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14 09: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如果单以勤政作为标准来说,那清朝皇帝可是刚刚的,明朝皇帝是没法比。
但遗憾的是,对于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掌握着亿万人生死和国家兴亡的皇帝来说,勤政其实代表不了什么。
甚至来说,勤政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崇祯就是个例子。当然这里说的是满清,勤政是个好的加分项,但你没有能力,光勤政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学生,有的人也没见他怎么看过书,但成绩就是好,而有些人整天一天到晚的看书学习,结果成绩还是不好,怎么解释?
也就是说虽然勤政,但不能治理好国家,甚至危害国家,那还不如放权给大臣们了。对皇帝一手抓权,大臣们都是传声筒的清朝来说,一个勤政却无能的皇帝就是灾难。
比如说嘉庆,同治,光绪,道光等人,庸庸碌碌无为,没有身为君主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所以一个大好国家也就随着他们的治理而江河日下了。
从君主的个人能力来说,明朝无论是朱元璋这样的开国之主还是朱棣这样的使国家兴盛的皇帝,其个人魅力和治国,治军的能力都是相当强的,而清朝虽然一下有了三个称祖的皇帝,但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其治国的能力都是一般的,他们也没能去治理这个大国。而真正治理大国的圣祖康熙,其治国能力远不如他的儿子雍正。
雍正的治国能力和个人魅力都是清朝顶尖的,但唯一不好打地方是他活的太短。
从君主的个人品德上来说,明仁宗,明孝宗的个人品德都是数一数二的,无论是其对待臣民的态度还是其自身对享乐的态度,清朝的皇帝都是没法比的。
再说说国家灭亡时候的末帝把,崇祯大家都知道,没什么能力,瞎指挥,明朝的灭亡他是要占很大一部分责任的,但他在国都被攻破的时候,殉国而死,其精神气节值得表扬。
明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们在制度和治理模式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清承明早已成为历史学家们的共识。但是这两个在制度和时代都如此相近的国家他们两朝的帝王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特征。清代皇帝勤奋刻苦的名声在我国古代历代皇帝上都可以排在首位。
书中类似于此的记载数不胜数,通过这本起居注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皇帝的一天都在处理公务中度过,从早上四五点上朝到晚上日落后休息,都不曾懈怠。而对比起清朝皇帝的自律与勤勉,明朝的皇帝就显得格外不称职。
明朝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个性十足的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除了建国皇帝朱元璋和最后企图力挽狂澜拯救明朝却失败了的崇祯皇帝,其余的帝王们都在“不务正业”将明朝一步步带向灭亡。
所以为何时代如此相近,制度如此相同的两个朝代,皇帝的品性会出现近乎两个极端呢?
夺取政权的受认可度不同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古代大一统朝代中为数不多的由少数民族夺取中原政权而建立的朝代。汉族人口基数的庞大必然决定了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而明朝是由朱元璋一介汉族农民通过起义获得的政权,农民的身份本就帮助朱元璋在这个以农业为根基,农民数量众多的农业大国中获得了人民的好感。
明清两代,一个是推翻少数民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而另一个是推翻汉族统治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如此鲜明的反差其中给两朝皇帝所带来的的利与弊不言而喻。
1.清朝皇帝生于忧患
作为侵入中原推翻汉族政权的满族政权,清朝皇帝一直生活在害怕被逐出中原推翻政权的危机之中。自清朝建国以来,“反清复明”的呼声在全国各地响应不断,一正统皇室自居的明代遗留贵族也一直在四处召集有志之士,企图推翻清王朝重建明朝。在这种压力之下,清代的皇帝们深知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不足以服众,同时,满族一直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经济文化也确实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在自身的不足与外界的压力之下,清朝皇帝只有通过学习与勤勉的治理国事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拿出实绩来获取汉族人民的臣服之心。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清朝世世代代的皇帝都不敢懈怠放松,以一种高度的自律来丰富自身学识,治理国家朝政。如此一来,康乾王朝的繁盛让反清复明的呼声渐渐降低。
2.明朝皇帝死于安乐
明朝的建国皇帝是出生草根的朱元璋,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凶残无道的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朱元璋汉族农民的身份让他获得了大多数汉族人民的认可,同时他能够勇敢地与暴虐的元代统治者斗争并拯救被元代统治残害的人民也让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这样一来,朱元璋的政权可谓是名正言顺受到万人的期待与推崇,明代便在这种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中开始了。
常言道压力便是动力,没有了外界的压力,除了刚刚建国的前几任皇帝勤奋努力的为明朝的政治经济构建了合理的框架,之后的皇帝都在前朝皇帝所构筑的框架下安逸的活着。在这种安逸无所事事的氛围中,不少皇帝为了消遣生活转而将精力投入别处,比如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姐弟恋皇帝”朱见深、“、媚药皇帝”明穆宗朱载垕,这些可以被称为“奇葩”的皇帝都在恍恍惚惚中过完了自己的皇帝生涯,明朝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走向下坡路。
政治体制的区别带来的差异
明清两代虽然都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并且清朝也大部分继承了明朝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在政治体制上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差异和明代特有的宦官掌权的现象,给明清两代的皇帝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1.明代皇帝从具体政事中解脱出来
明代所设置的内阁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皇帝,皇帝不再需要事无巨细的自己亲身处理每一件政事,明代的皇帝们只需要在内阁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草拟”之后进行“批红”给出一点自己的意见。国家的一些朝政大事也会交由六部进行处理,六部处理完成之后,皇帝只需要过目一下,看看是否对处理的结果满意即可。
由此可见,明代皇帝真正自己亲自处理的朝政要事不过二三,那么这样明代的皇帝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释放自己的“个性”了。除了内阁的制度给明代皇帝带来的便利,明代后期,宦官的掌权也让明代皇帝所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变得更加少,甚至明代后期有不少皇帝,将朝政大事都一律交由宦官处理,自己完全不管,专心发展自己的“个性”去了。
正是皇帝的纵容,让明代后期出现了不少可以在朝堂之上只手遮天的大宦官,如魏忠贤。这些大宦官利用皇帝的信任在朝堂之上搅弄风云,迫害忠臣良将,让明代的晚期显得黑暗无比。
2.清代皇帝集权意识较强
与明代皇帝放心地将权力交由内阁和宦官不同,清代皇帝也许是吸取了明代宦官掌权所带来的弊端的前例,清代皇帝对于权力的控制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清代皇帝的指令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直接发给中央或地方各机关各行政直接负责人,清代皇帝命令也并不需要经过六部,直接发送给前方统帅。皇帝可以以“密令”的形式,直接给各级部门传达自己的指令。皇帝需要事无巨细地躬身亲为,所以他们每日都十分的忙碌,为了能够处理好国家大事,安排好时间自然需要他们自律的品质。
总而言之,明清两代皇帝能够在个性上形成如此巨大反差,不仅有外部因素,更包含内部自身的原因。二者性格的迥异给两个王朝带来了不一样的风貌,明代是一直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而清代则在中间出现了康乾王朝的繁盛局面,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性格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说实话,明朝难出好皇帝的原因其实是跟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是分不开的,有的时候不相信因果报应就是不行。
就是因为朱元璋这个大魔头在建国以后大肆的滥杀无辜,所以他的后代基本上都是短命的皇帝,而且主持朝政也主持的狗屁不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杀过的人不计其数,那些冤魂的怨念缠绕着整个大明朝,只要明朝还存在一天,那些冤魂就不会散去,直到明朝覆灭才能解他们的心头之恨。
这是上天的报应,让明朝的皇帝个个都短命,而且个个还都往败国的方向发展。
清朝皇帝的素质基本都不错,那是因为清朝人统治的是以前汉人的国度,如果他们再不好好的励精图治,让汉人觉得皇帝不错的话,那么就会时不时的出现造反的部队,清朝政府恐怕是吃不消的,所以说清朝的好皇帝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明朝的一共有16个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名声稍微好点,其他的皇帝都历来被人诟病,到事实上,明朝能延续那么多年,不是没有理由的。
虽然明朝有嘉靖皇帝,万历这样不上朝的皇帝,但是明朝有一个内阁的政治制度能保证国家大事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权利相应分散,而清朝的皇帝大多是专断,中央集权达到历史的巅峰,所以好皇帝能把国家处理的很好,但是差皇帝能把江山都毁了。
好坏不仅仅要看一个人的名声,还要看他做的事,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传统意义上就是一个昏君,土木堡让明朝几十万的精兵战死。但是他心地善良,废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比如荒唐天子朱厚照,他不听规劝,特立独行。但是他也在军事方面有才能,打败了小王子。明朝的文人敢于指责皇帝,所以皇帝的缺点都被写在书里。而清朝的官员不敢对抗皇权,所以没人敢说皇帝不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