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高二写的随笔,或许能从文学角度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时间: 2023-06-23 02:01: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高二写的随笔,或许能从文学角度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作文:随笔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作文: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随笔1

  我想每一个爱写文的人大都有一个梦想吧,譬如写一篇小说。

  有的人会写言情小说,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笔似乎是永远也写不完的,例如长恨歌,例如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的人爱写玄幻小说,上天入地,人类在现实中所无法完成的技能,无法过的坎,只需要在主人公上多加点笔墨,万能男主就腾空出现了。

  也有的人写军事题材,讲真的,那素材的搜寻可谓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吧,因为这些是实打实的东西,不能靠想象来完成了。

  我曾经试着写过一本小说,随大流,也是写的言情,也许我的故事情节太过于平淡,篇幅也不长,所以,并没有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

  网站曾经出150来跟我买断,可我自觉文写的也不好,为了那一点点稿费邮寄一大堆的东西,索性也就拒绝了。

  可我还是想写小说,我想,好的一部小说是可以写出很多人的心声,引起很多共鸣的吧。

  虽然我不大想在小说里渲染过多的爱情的话题,毕竟现在小说的受众有一大部分是学生,可显然,有爱情话题的小说要抢眼不少。就像如今的动画片,不掺杂点爱情,就制作不了似的。

  《红楼梦》是一部大作,多少名人推崇,甚至研究它也成了一个学派——红学。

  我有翻看过几次,却没有翻完,里面的诗词文句自是让人拍案叫绝,可看到宝玉初试云雨的情节,我一时不解,后来渐渐想明白后,又觉得这样的一篇堪称销销名著的大部怎么会有这样的情节。

  日子久了,看的书多了,才知道,一篇大作是要囊括世间万象的,毕竟是写人的小说,写人生的,怪不得有人说读红楼能读十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写文的路还很久,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

作文:随笔2

  中秋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起过中秋节。我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特别是吃着月饼看着月亮真是一种享受啊!

  我们吃过晚饭,爷爷打开月饼盒。啊!这可是我最爱吃的西式月饼。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吃,好吃。”叔叔本来很绅士地拿着刀叉吃,可也顶不住我吃相的诱惑,于是也把刀叉扔在一边。比我吃得还快。小姑说:“我们这里真是饭桶云集啊!”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吃完月饼后,我提出作诗大赛,谁作的好算谁赢。参赛的有奶奶、叔叔和我。奶奶说:“中秋团团圆圆,大家平平安安。”叔叔说:“过中秋真高兴,大家一起吃月饼。”我说:“我要作一首完整的诗。”大家连声说:“好,有请张诗人。”我脱口而出:

  中秋

  中秋月亮挂天空,

  异人匆匆回家中。

  高高兴兴吃月饼,

  团团圆圆情谊浓。

  我刚刚说完,大家就热烈地鼓掌,一致都说我作的诗好。我沾沾自喜,哈哈,这个小诗人的称号我也非浪得虚名啊!不过这事情千万别传出去,因为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做人要低调。

  这个中秋节过得真快乐,我还得到了小诗人的称号,真是让人难忘啊!

作文:随笔3

  女儿哭着闹着要我写写她,于是我就提起了笔。

  我的女儿是20xx年2月6日晚2点40分出生的,阴历是正月初六。听母亲说女子生日占三六九好,每每听了我只是笑笑,因为我不相信那一套。可是轮到自己的女儿,我又巴不得相信起来:女儿生在好的日子,一定会有好的命运。

  已经是后半夜了,我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踱着,想吸一支香烟,又怕医生或护士看见说我的不是。心里急急的,也很不安。妻子曾问我是喜欢女孩还是男孩?我呢,也每每都会在亲老婆一口的同时告诉她:“大脑发达,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总之会哭,会笑,会闹,能颠颠的给我打酒买烟,我就欢喜。”说真的,我骨子里向来没有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相比较而言,我心里更青睐女娃子,因为女孩子心细,更能深层次地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我的两个姐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事实上,一声啼哭划破夜空-----真的是一个女孩。我因此欢喜的不得了。女作家唐敏在她的散文【女孩子的花】里说:相传水仙花是一对夫妻变化而来的。丈夫名叫金盏,妻子名叫百叶。她因此开始养育水仙花,希望开单瓣的金盏的花----那将预示她会生儿子。但事与愿违。想来我是幸运的,上天给了一个我盼望的百叶----漂亮的女儿。

  起什么名字呢?我和妻轮流着说出一个个两个字的,三个字的,什么花啊,草啊,丽啊,霞啊,我们都不说,因为太普遍,也太俗,太司空见惯。最后还是延续老一辈的家谱:中间一个艳字,后边一个哲字,小名呢就叫童童。

  自此,童童便成了我和妻天天都不离嘴边的字眼:童童不哭,童童会笑了,童童会爬了,童童会坐了,童童可以走几步了,童童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了。。。。女儿一天天的长大。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和妻子又都上班,女儿四岁就进了幼儿园。

  第一天,我们把她放进教师就远远的躲了出来,在窗外偷偷的静静的用眼睛瞄着她:她发现爸爸妈妈没了,哭了----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女儿怎么能适应呢?妻子要进去被我拉住了,心想也许一会就会好的。果然女儿哭了几声就安静下来---她在想什么呢?或许她认为父母不在哭也没有用吧。

  接着我和妻便有了新的工作日程,那就是每早每晚接送女儿。女儿渐渐的也习惯了:早早的起来,早早的穿好衣服,早早的吃饭,及时的背上她的小小书包,等我把她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悠悠地送走。

  进了幼儿班,女儿一天天的活泼起来,小嘴也开始巴巴的不停了:一会背诵几句儿歌,什么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着老太太。。。什么门前大桥下跑过一群鸭等等等等;一会又断断续续念着刚刚学的几个拼音,数字。。。。那当儿,我和妻就静静的笑着满足地看着女儿。我们总会适时地夸几句---女儿真厉害,童童真聪明,女儿呢就会更认真更仔细地又说又唱。

  女儿上了两年幼儿班,六岁正式入学,上了一年,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少先队员了。

  女儿大了点也懂事多了,间或我们忙她也会自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自己回来,按部就班地学习,完成作业。

  我对女儿管的不严。尽管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我呢,对女儿一向宽松,作业写一会玩一会,总之完成并且记住了就可以。每每周五放学回家,我都带着她去广场溜溜,或是滑滑旱冰,或是放放风筝,跑跑颠颠,让她尽情玩乐。因为我总觉得:孩子在学知识的同时,任谁也不能剥夺她童年特有的开心和快乐。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循循善诱,正面教导侧面辅导,是我之于女儿教育的原则。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愿我的女儿既有五彩缤纷的童年,又有美好快乐的回忆

作文:随笔4

  时光的风吹散了童年的幻想,吹灭了美丽的神话,只留下那――迷茫的“窗”

  眼睛是心灵的窗,是放飞理想,拥有灵气的地方,透过它看见险峻的高山、平静的湖面,人来人往的市场。发着亮光的地方,那里是快乐童年的彼岸,但那迷茫的“窗”似乎再也看不到那神圣的地方,只有在汹涌的脑海中搜索那童年的灿烂……

  “爸爸!我们去爬山好吗?”我摇动着小手。

  “好啊!”爸爸背起了我,“我们去圣水寺吧!”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可高兴了,风嗖嗖地在耳边唱着优美的小曲。山脚下仰头来望那山头“好高啊!”我扯着爸爸的衣角,“爸爸你爬得上去吗?”爸爸没有回答,走入花草相衬的山路,我紧随其后。

  “浩浩,喝口水吧!”妈妈为我擦拭着颗颗豆大的汗珠。

  “不!我不喝。”嘴上还说着,小嘴已经喝了好几口水。一不小心,脚被勾了一头载入了草坪里,我号啕大哭,爸爸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时间老人别带走它行吗?”我内心发出呼喊。

  “那把这个拿走吧!”

  9岁那年,我和堂弟在家中看着《精卫填海》的小人书,我和堂弟随着精卫哭而哭,为精卫笑而笑……看完了我和堂弟愤愤不平,东海这个混蛋。我突然想起我们三沙的这海就是东海,我拉着堂弟跑到了海边巨大的礁石上。我向堂弟说明了情况,我们决定“帮”精卫一把。

  “你这可恶的东海!”我向海中扔出一块馒头大小的石头。“这个太小!”我又举起一块西瓜大小的石头向海里抛去,“咚!咚!”海水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我们又向海里投了几块大石头。啊!堂弟被击中了,衣裳湿了一半,我也险些被击中……。

  “我拿走了”时光老人大喝一声。

  “不要!”我从床上蹦了起来,原来是个梦。虽然是梦,但使我受益匪浅。

  常常擦拭你的.“窗”吧!别让它变得迷茫!

作文:随笔5

  喜欢你忧伤时,眼睛泛着星光——耀眼!!星星!!!

  喜欢你烦恼时,眉毛皱起——可爱!!逗人!!!

  喜欢你撒娇时,很真诚的恳求并摇着我的手——娇气!!可恶!!!

  喜欢你生气时,用我听不懂的家乡语骂人——傻气!!可笑!!!

  喜欢你想哭时,把头靠在我肩上——开心!!幸福!!!

  喜欢你无聊时,短信连带QQ信息一起发给我——怪卡!!喜欢!!!

  喜欢你高兴时,勒着我的脖子连蹦代跳——难受!!窒息!!!

  喜欢你感动时,连泪带笑抱着我说原谅我——LOVELUCK!!对不起!!!

  喜欢你睡不着时,半夜三更的打电话给我——要命!!欠觉!!!

  喜欢你走累时,全身萎缩的摊在我的背上——好累!!没办法!!!

  喜欢你到家时,突然转身KISSMEANGRUNQUICKLY——傻瓜!!开心!!!

  喜欢你觉得热时,拉着我去逛电风扇——有意思!!鬼灵精怪!!!

  喜欢你耍赖时,一直不断的诡辩:就是就是就是你——可恨!!委屈!!!

  喜欢你喝醉时,在梦里喊着我的名字——心疼!!欣慰!!!

  喜欢你吃饭时,呆呆的望着我吃——拜托!!不自在!!!

  喜欢你喜欢我时,大声说你喜欢我——兴奋!!中奖了!!!

  喜欢我喜欢你时,抓抓头然后回答ME,TOO——傻笑!!呵呵!!!

  喜欢你,一切一切的全部!!喜欢就是喜欢你!!只是喜欢你!!

作文:随笔6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它是如此的纯而无瑕。也只有它能够在麻木的人群中去感受,去探索大地的神秘。——题记

  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几个蹲在地上的孩子。出于好奇,我走近看了一下。原来,他们是在喂蚂蚁。我也蹲了下来,看见地上放了一些糖块、果皮之类的东西,周围已有一大群蚂蚁。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喂蚂蚁?你们知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它们饿了,我们每天都会来的,给小宝贝们带些它们爱吃的东西。它们是从地下钻出来的,你不知道吗?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回答说。它们一定是大地伯伯送给我的礼物,因为明天是我的生日!一个小女孩接着说道。是啊!这也许是大地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一份美好的礼物。听了他们的话,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童年生活: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沙子,沙堆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每次,都是弄得满身泥沙,却仍是那么高兴。而现在,那些快乐的日子已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繁杂之事。我又看了看那几个孩子,他们玩得是那么的高兴,浮现在他们脸上的全是快乐,大地给他们的快乐。的确,也只有孩子的心才能和大地融为一体,去探索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去认识大地上的每一样事物。大地和童心一样的细腻无比,二者只有有着共同语言才会有无言的默契。

  当孩子们把手埋入大地的一刹那,他们的心就已经属于大地。也许,他们喜欢土壤的芬芳,也许,他们羡慕大地的博大,也许,他们生命中就注定属于大地。如果说大地是一片草原,那么童心则是那一匹匹奔跑的马儿;如果说大地是一个花圃,那么童心则是那一朵朵高昂枝头的花朵;如果说大地是一首富含韵味的长诗,我想,只有童心才能够读得懂!

作文:随笔7

  有人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有人喜欢充满活力的夏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金秋;而我则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那么我为什么喜欢冬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吧!

  看!外面大雪纷飞,可真是壮观,这么美丽的季节,怎么能少了我呢!去看看吧!

  我下了楼,外面依然飘着鹅毛大雪,大地也换上了洁白的新装,美丽极了!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的,便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真是有趣!抬头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阅读课上背下的一首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看!那边有几个小孩正在堆雪人呢!那个小孩不知在干什么,正滚着一个雪球,滚到巴掌大时,一下朝着对面的小孩砸了过去,砸到了那个小孩的头上。那个小孩显然非常气愤,大吼一声,也抓了一把雪,迅速揉成一个团,朝对方扔了过去。他们两个便打起雪仗来,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小脸跑得红扑扑的,开心极了!

  冬天,虽然狂风呼啸,风雪交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非常的寒冷。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冬天也有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堆雪人、 打雪仗。雪,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作文:随笔8

  深秋的风送去了那最后一片落叶,同时也送走了威------题记

  望着那一片片飘落的枫叶,听着那一阵阵凉凉的秋风,摸着那一滴滴落下的秋雨,惆怅之心油然而生,想起那几年前的场景,我摸出了那辆小车……

  几年前我最好的朋友威转学的那一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天,我一个人在打着游戏,威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然后骑车出去找他。到了之后我发现他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的样子。我并没把那当回事,只顾着自己爬一座座假山,坐在假山上望着天边落日的红霞我的心情格外的好。而威还在下面一脸的忧伤,经不住我再三的催促他终于也上来了,可是他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和我谈天说地,而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眼睛呆呆地望着远方发愣。我忍不住问“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约我出来玩还这么不开心啊?”只见他下意识的咬了咬嘴唇,皱起了眉头,过了会儿终于吞吞吐吐的说“我,我要转学了。”他说的很轻,但是在我的心里却如同一颗炸雷。我一下子跳了起来,结结巴巴的向他确认,可他却不再回答。我明白了这是事实,已经无可挽回了,沉默此刻是如此的煎熬……良久我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窜钥匙链,那是一把剑,一部电影里有的一种钥匙链,他已经跟我要了好多次了,可我一直舍不得,现在我把他给了威——我即将离开的朋友,他默默地接过并且给了我一辆小车。之后我们一言不发,直到天黑我们才各自回家。

  第二天早上,我去上学的路上碰见了他,他坐在一辆黑色 的车里也发现了我,我们相视无语,当车完全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的时候,我才鼻子一酸,心中感到无限伤感……

  深秋的风送走了最后一片落叶,同时也送走了……

作文:随笔9

  七月的阳光照耀在她的脸庞,似乎漫不经心的渗透了她的心房,我看到那折射出的一道忧伤,在离别的季节随意彷徨。

  夏末。

  蝉声幽远的依偎,绿叶沉淀的伤悲,小鸟肆意的纷飞,继续着夏末未至的滋味,风吹……一树繁花,繁华落尽……

  何时,凉夜,抬头45度仰望星空,星,陨落,刹那华芳,亦如破茧,化蝶,一朵花开,彼此默契的沉默,聆听,花开的声音!亦如,寂寞在歌唱。

  游离,在林荫道,甭管,指间跃动的阳光,叶隙,触及到一缕忧伤,继续,七月旋律的流浪,开始摇晃,繁华似锦的篇章。

  七月,两种旋律,前者,“树欲静而风不止”,莫名地猝变;后者“婉约如似水女子”,清雅的格调。不知,于是乎,寻觅……

  奶奶的肖像,曾经的彩色变成黑白,勾起我满怀的等待,回忆,在时光的浸泡下越发光彩。浮现,小镇上的那些日子。

  我打胡同穿过,迈过高高的门槛,已是黄昏,晚风乱舞,你牵着我的手,和蔼的笑着。你不识字,却单单会写我的名字,你犯有风湿,却会跟我玩捉迷藏。闲暇时,你也会拿一本杂志翻翻,每次,我都会笑那个拿倒的你,你却振振有词的说:“我是在看图!……”终有一天,所有的快乐从您离开的那一瞬戛然而止。

  梦中的你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牵着我的手,和蔼的笑着……该怎样继续?

作文:随笔10

  自从我喜欢上写作开始,我对于“作文”两个字的解释是:创作文章。那怎样才能创作文章呢?去感悟生活。可是,后来我发现,至少在中国这个区域,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只是把它当成提高语文成绩的工具,并没把作文当成一门学问去探讨,去深究。写出来的作品,简直不能称为“作品”,只能称之为“成品”。为什么说是“成品”,因为他们的文章就像袜子一样,批量生产,要多少有多少。写出来的作文的缺点一目了然:内容千篇一律、故事虚假、对话苍白、立意不明确、文笔毫无特色。这些都是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通病。

  就拿《感谢父母》这个题目来说吧,同学们不约而同,或者说十分有默契吧,几乎全部是写:我在半夜生病了,父母着急的被我去医院,偏偏老天不长眼还下了雨,到了医院父母一直守在我身边……大概是这么个内容。这里我就不得不告诉那些人了,这种情况只有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傻到步行去医院?我相信,能住在城里的,肯定都有车,开车多快啊,不用几分钟就到了,我就不信世上还会有这样傻的人。再者,就偏偏那么巧,一生病就下雨?呵呵……这是在骂老天爷闲着没事干吗?谁生病都得下雨,那城市不都淹了?就算条件正好全让你碰上了,那我也不信每个人的感悟一模一样。

  这足以说明现在学生对作文的极度不重视,对文学的极度不了解。有时间对着电脑消极,也不愿去了解文学的魅力。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他们总是像我这个作文不错的人抱怨:作文太难编了……太费脑子了……实在编不下去……

  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产生了个疑惑:作文什么时候开始靠编出来的呢?这似乎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追根究底,这个“作文要靠编”的概念是老师传达给我们的。

  在我们对“作文”这两个字的概念还很模糊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编好一篇作文。我曾经也被这个概念洗脑过,后来我一概否决老师的这个理论,现在想想……老师说的并不是全错,至少说对了一半。

  其实作文并不是像小说一样,要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作文并不需要这样。作文其实是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认真去生活了,作文自然信手拈来。再说了,不少的作文题目其实大家都在私下交流过的,比如《我的父母》,有谁没有跟别人私下谈论过自己的父母的?我们只不过是要把自己的感悟或者让自己得到这个感悟的经过用自己的风格文字化而已,并没有像上天摘星星那般难。

  如果按老师说的去做,写出来的就是“撒谎作文”,这样的作文就好比低俗小说,看了就是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作文就算得到老师的夸奖,也只不过代表着撒谎技术高超罢了。所以,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忱,缺一不可。把两者结合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读起来也会更美、更雅。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现在肯定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期待未来能有什么能人异士能打破现在的局面,不求全部人都能对文学感兴趣,至少不要再让学生对文学的误解更深了。

突然想到的随笔文,大家看一下怎么养,文笔不好?

所有人都在面对着无趣的生活,都希望生活能变得更好,或许是吧,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动漫,或许我更向往动漫里的世界吧,每一次看完一部吸引我心神的动漫,每当我回味其中都会不自觉的傻笑,慢慢的我被里面的生活所吸引,为里面美好而向往,被里面的爱所感动,我会无法自拔的沉迷那个世界,但一切总有结束,一切总有结局,面对美好的世界和现实的差距使我无法接受而落泪,或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心中的美好被现实碾碎,我沉默,我堕落,我疯狂,我渴望,我痛苦,我挣扎,我回忆,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我不愿接受现实,了你永远都在现实中,我矛盾,矛盾于心中的向往,矛盾于心中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躺在床上静静地沉思,泪水不断的留下,我的心好痛,有时候我会想,就这么静静地在自己梦中沉睡过去,永远的沉睡在梦中或许会更好,可睁开眼睛,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我还是那个我。我还在沉思,世界还有什么事我所爱的呢,没有,世界还有什么是我在乎的呢,出了父母和家人,我已经没有在乎的东西了我也没有渴望的东西了,以后我活在沉默中,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没有希望,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什么都不想,有时候在想,这一生就静静地平淡的的,过一辈子好了,可是这又是不现实的,人要生存,就必须面对生活,雏鸟迟早要展翅高飞,人也终究会离开父母,我有陷入深深地沉思当中,我喜欢什么,没有,我爱好什么,也没用,既然世界都没有我所期待向往,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使我陷入的无尽的落寞,或许,记录下这一切,记录下我所想,或许还有希望找到答案。
个人随笔是一种具有短篇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在1988年出版的《美国最佳散文选》的前言中,罗伯特.阿特万就已经说明,作者们之所以对个人随笔抱有持续高涨的热情,是因为这种形式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提出个人随笔的四个要素:即笔调、形式、戏剧性和真实。
真情流露的文章,继续加油。
文笔虽平淡,但能看出你的内心情绪很大,长大,走向生活,会有属于你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我也是跟你一样的心理,抛下一切,专心去做任何事,这将会都属于你
咳咳 居然莪砍玩了~
任何人 无论老少 无论贫富 不论智钝 不论成败 都会有一个这样或那样的追求 且为此而努力向前 不吝涉步——即使未追求得到亦或是追求到了而己不知 光是这种行为 这种精神就值得称扬;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和精神 才有了社会之进步及人生之多彩
同志们啦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叭!
我想收藏一下,留给自己找灵感。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分析介绍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分析

  一、整体把握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全文分作五段。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2.本文的体裁特色是什么?

  这是一篇散体文赋。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宋代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使之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做文赋。这篇作品便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如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渺,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行文有偶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兼于偶句中用韵帖切,转换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声调铿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其中采用的主客问答的方式,虽然沿袭汉赋,但并不像汉赋那样板重,而是运用得十分灵活巧妙,恰足以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3.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客人一曲洞箫,“倚船而和之”,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脉也因之曲折流转,曲流中跃起浪花。

  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文中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着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对人生有大视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而更开阔,文章又一次再涌波澜。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景和情犹如长江在经历了蜿蜒曲折、波涌浪叠、惊涛拍岸之后,辽阔而祥和地汇入大海。

  总之,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三、关于练习

  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设题意图:本题期望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来体会文中的情感线索,并较为具体深入地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所阐发的哲理。

  四、参考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设题意图: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从品味示例中的“对文”开始,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时留心语言技巧,并能仔细品味其妙处。

  参考答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三、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设题意图:这一题紧扣课文作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初步涉猎和学习比较鉴赏。

  参考答案:

  两《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

  四、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作。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开放题。期望学生了解“作家命运”与“文章练达”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可联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理解。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通过举例,重点讨论“穷”和“工”的内在联系。

  高二的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3.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参考答案]

  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得放了他。他妻子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文艺随笔二篇这篇短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遵循阅读规律,提炼文章观点。“篇首一事一议――篇中延伸,剖析实质――篇末总结点题”是文艺随笔的基本框架,但文艺随笔不属于规范的议论文,其阐明的观点也就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明朗。学会把握观点性语句,是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例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粗读会认为作者是在列举生活中咬文嚼字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要注意锤炼语言,但是扣住文末“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一句,我们才明确,“咬文嚼字”不过是手段,“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才是追求的目标。
2.把握材料作用,分析论证方法。文艺随笔在行文中会大量使用恰当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作者为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故意堆砌的,而是为了阐明道理所做的精心安排。材料在运用方式上各不相同,有举例的,也有对比的,还有作铺垫的。文艺随笔正是借助这些丰富的材料及其灵活运用而达到轻松说理。因此,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对把握全文的内容十分重要。例如杨述的《恰到好处》一文中,作者开篇列举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东家之子”的例子就是为了引出“恰到好处”这一话题;采用类比手法列举歌唱家、炼钢工人等生活中的例子,也是为了形象具体地让人感知什么是“恰到好处”。
3.积累辩证知识,领会妙语佳句。文艺随笔所写内容很可能是一家之言,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持一种批判吸收的态度,整体阅读,才可能有所收获。同时,文艺随笔笔调轻松,用语诙谐,常于形象的描写中阐明道理,文中既富理趣又表意含蓄的语句可能会相对多一些。抓住语境,加强对文中形象语句或含蓄语句的理解也就成了文艺随笔阅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例如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在讲完“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后,作者接着说了一句“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这就是有待我们去挖掘的一个表意含蓄的语句。对此,我们只有抓住语境,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

求一篇随笔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
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样写教育随笔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
诚然,如今的教师负担很重.有来自业务上的,更多的或许还是来自心理方面无形的压力.面对高职低聘,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们对分数不得不计较.一贯被称之为"良心活儿"的隐性工作,教师自己对"良心"两字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数是硬道理"的论调就不难理解.也因此会有不少教师奉行"一心只教手中书,莫管教改与科研."这种现状,结果使得教师自己只拥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无益的.适时撰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其操作性强,收效也显著.
教师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小论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更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侧重写一些教学小论文.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心得,只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就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缜密的思考,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质疑,析疑的过程.写作过程使得教师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趋条理化,更符合科学性,能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作为教师,不进行教研,而直接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教研就没有科研.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写什么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么,教育随笔写些什么呢
(一)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吃"字时,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后学"吃"字,容易把"吃"写成"气",因而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吃"的右半部分千万不能写成"气"字.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有很多学生错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会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错了,怎么帮助学生正确记住这个字呢 她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讲评时,她对同学们讲,"今天中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大饿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说"不可能!""谁会把筷子吃下去呢 "见大家都在参与议论这事,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让他写一句话"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学生把"吃"写成了"气",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更正,"错了!错了!吃的中间没有一横!"她笑笑,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们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给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你们能帮他把筷子夹出来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打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出错,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相当深的.
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主要收获在哪里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 主要症结在哪里 用什么方法弥补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好题材又诞生了.
(二)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
(三)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位老师看到他校一位老师在评判学生分数时,把作业的最低线定为甲下.好一点的就毫不犹豫地给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写得整洁美观的,再加上一个苹果;写得特别用心或者解题有新意的,加上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不过是一个刻成苹果状的小印戳而已.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式的评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绩,这样一来,孩子欢天喜地,家长也开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脸上都堆满了开朗的笑容,孩子们常挤在一起翻开作业本在比谁得的苹果多,并为了能得更多的苹果而在暗地里较劲.反观自己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使得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常常训斥孩子,而学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鲜红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差,对学习日渐失去了信心,变得畏畏缩缩的,自然少了那份应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们的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少一些"正经",多一点欢颜;少一点"刻薄",多一些变通与关爱,这样才会取得如同这给"苹果"一样的效果.
(四)记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还有位老师看了《美国教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也作了类似的尝试,写了篇题为《"动"起来教(捉蚂蚁)》的文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课前她安排学生捉蚂蚁,并让学生把蚂蚁装在能透气的小瓶子里,这样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课上她安排学生画蚂蚁,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观察小蚂蚁,然后让学生说蚂蚁的身体构造,这样一来,课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了,生动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要远比那种为维护师道尊严而人为地拉开师生间距离的做法高明得多.因为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最终导致的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会因"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恶其师"而"厌其教""轻其理".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
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在写教育随笔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作这两方面的思考:
1,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李镇西老师由学校强迫女儿剪去秀发,想到学校的专制,进而联想到教育上的种种不民主现象,并就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2,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比如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 导致这一现象的病源在哪 我们又如何去疗救 对这类情况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 处理的结果如何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你得到什么启发 如果我们真正思考了,并付诸于行动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四,教育随笔怎样写
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 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也行,50分钟也可.可写文章则不同,5句话总认为算不上.就是这一观念影响了大家写随笔的积极性.为了使自己改变被动的局面,为什么不改一改这一旧观念呢 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不可以只写五句话.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
比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
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
常写短随笔可以克服写随笔的危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可以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教师工作最忙,毕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修改随笔,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 这样是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也是没有问题的.
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可以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 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五,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愿大家从现在起,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什么是随笔?
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随着心情来写</CA>
什么是心情随笔?
属于随笔的一种,专用于表现个人心情的变化,文字无语法限制,可以自由发挥,随意性较大,和日记有异曲同工之效,区别于日记的是,心情随笔不按照时间记录,关键以个人心情为主,可以一天写多篇,可以多天写一篇。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有同名期刊
从前有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傻瓜。男的好傻,傻的只知道说疯话,女的也好傻,傻的只知道用那双无神的眼睛看着男的,笑,傻笑。
两个人本来不认识,他们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家里人嫌他们傻,都抛弃了她们,任他们四处流浪。男的从南往北走,女的从北往南走,流浪,流浪……
男的以前并不傻,而是因为在工地上干建筑的时候被砖砸中了头,从那以后就傻了。女的以前也不傻,考大学的时候她考了全市第一名,然而她的名字却被一个有钱人给顶替了,从那以后女的就不再说话,不再理自己的父母,后来也傻了。
不知道走了多长的时间,男的身上的那身衣服变的肮脏不堪,鞋子也露出了那漆黑的脚指头。女的身上那身红衣服已经变成了灰色,散乱的头发上还有几根枯黄的杂草,但是脸还是白的,出奇的白,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冲着路人们傻笑。两个人是在一个黄昏相遇的他们共同发现了垃圾桶里的那块发了霉的面包,一同伸手去抓那个面包,两个人的头碰到了一起,男的冲女的狠狠地瞪了一眼,女的冲男的傻笑。男的还是胜利了,他抢到了面包,张开那黑紫色的嘴狠狠的咬了一口,女的没有动,只是傻傻地看着男的,傻傻地。男的看了一眼女的,眼神中没有一点光,女的只是看他,喉咙里不停的咽着唾沫,男的停止了啃面包,开始看着女的,傻傻地盯着,两个傻子就这样看着,男的没有表情,女的傻笑。男的把面包给了女的,男的竟然把面包给了女的,女的也抱着那剩下的半块干面包啃了起来。男的转身走了没有回头,当他回到自己睡觉的那个废厂房的时候,转身看到了女的,女的一直跟着他,一直跟到了这里,女的还是冲男的傻笑,她们不说一句话,女的便跟傻子住在一起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男的感觉身上很温暖,从来没有过的,女的一直搂着男的,女的睡觉时候很死,睡觉的样子真的不像个傻子。
两个傻子就这样住到了一起,白天两个人一起去大街上拣东西填饱肚子,晚上就一起回来睡觉,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那天晚上男的不知道是在哪拣了一个戒指,生了绿锈的戒指,男的给女的带上了,女的一直冲男的傻笑,那晚笑的更是厉害,女的的笑声撕裂了整个安静的夜。后来笑出了泪,女的哭了,第一次哭了,搂着男的哭了,不明不白的哭了。男的好像无动于衷,脸上依然是没有表情。
后来女的病了,从来没生过病的女的病了,而且很严重,早晨她没有起来陪男的一起去拣吃的,没有冲男的笑,男的自己出去了,中午男的竟然例外的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瓶新的矿泉水和一个新的面包,他是回来看女的的,男的脸上挂了伤,手指头也青了,鼻子下面还有两道血痕。男的是在抢面包和矿泉水的时候被小摊的老板打的。女的闭着眼睛,还是没有像往常一样冲男的傻笑。男的把面包送到女的嘴边,女的没有吃。女的快不行了,身上发着高烧,已经昏迷了,男的脸上头一次有了表情,慌乱的表情,男的跑了出去,看见一身穿绿警服的人就哭了起来,男的哭了,也是第一次哭了,嘴里喊着:救救我的女人,救救她绿军装一脚踹开了男的,骂道:滚一边去,疯子,我他妈真倒霉,出门这么不顺呢!男的仰面倒在了地上,绿警服狠狠地朝男的小肚子踹了几脚,男的撒了手,绿警服朝男的吐了口吐沫,走了!男的好久才从地上爬起来,脸上的泪已经干了。
男的把女的背到了街上,街上人很多,但没人注意他们,注意的也只是冷冷地瞅几眼,然后继续赶自己的路。傻子把女的放在路边上,无助的看着行人。女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傻子从路边拣了一个破玻璃片,破玻璃片有着锋利的尖,露着寒光,男的抬起女的那瘦弱脏兮兮的手臂,朝她的手腕狠狠地割了下去,血喷了傻子一脸,傻子大笑,狂喊:“哈哈,我杀人了,你们看我杀人了……”救护车终于来了,女的被抬走了,围观的人们唾弃着男的,骂着男的,然后都散去了。女的最终还是死了,失血过多,女的在医院还没呆上一个小时就被抬进了停尸间,女人走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笑着的,手指上还戴着那长满铜锈的戒指。男的等了好长好长时间,女的再也没有回来,没有回来冲他傻笑,男的哭了,哭的那样痛快,整个夜晚都被男的的哭声掩盖了,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哭声。
还是在那个他们相遇的那个垃圾桶旁边,人们发现了男的的尸体,男的脸上的笑容已经僵住了,怀里抱着一个发了霉的面包和一个没有开瓶的矿泉水……
首先我说下什么是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自己写的 深秋随笔
今年的秋天似乎格外的冷,清晨上学的路上,行人的脖颈上已然有了色彩缤纷,长短不一的围巾,不知是时尚在作祟呢,还是实在耐不住那渐凉的秋风呢?

秋天就在妈妈声声的加件外衣的嘱咐声中离我越来越近了,似乎在我不经意眨眼的瞬间,他已像顽皮的孩子,淘气的扑入我的怀中。

夏日的骄阳转过脸,离我远去了,校园中的梧桐飘扬着美丽轻盈的金黄色树叶,天很高,很蓝,静下心来倾听,秋虫在低吟,好美的一幅深秋图景!

秋天的心情,是安静的,甚至有些伤感。脆弱的黄色,满脸满眼的扑过来,映着孤单的人影,行走在纷纷扬扬的落叶中,深秋,似乎注定是思念的季节,让思绪随着那片片飘摇的秋叶,随着那朵朵流云,回忆着逝去的甜蜜时光,思念着远方久久未见的好友,不免有些怅然和失落,但云淡风清的好天气又让人无法任由心情低落下去,因此,秋天让人忧郁,也止于忧郁。在秋天里黯然的神情是很常见的,秋风瑟瑟的街道上,少女们的脸上多了一幅多愁善感的表情,倒仿佛更端庄了。

秋天的风里夹着被阳光炙烤过后渐渐冷却的气味,那是一种能叫人情不自禁地微笑的味道。眼看着天空变得越来越高,湛蓝的颜色渐渐加深。每个深秋的日子里,让自己成熟起来,坚强起来,纯粹起来,简单而不平凡。

空气里,纠缠着馥郁的淡香,把深秋的黄昏燃烧成时断时续的晚霞,染红了我的脸,伴着嘴角的微笑,漾进了我的心里
读《童年》有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Z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10月27日,是我的生日,母亲为我准备了一个特殊的礼物,那是一个放在方形漂亮盒子里的小瓷碗,雕刻非常精细,碗中有一条小鱼,活灵活现.当你在碗中放水时,鱼看上去仿佛在不停地游动似的,外面还有许多海底生物,美丽极了!母亲说:“这是妈妈亲手为你做的”然后妈妈把详细的制作过程跟我说了一遍,我拿起小碗端详一番,碗的底部看上去很美,是波浪形的,我睁大眼叫了起来:“妈妈这碗底好美啊!”妈妈笑笑说,这碗底可是花了她好多功夫呢,做碗底时,妈妈的手还弄破了,我听了很心疼也很温暖。

母亲接着说:“最后一步是上色,色彩真的很棒,仿佛是有魔力似的……”那个晚上,我很开心,不仅是因为今天是生日,当然还高兴收到了如此美的礼物。
文章标题: 高二写的随笔,或许能从文学角度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335.html
文章标签:这篇文章  高二  随笔  角度  评价

[高二写的随笔,或许能从文学角度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