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谏臣 他们有哪些事迹 最后结局如何

时间: 2023-06-13 19: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谏臣 他们有哪些事迹 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中有名的谏臣

1、邹忌

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

2、触龙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柳公权

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起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现在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负责给皇上提建议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我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于是,他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4、刘伯温

朱元璋登基不久,准备封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点为难:功臣有数,革命而沾亲带故的七亲六戚却多如牛毛,要是每个人都封他个官职,不就成了无功受禄、滥竽充数吗?

要是不封亲戚朋友为官,人家背后又会说三道四,讲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六亲不认,再说面子上也过意不去。

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闷闷不乐。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得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项着一项小帽子。画毕,敬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细细观赏,百思不解画中含意。

想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道:“家卿此画进谏得好,朕即采纳。”从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亲朋戚友为官了。

5、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魏征以谏臣身份闻名于世,历史上与魏征一样出名的谏臣都有谁?

与魏征齐名的谏臣还有谁?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谏臣:忠谏文化始祖比干,纣王质问其何以胆敢如此,比干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王勃然大怒,下令军士“剖腹挖心以视”,用残忍手段将其迫害致死。比干之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比干死后,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很快掩埋了比干的尸体,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天葬墓”。

邹忌,战国时齐人,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威王拜忌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邹忌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就记述了他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用群策群力,使齐国力强盛。

触龙,战国时代赵国人,深入人心的历史故事“触龙巧谏赵太后”就源于他。老臣认为太后没有替长安君作长远打算,所以说太后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太后心悦诚服的说:“您说得对啊!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于是触龙立刻为长安君整理车马,送他入齐做人质了。触龙的劝谏讲究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情于理,通过旁敲侧引,层层深入,逐步合二为一,即从对立到统一,使彼此不同的意见顺理成章地取得了一致,该典故不愧为一则成功的劝谏范例。

太祖李渊在位时,魏征曾辅佐太子李建成,几次劝谏太子除掉其弟,即后来的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太子被杀,太宗派人质问魏征为何挑拨离间,魏征神情自若的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李世民转怒为喜,更加器重魏征的正直,并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

这个自然少不了我们七窍玲珑心的比干。比干的忠心,那是拿命去赌,也在所不惜的。这点我们在看那段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
历史上的谏臣有很多,比如魏征,房玄龄,海瑞等。他们都因谏言而出名,也是他们客观公正的直言规劝皇帝避免他们犯下错误。
房玄龄和司马迁都是比较出名的,这些谏臣都非常不容易,可以说他们每一次进言,都是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赌的就是当朝皇帝是否为明君。
在历史上如果有明君的话就一定会有贤臣相伴,比如万历时期的张居正也是像魏征这样的贤臣。

谏臣的故事

200字左右,越多越好……

谏臣之一的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此人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筑倾关龙逄宫饰瑶台,远贤臣,亲小人,谏者皆杀之。夏桀终日与美女妺喜寻欢作乐,对妹喜言听计从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谏。

所谓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怒目而视。

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所谓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唐朝之魏征、关龙逄、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

扩展资料:

故事主人公: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生于夏廑19年,卒于夏桀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

在长垣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相村,原有一座大墓,据传是夏朝末年犯颜直谏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唐太宗东巡致祭,唐开元十三年(725)立碑,大书“夏直臣关公之墓”,俗称“相国墓”,讹传为相公墓。

宋朝绍圣四年(1097)始建祠堂于灵宝县城东关(旧址已被三门峡水库淹没)。历代过往官员必到墓前拜谒,沿为习俗。清末民初,墓前还有陵庙。现仅存一座一丈多高的土冢。

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谏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龙逄

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汉族,河北省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有远大志向,对於各种书籍、 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正如史书所载:“魏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魏徵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海瑞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其责任最重大。要名符其实,也只有委托臣工,使臣工尽心陈言而已。臣请竭诚所见。直所欲言,为陛下陈说。
从前汉文帝是贤良君主,贾谊还痛哭流涕而上疏言事。并非是苛刻责备,因汉文帝性格仁慈而近于柔弱,虽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将不免于怠废,这是贾谊所大为顾虑的。陛下天资英明杰出,超过汉文帝很远。然而汉文帝能富有仁义宽恕的性格,节用爱人,使天下钱粮丰富,几乎达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则锐意精心治国时间不长,就被狂妄想法牵涉过去,反而把刚毅圣明的本质误用了。以致说遐举可成,一心一意学道修行,倾尽民脂民膏,用于滥兴上木工程,二十余年不临听政,法律纲纪已经废弛了。数年来卖官鬻爵推广开纲事例,毁坏了国家名器。二王不能相见,人们认为薄情于父子。因猜疑诽谤杀戮污辱臣下,人们认为薄情于君臣。享乐在西苑不返回大内,人们认为薄情于夫妇。官吏贪污骄横,百姓无法生活,水旱灾害经常发生,盗贼滋蔓炽烈。请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么样子?
刘罗锅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哪些人直言进谏?

要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说出直言进谏的人,以及他进谏什么,和听取他进谏的人得到了什么好处,或者是不听取他进谏的人得到了什么坏处。
1,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2,吴宝初,当时见到国家针对改革的呼声一片,就想为国家的改革尽一份力。与是他就分别给皇上和慈禧太后写了一份奏折,提出了 自己的一些改革建议。这原本是很好的敢于直言进谏,但是所有看到奏折的官员都不免吓出了一身冷汗,最后也就没能呈递上去。最后这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也是落下个病死街头的惨剧。
3,邹忌,齐国人。田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他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
成功: 1李斯《谏逐客书》
2 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伍举 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
4诸葛亮 进谏刘备联吴
5赵普 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
6耶律齐 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
失败:1 关龙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
4诸葛亮,赵云 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
5 李纲 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
6韩愈 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
魏征,海瑞,包拯,狄仁杰,李刚,韩愈,比干
魏征 包拯 海瑞
文章标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谏臣 他们有哪些事迹 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607.html
文章标签:有哪些  事迹  中国历史上  结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