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06 15:01: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因为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冰棍冒“白烟”是液化降低温度的体现。
扩展资料: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是放热过程。反之,汽化是吸热过程。
液化放热实例:
(1)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往往要严重得多——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2)冬天手上哈气——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让手变;
(3)用水壶烧水时壶口上的白气——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临界温度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由于通常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便于贮藏和运输。
所以现实中通常对一些气体(如氨气、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由于这两种气体临界点较高,所以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就叫液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化
夏天,天气炎热,气温很高。冰棍冰凉冰凉的,而空气的温度比冰棍高得多,这样,冰棍拿出来后会从周围的热空气中吸取热量,靠近冰棍周围的空气就会变冷,使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许多很小的小水珠,再加上空气在不断的流动,看上去冰棍就像在冒“白烟”。这“白烟”实际上是许多细小的水珠。
你说的白烟在物理概念里应该说成白雾更恰当,(白烟为固体小颗粒的聚集,白雾就是液体小颗粒的聚集)。其次,为什么会有白雾出现呢?我们应该知道。空气是由各种气体组成(包括水蒸气),这空气就好比是坐桥梁,水蒸气的热量从桥上传递到附近的雪糕并被雪糕吸收(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缘故)造成水蒸气液化为所看见的白雾了。还强调一点容易误会的,其实雪糕周围上下都是应该布满了白雾的,只是因为白雾本身重力的导致聚集在雪糕的下方。呵呵,到此我的回答完毕,您觉得怎么样呢,我可是把平时学到的东西都斗出来了哦。
冰棒历史
冰棍和冰激凌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当你吃到凉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时,你是否想过,世界上最早制作冰棍和冰激凌的是中国。中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
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买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块冰核。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绝招”: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为什么把食盐放到天然冰里混合后能使水结冰呢?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量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融解;冰融解时要从小铁筒里的水中吸热,小铁筒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这就是制作冰棍的道理。
全站搜索