市场的经营活动,可以得出些许有益的启示与思索。

  一般来讲,美国房地产贷款体系共分为3类: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款市场与次级贷款市场。第一类贷款市场面向信用额度等级较高、收入稳定可靠的优质客户,第三类贷款市场是面向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因信用要求程度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其业务量曾一度占到美国整体房贷市场比重的20%,其特点即为利润是最高的,风险也最大。目前出现问题的市场,恰恰就是秉承着“高风险、高收益”理念的第三类贷款市场。

  美国此次次贷风波始于全美第二大房地产次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由于2006年以来美国房贷呆账金额不断攀升,2007年初更是达到近年来新高,房地产泡沫化现象逐渐扩散,次级房贷市场由于其客户信用状况不佳,更是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境地。3月5日,新世纪金融股价突然暴跌68.87%,3天后,新世纪金融宣布贷款银行已拒绝为它提供周转资金,公司已无资金偿还债权人,当日其股价再度暴跌48.29%。4月14日,新世纪金融更是申请了破产保护,短短数月,新世纪金融股价就由30美元跌至1美元,投资人损失近10亿美元。

  由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一般均经过证券化后在二级市场出售,新世纪金融公司事件导致7月份穆迪、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次级贷款的二级市场出现波动,多家投资其中的基金突然面临回赎风险。8月5日,全美第五大券商、最大的抵押债券承销商贝尔斯登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宣布倒闭,公司负责此项业务的共同总裁和共同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于基金倒闭当天引咎辞职,受次贷市场危机所累,今年以来贝尔斯登股票价格已经缩水将近1/3。

  美国次贷市场的动荡通过四条途径迅速传播。首先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世界各国均有金融机构投资于美国次贷市场,其投资损失带来的流动性不足导致市场自发进入紧缩状态,严重干扰了各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其次,全球股市大幅震荡。次贷风波不仅引起了美国股市的数次急挫下行,更是由此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大幅震荡。3月14日,美国次贷风险便导致俄罗斯股市下跌2%,7月10日的信用评级调整带来了美、欧、亚三大洲股市的普跌。进入8月份,随着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法国最大的银行巴黎银行相继宣布卷入美国次贷风波,全球股指又相继暴跌。第三条传播途径也加速进行,由于公众对于美国次贷风波带来的美国经济衰退预测,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第四条传播途径表现为由次贷市场向整个信贷市场蔓延之势。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并非次级抵押贷款商,表明美国的房贷违约现象已波及到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房贷客户。由此可见,美国次贷风波已经到了危机行将全面爆发的边缘。

  纵观此次美国次贷风波的产生与发展,房地产泡沫的起因,不难看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强大的房地产营销力度。在美国次级房贷风波中,房地产商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过去的几年中,美国房地产一片繁荣,为了卖掉更多的新住宅,许多房地产公司跟随银行和金融公司,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然后再将贷款卖给华尔街的金融公司。虽然2006年新建的住宅空置率越来越高,供给已经明显大于需求了,但房地产商仍然不遗余力地为“次级信用”的购房者提供贷款。通过“不查收入、不查资产”、可以随时调整还款比例、前几年还用只付息而根本不用偿还本金等手段来引诱潜在的购房者。房地产商在过去的几年,通过刺激次级贷款的方式,聚敛了惊人的财富。

  其二,证券化的双刃剑效应。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资产证券化运作是其关键一环。一方面,以证券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推动了金融机构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帮助金融机构突破资本的瓶颈,分离存贷款业务,使其可以凭借较少的资本控制大量的盈利性资产,从而推动专业化贷款公司的诞生。但另一方面,证券化的方便融资功能以及直接连通投资人与贷款资产的功能,也确实为金融机构拓展风险边界提供了便利,从而可能引致风险的残留,而这些残留的风险在证券化推动的规模化过程中将以更快的速度积聚,埋下风险的隐患。

  其三,投资者风险意识淡漠。专业的贷款公司提供了复杂的,且具有相当诱惑力的金融产品,例如,可同时签订两份利息率相差甚远的贷款合同,且合同还款方式采用递增的方式,一般是购房两年后才进入还款高峰期,因此,缺乏金融知识的贷款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房屋购买。由于信贷机构也没有要求购房者提供任何收入证明或存款证明,甚至很多购房者为了申请贷款对收入撒了谎,因此,一些贷款者本身也应该为最近出现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波承担责任。

  由于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日前,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日前分别向金融系统注入巨额资金,以缓解流动性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8月9日,欧洲央行采取紧急行动,向欧元区金融系统提供948亿欧元的巨额低息贷款。同一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增加了240亿美元的临时准备金。10日,日本央行也决定向金融系统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以缓解信用紧缩问题。虽然各国央行的迅速干预为美国次贷风波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其主动甚至过度干预市场的政府行为也遭到了捍卫市场理念的相关人士的质疑。国际金融局势风云变幻,此次次贷风波将进一步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将拭目以待。
楼上的,你说资料很全,但是具体资料在哪里啊?
太多了不好找哦

美国房屋和中国房屋的区别吗

本文将基于华人地产网 Huarenhouse 对于在美买房置业的经验,作出详细解答。
中美两国房屋的差异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对美国房产市场不熟悉的中国买家来说,提前做好信息储备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要了解下美国与中国的房地产有何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中美房地产市场的差异。
一、房产制度
美国:制度健全。在美国买卖房屋中,有许多的第三方机构协助买卖房屋的进程,包括估价公司、房屋检查、公证公司、银行、产权保险公司等,每一个机构发挥自己的功能,保证房屋买卖的公平和合理,使房地产行业能够公平、透明,健康、蓬勃的发展。
中国:房产制度还需完善。无论是中介制度还是买卖过程,都存在较多问题。政府在不同时段的宏观调控变幻莫测,让人无法预测。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远超过房地产实际需求。
二、产权性质
美国:美国是私有财产制,房屋的买卖包括土地,就是说,你买房的同时也同时买下了盖房子的那块地,且具有永久产权和自由的使用权。
中国:房房产所有人有房屋的所有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房产有使用年限,一般住宅产权是七十年期限,商业房产期限只有五十年。
三、城乡差异
美国:没有绝对的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自成体系一套系统,商店、饭馆、医院、学校,为居住在该区域的人提供了很大方便。人们不需要做什么事都涌到市中心去,在自己所居住的区域里都可以办到。
中国:城乡差别大,城市是一个相对商业集中的地方,所有的机构都在其中,无论你要购物、吃饭、工作、娱乐,甚至看病,都必须进城,人们居住在城里,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造成了很多不便。
四、房产税费
美国:有严格税费征收环节,只要你拥有房子,你就要交纳房地产税。各州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通常为1-3%。每年的房地产税变成了拥有财产的持有成本,这也使得美国房屋的空置率降低,相对抑制了投机者的炒房行为。
中国:在房产交易环节收税。有几个大城市试验征收房产税,税率只有0.5%左右,起不到抑制炒房的作用。目前在中国有30%以上的空置房屋,主要是因为人们把买房当成是投机,购房后不是入住或出租,而是空置等待房地产市场短期内爆涨。
五、房贷政策
美国:可选固定利率,在美国贷款买房绝大部分是贷款期限为固定利率的十五年和三十年。美国的贷款也有浮动利率,但用的人很少,因为贷款人要自己承担利率上升的风险。美国房屋贷款没有“限贷”政策。
中国:多为浮动利率,按照市场的变化,购房者需自己承担利率变化的风险。贷款在中国叫按揭。
六、房源系统
美国:美国有官方的房源共享系统MLS,每一个纪纪人都把房源信息,传输到这个系统上,所有上市的房子在这个系统中都非常透明,一目了然。彼此互利互惠,藏污纳垢的事相对减少。整个房地产市场因此而蓬勃。
中国: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房源系统,房产信息尚不透明。各家房地产公司,只卖自己卖的房子,或者与少部分关系好的同业交换房源,但范围大多很小,局限性很大。
七、房屋面积
美国:房屋面积是以居住面积计算,度量单位是平方英尺。如果没有装修过,就不能作为居住面积计算在内,游泳池、阳台、车库都不能计入面积。
中国:面积计算的是建筑面积,度量单位是平方米。建筑面积大于居住面积,如楼道、阳台都计入建筑面积。
八、地产中介
美国:经纪人进入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至少45%比例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在取得经纪人资格证之后,还必须每年都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和考试。在美国房地产经纪人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职业,经纪人平均从业时间在13年以上。
中国:目前大多都是没有资质的房地产中介。进入行业的门槛比较低,房地产经纪人几乎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流动率很高。
九、佣金支付
美国:由卖家支付,在美国房地产买卖时,佣金一律由卖方负担,屋主在委托经纪人出售房屋时,就订立了合同,佣金一般在6%左右。当买主由别的经纪人带领来买房时,卖主经纪人需分一半的佣金给买方经纪人。
中国:由买家支付,或者经协商由买家和卖家共同支付。
十、居住制度
美国:美国没有户口制度,美国人可以随意居住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和农村。美国人喜欢变动住所,每年都有许多人搬迁。
中国:有户口制度,在必要并且符合政府规定的情况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取得合法的户口或临时户口。

美国的民居,以板房别墅为主

美国人很少有高层公寓。喜欢住house
美国别墅多

美国购房有哪些优势

  去美国买房是不错的选择,那么在美国买好一幢房子有哪些优势呢?这是很多买房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出国移民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美国买房有哪些优势?

  美国买房的大多数是有固定收入的年轻人。一般房价为家庭年收入的5倍是一个合理的水准。所以,买房对有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在美国生活美国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很多,而其中“关于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房地产执照法)是最严格的法令。执行法令的是“州房地产委员会”,包括拒发执照、扣留执照和吊销执照等。各地还有专门监察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旦经纪人或销售员发生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就会被暂停或吊销执照,很难再继续从事这一职业。

  为保障交易安全,许多州都专门设立了房地产复员基金制度,用于经纪人因自身错误而造成不能赔偿的损失,当赔偿被允许且已支付时,经纪人的执照会被取消,直到偿还所赔偿款项及附带利息。在美国生活房产通过第三方“中性的中介人”来交易,买方的钱汇到他们那里,卖方也从那里取钱,房产中介也是通过这个机构来取钱,从根本上杜绝了中介的欺诈现象。中国人美国买房美国银行房贷方式灵活,“大家都在互动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借贷的考虑与工作、收入稳不稳定有关,与年龄完全没有关系。美国最长可以贷款30年,“尤其是对老人更宽松,银行甚至付钱给老人,但一旦老人去世,房子所有权就归银行”。

  美国的房地产中介行业实行独家代理制度,即一个经纪人只能代表交易的一方。买卖双方都拥有各自的经纪人,由两个专业人士进行交易谈判。交易成功,双方经纪人各收取3%的佣金。在美国生活大多在美国留学的学生都有在美国买房的打算,目前还没买的,也在积极看房。在谈及在美国买房与在中国买房有何不同时。他们都说,相比中国人,美国人买房要轻松、快乐了许多。美国是鼓励消费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中国人美国买房比租房更合算,人们喜欢买房,也买得起房。

  买房可免缴个人所得税。美国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都有许多鼓励买房的法律和政策,对买房者提供诸如免税、低息贷款等多种优惠。美国个人所得税十分繁重,一般一年下来税款大约占年薪的20%到40%。在美国生活美国税法规定,个人因为买房将月收入付了银行利息,就可以免税,而租房是不免税的。

  买房是稳定的投资手段。美国人不喜欢储蓄,但乐于投资。买房虽说获利较慢,但基本上是只赚不赔。大家明白,只有房地产才能保值增值,购买房地产就等于确保自己在老年可享有足够的养老资金。一些老年夫妇,原先住的是一幢“豪宅”,退休后把它卖了,买了一联排的小别墅,这样他们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给自己养老用。

文章标题: 为什么美国房贷规模比中国还大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809.html
文章标签:美国  房贷  中国  还大  规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