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什么太平天国胜利的世界线

时间: 2023-06-16 20: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有什么太平天国胜利的世界线

太平天国进行的较大战役

太平天国进行的较大战役
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在太平军西征中,太平军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的江湖进攻作战。

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湘军东攻一路获胜,尤赖水师优势。

点评:太平军湖口大捷,粉碎了曾国藩夺取九江、直捣金陵的企图,扭转了西征战场上的被动态势,成为西征作战的又一个转折点。西征军自湘潭战败后,弃岳州,失武汉,节节退却,一直退到九江、湖口,形势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湘军的进攻,迫使太平军缩短战线,集中起兵力,消除了前段时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加上石达开亲临前线,加强了领导,为反败为胜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湘军方面虽然节节胜利,却预伏着失败的因素:由于掳获甚多,斗志渐弱;由于屡获胜仗,骄傲轻敌;由于长驱直进,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运输补给日益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等坚守要点以疲惫敌人,并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机智果断地分割湘军水师,进而立即主动出击,取得了重创湘军水师的重大胜利,使整个西征战场上的形势为之一变。

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攻占江苏江宁(今南京)的作战。是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参见武汉之战)后,经短期休整,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号称50万之众(兵力约10余万),于2月9日放弃武汉,沿江东下,水陆并进,直趋江宁。清廷妄图将太平军歼灭于长江中游地区,调兵遣将,分兵南北东三路防堵,并接连任命三位钦差大臣指挥作战。东路沿江一线,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统兵5000于九江一带设防。15日,太平军水军前锋于鄂东广济县老鼠峡江面大败其江防军。陆建瀛闻败,弃军逃回江宁,沿江防兵纷纷溃散。太平军长驱直进,18日占九江,24日攻破安徽省城安庆,杀巡抚蒋文庆,缴获大批军需物资。26日至3月7日,又连克安徽池州(今贵池)、铜陵、芜湖、太平府(今当涂)及和州(今和县)。8日,陆路大队抵达江宁西南善桥一带。9日,水军前锋亦至,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12日,水陆大队赶到,分兵占领浦口,完成对江宁的包围。时江宁清军旗兵绿营共5000余人,另有临时募集的壮勇1万人。陆建瀛在太平军到达前,将城外兵勇悉撤入城,企图固守。清廷获悉江宁被围,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南北两路清军兼程赴援。太平军选定城北仪风门为突破口,采用穴地攻城法,埋设火药于该门之下。同时制云梯数百,分攻各门,迷惑清军。19日拂晓,炸塌仪风门附近城墙2丈余,数百名将士冲入城内,然后分兵两路,一往鼓楼,一循金川门、神策门,经成贤街直指小营,杀陆建瀛于黄家塘。后遭满洲旗兵的凶猛反击,力战不胜,被迫退出。此时,防守南城的清军闻北城已破,总督被杀,不战而溃。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率领下,乘夜缘梯登城,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次日黎明,太平军大队攻入城内,直奔城东南旗兵聚守之满城(明代内城)。江宁将军祥厚及副都统霍隆武率旗兵及满人拼死顽抗,太平军英勇奋战,终将满城攻破,斩杀祥厚等,全歼守军,江宁全城遂为太平军占领。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宁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吸取江南大营两次被击溃的教训,提出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曾国藩《遵旨统筹全局折》)的方略,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天京实施多路向心进击。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进,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国荃率陆营扎于城南雨花台一线,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抵护城河口。署江苏巡抚李鸿章则率淮军6500人于4、5月间分批船运上海 ,勾结英、法侵略军与常胜军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并作西攻苏州、无锡、常州的准备。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万余由江西入浙,步步东逼。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此时,英王陈玉成已于安徽寿州(今寿县)被苗沛霖诱执后殉难。因湘军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忠王李秀成回师救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苏州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回救天京之策。其时湘军攻势正盛,李秀成提出避敌锐气,待其久围不下、斗志减弱之时再行决战的方针,并派其弟李明成率兵一部,押解粮饷回天京,以加强防御力量,稳定人心。7月 ,太平军在皖南宁国(今宣州)、广德一带作战失利,干王洪仁玕、辅王杨辅清即率2万官兵撤至江宁、淳化,回援天京。洪秀全见天京情况日紧,催令李秀成立即全师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决定调兵遣将,救援天京。除留谭绍光守苏州外,从9月14日起,统率十三王约20万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启程,于东坝集结,部署于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地域,连营数百,对湘军雨花台大营形成反包围态势。

10月13日,雨花台大战揭开序幕。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及驻扎在大胜关一带的曾贞干部,企图一鼓而下。湘军则采取以逸待劳、缩营自保之策,凭借深沟高墙 ,固守不出,待太平军迫近,才发枪炮射击。太平军连日束草填壕,枪炮连施,均无进展。23日,李世贤率军3万,从浙江衢州赶至天京南郊,协同李秀成大军并力攻击湘军大营。湘军则收缩战线 ,调曾贞干部4000人来大营加强防御。11月3日,太平军又一次发起强大攻势,轰塌湘军大营两处营墙,先锋队从缺口冲入,湘军拼死堵击,经五六次反复争夺,仍未能突入湘军大营。李秀成意在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然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加之军粮不继,冬季将临,乃于26日下令撤围。李世贤部退驻秣陵、东坝,李秀成率军由东路进入天京。洪秀全见解围未果,又定下进北攻南计划 ,责令李秀成率军北渡长江,绕过安庆,进军湖北,以调动湘军分兵回援,缓解京围。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以及郜永宽、李容发等率首批数万太平军自天京出发经九别洲,于中旬先后占安徽含山、巢县(今巢湖市)、和州(今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大军数万人渡江北上,先后攻取浦口(今属南京)、江浦,恢复了隔江通道 ,于3月底抵巢县,向先头部队靠拢,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企图,令曾国荃坚守大营,不为所动,继续围困南京,另抽援军入皖阻击。此时,在皖南游动的太平军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等部也奉命西进以为策应,因进攻不力,湘军得以向皖北不断增调兵力。4月19日 ,李秀成率部自巢县西进,连遭湘军阻击,攻庐江、舒城均未得手,5月11日抵六安,连日攻城不下,遂于19日撤围东返,渡江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死伤甚众,仅1.5万余官兵返回天京。进北攻南非但没有调动湘军 ,反而损兵折将,贻误了半年时间。至此,湘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进一步收缩对南京的包围圈,并相继进占南京周围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江东桥等据点,以及外围的东坝、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南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湘军大营从雨花台移驻孝陵卫,天京只有太平、神策两门尚可与外地联系。

12月4日,苏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阳前线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禀军情,并提出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放弃天京,另作他图。这一合理建议遭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丧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李秀成无奈,只好抱定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部署死守。1864年2月28日 ,湘军攻占了紫金山西峰天保城,3月2日进至太平、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4月起,湘军在朝阳、神策、金川各门外开挖地道十余处,守城太平军赶筑月城,为第二道防线。6月1日,洪秀全在病愁交迫中逝世,李秀成等拥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3日,湘军攻占位于太平门东侧紫金山西麓龙脖子的地保城,太平军失去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军随即构筑炮台数十,昼夜对城内轰击,以掩护部队在龙脖子附近赶挖地道。19日,担任主攻的湘军朱洪章、刘连捷、萧孚泗等部集结太平门外。中午,地道火药轰发,城墙被炸塌十余丈,主攻部队纷纷冒死从缺口冲入城内,分路直冲天王府以及神策、仪凤、通济、朝阳、洪武、聚宝各城门,位于城西南的湘军陈拨部则攻取水西门、旱西门。至傍晚,天京各城门均陷 ,城内太平军与湘军展开巷战,或战死,或自焚。当晚,李秀成带幼天王等从太平门缺口突围,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自安庆失陷后,战略上已陷于被动。但这时各地尚有数十万大军,洪秀全若能接受李秀成建议,让出天京,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重振军旅,仍有可为。洪秀全固执己见,终致丧失扭转战局的最后机会。
  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在太平军西征中,太平军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的江湖进攻作战。
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湘军东攻一路获胜,尤赖水师优势。
点评:太平军湖口大捷,粉碎了曾国藩夺取九江、直捣金陵的企图,扭转了西征战场上的被动态势,成为西征作战的又一个转折点。西征军自湘潭战败后,弃岳州,失武汉,节节退却,一直退到九江、湖口,形势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湘军的进攻,迫使太平军缩短战线,集中起兵力,消除了前段时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加上石达开亲临前线,加强了领导,为反败为胜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湘军方面虽然节节胜利,却预伏着失败的因素:由于掳获甚多,斗志渐弱;由于屡获胜仗,骄傲轻敌;由于长驱直进,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运输补给日益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等坚守要点以疲惫敌人,并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机智果断地分割湘军水师,进而立即主动出击,取得了重创湘军水师的重大胜利,使整个西征战场上的形势为之一变。
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攻占江苏江宁(今南京)的作战。是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参见武汉之战)后,经短期休整,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号称50万之众(兵力约10余万),于2月9日放弃武汉,沿江东下,水陆并进,直趋江宁。清廷妄图将太平军歼灭于长江中游地区,调兵遣将,分兵南北东三路防堵,并接连任命三位钦差大臣指挥作战。东路沿江一线,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统兵5000于九江一带设防。15日,太平军水军前锋于鄂东广济县老鼠峡江面大败其江防军。陆建瀛闻败,弃军逃回江宁,沿江防兵纷纷溃散。太平军长驱直进,18日占九江,24日攻破安徽省城安庆,杀巡抚蒋文庆,缴获大批军需物资。26日至3月7日,又连克安徽池州(今贵池)、铜陵、芜湖、太平府(今当涂)及和州(今和县)。8日,陆路大队抵达江宁西南善桥一带。9日,水军前锋亦至,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12日,水陆大队赶到,分兵占领浦口,完成对江宁的包围。时江宁清军旗兵绿营共5000余人,另有临时募集的壮勇1万人。陆建瀛在太平军到达前,将城外兵勇悉撤入城,企图固守。清廷获悉江宁被围,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南北两路清军兼程赴援。太平军选定城北仪风门为突破口,采用穴地攻城法,埋设火药于该门之下。同时制云梯数百,分攻各门,迷惑清军。19日拂晓,炸塌仪风门附近城墙2丈余,数百名将士冲入城内,然后分兵两路,一往鼓楼,一循金川门、神策门,经成贤街直指小营,杀陆建瀛于黄家塘。后遭满洲旗兵的凶猛反击,力战不胜,被迫退出。此时,防守南城的清军闻北城已破,总督被杀,不战而溃。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率领下,乘夜缘梯登城,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次日黎明,太平军大队攻入城内,直奔城东南旗兵聚守之满城(明代内城)。江宁将军祥厚及副都统霍隆武率旗兵及满人拼死顽抗,太平军英勇奋战,终将满城攻破,斩杀祥厚等,全歼守军,江宁全城遂为太平军占领。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宁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吸取江南大营两次被击溃的教训,提出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曾国藩《遵旨统筹全局折》)的方略,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天京实施多路向心进击。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进,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国荃率陆营扎于城南雨花台一线,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抵护城河口。署江苏巡抚李鸿章则率淮军6500人于4、5月间分批船运上海 ,勾结英、法侵略军与常胜军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并作西攻苏州、无锡、常州的准备。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万余由江西入浙,步步东逼。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此时,英王陈玉成已于安徽寿州(今寿县)被苗沛霖诱执后殉难。因湘军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忠王李秀成回师救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苏州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回救天京之策。其时湘军攻势正盛,李秀成提出避敌锐气,待其久围不下、斗志减弱之时再行决战的方针,并派其弟李明成率兵一部,押解粮饷回天京,以加强防御力量,稳定人心。7月 ,太平军在皖南宁国(今宣州)、广德一带作战失利,干王洪仁玕、辅王杨辅清即率2万官兵撤至江宁、淳化,回援天京。洪秀全见天京情况日紧,催令李秀成立即全师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决定调兵遣将,救援天京。除留谭绍光守苏州外,从9月14日起,统率十三王约20万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启程,于东坝集结,部署于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地域,连营数百,对湘军雨花台大营形成反包围态势。
10月13日,雨花台大战揭开序幕。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及驻扎在大胜关一带的曾贞干部,企图一鼓而下。湘军则采取以逸待劳、缩营自保之策,凭借深沟高墙 ,固守不出,待太平军迫近,才发枪炮射击。太平军连日束草填壕,枪炮连施,均无进展。23日,李世贤率军3万,从浙江衢州赶至天京南郊,协同李秀成大军并力攻击湘军大营。湘军则收缩战线 ,调曾贞干部4000人来大营加强防御。11月3日,太平军又一次发起强大攻势,轰塌湘军大营两处营墙,先锋队从缺口冲入,湘军拼死堵击,经五六次反复争夺,仍未能突入湘军大营。李秀成意在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然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加之军粮不继,冬季将临,乃于26日下令撤围。李世贤部退驻秣陵、东坝,李秀成率军由东路进入天京。洪秀全见解围未果,又定下进北攻南计划 ,责令李秀成率军北渡长江,绕过安庆,进军湖北,以调动湘军分兵回援,缓解京围。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以及郜永宽、李容发等率首批数万太平军自天京出发经九别洲,于中旬先后占安徽含山、巢县(今巢湖市)、和州(今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大军数万人渡江北上,先后攻取浦口(今属南京)、江浦,恢复了隔江通道 ,于3月底抵巢县,向先头部队靠拢,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企图,令曾国荃坚守大营,不为所动,继续围困南京,另抽援军入皖阻击。此时,在皖南游动的太平军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等部也奉命西进以为策应,因进攻不力,湘军得以向皖北不断增调兵力。4月19日 ,李秀成率部自巢县西进,连遭湘军阻击,攻庐江、舒城均未得手,5月11日抵六安,连日攻城不下,遂于19日撤围东返,渡江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死伤甚众,仅1.5万余官兵返回天京。进北攻南非但没有调动湘军 ,反而损兵折将,贻误了半年时间。至此,湘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进一步收缩对南京的包围圈,并相继进占南京周围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江东桥等据点,以及外围的东坝、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南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湘军大营从雨花台移驻孝陵卫,天京只有太平、神策两门尚可与外地联系。
12月4日,苏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阳前线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禀军情,并提出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放弃天京,另作他图。这一合理建议遭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丧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李秀成无奈,只好抱定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部署死守。1864年2月28日 ,湘军攻占了紫金山西峰天保城,3月2日进至太平、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4月起,湘军在朝阳、神策、金川各门外开挖地道十余处,守城太平军赶筑月城,为第二道防线。6月1日,洪秀全在病愁交迫中逝世,李秀成等拥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3日,湘军攻占位于太平门东侧紫金山西麓龙脖子的地保城,太平军失去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军随即构筑炮台数十,昼夜对城内轰击,以掩护部队在龙脖子附近赶挖地道。19日,担任主攻的湘军朱洪章、刘连捷、萧孚泗等部集结太平门外。中午,地道火药轰发,城墙被炸塌十余丈,主攻部队纷纷冒死从缺口冲入城内,分路直冲天王府以及神策、仪凤、通济、朝阳、洪武、聚宝各城门,位于城西南的湘军陈拨部则攻取水西门、旱西门。至傍晚,天京各城门均陷 ,城内太平军与湘军展开巷战,或战死,或自焚。当晚,李秀成带幼天王等从太平门缺口突围,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自安庆失陷后,战略上已陷于被动。但这时各地尚有数十万大军,洪秀全若能接受李秀成建议,让出天京,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重振军旅,仍有可为。洪秀全固执己见,终致丧失扭转战局的最后机会。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按时间顺序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历史时间

前期准备及金田起义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洪秀全离开广州,重返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条”。 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而得到释放。 1849年,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并称东、西、南、北、翼五王。 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农历十二月,他们在金田村内的韦氏大宗祠,举行拜上帝仪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封五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南王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又创造了一套独特历法,在太平天国内使用,并且实行公有财产制。 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西王萧朝贵, 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为嘏王的卢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皆为壮人。卢六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洪秀全、冯云山最得力的助手,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摘自黄现璠撰《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5月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6月伤重死亡。8月21日萧朝贵、石达开攻长沙(太平天国第一场硬仗),9月12日萧朝贵在攻城时战死。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增至五十万,此后太平军进展较快,直至正式建国。
定都、西征、北伐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天京事变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石达开远征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击屠 石达开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此后,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虽因内外矛盾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年冬,石达开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 “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天国后期战争
天京事变起于1856年7月。在西线,这年11月,武昌、汉阳就因为粮尽援绝被迫撤退,曾国藩湘军水陆师立即长驱直入,兵临九江城下。在东线,清江南大营卷土重来,于1857年6月,攻陷江苏句容,11月,攻陷镇江,12月,就兵临天京,宽掘长濠,坚筑高垒,连营百余里,四面合围。到1858年3月,石达开放弃百战经营的江西,4月,九江失陷,西线湘军就进攻庐州和安庆。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为摆脱这种困境,把长江北岸清朝统治区内,因年荒粮尽的广大饥民编为军队,补充实力受到严重损失的太平军。又积极联络在淮河流域起义的捻军,封捻军首领张洛行为征北主将,争取捻军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共同战斗。 当时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解救天京的围困。太平军采取攻势防御,计划在西击败湘军,保住安庆,控制安徽;在东线消灭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挥下,1858年8月,先发动浦口战役,攻破江北大营,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10月,挥军西上在庐州三河镇歼灭湘军最精锐的李续宾部。由于取得了这两役决定性的胜利,才扭转了天京事变后濒临覆亡的形势,粉碎了清军攻取天京的企图,从而稳定了太平天国后半期的战局。 1859年12月22日,浦口江边营垒、隘卡尽被江南大营攻陷,第二天,保卫天京兴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围。1860年2月,太平天国定计先以轻兵袭破江南大营的饷源杭州,迫使江南大营调动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师,在安徽建平集中大军,3月26日,一战而粉碎了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天京既解围,太平天国又制定了先东进、后西上的战略。于是乘胜东进,1860年4月16日克常州。23日克苏州。5月初六克浙江嘉兴。于是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起苏福省,建设成天京的东南屏障和物资供应基地。这是太平天国后期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在长江下游,要保卫天京,必须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重镇。自天京事变后,武昌先失,九江继陷,天京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安庆。太平天国守得住安庆,在军事上可以阻挡湘军东下进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卫基层政权最巩固的安徽地区,在经济上可以保卫江南、江北产粮区的生产,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安徽那时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所以,东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战斗任务即紧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标,是上取湖北,在战略上是力争上游,取得胜利,以粉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1860年冬,太平天国以英王陈玉成统北路军,从皖北进蕲、黄,以李秀成统南路军,从皖南进江西,会师武昌,合取湖北。北路军于1861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时武昌空虚,闻太平军将到,城中已发生混乱,唾手可得。那时候,英国海军提督何伯(J.Hope)带船队到汉口,出来干涉,陈玉成有了顾虑,他把进攻武昌的军队,改向麻城、德安一带进军。到了3月,又把精兵调回下游去救安庆。南路军也于1861年4月底进入湖北,克复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兴郭、咸宁、嘉鱼、蒲圻等州县,再进则武昌动摇,敌人也要被迫撤退安庆的围师。而李秀成却从湖北退兵,经江西入取浙江。曾国藩后来说如果当日北路军于3月攻取武昌,或南路军于6月兵临武昌城下,他围攻安庆的军队就必定要撤走。可是,陈玉成、李秀成都竟功亏一筹,没有进行到底,遂致良谋硕算,付之东流。1861年7月26日,安庆被湘军攻陷。从此湘军以安庆为大本营,【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向天京进攻。南路军于8月入浙,虽收复浙江,却弥补不了安庆的失陷。北路军于安庆失陷后,退驻庐州,旋向西北远征,陈玉成孤军留在庐州,1862年4月,突围到寿州,被苗霈林诱俘,后被杀。长江以北,失了这一支大军的支持,保卫天京便困难了。 当1860年夏克复苏州、嘉兴后,太平军即向上海进军,击败了由华尔指挥的洋枪队,7月,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便撤退。 1862年,曾国藩开始实施三路进攻太平天国的计划,他一面派李鸿章率领新成立的淮军乘赶到安庆迎接的英商轮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动向天京进犯,同时,又派左宗棠率领湘军从衢州进攻浙江。 1862年春,太平军在太仓州、嘉定、南翔、奉贤、青浦、宝山一路扫荡助清政府的英、法军队,并将其包围在嘉定城。而曾国荃的湘军却正在这个时候,进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诏令,把进攻上海的大军撤退回救天京。 大军回到苏福省,开了两次军事会议,集议全局,向天王奏陈湘军有水师运输弹药物资,难与争锋,建议将苏福省粮食军火运回天京,广为积贮,用固守以制敌策,使敌顿兵坚城,待两年后,师老力疲,形见势绌,然后一举把它消灭。洪秀全不从,严命立即遵诏,并把在浙江汤溪前线抗击左宗棠湘军进犯的侍王李世贤军队也调回天京作战。九月,东线大军西上,进攻驻扎雨花台的湘军,但终因后勤运输困难,军队【未带冬衣】,【兵又无粮】,猛攻四十六天而不下。 由于苏、浙大军西调回天京作战,清军在外国侵略者的帮助下乘机在东线向太平天国发动疯狂的进攻。在江苏方面,先由美国流氓华尔带领,华尔被击毙后,由英国军官戈登带领的常胜军协助李鸿章淮军以上海为基地,向苏州进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国海军总兵呟乐德克组织的常安军、定胜军,法国海军参将勒伯勒东、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组织的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湘军向浙江进攻。这样,太平天国就陷于两面作战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军营垒不下,10月,天王洪秀全采用进北攻进战略,命李秀成率大军渡江,向上游进攻,迫使曾国藩撤退进犯天京的湘军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贤率军攻金柱关,通宁国、太平粮道,以接济天京。李世贤力战皖南,没有奏功,而汤溪於1863年正月失陷,浙东金华、绍兴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领的大军进到皖北,给饥饿所困,死丧了几万人,从六安州狼狈归。五月回到天京,而淮军已攻陷太仓州、昆山,进逼苏州。 8月,左宗棠部湘军攻陷浙江富阳,进逼杭州。10月,苏州失陷。这时,天京已不可能再守。
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囯败亡
太平天囯后期形势天京已不可能再守,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弃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绕湖北,与攻克陕西汉中的西北远征军会合,踞西北,以图中原。苏州失守后,李秀成就回京奏请洪秀全执行这个救亡战略。洪秀全断然拒绝,硬要死守天京。 1864年正月,天京被包围。在去年11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阳、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围。各处军队因天京无粮都不应命。而天京这样大的城池只留一万人防守,也还在缺粮。2月,杭州失守。这时候,苏、浙两省从城池撤出的军队都因缺乏粮食,不可能在当地继续作战,3月下旬,奉诏急救天京的西北远征军从陕西赶回到皖北边境,也因苏、皖地区遍地饿荒,被迫停留,无法抵达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于同月22日在江宁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于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10月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谭体元部队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入捻军,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抗清军直至1868年。 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消灭。 最后一支使用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1874年太平天国亡国十周年,杨辅清自美国易容潜返回福州加入绿营发展组织,遭到闽浙总督发现逮捕殉难,证实确有为数不详太平军涌入太平洋部份岛屿。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 4月 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传教。 5月 洪秀全及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传教,后冯云山转至紫荆山区一带,洪秀全回广东。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广东,在美国教士罗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里学习,首次读到圣经。后来洪秀全请求洗礼,为罗孝全拒绝。 8月 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48年 4月 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 10月 萧朝贵首次假装“天兄下凡”。 1851年 1月 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称“天王”。 9月 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 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 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 1月 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太平军增至五十万。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 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 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 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 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 湘潭之战、靖港之战。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 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 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 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 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 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 6月 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 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 三河镇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营。 6月 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 9月 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 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 2月 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 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 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1863年 3月 英国人戈登接任常胜军管带。 6月 石达开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处死。 12月 淮军、常胜军攻克苏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8月 李秀成被清军处死。 10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后在江西被俘。 11月 幼天王及洪仁玕先后在南昌被处死。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初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1年秋永安分封———1853年春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林凤祥和李开芳北伐——1853年赖汉英西征(应和北伐同时)——1856年秦日纲东征——1856年秋天京变乱——《资政新篇》——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解除安庆之围——1860年陈玉成和李秀成联合攻破江南大营——攻占上海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清朝中晚期

太平天国战争

太平天国战争

太平天国战争(上)

鸦片战争后,旧的封建压迫加上新的资本主义侵略,使中国原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外侮日逼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迫使广大群众走上反抗的道路。

1851年1月,终于爆发了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场战争历时15年遍及18省,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勇敢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序幕。在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和推动下,各族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形成了清代后期人民革命战争的第一个高潮。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出身于广东花县农民家庭的贫苦知识分子。他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的侵略欺侮和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加上科场失意,决心走上反抗的道路。1843年,他与冯云山共同创立了"拜上帝会"的秘密组织。此后,他们长途跋涉到广西桂平县紫荆山等地宣传和组织群众,两年多后即吸收了二三千会众,并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

1850年夏天,广西发生大饥荒,天地会组织纷纷暴动。洪秀全认为起义时机日益成熟,便于7月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团营",即集中结营组军。同年底前来"团营"的达2万余人。洪秀全等人抓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公开举起了反清夺权的义旗。

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天,洪秀全即挥师东向,夺占广西浔江边的大湟江口(今江口镇)。不久又接受了天地会部众2000余人,声势更加壮大。咸丰皇帝得知后,下令"聚集精兵全力围剿",企图乘太平军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歼灭。太平军向东南方向发展受阻,在桂平、武宣、象州转战大半年之久。

9月,在平南县官村大败清军,乘胜占领了永安州城。在这里,洪秀全下诏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皆受东王节制。这样,太平天国政权便初具规模。

这时,清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率军4万余人围攻永安。太平军于1852年4月冒雨突围,在龙察岭大峒山谷地以重兵设伏,杀清总兵4人及兵丁二三千人。随后,北上攻打桂林未克,即改向湖南进军,先破兴安、全州,继占道州。

在道州,一边进行休整,一边就下一步的进军方向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循江而东,避实就虚,进军湘鄂,"专意金陵"。明确了战略进攻方向后,太平军即于8月放弃道州东进过湘水西上,12月占领益阳、岳州,随即水陆并进,直趋武昌。武昌城虽然内有4千余清军固守,外有向荣所率的万余援军,但最终还是于1853年1月被太平军攻破。这时,太平军已成为一支由陆营、水营、土营组成的能攻克坚城的50万人的军队。

经过短期休整后,太平军于2月撤出武汉,顺江东下,接连攻克九江、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重镇,不到一个月就长驱1200多里,直抵金陵城下。金陵时称江宁,是江南的名城大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平军兵临城下,守城清军一片恐慌。在完成了对金陵的包围后,太平军于3月19日用火药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入城内,杀死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等。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金陵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了与清廷相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

自金田起义至定都天京,太平军在两年又三个月中转战6省,所向无敌,实现了"专意金陵"的决策。这一段是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大发展时期。在向武昌进军之前,太平军"略城堡,舍要害",弃地不守是必要的;但由武昌东下后,对所得各地一概弃之不守,不注意保持对长江上游要害城镇的控制,则是战略指导上的一个很大失策。

2.北伐之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企图在拱卫京都的同时,迅速攻克北京,夺取皖、赣、湘、鄂等要地一举消灭清王朝,因而在军事上采取了同时分兵北伐与西征的方略。

1853年5月上旬,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和春官正丞相吉文元奉命率领一支由2万多人组成的劲旅,由浦口开始北伐。根据洪秀全"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的要求,北伐军一路长驱北进,由安徽入河南,攻破归德(今商丘),西逼开封。由于沿途大量捻党,和贫苦群众参军,军势更盛。7月初,主力渡过黄河,进围怀庆府(今沁阳),与清军相持两月。后撤围入山西,进至平阳(今临汾)、洪洞一带。清廷急忙调兵遗将,企图将北伐军消灭于山西南部地区。

谁知北伐军自洪洞转而向东,复入河南经涉县、武安、临名关、攻入直隶,占领任县赵州(今赵县)等地。北伐军原想经保定进攻北京,因清廷急派重兵屯驻涿州(今涿县),即改向天津进攻,于10月29日占领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由于清廷援军赶到,北伐军未能实现攻占天津的计划,便在静海、独流驻扎下来;一边报告天京,请求增援;一边筑城挖壕,就地坚守,从此由原来的主动作战转入了防御。

当时,由钦差大臣胜保率领的2万余清军,已分别对静海、独流形成包围,并依仗优势的武器和充足的给养,企图一举消灭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率军顽强抵抗,使清军久攻不下。清廷又令僧格林沁移军前线,加上胜保军计3万余众,合力围攻。这时天气转冷,陷入重围的北伐军久等援军不至,粮尽衣单,兵力大受损耗,处境非常危急,只得于1854年2月突围南走,在阜城又被包围。这时清廷命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堵击北伐援军,一时减轻了对阜城的压力,使北伐军得以在此坚守两个月之久。

1854年2月,天京终于派出了由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的7500人的北伐援军。3月,援军攻占距阜城仅200余里的山东临清城。但由于当时领导层某些成员贪生怕死,援军非但没有继续北上,反而向南撤退,结果在清军的追击和地主武装的袭击下,反倒先于北伐军覆灭了。

1854年5月,北伐军由阜城向东突围,占领东光县的连镇。为牵制清军,李开芳率600余人再次由连镇突围,进入山东境内,占领高唐。留守连镇的六七千太平军,在数倍清军的严密围困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坚持斗争了三个月。1855年3月,营地被攻破,太平军大部阵亡。林凤祥因伤被俘,押送北京,慷慨就义。连镇既陷,清军全力进攻高唐。李开芳率部突围,进至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引运河水灌屯,营垒被攻破,北伐军将士大部战死。李开芳被俘,解送北京,被凌迟处死。北伐终于失败了。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所遭到的最严重的挫折。在天国政权刚刚建立,当务之急是要打破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形成以天京为中心的巩固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洪秀全匆忙抽出太平军主力北伐,远离后方作战,终致失败,这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战略上的重大失策。

所以,李秀成说:"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但是,北伐军孤军远战历时两年,纵横6省,深入到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不仅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且牵制了数万清军,减轻了天京周围和西征战场的军事压力。

3.西征之战及回救天京

为夺取和控制武汉、九江、安庆等长江上游的要地,以屏蔽天京,太平军在开始北伐的同时,即于1853年6月初,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步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由天京溯江西征。西征军出师后,先克重镇安庆,继围南昌,与清军相持3个月,被迫于9月撤离。南昌撤围后,西征军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国宗石祥祯统领,西取湖北;一路由胡以晃和检点曾天养统领,向皖北进攻。

石祥祯所率太平军先占九江、半壁山,然后集中兵力,一举攻克进入湖北的水陆门户田家镇,乘胜连下蕲州、黄州(今黄冈),第二次攻占武汉。随后,为集中兵力于安徽战场,主力转向皖北。

胡以晃、曾天养所率太平军在进军皖北过程中,于11月攻占桐城、舒城;12月又攻占安徽省城庐州(今合肥市)。此后皖北即成为天京的西部屏障和粮饷来源。1854年1月,太平军以胜利之师向湖北进军,在黄州以北的堵城大败清军,杀湖广总督吴文熔、总兵德亮、知府蔡润深等。2月,第三次攻占汉口、汉阳,进攻武昌。同时,又兵分南北两路,向湖南、鄂北进攻。

北路军万余人在曾天养的率领下,于三四月间连克湖北、孝感、云梦、荆门等地,后在荆州、宜昌一带转战,因遇清军堵截,便南下湖南,打算与南路太平军会师。

南路太平军2万余人,由石祥祯和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指挥,于1854年春挺进湖南,随即遇到了由清廷礼部右侍郎曾国藩组建的湘军的顽抗。太平军先后攻占岳州、湘阴、靖港、宁乡等地,4月24日又攻克湘潭,准备围攻长沙。4月28日,曾国藩亲自率领水师5营、陆勇800人,由长沙进袭靖港。

太平军以猛烈炮火进行轰击,击伤指挥船,继而出动200余只小划船,对湘军水师发起攻击,给其以重创。曾国藩羞愧交加,两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救起。这时,驻湘潭的太平军与湘军激战,伤亡很大。5月1日,湘潭陷落,太平军只得分道撤退。湘潭之败,对西征战局影响甚大,太平军自此被迫转入退却,无力再向湖南等地发展。6月,曾天养得知南路军在湘潭失利,率北路军自宜昌南下,与林绍璋会师于常德,后退守岳州。湘军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补充,在曾国藩的率领下,于1854年7月又以两万之众北上进攻。

7月25日,曾天养被迫率部退守临湘。为夺回岳州,西征军曾几次组织反攻,胜少败多,在8月11日的战斗中,年近花甲、夙有"虎头军"之称的老将曾天养单骑冲入敌阵,英勇牺牲。西征军失利撤往武昌,湘军水陆跟进,发动进攻,10月武昌失守。12月田家镇、半壁山江防被突破,西征军损失近万艘船只,处境十分不利。曾国藩一时名声大噪,声称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为了扭转被动局势,石达开奉命率军西援,在湖口坐镇指挥。太平军针对湘军"将士皆骄"、求胜心切的心理,坚壁固守,与敌相持。曾国藩见攻九江不下便改攻湖口。

1855年1月29日,湘军进攻湖口梅家洲,其中水师一部贸然冲入鄱阳湖内。太平军抓住战机,用浮桥垒卡堵死其出路,湘军水师的"轻捷之船",和"精健之卒。"被封锁于湖内,笨重的大船则被隔绝在外江,顿使其失去优势。当夜,太平军发动进攻,烧毁大船40余只,湘军水师败退。 

2月11日夜,九江和小池口的太平军利用夜色掩护,以轻舟百余只,再次突袭湘军水师,烧毁战船100多艘,并缴获曾国藩的坐船。曾国藩事先坐小船逃走,后再次投水未成,逃往南昌。湖口、九江大捷后太平军乘胜进行全面反攻,由湖北转江西,攻城略地浴血奋战,先后占领了九江武汉等数十座城镇,以及皖、鄂、赣3省的部分地区,使西征战场转败为胜。

西征战场形势转好之时,天京附近的清军,却加紧了进攻,形势日趋严重。早在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不久,清廷即派钦差大臣向荣率军在城东孝陵卫建立起江南大营;派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建立起江北大营,经常威胁天京。

1855年,清军先后攻占天京西翼重镇芜湖及皖北重镇庐州,同时加紧了对天京下游咽喉要地镇江的围攻。1856年初,冬官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奉命率数万太平军自皖西返回天京,东援镇江。4月,同镇江守军一起,大败清军,连破敌营16座,径抵镇江,又败虹桥、朴树湾、三河汊之敌,破敌营130余座;接着乘虚占领扬州,一举摧毁了经营3年之久的清军江北大营。

在东援镇江的同时,石达开率军,于5月攻克芜湖,进攻秣陵关,威迫清军江南大营。6月,令其南路部队攻占溧水,诱使向荣分兵前往堵截。这时,东王杨秀清见天京附近清军兵力空虚,严令正要回京的陈玉成、李秀成率部进攻江南大营。

6月20日各路太平军发起总攻,孝陵卫大营被攻破,清军死伤副将以下千余人,向荣等败走淳化镇,江南大营亦被彻底推毁。太平军集中主力,一举拔掉了威胁天京安全的这两个钉子,大大改善了天京的处境。这时,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究竟是东征还是西征?(最好解释原因)

东征是石达开东征的时候因为东征在西征的后面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率5万太平军溯长江西进,目的是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清军据点,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在攻克安庆、九江后,西征军分为两支:一支由胡以晃率领经略安徽、一支由韦俊率领克武汉三镇,后在湘潭失利并接连丢失岳州和武汉。1855年1月,石达开率5万援军进抵安徽,在湖口、九江、武汉打败湘军,并进入湖南。湘军集中精兵悍将与石达开决战鄱阳湖口,湘军大败。至此,西征作战获得全胜,建立的西部边防直到五年后才被攻破。   1856年,秦日纲进行了西征,目的是断绝清政府来自江浙的财源,充实经济力量,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向荣据守的江北大营。石达开率东征军回师天京,两军合力一举摧毁琦善的江南大营,彻底解除长达3年的天京之围,断绝了清政府财政中45%的收入,清廷大骇。
依据高中历史教材,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有三步:

为推翻清政府儿北伐,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上,经两年奋战,可惜因孤军深入,粮食和武器供应困难,又因援军失败,军心不稳,最终失败。但是牵制了大量清军兵力,打乱了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为太平天国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儿西征,1853年派赖汉英等率军西征,1855年石达开指挥在鄱阳湖口大败湘军,入江西取得辉煌成果,最终攻占了天京上游许多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为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儿东征,1856年秦日纲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三次军事行动以后,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太平天国军事达到全盛时期

谁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路线地图

如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路线地图: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

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是起义的地点毫无疑问;
2、永安是第一个攻陷的大城市,那一战天王洪秀全的好兄弟南王冯云山牺牲;
3、接下来打下的大城市是湖南省会长沙,那一战西王萧朝贵,也是天王预备妹夫,战死;
4、武昌是湖北重镇,打他的目的是顺长江而下,攻占南京,那一战正值16岁的陈玉成崭露头角,混进城,带头打开城门;后来21岁封为英王。
5、要注意的是,太平军攻陷武昌后,没有留下大军守城,很快便被清军占领;
6、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又赖汉英领导发起了一次西征,就是为了重新夺回武昌,汉英本是郎中无治军才能。后来翼王石达开坐镇中军,取得重大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路线地图

1、金田是起义的地点毫无疑问;
2、永安是第一个攻陷的大城市,那一战天王洪秀全的好兄弟南王冯云山牺牲;
3、接下来打下的大城市是湖南省会长沙,那一战西王萧朝贵,也是天王预备妹夫,战死;
4、武昌是湖北重镇,打他的目的是顺长江而下,攻占南京,那一战正值16岁的陈玉成崭露头角,混进城,带头打开城门;后来21岁封为英王。
5、要注意的是,太平军攻陷武昌后,没有留下大军守城,很快便被清军占领;
6、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又赖汉英领导发起了一次西征,就是为了重新夺回武昌,汉英本是郎中无治军才能。后来翼王石达开坐镇中军,取得重大胜利;

文章标题: 有什么太平天国胜利的世界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841.html
文章标签:太平天国  有什么  胜利  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