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29 11:01: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御史大夫是从一品官。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御史概述
两汉侍御史皆可简称御史,西汉御史府、御史大夫亦或简称御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御史”则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督军粮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国侍御史之简称。又有禁防御史、检校御史,虽隶御史台,不居台中,不入宿,不带“侍”字。北周御史为春官府内史上大夫所辖御史上士、中士、下士的简称。隋唐以来,御史又成为对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的统称。中唐以后,“御史”常为外官所带宪衔。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另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与右都御史同掌都察院,轶正二品,并与六部平行,合称为九卿。明初左都御史地位稍低于右都御史,后明官制改为尚左后,左都御史的地位开始高于右都御史。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元所设的御史台改名为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之权,简单而易概就是“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各一名,下辖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其中十三道监察御史掌地方监察,负责全国各州府县的官员考察和举劾的权利,每道七至十一人,编制大概在一百一十人上下,轶正七品。
都察院除了拥有监察机构,还下设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和司狱司等机构。其中经历司掌收发内部公文、司务厅掌收集及整理外省衙门文书,并分别呈堂、发司,同时管理都察院的书吏和工役、照磨所掌都察院的文书和卷宗,及司狱司掌都察院监狱事务。
而都察院的御史们权利不仅仅只是对官员进行监察和弹劾,遇到一些官员违法乱纪之事时,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之权,可以说都察院的权力极大。而当遇到重大案件时,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亦或右都御史还会与大理寺、刑部的长官们一起交进行三司会审,以此来做出最终的审批。同时在明朝当官员升迁亦或嘉奖的时候,都察院的长官们会会同吏部等长官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借此来决定是否要升迁亦或嘉奖于此官员。所以简单的说明朝的都察院就等于我们现在的中纪委,而左都御史就等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
此外都察院的御史们的职责还有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监督乡、会试及武举的公平进行。并且在京师的御史们还会有专门的人员巡视京城各处的国家机构及地区,包括京营、内库、皇城和五城等,而一旦看到有违反乱纪之时,小事可自行决断,大事可直接奏明皇帝处理。同时在明朝还会有专门的御史值守在京城的登闻鼓中,一旦有人上京告御状则可因事的大小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式,小事则自断大事则奏禀。当然御史的权力巨大,但处罚也一样大,明朝规定若御史犯罪则罪加三等,如贪污则从重论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