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高适真的写信给郭子仪、请郭为李白求情吗

时间: 2023-07-23 09:00: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高适真的写信给郭子仪、请郭为李白求情吗

李白的学诗之路道理是什么?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汉族,信仰道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先世流入西域,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当时属于唐王朝所建的安西都护府,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其父李客迁徙至四川绵州昌隆县的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县)。逝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葬在当涂青山西麓。存世诗文九百多篇,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巅峰。李白一生留下诸多优美的古诗、律诗,还有乐府诗,其中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于是对儿子起名很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字。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院中作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想了想接了第三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脱口接了第四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另一种说法是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称自己以天为容,以道为貌,气宇不凡。唐代时,李白的仰慕者魏浩,在整理李白诗集时给李白写了一个序,说李白身高不满七尺,即不足1.7米,但眸子炯然。当时的一个道士司马承祯见到李白说其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有两个政治理想:一个是做宰相: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个是做皇帝的老师: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李白一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因其不想与凡夫俗子一起从底层做起,正如他在诗里所写: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游且猎篇》。他的梦想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在给别人写的自荐信里也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屑小官。当时的安陆太守仰慕李白,请他去做官,但李白根本不屑一顾;二是乐善好施。在扬州一年时间用30万去救济了当地很多不得志的年轻人;三是存交重义。与一朋友吴指南洞庭远游途中,朋友病逝,借钱将其埋在湖边。多少年后又回来将朋友尸骨挖出背回家乡安葬。李白一生乐善好施,但无固定收入。因是商家出身,早年从家中带出30万钱。结婚两次但均入赘前宰相孙女,也无需聘礼。后被唐玄宗赐金500两放还。同时多居大市,给人写诗获酬,且游走之时,敬仰之人也管吃住行,李白才得以维持生计。

李白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是蜀中时期24岁以前;二是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24岁到42岁;三是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2岁到44岁;四是再度梁宋漫游时期 44岁到55岁;五是安史之乱时期55岁到62岁。

李白称自己是魏晋南北朝凉武昭王李皓的后代(与唐玄宗是一个祖先)。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并才华过人。5岁诵六甲(天干地支),10岁观百家,15好剑术,作赋凌相如(司马相如西汉大辞赋家)。不仅诗才超群,而且精通剑术,他生平总是“剑不离身,身不离剑”。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很早信道,喜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15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18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因经常在山上夜读,此山又被称为“点灯山”。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今四川省境内)等地。20岁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掌中取食,说明他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皇帝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没有应诏。

24岁时,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出蜀漫游,仗剑去国,辞亲远行,漫游于洞庭、江浙一带。广泛结交著名文人与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26岁时李白初来湖北安陆,在好友孟浩然的牵线下,他娶了第一任一妻子——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为入赘女婿,住在桃花源,栖居碧山读书耕作。许氏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女儿叫平阳。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两人共同度过了十年美好时光。后来许氏因病去世,作为上门女婿,李白不好再住许家,伤心之余,便开始放荡不羁,浪迹天涯。于是带儿女来到宣州,娶了一位刘氏女子为妻。然而,这段婚姻却是不幸的,刘氏不但不欣赏李白的才华,反而看不起落魄贫穷的李白。日常生活中对李白极为不尊,甚至还不时羞辱他。面对刘氏的诋毁,李白做出惊人之举,愤而离婚,结束了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李白后来因此作诗: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南陵别儿童入京》。可见其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李白和第二任妻子刘氏离婚后,在山东任城又与一卢氏女子暗生情愫。为表现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李白专门赋诗一首: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卢氏为李白生了一儿子颇黎。然而,天不作美,五年后,卢氏同样因病逝世,李白悲痛欲绝。49岁时,李白又入赘武则天时的宰相宗楚客孙女宗氏。李白写了很多给宗氏的诗歌体书信,并代替妻子给自己写了一些诗歌,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后来,李白入狱之后,宗氏上下跑动,但以后两人再未曾相见。李白将三个孩子都在东鲁托人照管。李白流放被赦回到当涂,一直由伯禽照管。儿子在李白逝世30年后也去世了,女儿不去向。李白两个孙女最后都嫁给了农民,没有男孙传承。
24岁初次离蜀作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表现了其对蜀的不舍之情。25岁时行于扬州旅舍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同年游历天门山时作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26岁时为寻仙问道,李白去拜访戴天山道士时作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第一任妻子婚后栖居碧山读书耕作,因有感山水田园般幸福生活作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42岁时,因玉真公主(唐玄宗妹妹、道士)、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唐玄宗下诏邀李白奔赴长安。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歌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玄宗见到李白随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并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说:“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让李白脱靴赐坐于七宝床上进餐,并御手亲自为李白调羹。(床古代为坐椅,榻为床),李白见高力士在一旁,于是伸脚让其脱靴,高力士便给脱了靴。玄宗对李白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即随时等候皇上召见,并非翰林学士)用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高力士一向高贵,唐玄宗称其为将军,太子称作二哥,王子、公主们叫他阿翁,一直因替李白脱鞋的事感到耻辱。某日,李白又醉卧市上,被宫中乐师李龟年用水泼醒。时值宫中四色牡丹竞相开放,玄宗携杨贵妃前往赏花时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作《清平调》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提笔立就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三诗既咏牡丹,又赞杨妃的美貌。而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因为赵飞燕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自杀,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杨贵妃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做官的机会。李白因喜好饮酒,傲慢不羁,加之不被重用,无法实现自己当宰相的政治抱负,愈加不自律放荡不堪。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酒八仙人”。其间作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尽显傲慢之气。又诗: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表明对不合理社会的藐视,发泄自己的万千悲慨。

李白自知不被玄宗重用,遂请求引退还居山林,加之李白整天醉酒,一直在酒馆呆着,玄宗怕宫中秘密外泄,于是在李白44岁时玄宗皇帝赐金经放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不被重用,悲愤交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李白在离开长安时作诗: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44岁离开长安以后,李白又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在洛阳遇到了正要赶去长安,小自己十多岁的杜甫,两人结伴游历近一年的时间。两人对饮李白作诗: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氢且去,明朝有意抱起来《山中与幽人对饮》。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一路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来,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声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天性狂放,鄙视权贵作诗: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他是那样不可一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发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明其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境界。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伺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同年秋,李杜两人如约到了梁宋,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评文论诗,畅游甚欢。秋冬之交,几人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去会见好友元丹丘。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危急。于是西行赴长安想告知玄宗,但在路上时,安史之乱就已爆发,自觉无能为力,于是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

51岁时,李白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在元丹丘家里作客赋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诗的内容看似行乐,实则体现了李白豪饮高歌,借酒消愁,借酒抒愤的人生感慨,荡气回肠。李白52岁游宣州时作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体现了李白寂寞的心情,只有高高的敬亭山能解其意。

李白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到了成都,在马嵬驿发生了马嵬驿事变,杀了杨国忠,赐死了杨玉环,并实行分治之诏,所有王子分治管辖。太子李亨自立为唐肃宗,颁布诏书设唐玄宗为太上皇。与此同时,安禄山由东北南下,攻占了洛阳,自立为燕国,长安随后也被攻陷。永王李嶙奉命征讨叛贼,在李嶙的三次相邀之下,李白正愁报国无门,只知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帐下。下山前,给妻子写信告别: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本行几日归?归时倘配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节选》。从军时,李白为妻子宗氏写信:我今旬阳去,思家千里远。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梳。妻子也给他写信回复: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李白天真的以为这回该他大显身手了,可谁知李嶙野心膨胀,欲反叛称王,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也因此入狱,感慨万千:万愤皆奇,忧愁中催。举杯叹息,气血盈飞。曾写信给高适,但并未获救。幸有夫人宗氏为他啼泣求援,浔阳驻军将军宋若思,才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让李白做了自己的幕僚。后李白又以宋的名义拟书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能再度得到朝廷的任用。唐名将郭子仪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但不知何故未见任用反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梓潼)。李白流放期间作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流放期间途径黄鹤楼作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闻笛》。诗中悲愁,报国无门,失意之情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平息了战之乱,太上皇回到长安,朝廷下令万民狂欢五日。而李白却被充军发配到夜郎,闻讯在船上作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流夜郎闻酺不预》。而此时的李白已心灰意冷,在船上生活了15个月。59岁时全国遭遇旱灾,朝廷大赦,李白被赦返乡,心情大好,于是在船上作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觉得自己还可以被重用,觉得困难已经过去,又向朝廷作诗自荐: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61岁时,李白在当涂养病时作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脱俗忘尘而又不愿割舍离去的复杂感情。

关于李白的死因,有人说归乡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也有人说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62岁的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作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便与世长辞,葬于当涂。一代诗人李白就如此萧萧落幕,结束了他狂放、豪迈而忧愁、遗憾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只有那浪漫、自由、奔放、豪情的一首首唐诗。

李白的一首诗险些要了他的命,当朝大将郭子仪为何要出手相救?

为何郭子仪要出手相救?

这是因为当时郭子怡非常看重李白的才华,才会选择用自己的官职替李白做担保。郭子怡说李白只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得官场之事,所以唐肃宗看在郭子怡的面子上,才会饶过李白,并且判处他流放夜郎。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永王已经有了不臣之心,他想占据江淮富饶之地,并且广纳天下良才。但是李白根本不知道他有不诚之心,所以选择积极投奔永王。这才给李白惹下了很大的祸根。

李白作为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诗人,他的才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在当时正值一个乱世,所以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而且他的官运一直非常的糟糕。所以也使得他能够有很多的时间纵情山水。写下了很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句。当然也是因为李白他并不懂得为官之道,使得他虽然具有非常高的才华,但是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

有一次,永王李璘擅自举兵东下,李白以为是要去平定战乱,兴奋地献上组诗十一首。其中有一首把李璘比作大唐先祖李世民,说他的功绩比始皇武帝都高。可以说这也引起了唐肃宗的强烈不满。后来唐肃宗平定了永王的势力。李白也因此被认为是永王的同党。所以才会因此获罪。但是大臣郭子仪认为李白并没有太多的罪过,所以才会请求唐肃宗放过李白。

可以说当时的局势非常的混乱,然而李白这样一个不懂为官之道的人非常容易惹下大祸,所以以后李白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

“诗仙”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放荡不羁,他的诗中往往蕴含着一股千古未有的豪情。所以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生潇潇洒洒喜爱游山玩水,几乎无忧无虑。但是他也有着文人普遍的烦恼,就是他不擅长官场之道,所以也有了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据说他曾经因为一次写诗,险些要了自己的命。多亏当朝郭子仪出手相救,那么他写了什么诗,郭子仪又怎么会出手相救呢?

第一,李白的梦想是平天下。
李白一开始被召入宫,当时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主要让他用诗记录当时出游的盛状。可是日子久了,李白觉得没意思便主动辞官,但是他内心还是有着平天下的梦想。于是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投奔了李璘。

第二,李璘有谋反之心。
一开始李白认为李璘需要天下的英才来为他出谋划策,帮忙平定天下,所以就前去投靠了,而此时的皇子李璘确实是奉唐玄宗的命令组织军队的,但是李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璘已经起了谋反之心。但是毫不知情的李白还以为他是要去平定战乱,赶紧为他献诗。有一首还把李璘比作大唐先祖李世民。

第三,郭子仪了解李白的为人,为他求情。
虽然李白写诗的初衷是为了赞颂李璘,但是由于他把一个皇子的地位捧得太高,再加上李璘有不臣之心。自然而然,李白也被认为是李璘的同伙判了死罪,不过好在郭子仪懂得李白的为人,认为它只是一个书生,不懂得官场的为人处事,所以用自己的官职为李白做保,这才幸免于难。

李白的一首诗险些要了他的命,当朝大将郭子怡出首相,就是因为他觉得李白是一个人才,所以说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这个人才。
李白的一首诗险些要了他的命,当朝大将郭子仪之所以要出手相救,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华。
因为郭子仪认为李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果死了是真的很可惜的,所以他才出手。

郭子仪和李白有什么关系?

郭子仪和李白二人是刎颈之交,都互相救过对方的命。

李白扬名长安的时候,郭子仪是个正直的小官正被人陷害,是李白劫的囚车又向老唐皇求得情。

后来李白拒绝了太子李亨而做了永王的军师被太子流放,做安西军副元帅的郭子仪以辞职为由求得新唐皇赦免了李白。

后来,李白被郭子仪邀请为军师,谁知道过河时李白喝醉了去河里捞月给淹死了!

李白先救,当时郭子仪是个小卒子。犯了不知道什么罪,李白给他求情。后来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永王案牵连流放夜郎。那时候郭子仪用自己官爵赎李白罪。

“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戡定安史之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反,事干李白。子仪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

若可信,则:李白救郭子仪大致是735年。郭子仪救李白大致是757年。

李白曾写了首诗给郭子仪,这首诗叫做《战城南》,后人称之为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已属青莲。”这是一首咏史诗中评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诗句。意思是说,郭子仪的名气盖过了当时战功显赫的大将李光弼,他的知己则是大诗人李白。

当时杜甫有句话:“武有郭子仪,文推李太白。”

谁知道过河时李白喝醉了去河里捞月给淹死了!
李白先救。意思是说,郭子仪的名气盖过了当时战功显赫的大将李光弼,他的知己则是大诗人李白。
当时杜甫有句话:“武有郭子仪。
李白曾写了首诗给郭子仪,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这是一首咏史诗中评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诗句,千秋知已属青莲,李白给他求情。后来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永王案牵连流放夜郎。那时候郭子仪用自己官爵赎李白罪,上许之,不十年当拥节旄: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一代威名迈光弼,这首诗叫做《战城南》,后人称之为从军行,当时郭子仪是个小卒子。犯了不知道什么罪。郭子仪救李白大致是757年,则:李白救郭子仪大致是735年,李白客并州,因而免诛。”
若可信,事干李白。子仪以官爵赎翰林。’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戡定安史之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反。
“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被郭子仪邀请为军师,做安西军副元帅的郭子仪以辞职为由求得新唐皇赦免了李白。
后来郭子仪和李白二人是刎颈之交,都互相救过对方的命:
李白扬名长安的时候,郭子仪是个正直的小官正被人陷害,是李白劫的囚车又向老唐皇求得情。
后来李白拒绝了太子李亨而做了永王的军师被太子流放,文推李太白
李白先救,当时郭子仪是个小卒子
犯了不知道什么罪,李白给他求情
后来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永王案牵连流放夜郎
那时候郭子仪用自己官爵赎李白罪
“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戡定安史之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反,事干李白。子仪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
若可信,则
李白救郭子仪大致是735年
郭子仪救李白大致是757年
没关系,别看下面人的评论,这两人压根不熟,关于两人关系的故事,都是伪托

郭子仪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仪在军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参与反叛,郭子仪听闻后愿用自己的官爵来买李白的罪行,后李白逃过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后人称赞两人的友情说李白能识人,郭子仪能报恩。

高适救郭子仪是真的吗

是。根据查询网易订阅网站信息得知,平定安史之乱的人便是郭子仪,曾因军营失火将被处决,最终却被高适和李白救下。而李白本人,背负着叛逆之名,性命堪忧,得益于高适写信向郭子仪请求。
文章标题: 高适真的写信给郭子仪、请郭为李白求情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579.html
文章标签:求情  李白  写信给  高适  郭子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