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2 08:01: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过不少的朝代,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离不开战争,每当战争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群人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为这个国家或者王朝抛头颅洒热血,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提到古代的民族英雄,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南宋抗金爱国将领岳飞。除了岳飞之外,中国古代历史上还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像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以及抗元名臣,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华,直接以进士第一的成绩踏入官场。后来因为年少气盛得罪了当时手握大权的宦官跟权相,从而遭到了排挤被贬到偏远地区。等到元军南下攻宋的时候,文天祥选择直接散尽家财,招募士兵抗击金军。即便是在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面对威逼利诱誓死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于谦作为明朝民族英雄,早年登进士第后以御史身份跟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后来因严词斥责朱高煦受到宣宗赏识。后来因为入京觐见时没有向当时的权臣王振送礼遭到被诬陷下狱,在众多百姓跟官员求情之下才官复原职。等到土木之变英宗兵败被俘后,他直接率领二十二万的大军,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的进攻,使其被迫释放英宗。可惜的是,他为人比较正直刚正不阿,难免遭到其他官员的妒忌,最后含冤遇害。
除了上面的这两位之外,古代历史上还有不少有名的民族英雄。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曾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确保了保护了大明海岸中国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镇守过北方,多次抗击蒙古部族的侵犯,成功稳定了北部疆域的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七战匈奴——卫青;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满门忠烈——杨业;精忠报国——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抗倭名将——戚继光;抗清英雄——袁崇焕;吾头可断,身不可辱——史可法;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台湾——郑成功
资料扩展:
卫青七战匈奴: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
第一次,前129年,卫青出征带领一万骑兵,从上谷出兵,卫青领兵到达茏城,斩杀敌人数百人。
第二次,前128年,卫青率三万骑兵,斩杀敌人几千人,汉承秦制,战功不及战损的情况下,达不到封侯标准,无封。
第三次,前127年,匈奴侵入边境,车骑将军卫青从云中出发,向西去攻打匈奴,攻取了河南地区,斩杀匈奴2300人,俘获匈奴3017人。封长平侯。
第四次,前124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命令卫尉苏建做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当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当骑将军,代国之相李蔡当轻车将军,他们都隶属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朝廷又命令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他们全都去攻打匈奴。夏天的时候,漠南水草丰盛,匈奴右贤王部一万多人在此放牧,夜里喝醉了酒,从天而降的汉朝十余万大军将其包围,匈奴右贤王所部的一万五千男女被汉军俘获,右贤王率数百精骑逃脱。卫青拜大将军。
第五次,公元前123年春天,卫青率军队十万出击匈奴,与匈奴接战,斩杀数千人,退回定襄。
第六次,卫青又率军队十万,出击匈奴,汉军共斩杀匈奴一万余人。
第七次,汉匈决战,卫青率骑兵五万,还有车骑兵,弓弩兵,重步兵,轻步兵无数进攻匈奴,单于逃遁,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多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有抗旨击金的名将岳飞;有宁死不降的南宋名臣文天祥
无论文武,中国自古不乏傲骨,神州自古盛产不屈的脊梁!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经过垓下一战彻底打败曾经的对手项羽夺得江山,建立起数百年的大汉王朝是何等的威武雄壮,可面对称雄北方的匈奴人却一筹莫展。 自汉初“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解决争端不可取,遂每每以求和的政策对匈奴委曲求全,只能将这一历史重任寄托后世子孙处理。 此后,汉朝经过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才迎来对匈奴作战时机,通过武帝一朝不断用武,最终将匈奴赶至漠北分裂为五部。
如今提起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我们都不禁会想到两次参加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的冠军侯霍去病。其后来创造的“封狼居胥,登临翰海”也是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然而, 当时除了让匈奴人望风而逃的名将霍去病外,还有一位名留千古的民族英雄,他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等地区,后又击破单于主力,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立下汗马功劳 ,而且他们两人还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此人就是和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璧”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据《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是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也就是说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今山西临汾市),其父郑季早年在县中充当小吏,曾在平阳侯曹寿家做事时与侯府的侍女卫媪私通,生下了一代名将卫青。而卫青的母亲卫媪曾育有一男三女,即长子卫长君,大女儿卫君孺,次女卫少儿(霍去病生母)和大名鼎鼎的大汉皇后卫子夫。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名将卫青与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为同母异父弟。
作为私生子的卫青,青年时期遭遇非常坎坷,其母卫媪因为生活的艰辛无力抚养,就将他送还亲生父亲郑季的家中。但卫青在父亲郑季的身边并没有得到宠爱,反而让其上山放羊,郑家的几个兄弟也没有把他看成兄弟,当成奴仆随意苛责。 《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道:“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等卫青长大后,不愿意在郑家当奴役,遂一气之下改成卫姓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的骑奴。
由于在公主府做事,年轻的卫青有幸跟随别人来到汉武帝的行宫甘泉宫,在此卫青巧遇一位囚徒,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非常惊讶的说道:“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而此时身为骑奴的卫青听后只是凄然笑道: “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从此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卫青对自己的出身有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身为奴隶出身的他,只求三餐吃饱,能不挨他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对于封侯的事情想都没想过!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灞上扫墓做客平阳府的汉武帝看中选入宫中,在卫子夫和平阳公主的帮助下,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由此卫青迎来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后随着姐姐卫子夫在宫中地位的提高,卫青也开始官运亨通,同时深受汉武帝的宠信。 据《史记》记载:“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汉武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兴兵南下进犯大汉边境,汉武帝果断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领一万骑兵迎击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还任命 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带),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兵分四路讨伐匈奴。 在这四路将领中,公孙贺和李广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公孙敖也比卫青有经验,只有卫青是第一次领兵出征,当时众大臣对此多持怀疑态度。
但事实证明,汉武帝并没有看错卫青的统兵之才,卫青首次出征就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胜利。而另外三路汉军却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 “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凯旋而归,当即就封车骑将军卫青为关内侯。而龙城之战也是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以后汉朝全面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对于龙城之战的胜利,后世也是传唱,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就曾写《出塞》来盛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不过,仔细品读就会发现王昌龄在第三句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历史错误,在龙城之战中飞将李广和龙城的胜利并没有关系,反而李广在这次出征被匈奴俘虏,后花钱赎命才得以保全。因此,王昌龄《出塞》最后两句要改成 “但使龙城卫青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自从名将卫青开启汉军对匈奴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后,汉军在卫青的率领下逢战必捷,无一败绩,等到他外甥霍去病出征时,卫青已经是第五次出征了。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 在此次作战中,骠姚校尉霍去病独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单于的祖父等2028人,获封冠军侯。 可以说霍去病年少成名,一战就有超越舅舅卫青的趋势,但卫青也统帅大军两次出塞,前后共歼灭匈奴军过万,获赏千金不益封。
最后在漠北大战中,汉军原计划由霍去病先选精兵攻击单于主力,大将军卫青打击较为薄弱的左贤王。 但结果却是率领精兵的霍去病与左贤王相遇,此战冠军侯共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 。随后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一直打到贝加尔湖才收兵。自此“封狼居胥”一词也成为意指古代武将取得无上功绩的成语。
青年成名的霍去病立下盖世之功的殊荣,多少令统帅三军的卫青有点黯然失色,但客观的讲霍去病能够成功,是离不开卫青的帮助的。被选走精兵的卫青大军出塞后没多久,就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身为统帅的卫青果断改变对敌策略,他命令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两军会和,从右翼包抄敌军 (结果李广却迷路,没能参战) ,卫青独率汉军抵挡匈奴。
《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道:“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最后匈奴单于见汉军战士和战马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遂在傍晚时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冲开汉军包围圈,径直向西北奔驰而去。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逐渐向西北迁徙,“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后来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得以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卫青尽管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正是因为卫青的这些战功和高贵的品质,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和宋朝追封的七十二位名将中都有卫青!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准许陪葬茂陵。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起冢像卢山”, 以表彰他驰骋阴山脚下,收复河套地区的功绩。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至今日,两位名留千古的民族英雄都给后人留下了两座伟岸的墓冢。虽然这两座墓冢只相隔数百米,但两座墓的差距却非常大。 1961年霍去病墓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是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游人如织。而反观大将军卫青墓,却像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荒山,墓前仅有一座墓碑,上面写着“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
卫青墓游客数量远不如霍去病墓,而且还是免费参观,旅游淡季的时候,当地人过去一看,卫青的墓碑都长满了杂草,丝毫没有该有的英气。 不仅如此,有网友还拍到卫青墓周边尽是大小便,墓碑也被人涂鸦乱画,垃圾成堆了,甚至能看出来有人故意损坏墓碑,肆意刻字,这种景象让人看后义愤填膺。 昔日名将,曾经为了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如今的墓地竟成了这般模样,不免有些让人痛心!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经过垓下一战彻底打败曾经的对手项羽夺得江山,建立起数百年的大汉王朝是何等的威武雄壮,可面对称雄北方的匈奴人却一筹莫展。 自汉初“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解决争端不可取,遂每每以求和的政策对匈奴委曲求全,只能将这一历史重任寄托后世子孙处理。 此后,汉朝经过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才迎来对匈奴作战时机,通过武帝一朝不断用武,最终将匈奴赶至漠北分裂为五部。
如今提起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我们都不禁会想到两次参加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的冠军侯霍去病。其后来创造的“封狼居胥,登临翰海”也是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然而, 当时除了让匈奴人望风而逃的名将霍去病外,还有一位名留千古的民族英雄,他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等地区,后又击破单于主力,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立下汗马功劳 ,而且他们两人还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此人就是和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璧”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据《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是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也就是说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今山西临汾市),其父郑季早年在县中充当小吏,曾在平阳侯曹寿家做事时与侯府的侍女卫媪私通,生下了一代名将卫青。而卫青的母亲卫媪曾育有一男三女,即长子卫长君,大女儿卫君孺,次女卫少儿(霍去病生母)和大名鼎鼎的大汉皇后卫子夫。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名将卫青与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为同母异父弟。
作为私生子的卫青,青年时期遭遇非常坎坷,其母卫媪因为生活的艰辛无力抚养,就将他送还亲生父亲郑季的家中。但卫青在父亲郑季的身边并没有得到宠爱,反而让其上山放羊,郑家的几个兄弟也没有把他看成兄弟,当成奴仆随意苛责。 《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道:“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等卫青长大后,不愿意在郑家当奴役,遂一气之下改成卫姓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的骑奴。
由于在公主府做事,年轻的卫青有幸跟随别人来到汉武帝的行宫甘泉宫,在此卫青巧遇一位囚徒,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非常惊讶的说道:“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而此时身为骑奴的卫青听后只是凄然笑道: “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从此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卫青对自己的出身有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身为奴隶出身的他,只求三餐吃饱,能不挨他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对于封侯的事情想都没想过!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灞上扫墓做客平阳府的汉武帝看中选入宫中,在卫子夫和平阳公主的帮助下,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由此卫青迎来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后随着姐姐卫子夫在宫中地位的提高,卫青也开始官运亨通,同时深受汉武帝的宠信。 据《史记》记载:“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汉武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兴兵南下进犯大汉边境,汉武帝果断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领一万骑兵迎击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还任命 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带),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兵分四路讨伐匈奴。 在这四路将领中,公孙贺和李广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公孙敖也比卫青有经验,只有卫青是第一次领兵出征,当时众大臣对此多持怀疑态度。
但事实证明,汉武帝并没有看错卫青的统兵之才,卫青首次出征就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胜利。而另外三路汉军却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 “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凯旋而归,当即就封车骑将军卫青为关内侯。而龙城之战也是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以后汉朝全面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对于龙城之战的胜利,后世也是传唱,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就曾写《出塞》来盛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不过,仔细品读就会发现王昌龄在第三句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历史错误,在龙城之战中飞将李广和龙城的胜利并没有关系,反而李广在这次出征被匈奴俘虏,后花钱赎命才得以保全。因此,王昌龄《出塞》最后两句要改成 “但使龙城卫青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自从名将卫青开启汉军对匈奴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后,汉军在卫青的率领下逢战必捷,无一败绩,等到他外甥霍去病出征时,卫青已经是第五次出征了。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 在此次作战中,骠姚校尉霍去病独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单于的祖父等2028人,获封冠军侯。 可以说霍去病年少成名,一战就有超越舅舅卫青的趋势,但卫青也统帅大军两次出塞,前后共歼灭匈奴军过万,获赏千金不益封。
最后在漠北大战中,汉军原计划由霍去病先选精兵攻击单于主力,大将军卫青打击较为薄弱的左贤王。 但结果却是率领精兵的霍去病与左贤王相遇,此战冠军侯共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 。随后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一直打到贝加尔湖才收兵。自此“封狼居胥”一词也成为意指古代武将取得无上功绩的成语。
青年成名的霍去病立下盖世之功的殊荣,多少令统帅三军的卫青有点黯然失色,但客观的讲霍去病能够成功,是离不开卫青的帮助的。被选走精兵的卫青大军出塞后没多久,就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身为统帅的卫青果断改变对敌策略,他命令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两军会和,从右翼包抄敌军 (结果李广却迷路,没能参战) ,卫青独率汉军抵挡匈奴。
《史记·卫将军列传》记载道:“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最后匈奴单于见汉军战士和战马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遂在傍晚时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冲开汉军包围圈,径直向西北奔驰而去。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逐渐向西北迁徙,“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后来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得以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卫青尽管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正是因为卫青的这些战功和高贵的品质,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和宋朝追封的七十二位名将中都有卫青!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准许陪葬茂陵。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起冢像卢山”, 以表彰他驰骋阴山脚下,收复河套地区的功绩。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至今日,两位名留千古的民族英雄都给后人留下了两座伟岸的墓冢。虽然这两座墓冢只相隔数百米,但两座墓的差距却非常大。 1961年霍去病墓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是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游人如织。而反观大将军卫青墓,却像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荒山,墓前仅有一座墓碑,上面写着“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
卫青墓游客数量远不如霍去病墓,而且还是免费参观,旅游淡季的时候,当地人过去一看,卫青的墓碑都长满了杂草,丝毫没有该有的英气。 不仅如此,有网友还拍到卫青墓周边尽是大小便,墓碑也被人涂鸦乱画,垃圾成堆了,甚至能看出来有人故意损坏墓碑,肆意刻字,这种景象让人看后义愤填膺。 昔日名将,曾经为了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如今的墓地竟成了这般模样,不免有些让人痛心!
1.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名将
孙武 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
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吴起 军政两界的超级天才。也是个改革家。
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著有《吴起兵法》。
这是一 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部阳一帝)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很能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为相。
于是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 3、韩信 我认为在韩信眼中根本没有打不赢的仗,刘邦的天下基本都是韩信打出来的。
韩信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说白了就是一混混。不知道到底是那里来的天赋。
居然统领千军万马却仍然镇定自若,唉,羡慕死。(其实把他排第一也是我的个人喜好,背水一战被无数后人效仿却都失败。
这小子害人也不浅,呵呵) 4、李靖 唐初名将,唐朝的建立中立功最多,用兵最好。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 *** 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5、白起 战国四名将之首,长平大破四十万赵军,先后破城100余座,杀6国军马合计超过200万!!似乎敌军在他眼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功力到白起这份上也就无欲无求了。
他的功绩也是超过其他三将的。无愧顷世名将一称。
6、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羽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 7、李牧 同样是战国四名将之一,我最喜欢的战国名将。
神奇的一生,如同他神奇的用兵之术一样。而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
李牧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杀匈奴十余万骑,(有兴趣可以去查查卫青霍去病一共杀了多少)然而,李牧一声中最辉煌的时刻,还是两次在赵国灭顶之灾的关头,两次痛歼强大的秦军.尤其第一次,秦将樊余其只身跑路到了燕国,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荆柯刺秦王的恐怖事件. 参考一下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的赵国,不比长平之前,早就国力日衰.国际上,少了信陵君,平原君这样极具号召力的人物,加之强秦的压力,连横早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说,华夏大地上,只有李牧的赵军,还在与秦军战斗.更加觉得李牧简直是匪夷所思。 8、霍去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
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9、岳飞 世界古代军事上我最喜欢的两个人,在西方是汉呢拔。
在东方就是岳飞。常胜典范,民族之魂。
其岳家军组织严谨,战斗力极强,曾大破金第一强军铁浮屠拐子马。如果岳爷爷是生在唐朝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排第一的。
可惜生不逢时。不能建功立业,唉。
10、徐达 明初第一名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2.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将领项羽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2、霍去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3.全历史最强武将排名第1位:兵家识神——孙武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之武将,没有之一。
无悬念第一。 第2位:西楚霸王——项羽 (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项羽战绩辉煌,智勇双全,生平80余次战斗,百战百胜,所有碰到项羽的武将都是一合之将,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于马下。24岁时,力劝当时的天下第一英布抗秦,布不肯,项羽当众举起千斤铜鼎,众人当场震痴,英布也自叹不如,拜服于项羽,英布当时天下无敌,三国时期世人称马超有信布之勇,并非三国时期的第一名将吕布,而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战神韩信和英布。
第3位:封狼大将——霍去病 霍去病 (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马革裹尸,封狼居胥,年少成名,千古流芳。 第4位:万世忠将——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岳飞,我不用多说,只把满江红附上,以表敬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5位:国士无双——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第6位: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
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保卫中华,这份赤子之心与勇猛之魂,让后世传颂。知名度、成就均高,故排6位。
第7位:常胜天威——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因姐姐卫子夫而发迹,连破匈奴,其中龙城之役大破了汉朝建立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收复河套地区,将右贤王彻底打废。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
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华夏杰出志士,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
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第8位:真我猛将——廉颇 廉。
4.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将领是谁武悼天王 冉闵 冉闵(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
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屠胡猛将冉闵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
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 *** 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 *** 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漫画版冉闵(12张)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田横五百壮士勉强算殉国吧),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
冉魏几十万 *** 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
后来。
有:蒙恬、王离、董翳、樊哙、灌婴、夏侯婴等。
1、蒙恬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2、王离
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因功受封武城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离与其父王贲在随行之中,和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秦始皇少子胡亥秘不发丧,伪造秦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基称帝,史称秦二世,并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将其兵权移交给时任副将的王离。
3、樊哙
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4、灌婴
灌婴(?~公元前176年),东周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灌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
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受封颍阴侯。
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后,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孝文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灌婴继周勃为相。
孝文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卒。被追谥为“懿侯”。
5、夏侯婴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省阜阳市。1977年出土的西汉汝阴侯墓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葬,可证其封地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灌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樊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恬
1、廉颇: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2、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3、张良: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4、李斯: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5、王莽: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