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
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涉及政治、宗教文化、争夺土地等多方面的矛盾。
巴以矛盾的焦点:边界划分,这是双方矛盾的核心,巴方要求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以色列则称巴方无权要求其撤出区域,实质是不想放弃已经占领的大部分土地,实际上也无法放弃。
巴以冲突的各方态度:
2021年9月5日,埃及外长舒凯里在开罗与到访的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举行会谈,就巴以问题、利比亚局势等进行了讨论。根据双方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埃及和巴林两国欢迎任何以国际准则为基础、旨在全面公正实现巴勒斯坦和平事业的倡议。
声明说,双方在会谈中表示维护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的原则,支持旨在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努力,强调以色列应停止吞并巴勒斯坦领土的任何企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原因及其现状,分析难以遏制的原因
历史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冲突进一步激化,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盛行,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自我解放》提出并兴起了犹太建国思想,同时,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迁徙,初期犹太人作为少数民族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相处相对融洽,没有大规模冲突。一战期间英国获得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同时国际联盟忽视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声音,强行将巴勒斯坦的领土划分给犹太人,作为犹太建国的根本。不能忽视的是犹太人也用恐怖主义手段袭击英国驻外机构,逼迫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境内的统治。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阿拉伯联盟向以色列宣战,自此以后,共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
[编辑] 阿克萨群众起义
主条目:阿克萨群众起义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拜访了圣地-圣殿山( 也被称为Haram Ash-Sharif),这是全球宗教争夺最激烈的地点之一。这一地点对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维持宗教的重要性是相似的。沙龙的行动被许多巴勒斯坦人团体认为是故意的挑衅的行为并且在那里引起了暴乱。虽然双方对此后事件的动机有争论,这个事件即 阿克萨群众起义。
根据2004年5月18日中东政策政务会资料,超过3,867人在2000年9月29日以后的冲突中被杀。892个以色列人(非战斗者公民和以色列防卫军人)被巴勒斯坦战斗者或自杀炸弹客杀死,2975个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除了自杀炸弹客和被以色列暗杀的目标)被以色列军队或以色列人杀死。
[编辑] 以军士兵被绑架事件
2006年6月25日凌晨,8名巴武装人员通过地下通道潜入位于加沙地带南部附近的以军哨所,向坦克和碉堡发射火箭弹,并炸毁一辆装甲车。以军发言人证实,2名士兵被炸身亡,4名士兵受伤。遭绑架的以军士兵是19岁的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当晚,以色列内阁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同意国防军着手营救这名士兵。[1]
6月26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边境附近大规模集结。[2]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员会和伊斯兰军当天发表的声明,要求将其所劫持的以色列士兵交换在以色列监狱内关押的所有巴勒斯坦女囚犯和未满18岁的少年囚犯。[3]
6月28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发动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袭击行动。[4]6月29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逮捕了64名哈马斯官员,其中包括自治政府副总理纳赛尔丁·沙伊尔、7名自治政府部长、20多名立法委员会委员。[5]6月30日,以色列军队出动战机,袭击了巴勒斯坦政府位于加沙的内政部大楼。[6]7月2日,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向位于加沙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府发射导弹,造成大楼部分受损。[7]8月6日,巴立法委员会主席杜韦克在约旦河西岸的家中被以色列安全部队抓走。[8]
[编辑] 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
2007年6月,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并使用火箭弹对以色列进行攻击。以色列除了以军事行动还击哈马斯之外,同时也对加沙进行经济封锁。 而从2008年1月18日开始,以色列更完全关闭了加沙边界,使加沙地区150万人民立刻陷入缺乏食物,饮水,燃料,电力的人道危机。[9]哈马斯在1月23日爆破了与埃及间的拉法边界围墙,数十万加沙居民涌入埃及抢购民生物资。[10]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利比亚代表形容被封锁的加沙地区如同集中营。[11]
[编辑] 和平进程
参见奥斯陆协议
在1991年,就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当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召开了一次被称作1991年马德里和平会议之后,突破性发展发生了。在主办国挪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举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谈。会后,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还有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白宫草坪上签署了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定。对于他们的努力,拉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交部长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被授以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编辑] 以色列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以色列人 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参见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在1995年拉宾被暗杀之后,和平进程减慢到几乎停止的地步。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上看不见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另外,被巴勒斯坦人看作对和平的最大障碍之一的以色列定居点,没有得到拆除。相反的,西岸地区几乎两倍于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遭受到了来自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以及后来招致的以色列人的相关行动使他们感觉无法支撑下去了。
2000年,克林顿召集了一次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之间的和平高峰会。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称已经提供了巴勒斯坦人大约 95%的有争执的领土,连同在东耶路撒冷上的巴勒斯坦主权。
但很多人说,被巴拉克提起的那69个犹太人的定居点(包括 85% 的西岸犹太人)被划分给以色列,共计是10% 的西岸区领土,巴拉克也提议“以色列临时控制”的另外的10% 的西岸区是有争议的领土,这一个地区包括许多其他的犹太部落。剩余的 80% 的被提议的属于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区被以色列公路旁的检查站所瓦解,因为这让巴勒斯坦人削弱他们自由地旅行在领土上旅行而且减少吸收巴勒斯坦难民的能力,尽管克林顿总统先生努力,阿拉法特仍抵制了这个提议并且和谈破裂。
在2001年一月在Taba的协议稍后,以色列谈判者呈现了一个新的地図。建议移走“临时受以色列人管制的”地区,巴勒斯坦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不幸地,巴拉克没有一个有利的位置来把这呈现给以色列的民众因为他的支持率很低还有西岸的公共暴行攻击,他没有作更多是要求。和谈并没有任何协议签署。之后,右翼联合党候选人沙龙在2001年二月被人民选举为以色列总理。
[编辑] 和平“路线图”
参见和平路线图
在2002年7月,在美国的“四方”斡旋下,向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概略的说明了一个称作“和平路线图”的原理,它包括了一个中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在2003年四月会见首任被指定的巴勒斯坦当局总理阿巴斯后(Abu Mazen)发布。美国和以色列为这个首任新总理上台高兴,他们两者都拒绝与阿拉法特进行和谈。
这个计划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各自独立行动,暂时搁置争议直到一个亲善的关系能被建立为止。
第一步,巴勒斯坦当局必须 “立刻在其土地上以可见的效果努力拘捕,打乱,抑制个人和团体引导和计划的在若何地方针对以色列人的暴力攻击”并且,“重建并重新集中巴勒斯坦当局的安全设施‘必须’开始维持,对准,而且有效的运用以对抗所有那些专注于恐怖的人并且毁坏恐怖份子制造恐怖活动的能力和基础设施”。
以色列要拆除在2001年3月份之后建立的定居点,停止所有那些定居点的活动,把军队从在2000年9月28日之后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移开,结束宵禁而且减轻对人和物在行动方面的限制。[12]
在成功当选之后,阿巴斯说他无法不挑起内战的反对哈马斯。很清楚的是阿巴斯只控制了巴勒斯坦安全设施的一小部份,大部分依然由阿拉法特牢牢控制着。在 2003年6月29日,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同意了3个月的“hudna”(临时停火), 附加条件是以色列停止暗杀巴勒斯坦领袖和停止处死被以色列管理拘留处释放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则答应撤回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些军队但是不答应撤销它的暗杀行为。
大约6个星期之久,暴行行为真正的减少了:除了在边界。在hudna在8月12日快速地被阐明之后。以色列暗杀了二名哈马斯战士和另外二个进入那布卢斯的人。隔天来自那不勒斯的一架哈马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和一个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各杀了一个以色列人,并打伤数人。8月14日,以色列暗杀了穆罕默德播种者-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领袖军事执行官希布伦。8月19日一个哈马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杀死了34个刚刚在哭墙祈祷后坐公共汽车回来的犹太人。二天之后,以色列直升飞机杀了一个第4级别的哈马斯领袖分子,Ismail Abu Shanab。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申明在现阶段与hudna脱离关系,虽然它实际上早已停止。接下来的几天,以色列直升飞机发射导弹攻击了哈马斯领导所在的加萨走廊。以色列突击队也在希布伦对寻找哈马斯头目Abbedalla Quwassama, Ahmed Bader和那不勒斯的Mohammed Hanabli目标。很多行动造成了附近(无辜)人士的伤亡意外。
武装法塔赫活跃份子公然地威胁要杀死阿巴斯。阿巴斯没有从阿拉法特那得到权利去执行和平路线图的任何一个方面。在他的下台演讲中,阿巴斯把他的失败归咎于同时缺乏来自巴勒斯坦的当局和民众的政治支持。
[编辑] 更变的和平提议
借由困难的路线图计画,压力促使去找寻一个替代方案代替。 在2003年12月7日,以色列的代理总理 艾胡德·奥尔默特 提议单方面的大规模从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撤出,放弃一些犹太人的定居点和一些领土。 这行为被解释为沙龙的试验行为,他在12月18日对巴勒斯坦当局的演讲中给巴勒斯坦当局在以色列采取 “单方面行动”之前 “几个月”时间去落实路线图计画。演讲被美国政府强烈批评,美国警告说反对先发制人的夺取路线图成果。为了以色列人的利益,这応是以以色列人民对安全的关心和达成互惠让步的需要应当作为交换的。
另外的一组两年半的谈判是由前以色列前司法部长Yossi Beilin和前巴勒斯坦新闻局部长Yasser Abed Rabbo秘密举行的。12月1日,二个当事人在日内瓦(被称为日内瓦协定)为和平签署发表了一个非正式的蓝图,它为解决冲突制定了基本的架构。它的最终目标与路线图计画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解决问题采取了“大爆炸”的方法而不愿采取一个按部就班的方法。它被以色列政府和许多巴勒斯坦人谴责发对,巴勒斯坦的当局对其不置可否,但是它被许多欧洲政府和布什政府的重要成员包括国务卿鲍维尔所欢迎。
另外一个被以色列内外人士所提议的方案:“两国的溶和”。这个方案准备以色列先正式地并吞巴勒斯坦领土,然后建立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州。它被纽约教授Tony Judt所支持,对这个建议既有表示赞同的也有表示指责的。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新主意,它早在1920年代就存在,但是因为阿拉伯人口数量在以色列领土的突飞猛进而受到越来越多到重视。有些令人惊讶地,一些以色列定居者支持这个方案,他们希望以色列可以永远地合法拥有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 考虑到大量的人口和政治问题可能升级,无论如何,它似乎对问题未必会有真正的解决。
[编辑] 和平提议列表
参见中东和平提议列表
[编辑] 调解和和谈
参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谈判工作
尽管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有如此长时间的矛盾, 仍然有很多人致力与在考虑到双方面利益的前提下, 和平解决问题的人.
[编辑] 冲突
人们对解决巴以冲突的方式并没有一致看法。 有人认为消灭以色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认为以色列是犹太人以不正当的建国手段所产生。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土地问题、民族问题。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从19世纪后期起,欧美等地的犹太人资产阶级极力鼓吹犹太主义,鼓动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定居,建立“犹太人之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首先支持犹太主义运动。
1920年4月召开的圣雷莫会议,决定把巴勒斯坦交由英国委任统治。1922年7月国际联盟正式批准这一决定。犹太主义者在英国统治当局庇护下,把大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用各种手段占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
巴以和平计划
2003年5月30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以巴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结束以巴冲突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起至当年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
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为过渡期,重点是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斡旋四方(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将为此召开国际会议。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在2005年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双方的冲突。
巴以矛盾的根源是?
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扩展资料: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
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
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
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以撒(Isaac)和孙子雅各(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巴以冲突再起 旧怨添新争
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不是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由于巴勒斯坦属于阿拉伯国家(阿拉伯是个民族统称,包括20多个国家),且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如埃及、黎巴嫩、叙利亚都有争端,所以巴以冲突或者说巴以矛盾也可以称为阿以矛盾或阿以冲突。
巴以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早在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从阿拉伯沙漠地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
注意:这里我们说的“巴勒斯坦”是这个地区,也有叫迦南地区的,与今天所说的阿拉伯的巴勒斯坦“国家”不同,许多资料在叙述时没解释清楚导致读者糊涂。
以色列人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关于所罗门、犹太王国的兴亡史和出埃及记这些陈年往事这里不详细叙述,后来这个地区先后遭受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的侵占和破坏,其中公元1世纪罗马人的侵占导致了大批以色列人(即犹太人)流亡外地。
注:希伯来人、犹太人、以色列人在现在语境下大体同义,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名称,有一些历史属性和狭义广义的区别,例如有些犹太人仍在他国,拥有他国国籍,但不叫以色列人,也有一些在以色列生活的人并不是犹太人。
罗马人入侵该地区是在公元前1世纪,但逐出大部分犹太人的行为是在公元(后)1世纪发生的。
流亡的犹太人大部分迁徙到了西欧地区,后来又因为宗教等原因,遭受着西欧封建势力和宗教势力的迫害,再次迁徙,来到东欧等地,19世纪末,流亡在东欧的犹太人又遭受当地民族的压迫和排挤,到了二战时期,这种歧视和迫害更是被纳粹德国发展到了极致。
犹太人由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和由惨痛历史造就的“悲情”记忆,即使在上千年的流亡历史中,流浪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仍然固执/顽强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特征,也有超出其他民族的认同感,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没有因“交融“而泯失于其他民族。
犹太人漂泊他乡长达千年,且饱受压迫和欺凌,到了19世纪末,在各地发生的各种悲剧催生了犹太人中的“复国主义”(又称锡安主义)思潮,英美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支持并利用了这一思潮,于是,大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了早已离开几千年的故土,巴勒斯坦地区。
然而问题出现了,自从公元7世纪开始,这里早已居住了阿拉伯人,居住时间也长达近千年,犹太人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强行移民巴勒斯坦,导致大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流亡。因为自己的祖先在这儿生活过,所以自己也要在这儿生活,在我们看来,这通常是说不通的,但是因为有着《圣经》作为根据,有着历史情感,有着忧患意识,有着大国的支持,加上二战过后国际社会普遍对犹太人的遭遇抱有同情,犹太人无论如何也要逆转自己悲惨的命运,所以“复国主义”大行其道。
为了解决问题,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以色列和阿拉伯两个国家。可以看到,这个决议在以色列人看来可以勉强接受,但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看来简直荒谬至极,况且,这项决议对阿拉伯人而言并不公平,不但将一半儿,准确说一大半儿的土地让给了占总人数32%的以色列人,而且这些土地集中了大量肥沃的平原和淡水资源。由于阿拉伯人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当时只有六个,所以根本无法挽回。而且这个决议的通过有着美国的操纵。
于是,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美国立即承认,阿拉伯人也立即打响了中东战争,阿拉伯人团结一致对抗以色列。中东战争共有5次,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原因,5次中东战争基本都是以阿拉伯一方战败告终。战争中,除了巴勒斯坦之外,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土地也都进一步被以色列侵占,于是,原本是欧洲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就这样被转嫁给了阿拉伯人。
当年将犹太人逐出巴勒斯坦的是罗马人,后来迫害犹太人的人是欧洲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近代屠杀犹太人的是德国纳粹,这一切并不是阿拉伯人干的,而巴勒斯坦这个地区阿拉伯人不仅生活了近千年,还为了保住这一地区与外族进行过殊死的对抗,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和理解,但是这不该成为让另一个民族遭受悲惨遭遇的理由。基于对宗教、土地、资源和历史的种种纠结,巴以冲突延续至今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巴以冲突和印巴冲突的根源,实质是什么?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断交恶的原因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它处于印巴之间,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印度会被优先考虑。
扩展资料
与我国的影响: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冲突自1947年因克什米尔问题升级,矛盾根深蒂固;而今,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变化、大国争夺的影响,印巴关系再次扑朔迷离。
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将使我国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印度封锁印度洋,将影响我海上石油供应线的安全,并对我边境地区的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巴冲突
文章标题: 巴以冲突的缘由是什么 有哪些解决冲突的建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